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资料答案附后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1.gif)
![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资料答案附后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2.gif)
![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资料答案附后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3.gif)
![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资料答案附后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4.gif)
![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资料答案附后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7fe7ad1c-2abe-46ef-95ea-de91af57233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资料,wo 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2015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1 1 版) 为依据,参照2015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的精神,结合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命题。 命题原则1 命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2 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
2、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3 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4 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含自读课文)。5 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测试发挥学生的潜能。6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积累与运用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识记 3500 个常用汉字,能
3、规范书写。正确理解、运用常见常用的词语( 包括成语、熟语) 。1.1. 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3 .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表达效果,并能灵活运用。4 .理解、积累课文古诗词的精要;背诵、默写规定的古诗文60篇(见附录)。5 .课外名着必读书目:(1)西游记(2)水浒(3)朝花夕拾(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 简爱(6)格列佛游记6 .在语文综合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阅读1 .文言文(1) 顺畅地朗读课文,句中语意停顿正确。(2) 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4、。(3) 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4)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法的主要特点。2 .现代文(1) 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2)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3)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4) 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6)领悟探究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有自己 的体验和评价。解读文本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能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
5、的结论。写作1 .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认识和真实体验。2 .写作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表达。3 .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文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 .叙事具体细致,说明准确明了,议论有理有据。5 .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6 .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进行扩写、改写。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与试题难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难度为 0.8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8: l : l。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1 .积累与运用部分:40分左右。其中古诗文默
6、写12分,名着阅读8分左右,综合性学习 8分左右。2 .阅读部分:45分左右。其中文言文阅读18分左右,现代文阅读 27分左右。3 .写作部分:65分(其中书写占 5分)。附录: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1 .论语十则论语2 .孟子两章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4 .出师表诸葛亮5 .岳阳楼记范仲淹6 .醉翁亭记、欧阳修7,三峡郦道元8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9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0.大道之行也礼记11 .诗经两首诗经关雎兼葭12 .春望杜甫13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4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啊15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16 .破阵子
7、(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7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1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1 .己亥杂诗龚自珍2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3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24 .赤壁杜牧2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26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27 .使至塞上王维28 .望岳杜甫29 .登飞来峰王安石30 .过零丁洋文天祥31 .观沧海曹操32 .次北固山下王湾3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 .行路难李白35 .月下独酌李白3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37 .雁门太守行李贺38 .卜算子咏梅陆游39 .泊秦淮杜牧40 .醉花阴(
8、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4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4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43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44 .望江南温庭筠45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4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7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48 .长歌行汉乐府4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50 .黄鹤楼崔颖51 .秋词刘禹锡52 .渡荆门送别李白53 .月夜刘方平54 .滁州西涧韦应物55 .登楼杜甫56 .论诗赵翼57 .过故人庄孟浩然韩愈5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商隐59 .夜雨寄北60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61 .观书有感朱熹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一、考
9、试性质初中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生数 学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二、命题依据1.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2015年福建省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大纲 .3 .福州市教育局颁布的考试要求及相关规定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 九年级初中数学).三、命题原则1 .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命题导向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 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后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
10、的可持续发展2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四基”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 数学认识水平及数学素养的评价.3 .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在素材选取、考查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体现公平 性、合理性.4 .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意义.取材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5 .试卷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体现有效性四、考试目标(一)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数学思想方法;(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
1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1 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的相关知识.1.2 直接使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的相关知识,有程序、有步骤地完成判定、识 别、计算、简单证明等任务.1.3 能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转译1.4 能正确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尺规作图或画图(不要求写出作法或画法)2 .数学思想方法2.1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等数 学思想方法.2.2 掌握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配方法、整体代换等基本数学方法3 .运算能力3.1 理解有关算理.3.2 能
