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学习总结课件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学习总结课件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学习总结课件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学习总结课件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学习总结课件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专题学习总结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壹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贰内容索引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叁壹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返 回贰知识总结归纳整合一、古代丞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政务,由此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丞相制度。2.汉代因袭秦朝官制,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4.北宋时期以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被分割、皇权加强。5.明朝: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丞相制度遂废。线索梳理二、秦朝以来地方行

2、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1.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王国势力的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最终诸侯王的军政大权被解除。汉武帝时建立刺史制,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唐宋时期整体上实行道(路)州县三级制。3.唐朝中后期,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

3、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2.主要矛盾(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重点突破3.发展历程:起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4.演变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5.特

4、点(1)皇权至上。(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宣扬“君权神授”。(5)文化专制。(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6.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2)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返 回叁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内涵:家国情怀体现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历

5、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素养解读(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典例佐证解 析答 案解析“家族和睦”不是材料体现的主题,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不是宗法制的内涵,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不属于材料中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体现了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1.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

6、分封制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针对训练解 析答 案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领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诸侯领土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周王如何开疆拓土,故D项错误。122.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都认同了华夏文明解析材料体现了南北朝时著国史时称对方为虏为夷,说明自视为华夏文明,视对方为蛮夷,但这并不能体现南北民族对立尖锐,故A项错误;国史编写的政治性应指历史为政治服务,强化君权等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