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声音的特征:A谨飯板按触齿数 不同怖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 辺的长度C改变溥莖科尺划 过梳子的逮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 度(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而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左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岀桌而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舶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 则听到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岀桌而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

2、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 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而超过一立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 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答案】A、B、C频率(快慢) 钢尺 响度 低 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 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 同,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 符合题意:故选D.

3、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泄的;(2)将一把钢尺紧 紧按在桌而上,一端伸出桌而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 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用同样 大小的力拨动英伸出桌而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 同:钢尺伸出桌而超过一左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 不到.2.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宜图,阅读并回答问题.便用说明弔实戯8!如盼甲、as声信緜集亀 复位后飜翻桥腦,声音被甲、乙S吳 W樋程示甲、乙接受那号的间劉馳 为郵1菱枫m秒厂(1)若把铜铃

4、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1(2)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 他把铜铃固左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2)不变:(3)变大【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泄的时间:(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5、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解:(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 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泄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 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立,由于温度越髙,声速越小,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 会减增加,故时间差也会变大:故答案为:(1)0;(2)不变:(3)变大.【点评】本题考査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的统一.玻璃图(b)空气(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_ (变

6、小/不变/变 大),而乙轮的速度不变;(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3)下列几个研究案例中与本题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 用水波来形象地认识声波;B. 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C. 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D. 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答案】(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 (3) A.【解析】试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同时要知逍若物 体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2)分析(a)和(b),要注意从

7、中找出相同点,总结规律.(a)发生折射是由于速度 发生了变化,从(a)联想(b)的原因.(3)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类比法.将物理现象与生活现象类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更容 易理解.解:(1)在滚动过程中,由于甲首先到达细布,受到摩擦力而速度变小:乙此时仍在光滑 的木板上,由于不受摩擦,所以乙的速度不变.(2)从(a)图看,由于甲端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甲端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b)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即可能是光由 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此题这种研究方法为类比法,在前而电学中,将水流类比为电流、水压类比为电压、 通过水波认识声波等都属于此种

8、研究方法.选项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了控 制变量法:选项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 被弹开,运用了转换法:选项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 播,运用了理想实验法.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 (3) 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此题中关键要找出生活现象和物理现 象的相同点,运用类比法将知识进行迁移,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平时要注 意总结.4. 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而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 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

9、在铝棒表而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 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 响因素的实验。(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而积有关。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 棒的长度有关。(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 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而的表格中。实验铝棒铝棒长度"cm铝棒橫截面积S/mm2频率 Hz1712935002782931463715235304717531125105292693(交流分

10、析)(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相同时,铝棒的横截而积越大,发声频率越 (选填“高”或“低”):(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的三组数据,可得岀的结论是。【答案】长度低1、2、5横截而积相同时,铝棒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解析】【分析】【详解】(1)12由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是相同的,铝棒的横截而积越 大,发声频率越低。(2)3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 故应选择1、2、5:由数据可知,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5. 在“探究响度匀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

11、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 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更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岀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多选)。A.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声波能传递能量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 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

12、弹起?原因是什么?答:。【答案】转换法 振幅BC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详解】(1) 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 法;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大;(3) 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 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C选项符合题意。(4)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 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点睛】(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

13、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2) 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而镜上, 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0射到镜面上0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朿0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内.(2) 当纸板E、F在同一平而内,将一朿光沿原B0方

14、向射0点,它反射后沿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而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 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实殓疼号入射角«反射角B50°50°【答案】不能同一平而0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 偶然性【解析】【分析】(1) 光的反射左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一平而内.(2)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 射出,当入

15、射光线垂直于平而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 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而,此时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而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而与平而镜垂直,故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当光贴着纸板F沿B0射到0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0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 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 :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3) 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 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

16、案为(1)不能;同一平而;(2)0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 ; (3)不能:一次实 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7. 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平而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支铅笔和平而镜平行并 竖直放置在水平桌而上,平而镜PN髙30厘米,铅笔长20厘米,它们之间相距20厘米。(1) 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小科可将铅笔转过度。(2) 如果铅笔不动,小科把平面镜绕/V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 ,他发现B点在平而镜中 的像B"与之前的像相距 厘米。【解析】【分析】【详解】(1) 根据平而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对称的,所以当铅笔的物和像垂直时,铅笔与镜 成45度夹

