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8/c76c90a1-0393-40f1-97dc-76960d6edc3a/c76c90a1-0393-40f1-97dc-76960d6edc3a1.gif)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8/c76c90a1-0393-40f1-97dc-76960d6edc3a/c76c90a1-0393-40f1-97dc-76960d6edc3a2.gif)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8/c76c90a1-0393-40f1-97dc-76960d6edc3a/c76c90a1-0393-40f1-97dc-76960d6edc3a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城锦园古城小区3#、6#楼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漯河市宏博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八月目录一、任务概况及目的1二、编制依据1三、沉降观测方案1(一)沉降观测的精度、时间、次数.:1(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2(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4(四)施测要点6(五)施测方法6四、 沉降提交的资料7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工程概况:西城锦园古城小区6#.3#楼位于西城区高铁东侧,澧河北岸,北邻芙 蓉江东路,东临九龙山路,南邻嘉陵江路,西邻太白山路,其结构为钢筋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楼高分别均为 28层和30层;场地地形较平坦, 地基为粘性土地基。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
2、测量规程(JGJ/T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 )4、参考3#.6#楼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 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观测为一般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 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03、n mm , (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 05. n mm,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 应 16 n 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1.&-n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 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w 50m ;前后
3、视视距差:w 1.0m ;视距累积差w 3.0m ;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 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 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2 )观测时间、次数此沉降观测为施工阶段的观测,即选用按荷载阶段确定周期,建筑物 砌至0 (般为2-3层拆模后)为第一次观测,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 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以后每五层盖板观测一次,每期观 测时间小于三个小时,内外粉刷完成观测一次(即主体验收前),待工程竣 工前再观测一次,总观测次数按楼层数确定。
4、(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 基准点的设置: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结合测量规范并考虑基准点的 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 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日后欲建管道、道 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本次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约25米至50米外的坚固地方,埋设不少于3个永久性的基准点,经分析,该区 域地基已属稳定。施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并联测到国家咼程基点。2观测点的设置:参考设计图纸,根据沉降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应以能全面反映建 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
5、情况、施工条件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参考设计图纸; 建筑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 20m处或每隔2 3根柱基 上。 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等的交接处两侧; 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面)0.2 0.5m 为宜。 沉降观测点是固定在拟观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采用直径不小于18的螺纹钢,观测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适当 地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观测点 埋于墙身内的部分应有15厘米,一般民用建
6、筑沉降观测点,大都设置在外 墙勒角处。应在砌墙时留出一块砖的位置(或埋时凿开),用高标号水泥沙 浆埋固,但不要夹在干灰缝中,对钢筋混泥土柱子,观测点应与柱子的主 钢筋焊牢,露于墙或柱外向上弯的标头呈半球形,供立尺用。如果采用拆 模后打眼安装,测量标志不宜米用弯钩式而打不实,而应米用直的钢筋略 微倾斜向下打进(外露部分略微向上倾斜),便于立尺,观测点距地面应有 10至20cm高。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保证观测点稳定。本项目结合 现状楼结构特点采用后者来设置观测点。根据3#楼的建筑物的现状结构特点,可确定观测顺序如下:J1 T J2t J3 T J1 T 1 T 2 T 3 T 4 T 5 T
7、6 T 7 T 8 T 9 T 10 T 11 T 12 宀1 T J1根据6#楼的建筑物的现状结构特点,可确定观测顺序如下:J1TJ2tJ3t J1t 10 T 9 T 8t 7 T 6 T 5 T 4 T 3 T 2 T 1t 10 T J1 o(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1、观测仪器:DS05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毎公里住返M高差标准怕壁正像3扩胸铳口徨45mm1.6m1000补饶專工作蓬用i15F爰平稽度*0.3*匚冒水准器灵敏彊10* /2mm10mm浏蹴尺格值0.1mmOX值0.01mm2. 观测前应检查各观测点和水准基点是否符合要求,有无
8、损坏松动情况3.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4. 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5. 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7.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 观测: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D. 气温突
9、变时;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8. 测站要求视线长度w 50米、前后视距差w 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w 3.0米、视 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9. 测站观测限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w 3.0毫米、 基辅分划读数差w 0.4 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w 0.6毫米(说明: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 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不低于四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10. 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 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 序、观测数据、沉降趋势
10、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11. 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 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12. 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四) 施测要点1. 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 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 即采取处理措施。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 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2. 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 立即采取处理措施。3.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 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4.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 有关异常情况。5. 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五) 施测方法(1) 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 计算闭合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