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沥 青 路 面 施 工 细 则总则1.2 按照以下要求: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 JTJE20-2011) 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 (SHC F40-01-2002 )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1.7 修筑生产试验路。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施工的最佳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2)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组合方式、落实技术培训、技术岗位及最佳工艺流 程和生产效率。(3)确定拌和机各工序的施工工艺。(4)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施工工
2、艺。(5)确定适宜的压路机类型和数量、压路机的施工工艺,施工缝处理方式等。(6)沥青混合料现场碾压质量控制,采用试验室标准密度与现场空隙率双控指标监控。(7)探索质量控制方法。提出合理的工艺控制参数和改进措施。(8)配备畅通的通讯和指挥系统。2.1 施工设备配置拌和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的间隙式拌和机 ,产量 320t/h 以上。木质纤维素稳定剂 外掺剂的投料尽量采用具有称重计量的专用设备运输车辆:自卸汽车总运力不小于拌和机产量,汽车载重量不小于15t/台。有防雨保温设施。摊铺机: 2 台相同型号的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压路机:5台1013t振动压路机,13台2630t轮胎压路机、1台手
3、扶式小型压路 机或夯板 。其它设备: 5000L 乳化沥青洒布车 1 台,同步碎石封层车 1 台(配沥青现场加热设备) , 8000L 洒水车 2 台,装载机数台。2.2 技术准备2.2.1 建立工地试验室,能进行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各种标准试验和现场质量检测。 具有专业水平的试验人员不少于 4 人。试验设备经过计量部门计量检定, 质量可靠, 精度高。2.2.2 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和主要试验设备如下:沥青:延度仪(不小于 100cm),针入度仪,软化点仪(自动),闪点仪,旋转薄膜烘箱等1 套;马歇尔试验:小型 10L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1 台,自动马歇尔击实仪 1 台,自动马歇尔试 验仪 1
4、 台,恒温水浴 1 台,打印机 1 台,冰柜 1 台,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试验仪 1 台,电动脱膜机 1 台,其它附件若干;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沥青含量抽提仪或燃烧炉一套; 颗粒分析:标准筛 1 套,台秤 1 台,电子天平 1 台;含水量:烘箱 2 台;密度试验:浸水天平 1 台,李氏比重瓶 24个,最大理论密度测定仪 1 台(真空法) ; 针片状含量试验:游标卡尺 1 把;压碎值试验:100t200t压力机1台,压碎值试验仪 1套;压实度试验:取芯机 1台,发电机1台,核子仪1台,锯切机1台;抗滑性能试验:铺砂仪 1套或激光构造深度仪 1台或摆式仪1台;平整度检测:连续式平整度仪或颠颇
5、仪1台,3m直尺12把;测量:水准仪和经纬仪各 1台,30m皮尺2把;路面弯沉检测:弯沉仪 1套,弯沉车1台,表面温度计1支;温度测量:红外表面温度计23支,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 23支。计算机、复印机各1台,化学药品及其它辅助器具若干。3.2.1 70号A级沥青和改性沥青采用SBS聚合物改性沥青、70号A级沥青作为基质沥青。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C, 100g, 5s)(0.1mm)60 80针入度指数PI-1.5- +1.0延度 15C, 5cm/min (cm)不小于(cm)100延度 10C, 5cm/min (cm)不小于(cm)15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C)46闪点(COC)
6、不小于(C)26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薄膜加热试验163C, 5h质量损失不大于(%)± 0.8针入度比不小于(%)61延度(10 C)不小于(cm)6延度(15 C)不小于(cm)15改性沥青中改性剂 SBS的掺量表面层约5.0%,中面层改性沥青不低于4.5%。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C, 100g, 5s)(0.1mm)30 55延度(5C, 5cm/min )不小于(cm)25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软化点TR & B不小于(C)75闪点不小于(C)230运动粘度135 C(Pa.s)最大3.0溶解度不小于(%)99弹性恢复(25 C)不小于(%)85储
7、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C)2.5RTFOT 后残留物质量变化(%)± 1.0针入度比(25 C)不小于(%)65延度(5C)不小于(cm)153.2.2木质素纤维试验指标筛分析(冲气筛分析): 纤维长度通过0.15mm筛<6mm(70±10)%灰分含量(18± 5)%,无挥发物PH值7.5 ± 1.0吸油率纤维质量的5.0倍含水率<5 % (以质量计)SMA-13表面层中的纤维稳定剂采用颗粒状木质素纤维,规定。SMA-13表面层中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掺量为0.35%,必须采用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机械投放。对于长大纵坡上坡段(纵坡坡度大
