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_第1页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_第2页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_第3页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_第4页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号:班序号:-.实验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二.实验摘要: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 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 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 以使用带AGC (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 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 保持输出相对稳定。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 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

2、GC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 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三.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0.550mVrm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提高要求: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探究要求: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2)测试A

3、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 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 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 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 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reg和大阻值 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 R2的阻值必

4、须远大于RioIS_L 反对正电流的I所有可用值,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小于它的基极-发射极阈 值电压,于是晶体管工作在有效状态。短路晶体管的V-I特性曲线非常类似与PN二极管,符合肖特基方程,除了稍高的直流电压值外,即器件电压的变化与直 流电流变化的对数成正比。因此,对于VI曲线上所有直流工作点,短路晶体管的微分电阻与流过的直流电流成反比,换句话说,器件的微分电导直接与电流成正比。由于在其工作状态下,共射极连接的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100或100以上,在相当大的电流围,微分电阻都遵守这一规则。因此,图2中Vreg的变化就会改变电流I,并控制R-Qi分压比。耦合电容C和

5、G将电路 的衰减器与输入信号源和输出负载隔离开来下图为一个典型的小信号双极晶体管的短路VI特性,图中显示,至少可以在五个十倍程围控制微分电阻,即控制幅度超过1OOdB。COLLECTOR- TO-EMITTERVOLTAGE(V)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1 .总体电路原理图热2 .分块电路(1)输入缓冲级输入信号Vn驱动缓冲极Q,它的旁路射极电阻总有四个作用:首先,它将Q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R r be+(1 + B rce/r be)(R3/r be) (1)该电路中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4的阻值(27kQ)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整个输出电阻。其次,由于R3未

6、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至:Aqi= - B RVbe+(1+B )RsR4/R3 第三,如公式(2)所示,未旁路的R3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一电压驱动的线性响应。第 四,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RBAS=be+(1+B )R3,与只有U相比,它远远大于Q1的 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图中,电阻F构成可变衰减器的固定电阻,类似于图1中的电阻R。电路原理图如下:LJ.p2)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电路该部分利用直流耦合将Q2与Q3进行级联,构成互补放大器,在电路中提供大部分电路 电压增益。电路图如下:3)输出级电路RM是1kQ电阻,将发射极输出跟随器Q4与信号输出端隔离开来。必要时,如可选用

7、更低的电阻,但如 果过低,则大电容的连接电缆会使Q进入寄生振荡。电路图如下:4)自动增益控制部分(AGC即反馈电路Q6构成衰减器的可变电阻部分。Q为Q提供集电极驱动电流,Q的共射极结构只需要很少的基极电 流。电阻R7决定了 AGC勺释放时间,其阻值可以选大些,从而能够有较长的AGC释放时间。电阻 R19用于限制通过Qs和Q6的最大直 流控制电流。当把大的C3值和Q6最小微分电阻作比较时,即最大信号波幅在完全控制下,其电抗对最低频率信号频谱成分而言是可以忽的。D和D2构成一个倍压整流器,它从输出级Q提取信号的一部分,为Q5生成控制电压。这种构置可以容纳非对称信号波形的两极性的大 峰值振幅。电阻R

8、15决定了 AGC勺开始时间,若与C6组合的Re过小,则是反馈传输函数产生极点,导 致不稳定。为确保对高频信号的良好响应,D和D2可以使用肖特基或快速PN硅二极管。电路图如下:5) 9V稳压源电路riE7 D2D3WKmV)六.所实现的功能说明1)已完成的基本功能本实验所完成的电路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功能,输入的信号围在 5001丫1711即40dB动态围。在这个输入围,输出电压的变化不超过 2)主要测试数据0.53.04.05.07.015.01.02.010.00.55dBo30.0 40.0 50.020.0100704718725732735744753 765/787 7996868

9、10500665693711722729735744755 7677767898098001k665691/12/23/31737/46757/69/918028112k669695715725732738747757 770776789 8048133k695713723732737 746757 769778792 8036688125k662693711722729736744755 767775788 798807VO(mV)部分波形图:B2 T iOW eMK1.4t V H 9BV tit V3)测试方法i.固定某一频率,输入端接正弦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从0.5调至50mV,用示波

10、器观察输入输出信 号,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的信号电压的有效值 记录输出电压的有效值。ii,在1005000Hz的围改变频率值,重复上述过程。七.故障及问题分析故障1 :输出波形混乱。问题分析:第一次连接的电路混乱,同时由于对面包板部连线了解的不够清晰,不小心将部分元件短路 掉了。解决方法:通过原理图,在纸上大致模拟画出在面包板上对电路元件的排布,再重新连接电路,问题得 以解决。故障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时,发现电路的输出信号始终随输入变化而变化,完全符合线性关 系。问题分析:经检测,Q3的输出波形会失真,说明放大倍数很大,即互补放大电路部分没有问题,由此可 知在负反馈电路部分出现了

11、错误。解决方法:通过对每个器件管脚输出波形的检测,一段导线两端的波形并不一致,由此发现面包板的短 路问题,导致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失效。经改变导线在面包板上的位置后,问题得以解决。故障3:输出波形不稳定,且当输入达到要求围的一定数值时,电路不能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功能了。问题分析:故障现象与课本中学习的三极管进入线性区与否的差异十分类似,而我所连接的电路中,某 些三极管的管脚间距过大,可能导致与面包板的接触不良,因此怀疑问题出在三极管上。解决方法:将部分三极管重新排布后,问题得以解决。八.总结与结论1)测试数据分析:在实验要求的频段,当输入信号从0.5mVrms变化到50mVrm即 40dB的动态围

12、 时,输出大约只是从660mVrms变化至iJ810mVrms即 约1.78dB,增益从输入0.5mVrms输出 660mVrms (即1320倍)到输入50mVrms输出810mVrm (s即162倍),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功 能,符合设计的要求。2)心得体会:本实验电路较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电路要复杂很多,需要分块了解每一部分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老师的 讲解,我了解了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并对本次试验的目的与实现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此外,复杂 的电路也给电路搭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要求我们一定要仔细对电路的串并联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连接电 路,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当电路出现问题时,应该仔细分析故障,而不能盲目的重连电路,因此冷静 与耐心也是做好此次试验必不可少的。经过几次的修改,我对于利用面包板搭建电路已较为熟练,并对各 种元件好坏的检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此外,在设计电路时,还需要运用ProtelDXP软件,让我们初步对设计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会 了一种较为先进的电路设计方法,对于PCE板的手动布局与布线有了较为熟练的掌握。九PROTEL绘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