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_第1页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_第2页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_第3页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_第4页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相册由 微软用户 创建背景音乐: 大地圣灵制作时间: 20130929手动播放手动播放1/49 清昭陵(又叫北陵)位于沈阳(古称盛京)北十里处,是清朝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陵寝占地16公顷,建筑布局遵循“前殿后寝”的规制,主体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建筑沿中线两侧对称排列,仿照明陵格局而又具有满族寝陵的特点。 2北陵大门中央的门额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题书“昭陵”。北陵公园占地330公顷,1927年5月被当时的奉天市政公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被评为AAAA国家旅游景区,2004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3北陵公园大门前的广场两

2、侧的立着下马碑,这样的下马碑在清昭陵共有四块。4进入北陵公园大门,是一条笔直的大路,通往清昭陵还有走1.5公里,可步行可乘车。5在宽阔的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皇太极雕像,底座背面有他的生平简介。6 皇太极,即清太宗文皇帝,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也是大清皇朝的第二位开国君王。皇太极青年时随父兄创业征战,智勇兼备,屡建功勋,位居后金国四大贝勒之列。1626年其父去世,皇太极被拥戴为新汗王,于沈阳继位。执政后力革旧弊,创新图强,优礼汉官,兴文重教。统一东北地区,结好蒙古诸部。1635年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在位十数年间,国力大增,奠定清入主中原之基础。16

3、43年病逝于沈阳皇宫,葬于沈阳城北清昭陵。 清史稿 太宗本纪中对皇太极的评价是:“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78陵园内古松参天,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陵园草木葱茏,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园林的清雅、秀美。9清昭陵内的下马碑,对称排列。下马碑的碑文分别用为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10向北行,是一座“神桥”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三孔拱石桥,长47米,宽12米,青砖铺地。桥下是玉带河,既有美好寝陵的作用,也是寝陵排水的渠道,起到保护寝陵的作用。11神桥前的石碑,2004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清昭陵列为世界文

4、化遗产。12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清朝后帝东巡盛京祭祖时的更衣亭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宰牲亭和馔造房。13石牌坊,仿木质结构,雕刻精细,是寝陵主要建筑之一,用于纪念死者,彰表功德,引导祭陵人进入祭祀状态。穿过石牌坊的神道两侧立有六对石兽,它们由南而北的排列次序是:石狮、石獬豸、石麒麟、石马、石骆驼、石象,这些统称“石像生”或“石兽群”。14石狮。狮子是百兽之王,威严凶悍,是唯我独尊王权的化身。历代统治者均将其用在殿前作为显示权势的象征性雕塑。15獬豸(读音:谢至)。传说中的动物,能够辨别善恶

5、是非曲直。中国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就是獬豸冠,用它作石像生,表示皇帝公正无私。16麒麟是祥瑞之兽。头如龙,角似鹿,全身麟甲,尾似牛,足似马而圆蹄。传说是一种神鹿,出现在太平盛世,在此显示出帝王的仁义至圣。17立马。大理石雕成,大小与真吗一样,昂首挺立,英姿勃勃。仿皇太极生前最喜欢的“大白”和“小白”雕刻。因二马立功无数,多次保护主人性命,列在陵前,伴配主人。18/49骆驼。黑色石料雕成,由于骆驼在皇太极生前征战时立下很多功劳,所以将骆驼列在陵前,表示与皇太极同在。19立象。白色石料雕成。大象威严高达,性情温和,是天下祥和的象征。意寓广有顺民,江山稳固。20正红门(1649年建), 单檐歇山式建筑。

6、三拱门的正中一间叫“神门”,东侧一间为“君门”,西侧一间为“臣门”。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引人注目。21正红门周围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两侧各有一蟠龙琉璃袖影壁。22进入正红门,大道两侧分别立有华表一根。华表又称为“擎天柱”、“万云柱”,是陵寝的装饰性建筑。华表由底座、柱体、云板、天盘、柱顶、护栏等部分组成。昭陵内共有华表三对,柱顶分别为“望天吼”和“海石榴”。23中间是神道,往前是“神功圣德碑亭”(大碑楼)(1688年建)四面开门,上覆黄色琉璃瓦,内立石碑一座。 24“神功圣德碑亭”内竖立着一块用满汉文字镌刻的“大

7、清昭陵神功圣德碑”。 碑文1810个字,记载皇太极的文治武功。25/49向北是隆恩门,它是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下有单体拱形门洞。门楣顶部竖有石刻门额,用满、蒙、汉三种文体竖刻“隆恩门”三字。两侧有果房、依仗房、茶膳房和涤器房。26果房(备办祭祀所需果品之处)和依仗房(存放祭祀用依仗物品之处)27涤器房(洗涤祭祀用具的处所)和茶膳房(备办查点类祭祀用品)28从大门进入方城,中间是神道29/49方城全景。该城建于顺治年间(1644年),仿盛京陪都城堡的轮廓建造,方城区是清昭陵的主体祭祀区。30方城城墙高6.1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长146米,青砖砌就。门洞两侧有蹬道可供上下。31角楼。

8、方城四角各有一角楼,角楼四角坠有风铃。角楼可供官兵登高望远,进行警戒,起到保护寝陵和祭祀活动安全的作用。32穿过方城门洞,左右有西配楼和西配楼各一,用于存放祭祀所需贡品。33西配殿。祭祀时喇嘛咏经作法,超度亡灵的场所。34/49燎炉(焚帛亭)用汉白玉制作的亭子式建筑,亭内有一个圆形的火池。重大祭祀活动是用于焚烧祝板、制帛、彩纸和银箔等祭祀用品用。35东配殿。是祭祀时用于尊藏祝板和制帛的处所,大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移至东配殿存放,并按制举行祭祀。36东配殿内存放“暖阁”,仿皇太极生前御用的龙床,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陵寝规则,是皇太极死后就寝处的象征。37隆恩殿(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草

9、创,顺治七年(1650年)定名隆恩殿。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是供奉陵墓主人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重要场所。38隆恩殿前的石狮子39/49隆恩殿前用于排除台基雨水的螭首。40隆恩殿后面是“明楼”,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全高23.3米,是清昭陵的最高建筑。前檐挂有匾额,用满、蒙、汉上种文字书“昭陵”二字。41大明楼内竖立着一块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的“太宗文皇帝之陵”陵碑42从大明楼下来,是棂星门和石祭台。石祭台有石雕五件,中间是香炉,两侧有香瓶、烛台各一对。大祭时用于“举哀”和“献奠酒”之处。43从棂星门和石祭台向北进入月牙城,正面中央嵌有一方琉璃影壁影壁的“岔角”与“盒子”均为富贵牡丹造型。 44/49月牙城,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月牙城。45月牙城再往后就是宝城、宝城包围着宝顶。宝城又名“罗圈城”,青砖垒砌,上有城垛和女墙。46宝城中间的丘冢叫宝顶,又叫“独龙阜”,高二丈,周长三十丈,用三合土(白灰、砂子和黄土)夯筑而成。宝顶,依据清王朝的祖制宝顶中央植有一棵榆树。宝顶之内为地宫。地宫内安葬清太宗文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