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_第1页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_第2页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_第3页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_第4页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 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 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 所以在教育 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 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 品德的培养。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虽然有专门的德育机构,负责 全校德育工作。 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 过多的德育活动会 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 招致任课教师、 学生及家长的反感。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 个性心理塑造的 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比如

2、: 不迷信权威与尊重老师, 讲义气与诚实, 爱与责任的冲突及价值 选择,而传统思想教育中对这些心理问题涉及较少。2 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德育教学以灌输为主, 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 由于一些教 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影 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 把生动复杂的德育教学活 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 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 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坐标, 而不关注学生在 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 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点的传授, 有的老师简化或干脆省略掉课堂探

3、究学习活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 性,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德育的探究过程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说教代替实践, 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 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 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有效地发 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 探究学习, 实践学习,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 和综合实践能力” 。但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 教育体制的制约, 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 教师 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 严重影响和制 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使得很多老师的思想品德教 学干脆回到最省事的“ 一颗粉笔一

4、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 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德育之花, 往往是经不住现实的风吹雨 打的,在现实的利益诱惑或独善其身的两难选择面前, 他们往往 毫无招架之功,只有缴械投降的份3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 没有建立一 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 影响了德育资源合 力的形成和发挥。二 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1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使德育取得实效, 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唯分数论的 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 尊重学生

5、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性 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 通过形式 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 识和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 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 与态度,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过程。发挥少先队, 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 开展各种形式的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少 先队可以组织

6、“讲卫生” ,“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 题日活动;团委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 政教处利用校会,各种比赛,操行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 养成教育。 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 通过日常工 作和各种活动的点滴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的德育工 作才能多一份保证。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 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 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并且可以适时地沟通二者的关系: 由于我国整体人口素质低下, 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 却远远 称不上是一个人才强

7、国。现在,一部分中国人虽然有钱了,但是 他们到国外旅游, 却意外发现一些国外景点并不太欢迎中国旅客。 究其原因,原来极少数中国游客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公共场 合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 就是 这些公民素质的“小节”甚至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切实 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 造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 加上目前社 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 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 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农村留 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

8、同程度心里问题的孩子, 心里健康教育 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2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 找到教 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理 论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 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 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 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 发展品德情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 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 ” (2)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 实践,培

9、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的勇气, 坚忍不拔的毅力; 在生活中“勿因恶小而为之, 莫因善小而不为” 的操守;在交往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意识,明辨是非的 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和义工劳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 事,培养“欲扫天下先扫一屋”的个性精神。3 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治副校长,德 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 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 感染力。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 戒毒所,监狱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 “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 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 3

10、),掌握比 较完全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 部门还应当对网吧,游戏室,书摊等进行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 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 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 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在充分肯定我国中小学德育进步与成绩的同时, 也应当看到我 国中小学德育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德育缺乏实效, 缺乏魅力, 教师与学生关系失调等。 但深层的问题是德育定位不准, 德育观 念陈旧,德育价值取向偏移,德育目标与评价错位等。这些问题 归根结蒂源于德育思想观念的陈旧与模糊。1 、德育定位问题如果德育定位不准或偏移, 会影响到德育的实施等一系列的

11、问题。 德育定位主要包括认识上的定位和实际工作中的定位两个方面。 就二者的关系来讲, 认识上对德育的定位准确与否, 会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到在实际工作中中对德育的定位。(1)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误区。长期以来, 受形而上学和认知主义思维的影响, 在我国德育的 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有误区, 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 它可 以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 两个抽离:一是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使 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 试图靠单独的德育课程、 单独的 德育教师、单独的德育机构 ( 如政教处、德育处 ) 来实施德育。二 是把德育从生活中抽离出来, 成为

12、 * 于生活世界的孤立实体。 学 校里所搞的德育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使学校德育脱离活生生的人际交往, 表现出空疏的特征, 对学生 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具体道德情境时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帮助不大, 学生很难形成实际的道德体验,因而很难对现行德育产生兴趣。 (2)认识上的不到位。认识上的不到位, 使得实际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定位偏移或游移 不定。 一方面存在把德育与其他各育割裂对待的工作格局。 在学 校教育中,仅仅依靠德育课程、班队系统和德育活动,在专门的 时间里,由专人搞德育,没有形成学校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 德育的意识,这就无法保证德育实效。同时,学校德育脱离社会 生活的整体大系

13、统, 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及相互配合不紧密, 单 纯依靠学校,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由德育教师传输理想 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德育要求。(3)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受到许多因素的影 响甚至干扰。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 但不少学校仍然没有摆 脱应试和升学教育的模式,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 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2 、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 度上忽视了两个向度:一是学生基础德性的培养;二是学生 * 判断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必须作出调整, 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的目标取向。 既往德育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

14、传递既 定的道德规范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基础德性、品格的培养。当道 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想实际发生矛盾的时候, 往往是要 求学生被动地听从、 盲目地服从既定道德规范的要求, 而不是鼓 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和体验新生活。 这不仅降低了德育 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德育目标应有的激励、引导作用,而且 * 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道德关系的敏感性, 容易形成只知道背诵道 德条文,把口头的道德言说与自己的生活行为分离的双重人格。二是德育的功能取向。 既往的德育不是去积极大胆地激励引导 学生而是设法约束、防范学生。这样的德育在信息传输上带有 明显的单向灌输性, 其动力系统是外在的, 学生不会产生内在需

15、求。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多的控制、惩罚,会导致学生的恐惧与 逆反心态, 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 学生很难通过自觉的理解 真正提高其道德水平。3 、德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 学科德育课程、 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施的。 中小学德育实践 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 不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认识的局限。 教育者对德育过程的生活性、 活动性、 情感性、 生成性等本质特点缺乏认识, 有些教育者误以为德育过 程与教学过程一样, 就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讲授或灌输既定的德 育内容,考知识便是考品德水平, 于是出现了有些

16、教育者 * 学生 的活动时空, 包教包办的做法; 有些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则存在 着远离生活的现象。 其实在德育过程中, 学生没有产生道德体验 时,德育要求是难以内化的,因而便不能取得德育实效。调查表 明,虽然学生身体的绝大部分活动时空是可控的, 但其内部的思 想和心理活动却无法被学校德育时空所 *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 校外的社会信息发生着密切的交流、 比照, 一旦学校所传递的德 育知识信息与社会现象不相一致,或不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时, 学生会冷眼旁观, 出现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 自主参与性较 低,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这就出现了德育过程中的“精神游离 现象”。 二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学校里虽 然也有德育活动,但是有些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对上 ( 领 导检查 )负责,却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