17、角。(2) 2原来铅笔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8点到平而镜的距离相等,即都是20cm:若铅笔 不动,平而镜绕A/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 ,则相当于平而镜中的像转过180度,此时铅 笔尖底部B与镜而在同一平面上,所以B的像关于镜而对称,即都在镜而上,即8"与3 点重合,所以B"与之前的像B'的距离是20cm+20cm=40cmo8. 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吋,选用镀膜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a、b可以发光)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 为了便于观察蜡烛的像,以下一些做法可行的是;A将玻璃板镀膜的一而朝向蜡烛aB.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蜡烛发光C 在较暗的实验室

18、让a、b蜡烛都发光D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2) 为了在实验中精确测量物距和像距,小王同学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底端上的一个点(图 中的A点),在玻璃板后務动另一只蜡烛b,使之和像完全重合,也在白纸上标记蜡烛b 底端上的一个点,量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则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O【答案】AB C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平而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而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而应该 朝向像一侧放程,一而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淸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 距,故A符合题意;在

19、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有较多干扰人视线的光,在较黑暗的环境中, 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而镜的光最多,反射光最多,进入人眼的光最多,感觉蜡烛的 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物体成 像要淸晰,就必须让物体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而镜上有足够的光 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2)2平而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C。(3)平而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故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 变。9. 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程,固徒在水槽底部的激 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

20、细光朿,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1)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人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泄量的水后,光点移至8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现象,此时入射角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为使3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若8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zJl2c?(选填" > ”"="或"< ");(3)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而射出后沿DF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

21、是,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选填"""或"")内.【答案】折射 小于 增加 > 平行于DE【解析】【分析】【详解】(1) 12水槽中未加水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人点;当水槽中加 水时,光点下務到B点位這,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Q;(2) 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所以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 加:4 若BC间距离为2cm,因为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斑移动的竖直高度小于水而上 升的高度,故水而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 ;(3)

22、 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出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次减小, 一次增大,最终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即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 平行于DE ;6且因为第一次折射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激光笔应该与激光笔照射在水槽 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内.【点睛】重点是根据光的折射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淸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10. 小童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下而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a. 移去蜡烛仪在8的位宜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b. 点燃一支小蜡烛儿竖直立在玻璃板前

23、而.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3放到玻璃板后 而,移动至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c. 记下蜡烛4和3及玻璃板的位宜d. 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 位置的距离.(1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 )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3) 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垃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 合,其原因可能是:(4 )小童将显示时间为10:21的电子手表放在平而镜前,则在平而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 间是 (5 )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图乙:Afa;6cmin! 3 cm-J门1

24、1cm-«16cmJAl! 3 cm-ii k11乙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答案】bead探究平而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5:01为了 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实验目的: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因此合理的顺序是:b. 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而.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 板后面,移动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c. 记下蜡烛A和B以及玻璃板的位置: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d. 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

25、量它们到玻璃板 位置的距离.(2)因为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所以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 这样做的目的是看是实像还是虚像.(3)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即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时,成的像不在桌而上,所以在改 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4)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0:21 ,与"15 : 01”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15 : 01 .(5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要得岀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因此不能只进行一次实验,而应多 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即为了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要多次实验.三.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

26、1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匚时 lit min戊曲9SX9492OC时砂min(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C;(2)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 图像中的段(选填“加”或“BC” ),其熔点为°C;(3)用质量为mi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所示。若用相同的热源,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这个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 的 (选填 “b” “c” 或 “d” );(4)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来“探究水的沸腾”,还需要一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它的作用是o若正

27、确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分析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是 (写岀一条即可)。【答案】46 BC 48 c减少热量的散失水的沸点是98°C【解析】【分析】【详解】从图乙可以看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rc,它的读数是46°c。23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BC段,英熔点是 48°C。(3)4海波的质疑变大,但是熔点是不变的,从图丁可看到,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Co这个硬纸板,它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从图戊可看到,水在第4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98°C ;并且知道水沸 腾时,温度是不变

28、的。12.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图甲所示,两划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巻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以便缩短加热时间.(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水的沸点是°C,此时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断吸热.(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5)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垃(体积)上升至3位置(体积为),则UaUb (选填“”、“<”或“=”)。(6)另一名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

29、苣来进行实验,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1(TC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减少热量散失98小于 达到沸点b中的水质量比a中多 < 液化【解析】【详解】(1) 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节约试验时间,我们可以给容器 盖上盖子以减少热量散失来实现,或者用热水进行实验;(2)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如图所示,水的沸点为98°C;(3) 1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TC,而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C,可知此时大气压小 于1个标准大气压(气压越低,沸点越低):(3) 4通过实验发现水达到98。&

