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_第1页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_第2页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_第3页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_第4页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送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决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沉的父子之情。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排好受伤的妻子,急迫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决地向儿子教室的位置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也不怕别人误解,坚持抢救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

2、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详细,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步阅读才能。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宏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3、,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分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遵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

4、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宏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照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坚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2对词语的理解。昔日:指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

5、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了。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开拓: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翻开的意思。二、教学目的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建议1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

6、要引导学生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请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深化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决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

7、中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决。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困难的过程,更能表达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抑制的宏大困难。5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根底上,可适当开展拓展活动。如编排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

8、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复述才能,内化语言,一方面可营造关心孩子、勇于担当责任的育人环境气氛;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读其他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等等。四、教学案例设计意图:凸现课文的思想感情、主人公的精神相貌。片段一理解内容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哪些问题?先提示一下,我一共要提三个问题。讨论时要注意,: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假如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答复?学生小声读书讨论,老师深化学生中间指导读书、参与讨论。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请你

9、说说。生: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师: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奋不顾身。你觉得你说的准确吗?要是能把时间和地点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说说吗?生:能!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师:好!但是,你提的不是我要问的。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师:哦,提了这么个问题。那你能不能答复这个问题?生:就是他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师:你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答复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请坐!问得好,答复也好!可惜的是,不是我要提的问题。谁再来说?生: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快乐才对。师:你在提问时把课文读得很好。那你说为什么?生:我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