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1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2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3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4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东辽县甲山乡中心小学校 丰丽丽 汪海峰【提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许多专家与 教学一线人士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 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 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主要探讨以信息技术在语文 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困难,问题及解 决的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语文;研究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 学科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 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

2、学的一种新方式,绝不 是“两张皮”。整合是促进以下几种方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与教 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三是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四是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 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 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开展面临的困难1. 天时未到。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席话: “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叫创新?近年来改革与发展大潮中形式主 义与浮躁的现象相当

3、严重,我们称之为“浮肿病”和“多动症”,口 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那一点 形象工程之外,大都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从教育行政部门到 学校,信息技术实际不受重视。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而的作秀,而 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用起来重要,说起 来次要,忙起来不要。2. 地不利。从教师到学生,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许多教师 都表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看 上去很美”,实际推广起来却很难。3. 人难和。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大材小用,计算机只起到演 示工具的作用。或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 果是学

4、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教师应用技术水平低。部 分教师上课时手忙脚乱,一人上课,几个人跟着忙;教师在课上不能 及时收集、处理来自各方面学生的信息,课上教学秩序混乱;部分教 师信息来源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文字材料,课外的扩展信息材料很 少。如何与学科整合(一)基于”辅助“的理念,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 下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教学媒体帮助教师 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在随机性问题、危险场合、珍稀场 景、时空变化及创设情景等方而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二)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 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使开放的网络环

5、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知识的整理和 对己有材料的筛选。网络实际上并没有造成信息总量的增加,而是增加了人们驾驭 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教学中,学科教学把学科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 知道学什么?(学习的目的)而对整个学习来说,学生到底学会了什 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 了充分发挥。而传统教学是把载体(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让 学生去死做题,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尴尬现象一:“四不像”的整合课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 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 萄干生产工艺,

6、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 了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 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这个例子反映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不像”的现象。它既 不像是学科课程,又不像是信息技术课程;既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各 种学科目标能力,又没有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杂绘的课程内 容组合使其成为了 “四不像”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底以什么 为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很多人 可能会说,这个很简单啊,就是要在进行学科课程目标培养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 和实践上

7、的无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以学科课程为主,以完成 课程目标为主。尴尬现象二:模式化的整合课一位前几年就着手整合课探索的教师说:“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教 学似乎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导入,发现问题一一上网,解决问题一 收集整理资料一一网下交流。搜集资料替代了语文的朗读感悟,留 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替代了语言表达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似乎落入了一个又一个模式化框架。语文学科最根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木的基础上通过揣 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 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 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

8、离语文教学的目标。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信息科 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 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 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达到所需的 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 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 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 性艺术的迷人之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 合,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

9、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来优化 语文教学质量,来推进课程改革。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搬到网 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原有弊端,反会失掉课堂教学某些 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 日而语。信息技术如下四方面变革,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 能力明显有益: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 语言信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 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如观潮一课,作者在 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 来越近,犹如千万匹口色战

10、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 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 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 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 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小学语文或其它学科应有一个课堂时间,也即时间的容量。现在 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连续性的教学过 程,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在上每一课时都要充分研究这一 课,体现出它的完整性,尽量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 报刊、媒

11、体、电视等先进技术手段把你的所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发展 能力和提高智力方面,统一整合起来,课内只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学 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 创新的能力,展示基木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能力。怎样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学的知识、方法、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和信息资源,在课外去积极探索、发现、掌握课内的知识规律。学 生应是积极主动地,不仅在班级里、学校里、更应在家庭和社会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去查找、探索课内的问题,运用综合分析能力,主动地 加以判断、归纳、演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专题,以 作品的形式,甚至是论文的形式陈述出来,发表出来,让

12、别人去评价、 认同,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之下,转变教师的原有教育观念,不能 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课程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及素养,老 师更应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媒体等多方面准备知识和能 力及素养,能上天、下地、入海。老师应该是多维的、多方位的、多 层次的、多视角的多能手。新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中, 老师应是学生的助手,是学生的导航者,是虚拟的教育者,是学生的 知识词典、能力词典、素养词典、做人词典、朋友词典、开心词典、 心灵词典。四是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有一位的教师谈到,“我简直就是和学生在赛跑,他们

13、在研究专 题中涉及的内容我自己事先都不知道。网络使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和孩 子们一起研究,它的开放与便捷往往使我和学生处在同一个起跑线 上。它使我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加快了,不敢对教学有一些懈怠。为了 跟上学生学习的节奏,我总感觉自己不断的往前跑啊跑。”教师转变 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及咨询者, 更变成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 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凸现出来,最佳 的教学效果需要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 中的最优发展。从而,教师由重教向重学转轨。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 博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

14、间 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 传递智慧。”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 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己经把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得很清楚。因此我们 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4个。我们还 需要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兴趣、养成学生 良好习惯等各个方面努力实践。从多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信息 技术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参考文献:1、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语文考试论倪文锦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 一版4、纵论语文教育观李杏保陈钟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5、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编教育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6、问题与对策江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9、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