8、于3.0%,根据设计文件统计另行明确具体桩号)和所有匝道,中、上面层采用抗车辙剂强化抗车辙能力,抗车辙剂掺量为0.3% (占矿料总质量的百分率),可以采用人工直接投料。3.2.3抗剥离措施其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3的对于上面层玄武岩,必须使用水泥取代部分矿粉,取代矿粉量为4.5%,采用32.5#、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均可。水泥应采用单独的粉料仓独立添加。3.2.4上面层碎石玄武岩石料的破碎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按粒径大小分为四档备料。9.5mm 13.2mm (1#)4.75mm 9.5mm (2#)2.36mm 4.75mm (3#)<2.36mm (4#)如果玄武岩碎石只采购了1
9、#、2#料,则2.36mm4.75mm (3#)、<2.36mm (4#)可以用硬质石灰岩碎石代替,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玄武岩只采购了 1#、2#料,则(3#)、(4#)要求:4.75mm0mm 料必须分成两档,即2.36mm4.75mm (3#)、<2.36mm (4#),不容许使用统装料;优先采用专用制砂机生产;石灰石岩石优选选用深色母岩(黑色或灰色);石灰石强度优先采用I级石料,不低于2级,确保SMA混合料碾压时不被压碎。对于<4.75mm的部分,各项指标应满足机制砂的技术要求。机制砂技术要求为:视密度 2.50t/m3,坚固性w 12%,砂当量60%,并对棱角性进行检
10、验。表4 SMA表面层用粗集料规格要求料号粒级通过率(方孔筛,mm)%16.013.29.54.752.360.0751#S161010090100015052#S10510090100010053#S5310085100015034#S3010080100015表5 SMA表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28视密度不小于(t/ m3)2.60吸水率不大于(%)2.0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其中大于9.5mm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2其中小于9.5mm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
11、于()18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3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42325中、下面层碎石用于沥青面层的碎石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加工。面层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一定要至少达到4级,尽量不靠外掺材料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如粘附性达不到 4级,则建议使用水泥取代部分矿粉,取代矿粉量约2.5%3.0%。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对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表6 )。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AC-20C、AC-25C )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指定的料场使用反击破生产的石灰岩碎石,破碎联合机组必须具有二次除尘功能,严禁使用喷水防尘,中、下面层
12、粗集料的粒级要求见表7。AC-25C 采用优先 2025(S6)、1020(S9)、510(S12)、35(S14)、03(S16)五档料 配制,细集料供应紧张时可以采用2025(S6)、1020(S9)、510(S12)、50(S15)四档料配制;AC-20C 采用 1020(S9)、510(S12)、35(S14)、03(S16)四档料配制。碎石场破碎机组的震动筛网尺寸分别为3031mm、22mm、11mm、6mm、3mm,采购筛网时必须向生产厂家提出筛网尺寸是指内边长,生产筛网时必须采用游标卡尺准确控制筛网尺寸。拌和楼震动筛筛网尺寸分别为3035mm、22mm、11mm、6mm、3mm
13、(防堵筛网)。表6中下面层碎石技术指标项目单位质量指标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吸水率大于不%3.0坚固性于不大%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 9.5mm不大%18于%15其中粒径小于 9.5mm 于不大%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不大于量%项目单位质量指标粗集料的磨光值 PSV不小于-一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粗集料具有一定数量破裂面颗1个破裂面%> 90粒含量2个及以上破裂面%> 80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吸水率不大于
14、%3.0坚固性不大于%12项目单位质量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8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15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 大于不%5粗集料的磨光值 PSV不小于-一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粗集料具有一定数量破裂面颗1个破裂面%> 90粒含量2个及以上破裂面%> 80表7中下面层集料生产碎石粒级要求规格公称粒径(mm)通过率(方孔筛,mm) %31.526.519.013.29.54.752.360.60.075S4253595100015-05S5203595100-015-05S620251009010