12、根据试题条件寻找并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3.3 能通过运算进行推理和探究 .4 .抽象概括能力4.1 能发现一般性现象中存在的差异,能建立各类现象之间的数学联系4.2 能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 .逻辑推理能力5.1 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有条理地表述演绎推理过程5.2 能用举反例的方式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6 .空间观念6.1 能根据条件画简单平面图形.6.2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6.3 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6.4 运用简单图形的性质揭示复杂图形的性质7 .统计观念7.1 会收集、描述数据.7.2 会依
13、据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合理的判断8 .应用意识8.1 知道一些基本数学模型,并通过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2 能依据基本数学模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9 .创新意识9.1 能使用观察、尝试、实验、归纳、概括、验证等方式得到猜想和规律9.2 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五、考试内容1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考试内容及各层次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中相应内容的教学目标相同(建议各校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把握复习教学尺度).其中课程标准中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不做考试要求.这些内容的教学,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2 .综合与实践的
14、考试内容: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为载体考查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研究 问题的方法.以下各单元要求和建议,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是进入各级各类高中学习的必须要求.供各校复习教学时参考第一章有理数1 .能够正确、迅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并能用规范格式书写.2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理解运算律,并能合理运用,简化运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 .能够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整式的加减及代数式的求值问题2 .初步感受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 .3 .能够用整式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认识抽象概括的
15、思维方法【建议】1 .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要求熟练、准确地应用添括号、去括号法则解决整式计算、化简的问题.2 .从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过程中体会整体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 .能够灵活运用等式性质进行方程的简单变形,简捷地解一元一次方程;2 .在解方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3 .能够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中读懂信息,能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4 .能够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5 .能够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建议】1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结构,灵活运用方程的简单变形,提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2 .在解决以一元一次方程为背景的实际问题过程中
16、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理解等式性质2中“不为零”的严谨性和必要性.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 .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2 .能初步使用几何语言有条理地表述简单推断、计算的过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 .能够根据文字语言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2 .能从已学的定理、性质中找出条件和结论,理解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3 .在一道题目中,能够运用 12个基本事实、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并能规范地表达第六章实数1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2 .理解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
17、则及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的适用性.【建议】1 .实数可分为正数、零和负数;也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分类与整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原则是不重不漏,并逐步掌握分类的标准2 .课程标准对求实数绝对值的要求比课标实验稿高,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落实新的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具有对绝对值内的字母进行分类讨论的能力(绝对值内最多只含有一个(一种)字母)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 .能正确、熟练地画出直角坐标系;2 .体会并简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建议】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有两种基本方法:(1)由这个点到横轴、纵轴距离确定;(2)由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及一
18、个特定的角度(如:方位角等)确定;其它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由这两种基本方法来解决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 .能够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灵活选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在解方程组中体会“消元”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3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4 .能够解简单的含有字母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够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方程组的解;【建议】了解“化归与转化思想”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作用,并能初步体会“化归与转化思想”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1 .能用口算的方法求形如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ax< b (aw 0)的解;2 .能够在以不等
19、式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中读取信息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其数量关系;3 .用不等式的知识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4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不等式的解集;5 .能用“作差”法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 6 .能根据a的性质符号解关于 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7 .关注不等式与方程的内在联系.8 .关注其求解过程、解的准确性及解释解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方程(组)的解的异同.9 .联系比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类比思想的应用 10 .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鼓励学生寻求解法多样化,建立不等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策略,促进学生一般数学观的建立.(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不
20、要求)【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掌握数学事实:若a>b>0,则a2>b2.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 .知道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观念.2 . 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对估计精度的影响.3 . 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能够从统计图中读取信息.4 .会利用数据说理,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建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各校可根据学生实际酌情处理.第十一章三角形1 .能够根据解题的需要在三角形中添加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特殊线段;2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初步活动经验;3 .在一道题目中,能够运用2 3个基本事实、定理、性质
21、进行推理论证,并能规范地表达.【建议】1 .在推导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过程中,应渗透“分割”与“组合”的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2 .三角形重心的概念只要求了解,不要加深、加难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 .应用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2 .掌握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基本步骤;3 .在一道题目中,能够运用2 5个基本事实、定理、性质进行计算、推理论证,并能规范地表达推理过程.4 .在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最多只出现“两次全等”的问题 【建议】1 .用探索的方法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定理可以用合情推理的方式,但是应用定理必须使用演绎推理.2 .三角形全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应用
22、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步骤是本章的重要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相应的技能.第十三章轴对称1 .应用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2 .从对称的角度,理解、掌握以“角”、“边”为类别,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3 .能够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定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计算、推理论证,并能规范表达;5 .结合坐标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建议】1 .在观察具体实例中,发现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概括轴对称及相关概念的意义2 .能根据轴对称求“最短路径问题”,通过几何直观,寻找解题思路时,不仅要知道操作的方法,还要知道这 些方法的重要