30、#176;即水的沸点且持续加热,水才能保持沸腾:(4) 5a、b两杯中水的初始温度相同,到达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是两杯水的质量不同,b 中水比a需要加热的时间多,说明b中的水质量多:(5) 6水沸腾后,各个位置温度相同,但是在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气压会减小, 所以此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气压的原因会越来越大,所以从A位垃上升至8位置时,Va<Vb:(6) 7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10°C水中,髙温的水蒸气越到低温会有大 部分的水熬气液化成小水滴。13. (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温度汁是利用液体 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

31、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熔点/°c沸点/°c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淸示数,主要原因是:(3) 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试验,如图乙.每隔l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min时温度示数如图丙,此时温度为°C,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有表可知水的沸点为°C.时间/min012345678温度/° C8889929497989898甲乙丙【答案】热胀冷缩水银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汁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 一层小水珠96 98【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2、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lOO-C,酒精的沸点是78°C,水银的沸点是357°C,水银的沸点髙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 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让。(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 化现象,在管壁上岀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淸示数。(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 为1°C,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Co当温度到达98-C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沸点为 980点睹:(1)液体温度讣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 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 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

33、现象。(3)进行温度讣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淸温度计的分度 值。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14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髙到90 °C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填"甲"或"乙")图中的装置.时间min01234567$91011温脚?909294969S100101102102102102102(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勝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

34、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不同.(3)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 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 罩中空气的抽岀,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一一烧杯中有部 分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填“升髙"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填"能”或“不能")重新沸腾.部分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故【答案】(1).乙质量(3)减小(4).降

35、低(5).能(6).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 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解析】解答:(1)甲图上面没有容器盖,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 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C,所以小明使用的乙装程。(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苣,水上方的气压相同,水的沸点相同,b从加热 到开始沸腾需要的时间长,是因为b的质量大造成的。(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降低温度时放出的热量,正好 用来沸腾,所以水不加热时,水也能沸腾。不停的抽气,容器内气压不断降低,水的沸点不断降低,水不停的沸腾,水不停的放出热 量,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一下,水

36、凝固成冰。15.如图所示是某校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宜:图1图2(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宜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程非常重要,其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巻,再确左铁夹的位巻; 先调整固定铁夹的位苣,再确左铁圈的位置.(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3)在水温升髙到88°C时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 止,记录的数据如表:时间曲血01234567S温度G889092949698989898分析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C,说明此时当地气压 (填大于、小

37、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从计时开始到水温刚好达到沸点的过程中,水要持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如图中,表明水正处于沸腾的是如图中的图(填“a”、“b” ).(6)小明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7)实验中,另一组同学用一根正常温度计测量水温,发现温度计的液柱异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答案】缩短实验时间98小于吸热升高a石棉网的温度较髙,可以给烧杯 中的水继续加热温度计玻璃泡碰触到烧杯底部【解析】【分析】【详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左铁圈的髙度,故选;(2)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

38、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3)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岀,在加热到第5min、6min、7min、8min时,水的温度为98°C 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应为98C:说明此时当地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讣时开始到水温刚好达到沸点的过程中,水要持续吸热, 温度不断升高:(5)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随着气泡的上升,受 到水的压力逐渐减小,所以气泡逐渐变大: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 前的现象;(6)小明撤掉酒精灯后,但石棉网的温度较高,可以给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所以烧杯中 的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7)烧杯的底部与石棉网接触

39、,受酒精灯直接加热,温度升高的快,所以列一组同学用一 根正常温度讣测量水温,发现温度计的液柱异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计玻璃泡碰 触到烧杯底部.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2)在图示位苣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涓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偏离光屏中心。(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

40、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向移动,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些。 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若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苣不动,移动凸透镜到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淸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主光轴投影仪没有上左小近视眼镜65变小【解析】【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而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 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

41、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 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凸透镜成像属于光 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 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实 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透镜的移动方向。(3)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4)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详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 焰、光屏

42、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 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 理制成的。3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 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 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 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岀现泥点的影子。4 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3)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若采用移动光屏 的方法,则应将光屏

43、靠近凸透镜即左移,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小些。若不移动光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 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延迟了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4) 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物距为35cm时,即凸透镜 移动至65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淸晰的像。9移动凸透镜后,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像的大小较之原来变小。17.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甲(1) 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 实验前,小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4、;(3) 小明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4) 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移动,小明应把凸透镜向移动,就可以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两空均选填“上”或“下)【答案】10.0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上 下【解析】【分析】【详解】(1) 一束平行光照到凸透镜上,在左边的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 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40.0cm-30.0cm=10.0cm(2)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