15、001505S715201001009010001505-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S12105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S14351009010001503S15)5100851004070-015S16)310085100-015326矿粉矿粉由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的规定,表8 表8矿粉
16、质量指标指标单位标准视密度t/m3> 2.5含水量%< 1粒度范围<0.6mm%100<0.15mm%90 100<0.075mm%75 100外观一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一<1塑性指数一<4加热安定性一实测记录中、下面层施工时回收粉的使用:拌和机收集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 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否则不容许使用回收粉)。上面层SMA13施工时一律不得使用回收粉,回收粉一律废弃。使用水泥取代部分 矿粉,取代矿粉量 4.5% (占矿料总量的百分率)。327细集料面层用机制砂或石屑,细集料应该洁净、
17、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应具有适当的颗粒组 成,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的规定,石屑必须是反击破生产粗集料时筛分出来的5mm0伽(分为5mm3mm、3mm0mm两档)细集料。中下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必须使用石屑,不得使 用天然砂。上面层沥青混合料 SMA13不得使用天然砂,必须使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 石灰石细集料(专用机制砂)或玄武岩细集料。机制砂或石屑的级配见表11。表11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师孔的质量百分率()9.5mm4.75mm2.36mm1.18mm0.6m
18、m0.3mm0.15mm0.075mm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一1008010050 8025608450250153.2.8封层碎石圭寸层碎石采用 16mm19mm或9.5mm19mm石灰岩碎石,规格应满足表7中S7或S8的要求,封层碎石质量要求,见表6封层碎石应坚硬、清洁、无风化、无杂质,必须水洗。使用前必须凉干。3.2.9透层、封层和粘层沥青采用A-70石油沥青乳化,为了提5mm,质量要求见表 12。PCR阳离子快裂或中裂改性洒布透层沥青采用PCR阳离子慢裂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 高渗透性,可以掺10%煤油或柴油,要求透入深度不小于F面
19、层与中面层之间、中面层与上面层之间的粘层油使用型乳化石油沥青,采用A-70石油沥青乳化,质量要求见表13。封层用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14。表12透层乳化沥青质量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备 注筛上剩余量% , <0.1公路沥 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 范(JTGF402004)粒子电荷阳离子(+)破乳速度试验慢裂粘度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0恩格拉粘度计E2516蒸发残留物含量%, >50蒸发残 留物针入度(100g, 25 C, 5s)50300延度(15C), cm40溶解度%, >97.5贮存稳 定性5d , %, <51d , %, <1与矿料的粘附性,裹
20、覆面积,不小于2/3低温贮存稳定性(-5C)无粗颗粒或结块表13稀浆封层、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PCR )质量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备注粘层稀浆封层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公路沥 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 范(JTGF40 2004)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 0.1< 0.1贮存稳定性CH1,不大于,%< 1< 1CH5,不大于,%< 5< 5粘度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012 60恩格拉粘度计E2516330蒸发残留含量%> 50> 6蒸发残 留物针入度(25C, 100g,5s)45 15040 100延度5C, cm&
21、gt; 20> 20溶解度(三氯乙烯),%> 97.5> 97.5软化点> 50> 53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低温贮存稳定性(-5C)无粗颗粒或结块无粗颗粒或结块表14封层用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基质沥青A-70针入度(25C, 100g, 5s)(0.1mm)40 70延度(5C, 5cm/min )不小于(cm)5软化点TR & B不小于(C)62旋转粘度(177 C)Pa.s1.54.0弹性恢复(25 C)不小于(%)60RTFOT 后残留物质量变化(%)± 0.4针入度比(25 C)不小于(%)75延度
22、(5C)比不小于(%)403.3粗集料存放必须分层堆垛,每层设置1015度倾角,汽车紧密卸料,然后用推土机推平,以减少集料离析。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往下卸料。3.4对矿粉、石灰、水泥、纤维等应建库存放,以防雨水淋湿,并保持库房干燥。石屑、机 制砂存放处必须设置固定或活动式棚盖。3.5 70号A级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质量严格按照表1和表2的要求进行控制,任一指标不满足要求的视为不合格产品。3.5.1批量沥青由供货商提供产品检验报告及各种证明文件,监理处随机抽样检查。3.5.2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每天抽查12次做常规指标检查,并将同一样品留样以备复查。沥青检验频度不应小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E施