23、性和必要性 .3 .从实例中归纳出与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4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证明,学会添加三角形“特定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等) 为辅助线的方法.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2 .能够顺用、逆用同底数募的乘法、除法运算、募的乘方运算、积的乘方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 .能够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对代数式进行恒等变形及代数式求值;4 .能用整体代换的方法求代数式的值.【建议】1 .在乘法公式的产生过程中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2 .在解决整式乘法及因式分解的问题时,要让学生养成
24、先观察、分析已知式的结构特征,而后再灵活选用公式的 解题习惯.3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至少能掌握二次项系数为1的三项式的十字相乘法.掌握形如x2+ (p+ q) x+pq的因式分解.4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分组分解法对四项式进行因式分解5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数学事实:若a>0, b> 0,且a2>b2,则a>b.第十五章分式1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2 .能在实际的背景中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3 .能对整式、分式(不超过 2个)进行恒等变换,用整体代换的方法求代数式的值4 .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 .能
25、正确、迅速地进行简单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2 .能运用多项式相乘(乘法公式)的法则计算有关二次根式的问题;3 .能对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 .最简二次根式是运算的基础,应掌握好概念.可通过探究和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发现二次根式计算或化简的 简便方法.2 .形如24表示2与也的积,这种写法与单项式意义一致,应避免与带分数的意义混淆3 .采用类比教学法使学生自然接受二次根式运算顺序与实数和有理式的运算一致4 .分母是一有理数与一无理数的和的有理化问题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会.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应掌握形如1的二次根式的化简.2+ 1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 .能够运用观察、猜想、验证、论证的思
26、维方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 .进一步理解用“数”的形式表示、解决“形”的问题;3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和位置(垂直)问题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表达了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一种特定的数量关系,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却是从几 何现象开始,其探索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一个重要机会.通过探索,激发学生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深刻的道理的兴趣,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解决“形”的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的工具.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1)熟练使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2)遇到几何计算时要想到可能可以使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3.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适当
27、提供有关“判别三角形是特殊三角形”的习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1 .能在四边形或特殊四边形中找出或画出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高等线段;2 .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 .能够由较复杂的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图形;4 .通过对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观察、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学会数学思考的方式;5 .形成演绎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地用书面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6 .根据四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相应的分类标准;7 .会用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表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8 .能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综合问题的能力【建议】1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
28、学会“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的方法,体会添 加辅助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 .通过判定定理的学习,要学会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3 .分清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结构上的不同.性质定理:有多个结论,可以只用其中几个.判定定理:若需多个条件则缺一不可.4 .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适当提供有关“判别四边形是特殊四边形”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在本单元新课结束后,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已基本到位,可以对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较全面的复习、归纳形成相应的体系,并能综合运用.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 .能够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2 .能够根据条件求出函数
29、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的取值范围3 .结合对一次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4 .能够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建议】1 .要重视函数图象的直观作用,注重数形结合在探索函数性质等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可适当设置一些由函数 图象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练习.2 .函数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在复习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函数的观点出发理解一次函数与整 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整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等“工 具”解决函数的问题.3 . 一次函数图象的获得应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对图
30、象上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有一 个直观的认识.经历列表、描点、连线,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再得到作一次函数图象简单方法一只要 确定两个点就可以.能根据 k、b的范围画出直线的草图,并能根据直线位置确定k、b的取值范围(数形结合的意义).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 0)的一条直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认识到正比例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所成锐角的大小与 k的关系.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1 .结合实际情境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地选择统计量,学会“用数据说话”;2 .理解统计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合理的决
31、策提供有效的数据.(1)理解表示集中趋势统计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统计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根据统计结果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建议】1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2 . 了解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种统计量的特点,知道它们较易受何种(数据)因素干扰,在实际应用 中需要分析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 .体会化归与转化思想;2 .理解常见的术语一增长率、打折等;3 .能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能综合运用方
32、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建议】1 .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题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程序和面对系数特点采用不同方法的最优化解题策略,养成先观察后动笔的解题习惯2 .根的判别式在配方法和公式法的学习过程中就应介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严谨意识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 . 一元二次方程的正确求解是初高中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应适当提高难度要求和解题速度.如:能用适当的方法解数字系数及含一个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5 .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过程,了解
33、根的判别式的由来,发现根与系数之间的内在联系.6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7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特殊的、简单的高次方程.8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每一步的算理及对所含字母系数限制条件的必要性.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1 .能够通过方程组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2 .能用配方法、公式法求含有一个字母系数的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3 .能够综合运用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不等式解决数字系数的函数问题;能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4 .能用二次函数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立
