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根据人卫第八版教材整理1. 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3. 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其重点在于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治病救人、防治结合的目的。4. 机会性感染: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
2、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与人体间的共生状态被打破,平衡不复存在而致病。5.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6.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7. 病原携带状态: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
3、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8.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9.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它不涉及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10. 特异性免疫: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通常只针对
4、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而且是主动免疫,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分别由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介导。11.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12.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13.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4.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15. 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
5、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可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16. 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己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可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17. 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18. 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管灌
6、流量急剧减少(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19.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20. Dane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核心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和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21. 非活动性HBsAg 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
7、炎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22. 麻疹: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结合膜炎,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斑丘疹。传染性极强,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二个消灭的疾病目标。23.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在麻疹病程的23天,约90%以上病人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具有诊断价值。此斑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初起时仅数个,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形成表浅的糜烂,似鹅口疮,23天内消失。24. 肾综合征出血热(H
8、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5.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传播迅速、发展缓慢、病死率高。26. HAART疗法: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爱滋病。该疗法是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治疗,其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
9、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7.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8. 伤寒小结: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小结或伤寒肉芽肿29. 肥达试验: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用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测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30. 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局部症状轻甚至缺如。31. 溶血性尿毒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产养殖病害的生物防治与生态平衡考核试卷
- 绝缘子声学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考核试卷
- 玻璃容器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仓储管理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控制器薄膜开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一六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咨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沈腾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创新助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彭阳消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清水混凝土技术》课件
- 合同自动续签模板
- 架线弧垂计算表(应力弧垂插值计算)
-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参考答案
- 水电安装全套技术交底
- 三都县一起少数民族陆氏家族的调查
-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 顺式-甘氨酸合铜的制备及成份分析课件
- 刑法分论课件(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 【深信服】PT1-adesk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房屋买卖合同个人房屋买卖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