23、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标 准的要求。3.5.3监理部门随时进行质量抽检或留样检查,必要时会同施工单位一起监督每天的抽样检 查。3.5.4业主巡检人员可随时进行抽样留样,或指定抽查,监督试验。3.5.5业主、监理、承包人发现某批沥青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互相通报,施工单位应通知拌 和场停止使用。3.6各种集料质量严格按表4表11的质量指标控制,任意指标不满足要求视为不合格产品。3.6.1碎石加工场应保证原石坯料的质量,保证石质纯净,不得含有泥土、风化石等杂物和 软弱颗粒。碎石加工后应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严禁碎石加工场于破碎机处洒水除尘。3.6.2施工单位必须按业主材料主管部门认可的供货点进料,如果要变
24、更供货厂商应先进行 现场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现场监理同意、业主有关部门核实批准后方可变更3.6各种集料质量3.6.3加工场取样应在专业人员或质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要求用装载机混合处理后再 取样,最好在出料口直接接料取样。严禁以收检单位的一次送样代替抽样检查。3.6.4拌和场堆放的集料应由施工单位试验人员和监理人员(或巡检人员)在不同部位分别 抽样检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4.1 基本要求4.1.1各层材料及要求上层:改性沥青 SMA-13抗车辙能力、抗滑性能、水稳定性兼顾密水性要求、耐疲劳性能等中面层:改性沥青 AC-20C密水性、水稳定性、抗车辙能力、抗裂性能、耐疲劳性能下面层:AC-
25、25C防反射裂纹能力、密水性能、抗裂性能兼顾抗车辙能力。4.1.2上面层统一采用玄武岩、SBS改性沥青;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碎石、SBS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碎石、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见表15。本设计采用的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汇总于表15,沥青用量应通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表15面层混合料集料级配表范围粒径级配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沥青用 量(%)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10090502015141210986.0-131007534262420
26、1615126.5AC10090746250322216106433.5-20C10090827046362822161275.0AC100907555574524161285433.5-25C1009083766552423324171374.5注:AC-20C级配中关键筛孔 4.75mm的通过率小于 45% ; AC-25C级配中关键筛孔 4.75mm的通过率小于 40%,目标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针对表列级配范围进行级配优化设计。4.1.3中下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必须优先使用反击破生产的石屑,不得使用天然砂。上面 层沥青混合料不得使用天然砂,必须使用玄武岩石屑或石灰石机制砂。4.1
27、.4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法,目标配合比控制应满足马歇尔试验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如 表16。4.1.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 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阶段设计合格后即可开展大规模施工。表16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技术指标SMA-13改性AC-20CAC-25C击实次数(双面)各 75各75各75稳定度(kN)> 6.0> 8.0> 8.0流值(0.1mm)-20 5015 40空隙率(%)3 4.53636沥青饱和度(%)75 8565 7555 70残留稳定度(%)> 80> 85> 80矿料间隙率VMA
28、( %)> 17 (16.5*)> 13> 11.5冻融劈裂强度比(%)> 80> 80> 75动稳定度(次/mm)> 3000> 2800> 1000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卩e> 2500> 2500> 2000试件渗水系数(mL/mi n )< 80< 120-谢伦堡析漏试验(%)< 0.1-肯塔堡飞散试验(%)< 15-路面空隙率(%)< 6< 7< 74.2改性沥青AC-20C、AC-25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1)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2)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和压实温度(3)