34、二次函数模型的能力 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能力【建议】1 .二次函数图象的教学应让学生自己列表、描点、画图(或示意图),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把 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培养数学能力2 .以形助数是学习函数的有效方法:从二次函数的图象研究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最值及 其图象的平移变化,到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方程与方程组,再到利用图象求解析式和解决实际问题,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要学好二次函数,就必须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用图象、文字和符号三种语言方式表示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能实现三种语言的相互转 化.4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
35、能解决“求自变量的取彳!范围或函数值取值范围”的问题5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解决“直角坐标系中有关多边形”与抛物线结合的问题6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解决含有字母系数的二次函数综合题第二十三章旋转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2 .对于直角坐标系里的任一个点的坐标(常数、字母形式)能够写出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3 .能够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4 .能够用刻度尺及量角器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建议】1 .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的意义时可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进行对比学习2 .在运用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时,基本图形是简单的平面图形,所选的习题标准可参照教材例、习题的难
36、度要求制定.3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不仅会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图形变换的角度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第二十四章 圆1 .能够应用化归思想,化“曲”为“直”、化“位置”为“数量”解决圆中有关问题;2 .掌握用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讨论的标准、方法;3 .具备解决圆的综合问题的能力.【建议】1 .通过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的比较,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2 .通过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弧”是连接“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桥梁3 .不要求用反证法去证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1 .能画“两级”树状图求简单事件的概率;2 .能从“分析”或
37、“实验”的角度说明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能用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等;4 .通过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5 .通过学习,了解“或然与必然”的数学思想.【建议】1 .使学生经历试验,深刻感受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进而探究出概率的意义的过程.2 .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判断何时选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3 .通过观察列举法的结果是否重复和遗漏,总结列举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4 .画树状图时,不要要求太高,只要求到能画出“两级”树状图求简单事件的概率即可.5 .频数分布表、扇形图、条形图、直方图都能较好地反映频数、频率的分布情况
38、,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所提供的 信息估计概率.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1.能够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方程(组)、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建议】1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几何的知识,解决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关双曲线与多边形的简单问题2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解决“求自变量的取彳!范围或函数值取值范围”的问题3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解决含有字母系数的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第二十七章 相似1.具备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问题,如果需要“边”的比,“边”或“边的比” 一定有具体的数值;(2)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定理主要解决计算问题,如果是纯字母的证明,最多就
39、证明到等积式.【建议】1 .相似图形的概念是用描述性的方式说明;教学中可以从“角”、“边” 了解多边形“形状相同”的意义.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2 .具有在非直角三角形中通过“割”或“补”的方式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3 .在已知两条边或一条边和一个锐角的条件下熟练解直角三角形;4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5 .能在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背景中熟练使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5,能综合运用图形变换、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图形与坐标的有关问题.【建议】1 .可以适当增加已知函数值求对应锐角的内容,可以为后继学习提供有效的衔接.2 .对使用计算器教学“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对应锐角”这
40、部分内容时,各 校可酌ff处理.3 .本单元的内容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是高中阶段继续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既要注意衔接的需要,同时也不能超越课标、教材的要求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 .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说出相应名称;2 .能画直棱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注: 组合体中不同类型的几何体不超过两种,同类型的不超过三个 .)【建议】1 .在§ 29.1投影的教学中,只要求知道有关投影的基本知识即可,不要挖掘.六、试卷结构1 .总题量26题,其中选择题 10题,每题3分;填空题6题,每题4分;解答题10题,共96分.2
41、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知识内容的分值比例约为48%, 41%,11%七、考试细则1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和难题 .难度值P> 0.70的为容易题;难度值 0.3 <P< 0.7的为 中等题(稍难题);难度值 P< 0.3的为难题.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难题的分值比预估为7.5 : 1.5 : 1.2 .全卷预估难度值控制在0.650.70之间.3 .试卷总分:150分.4 .考试时间:120分钟.5 .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不得使用涂改液, 答题超出规定区域
42、不能得分.6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6.1 选择题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6.2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6.3 解答题包括计算题、画图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除非特别的约定通常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 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附:2015年中考对数学有关图形性质结论的使用处理意见现行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结论处理意见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 条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需说明“根据圆的对称性可得”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不可直接引用!(需证
43、明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不能直接引用!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这两条弦的弦心距也相等教材没有“弦心距”的概念,不能直接引用!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不可直接引用!一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不可直接引用!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不可直接引用!教材没有用文字定义两圆外离、内含、外切、内切,用具体的图形说明了这几个概念.可以直接引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不可直接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k的值相等;若k的值相等,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可
44、直接用,不可直接引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论不可直接用!梯形中位线概念、性质.不可直接用!新教材补充的7E理可直接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不可直接用!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福州教育研究院数学科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与原则(一)命题依据(英语),以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参考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按照2015年福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二)命题原则1 .命题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试题从学生发展为本出发,坚持做到考查内容不 受教材内容的制约,鼓励教师落实