45、央,实验前应调卩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 34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宜,蜡烛在两倍焦距以为,且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4) 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此时像呈现在光屏的上半部分,为了使烛焰的像重新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18. 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进行了探究fflA测夕凸逶m訓戲塾(1) 如图1所示,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将一束平行光正对透镜射入,并调竹光屏位置宜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戶cm:(2) 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髙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46、。图2中的光屏上得到了淸晰的烛焰像,小明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T.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屏上的像就又淸晰了,由此可判断小明是(填"近视”、“远视”)眼:(4) 小明用该凸透镜和图3所提供的器材自制简易照相机。 为了更淸楚地观察像,应选择 (选填“较暗”、“较亮”)的物体拍摄: 图3中内、外筒的长度分别为10cm. 7.5cm,小明在教室内将自制照相机对准教室的窗 户,为了通过调肖内筒能在薄膜上成淸晰的像,薄膜应安放在内筒中与A端距离至少超过 cm 处: 小明用自制相机舶摄近处景物后,再用它来给窗外远处的楼房“拍照”,则需将内筒向(选填“里推”或“外拉”)【答案】8.0主

47、光轴远视较亮0.5里推【解析】【分析】【详解】(1)调节光屏位宜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 距离为焦距,故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8.0cm。(2)2实验前调节烛焰中心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即三者的中心在凸透镜 的主光轴上。小明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屏上的像就 又淸晰了,说明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为远视眼镜。4为了更淸楚地观察像,应选择较亮的物体拍摄。 调节内筒在薄膜上成淸晰的像,则像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又因为凸透 镜的焦距为8.0cm,则像距为8.016.0cm,薄膜应安放在内筒中与A端距

48、离至少超过& 0cm-7.5cm = 0.5cm 小明用自制相机拍摄近处景物后,再用它来给窗外远处的楼房“拍照”,即物距变 大,则像距变小,则需将内简向里推。19.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图甲图乙(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也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O(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左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49、,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淸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左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淸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移动。【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放大靠近小照相机上【解析】【详解】第一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髙 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第二空.实验过程中,凸透

50、镜始终固左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 大的实像:第三空.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 焰淸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第四空.像距变小了,所以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像将变小:第五空.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左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第六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或根据过

51、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变,可判断光屏上成的像会向上移动。20. 小林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2)如图a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淸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淸晰的 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3)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若仍使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央,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则光屏应(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一支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I,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

52、位置&间的距离为6如图b所示,则该透镜两倍焦距2/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B之间的距藹s=(5、Z.表示)。【答案】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位置:缩小;向上: <厶一2厶。【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髙度的目的是使烛焰成的像 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便于观察;(2)2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淸晰的像,因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8处,物距大于 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3蜡烛燃饶变短时,所成的

53、像移到了光屏中心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 光屏应向上移动。(4)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v>2/ ,u-v = L所以2f<L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处,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5,将凸透镜向右移到8处,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L_g,所以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久B之间的距藹尸厶一2厶五. 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 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小车在桌而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 前,将该计时器固泄在小车旁,如图所示。实验时,保持桌而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 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

54、面上连续的 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从第一个水滴滴下开始计时,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1) 该小组同学根拯图中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在4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S,平均速度大小为m/so(2) 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而上是(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来源】四川省安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45【答案】0.153从右向左23【解析】【详解】(1) 12因为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每滴一个水滴所需要的时间是3015t = s = s4623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45 一s23AD两点间的

55、距离是sw = 83mm +100mm +117mm = 300mm = 0.3m那么平均速度是5,v)0.3m 八,",v = a 0.153m/st 45炖一s23(2) 由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小,相等时间内运动的 距离也越来越小,从图(b)可知,从右到左,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小,这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小车在桌而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2.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匚(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髙处沿斜而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 st图象如乙所示,由图

56、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S;(2)根据图乙可知,小球在8C段的平均速度为m/s:(3)假设斜而足够长,小球从力处滚下,经过2s到达£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me【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0.5 0.6 1.6【解析】【详解】1 由图乙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0.5s:由速度公式v =-得到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tsc _ 0. 4m - 0. Im t0. 5s0. 3m 0. 5s=0. 6m/s:3 由图乙知血段即Os到0.5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0 lm f0B ° 5s=0. 2m/sCD段小球即1S到15s内的平均速度为:Sc。_ 0. 9m - 0. 4m0. 5s=lm/s又由第一问知道小球05s到Is内的速度为0. 6m/s可得l5s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