29、确定沥青的最佳油石比(4)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5)根据以上曲线求出满足表15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 ,计算中值OAC2(6)按照以上方法确定的配合比试拌混合料,检验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1 )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按实际使用的矿料进行筛分,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使合成的矿料级配在给定的级配范围内,特别是0.075mm、2.36mm、4.75mm三档筛孔通过率符合级配要求。(2)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和压实温度。将 70号A级沥青取样进行135 C、175 C运动粘度 试验,绘制粘-温曲线(或沥青公司提供的粘温曲线
30、),以粘度170 ± 20mm2/s时的温度作为拌 和温度;以280 ± 30mm2/s时的温度作为击实温度。在现场无条件进行运动粘度试验时,也可以根据沥青供应商推荐的温度范围确定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3) 确定沥青的最佳油石比。用以上计算确定的矿料组成和根据经验估算的油石比,按0.5%间隔变化,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用实验室用小型拌和机在上面确定的温度范围拌和沥青混 合料。试模和底座应按规定预热,按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温度范围成型马歇尔试件。当不能绘制沥青粘-温曲线时可参照表 17控制试验温度。表17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成型温度范围沥冃品种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AC-20C普
31、通沥青AC-25C矿料加热温度C175180175180163165沥青加热温度C170175170175150160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C160170160170145155试模预热温度C155165155165135145试件开始击实温度C150160150160135145试件成型终了温度C140150140150125135注:制作试件时应按每个试件备料,不准采取多个试件混合拌制再分装的办法。按配比称取的每个试件矿料在规定温度的烘箱中烘干、保温至少6h以上。不得采用人工锅炒的方式升温,也不得用人工拌和方式。(4 )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绘制
32、 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油石比曲线,求出相应于密度最大的油石比al,相应于稳定度最大的油石比 a2,相应于空隙率中值的油石比 a3和饱和度范围中值的油石比 a4, 计算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0AC1 :OAC仁(a1+a2+a3+a4) /4OAC1 :如果在所选择的油石比范围未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则OAC仁(a1+a2+a3)/315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 ,(5)根据以上曲线求出满足表计算中值OAC2 :OAC2= (OACmin+OACmax ) /2检查OAC1是否在OACminOACmax范围内,若不在,就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以上试
33、验;若在根据 OAC1和OAC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 OAC。一般OAC可取OAC1和OAC2 的中值,必要时可根据气候、交通量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6)按照以上方法确定的配合比试拌混合料,检验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中面层改性沥青 AC-20C混合料、下面层 AC-25C的动稳定度(抗车辙性)必须 检验,必须符合本细则的规定,现场没有试验条件的单位必须委托试验。如果各性能均满足要求,就以此配合比为目标配合比。如果任一指标不满足要求,就应分析原因,调整油石比范围或矿料级配,重新进行以上试验,直至完全合格,找出最佳级配和最佳油石比为止。密实嵌挤型级配确定 OAC1遇到的问题
34、:取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只采用目标空隙率或空隙率OAC1 o在确定OAC1时采用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密度必须出现峰值时, 用量OAC。一些时候密度和稳定度不出现峰值也是正常的。无论密度和稳定度随油石比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有没有峰值出现, 范围的中值所对应的沥青用量平均作为OAC1。只取空隙率范围的中值或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直接作为但是必须注意,按照任何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如果试验采用的油石比范围连设计的空隙率范围都没有出来,或者要求的空隙率4%仅在曲线的一侧,那是不允许的。因此,从总体来说,以此方法确定OAC1及OAC2,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OAC,并经过配合比设计检验、考虑气候和交通条件
35、, 经过试拌试铺,最终确定供生产用的最佳沥青用量 的方法是可行的。4.3 SMA13 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1)选定初试级配(2)测定粗集料骨架部分的集料间隙率VCADRC(3)选择初试沥青用量( 4)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 VMA 和 VCAmix 确定设计级配 (5)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体积参数确定沥青用量(6) SMA 的配合比设计检验(1)选定初试级配以 4.75mm 通过率为变化点,改变三个不同的通过率:23、 26 、 29 ,或者采用21、 26、 31,三个级配均固定矿粉数量 , 0.075mm 以下通过量为 10左右。所选择 的三个初试级配必须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此时也要