45、“用教材来教”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全面落实课标所设定的课程目标。2 .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以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全面考查学生听、 说、读、写的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3 .命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尽量与现实生 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严格按照命题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做到试卷结构 合理、简约,主观性试题
46、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得当,科学配置题型结构,合理制定评分标准.使考试结果能准确反映 学生的实际水平。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进行命题。具体内容详见英语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及词汇表所涉及的内容。(二)考试要求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 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为合格标准,同时也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实际学业水平的机 会。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
47、面的五级的具体目标要求 如下:1 .语言技能分级标准级别技 能标准描述五级听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 .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说1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 .能用英语表演短剧。7 .能在以上口语活
48、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读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 局。4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5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 .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7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写1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 .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 .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2 .语言知识分级
49、标准级别知识标准描述五级语音1 . 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2 .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3 .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4 .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词汇1 . 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 .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 .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 .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语法1 .理解附录 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2 . 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3 .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
50、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4 .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 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力 匕匕 犷 育在交往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级别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内容参见监i录4)。话围绕本级别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内容参见题附录5)。3.情感态度分级标准级别标准描述五级1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2 .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3 .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4 .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5 .能体会英语学习
51、中的乐趣,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6 .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7 .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勇于克服困难。8 .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9 .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4.学习策略分级标准级别标准描述五级认知策略1 .根据需要进行预习。2 .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3 .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4 .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5 .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6 .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7 .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8 .在使用英语时,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9
52、.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10 .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调控策略1 .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2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3 .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4 .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5 .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6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7 .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8 .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交际策略1 .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2 .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3 .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4 .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进行交流。5 .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6 .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
53、交际习俗的差异。资源策略1 .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2 .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查找信息。3 .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4 .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5 .文化意识分级标准级别标准描述五级1. 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2. 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3. 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4 . 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5 .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6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7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8 . 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9 .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
54、体育活动。10 .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11 .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12 .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全卷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 8: 1: 1。听力部分测试时间不超过30分钟。(二)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I卷、第II卷和答题卡3个部分。考生须将试卷所有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110分)第一部分 听力(共三节,满分 30分)第一节 听对话选图。(共 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幅图片中选出与对话意思相符的图片。每段对话读两遍。第二节 对话理解。(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听下面七段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听第一段对话,完成第 6小题。听第二段对话,完成第 7小题。听第三段对话,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数据融合与挖掘算法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复古风味食品店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字化噪声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商场展示灯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数控木材四面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公司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 直播行业年终述职报告
- 5《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0我们不乱扔 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中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员工手册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高职版)全套教学课件
- 缓刑解除矫正个人总结
-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课件
-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课件
-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完整版)
- 班级管理课件:班级组织的建设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内容目标与指导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