36、考虑13.2mm、 9.5mm 的通过率,大体上在中值上下波动。选择三个集料级配的目的是选择三个不同的沥青混合料集料空隙率 VMA ,以便满足 VMA 大于 17%的要求。(2)测定粗集料骨架部分的集料间隙率VCADRC粗集料骨架部分的集料间隙率 VCADRC :将大于 4.75mm 的粗集料部分装入容量筒中 捣实的状态,测定出松散的粗集料的间隙率。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VCAmix :在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中, 4.75mm 以上 的粗集料颗粒形成一个骨架, 骨架以外的间隙占整个试件的体积的百分数, 按照公路沥青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中 C.3.8 式计算
37、。(3)选择初试沥青用量以三种初试级配确定的矿料组成和根据粗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估算的油石比, 用实验室 用小型拌和机按表 17 确定的温度范围拌和沥青混合料。注: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 根据合成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规定最小油石比是合理的。 因此 在选择初试沥青用量时,一般可根据粗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选择,例如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9 左右时,选用油石比 5.8;毛体积相对密度为 2.8 左右时,选用油石比 6.1;毛体积 相对密度为 2.7 左右时,选用油石比 6.4。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大时,应该选择稍低的 初试沥青用量。( 4)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 VMA 和 VCAmix 确定设计级配。按表
38、17 的建议温度范围和拌和方法,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每种油石比时试件数量不 少于 4 个, 分别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将三组初试级配的试验结果 VCAmix 与 VCADRC 比较,画成图,从中选择符合VCAmix < VCADRC 要求的级配,以 4.75mm通过率最大的一组级配为设计级配。 此时应该注意, 尽量选择 VMA 稍大于 17%的级配为设计级配,以防在施工过程中 VMA 可能会有降低。注:在压实混合料中,同样 4.75mm 以上的粗集料因为经过了 75次击实,比捣实所形成的 间隙率 VCADRC 必然要小一些,如果反过来, VCAmix 比 VCADRC 反而大了,那就说明
39、粗集料一定是被填充的细集料、 矿粉、玛蹄脂撑开了,粗集料也就形成不了嵌挤作用, 那也 就不称其为 SMA 了。所以 VCAmix 是否小于 VCADRC 是检验粗集料是否形成骨架嵌挤效 应,确定设计级配的关键判别准则。(5)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体积参数确定沥青用量根据设计级配,按0.2%0.4%间隔变化,取35个不同的油石比, 分别进行马歇尔试 验,每种油石比时试件数量为46个。根据体积参数,其中以空隙率最为关键的体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注:对任何一种沥青混合料, 空隙率都是最最重要的参数。 空隙率决定了混合料的一系列性能和使用寿命。对 SMA 来说,经常困惑着施工单位的是路面
40、的 “油斑 ”问题,设定 3的最小空隙率看来是适宜的。在炎热地区和重交通路段,空隙率可放宽到4.5。北方寒冷地区的设计空隙率为 3.5。浏醴高速高速 SMA-13 的设计目标空隙率取 3.53.75 是合适的 (6) SMA 的配合比设计检验美国 SMA 配合比设计的检验包括沥青玛蹄脂的检验和 SMA 混合料性能检验两部分。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SMA 混合料在由马歇尔试验确定了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后,还必须 进行下列试验确认和验证。检验包括:用谢伦堡析漏试验检验沥青用量; 用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沥青用量;用车辙试验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 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进行水稳定性检验;低温弯曲试
41、验; 透水性检验; 表面构造深度检验。对间隙式拌和机, 必须从二次筛分后的各热料仓分别取样进行筛分, 以确定各热料仓 的材料比例, 使矿料合成级配接近规定级配范围, 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同时反复调整冷料 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应对每台拌和机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计算, 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 用量、最佳沥青用量± 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 用量。如果以上三个油石比的混合料试件的各项试验结果符合规定,则取 OAC 为生产配合 比的最佳油石比;如果其中一个油石比不能符合规定,则应再补做油石比相差±0.3%的一组混合料试件进行
42、检验,并取符合规定中间油石比做为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4.5 生产配合比验证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 铺筑试验段, 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孔的芯 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应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 和质量检验的标准,一旦确定就不应随便更改,只有当材料发生变化时才进行必要的调整。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应严格控制在0.075mm、2.36mm 、4.75mm 和 4.75mm 与最大粒径的中间粒径(如果 4.75mm 与最大粒径之间的档次为偶数,取两个中值中较小一级的粒径)四 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设计目标级配。 当所有指标经检验均合格后即可正式施工,
43、如果有的指 标不合格应分析原因,进行适当调整后再进行验证。5.1 沥青的准备沥青应采用导热油加热, 要求沥青温度稳定,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能使沥青混合料拌 和均匀, 出厂温度符合要求, 并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贮罐输送到拌和机内为宜,普通沥青加热温度不应超过 165 C,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应超过 185 C。使用改性沥青时应先搅拌 或循环拌和使其均匀后,方可使用。5.2 集料准备 (1 )集料铲运方向应与其流动方向垂直,保证铲运材料均匀,避免集料离析。(2)每天开工前应检测含水量,以便调节冷料进料速度,并确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如 果集料含水量过大,不得使用。(3)集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换用新
44、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要 求。(4)集料应加热到能使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要求。集料在送进拌和设备时的含水量不 应超过 1%,细集料必须设遮雨棚。烤干用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免烤焦和熏黑集料。5.3拌和(1 )集料和沥青应按工地配合比确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矿粉直接从窗口加入。送入拌和机里的集料温度、沥青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摊铺和碾压温度应符合表18的规定。对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最低摊铺温度参见表19。试拌过程中,应通过现场温度测量对计算机打印的温度进行检验,并在一段连续施工的工艺流程中保证温度的均衡性,以能保证混合料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为宜。表18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C
45、)沥冃品种普通沥青AC-25C改性 SMA-13、AC-20C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70180矿料温度165180185195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 ,> 195 者废弃175185 ( SMA ), 170180(改性AC-20C) , > 195者废弃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 145< 170摊铺温度正常施工< 135,且165< 160170低温施工< 150,且不超过175< 165170初压温度正常施工135145,< 130155170,< 155低温施工145155,< 145150155,< 150复
46、压温度正常施工130140,< 125145150,< 140低温施工135145,< 125150155,< 145终压温度正常施工105125,< 105125135,< 125低温施工115135,< 100125135,< 120表19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铺筑时路表温度(C)最低摊铺温度(C)改性SMA-13改性AC-20CAC-25C<5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510不允许不允许14010 15165155138152015815013520251531471322530147145130>30145140125(2)把规定数
47、量的集料和沥青送进拌和机后,应把这两种材料充分拌和直至所有集料颗粒完全均匀地被沥青膜裹覆, 沥青材料也完全均匀分布到整个混合料中,以混合料中无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为宜。(3) 沥青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随时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花白石子,应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 进。其原因大致如下:搅拌时间不够;细颗粒矿料比例增大,特别是加入矿粉增多;沥青用 量不够;矿料或沥青加热温度不够。可能是其中一项原因,也可能是几项原因。如果混合料颜色枯黄灰暗,可能的原因有:拌和温度过高、沥青用量不够、粉料过多、石料不干、柴油 燃烧不透等。对出现花白、枯黄灰暗的混合料必须废弃不用。(4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应有贮料仓,为保
48、证连续摊铺,可提前拌和混合料,将拌好的沥青 混合料送入贮料仓中暂存,待开始摊铺后再运至摊铺现场。(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进行跟踪质量抽检,检查集料级配、 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集料级配应在生产配合比目标值的容许偏差 范围内,目标值的容许偏差如表20所示。表20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偏差项目矿料含量与规定值的容许偏差4.75mm筛孔上保存的集料± 4%通过2.36mm筛孔的集料± 5%通过0.075mm筛孔的集料± 2%油石比-0.2+0.2% (中、下层)-0.1 +0.2% (上层)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1.0
49、%沥青饱和度± 5%(6 )逐盘打印混合料用油量、各热料仓集料用量与沥青混合料质量,绘制油石比波动图。(7)拌和时间。每锅拌和时间指称量斗斗门开启至成品料卸完关闭所经历的时间。以30005000型拌和楼为基准,根据不同的沥青混合料,每锅拌和时间规定如下:AC25C > 40s (含干拌 5s)改性AC-20C > 50s (含干拌5s) SMA-13 > 55s (含干拌 5s10s)6.1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源源不断地运至摊铺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每小时运力必 须大于拌和机产量。6.2运送沥青混合料的卡车载重量宜达到15t以上,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
50、底板应涂一薄层油水(柴油和水的比例可为1:3 )混合液或洗衣粉水溶液(最好用洗衣粉水溶液),以防止混合料粘到底板上,但不得有多余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装料前,卡车底板应 排干积水。运输车辆保温措施应按照2.1.2条规定执行。6.3施工前应对全体驾驶员进行培训,加强对汽车保养,避免运输途中汽车抛锚,导致混合 料冷却受损。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离析;运料汽车应 在摊铺机前10cm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6.4混合料装车后应及时测试温度,发现温度过高,混合料烧焦失粘现象应予废弃。7.1下面层摊铺下
51、面层正式摊铺前必须对基层裂缝妥善处理,并清除封层上的多余石子、泥土、残渣、 污物,污染严重时必须冲洗,或空压机吹干净。然后进行中线和高程测量,在摊铺机左右两边5m10m设置1铁立竿控制桩,超高路段适当加密。按照计算松铺厚度用钢丝绳统一拉 线,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张拉力不小于100kg。当两台摊铺机同时作业时,第一台(前行)摊铺机的行走线优先按如下方式设置:边缘采用钢丝绳拉线,中间采用铝合金梁(如使用横坡度仪,必须加强监控横坡度,如发现横坡度误差过大,横坡方向出现起拱或凹陷,则监理工程师指令承包人按铝合金梁法)。第二台(后行)摊铺机的行走线必须按如下方式设置:边缘采用钢丝绳拉线,中间采用滑撬。7.2上层混合料摊铺前应清理下层泥土杂物,冲洗干净,提前0.5d1d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洒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粘层油失去粘性),洒布量以 0.3 kg/m20.5kg/m2 为宜,不宜少量或超量。 如果由于工序衔接出现状况, 洒完粘层后放置时间过长而拈层油失去粘性, 则应根据 现场情况适当补洒。混合料开始摊铺时应确保粘层油已破乳。7.3 当中、下面层高程和平整度控制较好时,上、中面层摊铺可以不拉高程控制导线,直接 采用双侧平衡梁和滑撬自动控制平整度和高程。7.4 摊铺前应根据松铺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985.1-2024农业物联网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大田种植
- TBS-Corey-lactone-aldehyde-生命科学试剂-MCE-2452
- Anti-Mouse-CD3E-Antibody-1E11-D-生命科学试剂-MCE-1878
- 8-Amino-7-oxononano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9983
- 3-O-Methylguanosine-5-O-triphosphate-sodium-3-O-Methyl-GTP-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9300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分析技术顾问聘请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游乐园场地租赁与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标准制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贷款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含家具)
-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化
- 施工方案对篮球场材料的要求与选择
- 手术室植入物的管理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课件)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健康养生课件
- 混杂控制系统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课件
- 《QHSE体系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学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