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耗传输线_第1页
无损耗传输线_第2页
无损耗传输线_第3页
无损耗传输线_第4页
无损耗传输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4.5无损耗传输线14.5.114.5.1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点如果传输线的电阻R。和导线间的漏电导Go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号的切很高时,由于切LRo、切Co Go,所以略去Ro和Go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此时传输线也可以被看成是无损耗线。因为Ro=。,Go=。,所以无损耗传输线的传播常数V=, ZoYo =, (jLo)(C) =j . LoCo即口 =。,8=切jLoCo,可见无损耗线也是无畸变线。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c为c为纯电阻性质的。因为 a a =。,所以依式(14-8)14-

2、8)可知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U =U2COS(:x) jZcl2Sin(:x)I =l2cos( x ) j曳sin( x) Zc其中 x x为传输线上一点到终端的距离。从距终端/处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 UZ2cos( x) jZcsin( x)-Zin = =- :- -ZcIZccos( x) jZ2sin( x)其中,Z2 =U为终端负载的阻抗。I214.5.214.5.2 终端接特性阻抗的无损耗线当传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相匹配,即Z2=Zc时,由式(14-10)14-10)可求得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U =U2cos( x) jZcI2sin( x)U =U2co

3、s( x) j sin( x) = U2_ xI =12cos( x) j土sin( x) = 12cos( x) j sin(x) = I x Zc其电压、电流的时域表达式为Z =Zo =cYoLoCo(14-10)(14-10)(14-11(14-11 ) )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图 14-12 空载无损耗线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u = 2U2sin( t:x掷中u2)其中,甲u2和气2分别为终端电压和电流的初相。可见,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均为无衰减的入射波,没有反射波分量。没有反射波分量的原因在前面定义“匹配这一概念的时候已经解释过了,而入射波无衰减的原因那么是因为无损耗线的Ro = 0 ,

4、G0= 0 ,无法消耗入射波的能量,故入射波是无衰减的。匹配的无损耗线还有一个特点,由式14-1114-11 不难看出,从线上任一位置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乙n=Z即从线上任一位置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都是相同的,都等于特性阻抗Zc。14.5.314.5.3 终端开路或短路的无损耗线1.1.终端开路的无损耗线当无损耗线的终端开路时,Z2T2 ,I2=0。此时,由式14-1014-10可求得无损耗线中的电压、电流相量为U = U2cos(: x)I = j U2sin( :x)Zc其时域表达式为u = - 2U2cos( x)sin( tu2i = V2UsinxH)coscpu2Zc一 . .

5、 2:其中,甲u2为终喘电压的初相。 可见,此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一个驻波。结合舄=3我3 5不难推得,在x =0,一,舄, 处会出现电压的波节和电流的波峰;在x=一, ,224 4 4处会出现电压的波峰和电流的波节。其电压电流分布曲线如图14-1214-12 所示。u,i(:x)sin( tu2对于电压和电流是驻波的原因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加以解释。一般而言,电压、电流的行波才能传输有功功率,驻波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的。对于终端开路的无损耗线而言,其线上和终端处都没有消耗电路的有功功率,其上的电压、电流是驻波的形式正意味着没有有功功率被消耗在线上或终端处。显然,当终端接纯电抗时, 传输线上也

6、会出现电压和电流的驻波。终端开路时,由式(14-1114-11 ) )可求得从距终端 X X处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g _ -j cot(-x) - -jZccot( X )I上式说明输入电阻为一个纯电抗,以匕为间隔而变号,即从 0 0 x x x x位置看进去,Zin为虚部为负的纯虚数,传输线对外表现出电容的性质;从三X 3、3-X人位置看进去,Zin为虚部为正的纯虚数,传输线对外表现出电感的性质。从43, 53距终骊x =, 位置看进去时,Zin= 0,传输线相当于短路; 从x =,丸, 4 4 422位置看进去时,Zin=8,传输线相当于开路。如图 14-1314-13 所示。图 1

7、4-13 空载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2.2.终端短路的无损耗线当无损耗线的终端短路时,Z2=0, U2=0。倬 (14-10)14-10)可得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相量为U = jZcl2Sinx) I = I2cos( x)其时域表达式为u = Z2sin( x)cos(t*2)i =I2cos( x)sin( t*2)Zin(14-12(14-12 ) )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图 14-12 空载无损耗线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其中,平i2为终端电流12的初相。可见,短路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也是驻波。其电压和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电流的分布曲线如图 14-1414-14 所示。由式14-1114-11 ,

8、从距终端 X X处往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Zin为r U -,、-27:、Zin= 丁 =jZctan( :X) = jZctan(X)I可见,输入阻抗也是一个纯电抗。输入阻抗随X X的变化情况如图 14-1514-15 所示。3.3.开路短路无损耗线的一些应用开路短路无损耗线输入阻抗的一些特点在高频技术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下面做一个简要的介绍。1 1在高频情况下,通常的线圈和电容器已经无法作为电感和电容使用了。所以在高频技术中,常使用长度小于 上的开路无损耗线来代替电容,用长度小于土的短路无损耗线44来替代电感。可根据需要的电容和电感由式14-1214-12 和14-1314-13可计算出应使

9、用多长的无损耗线。2 2长度为三的无损耗线,还可以用来接在传输线和负载之间,使负载和传输线相匹(14-13)(14-13)图 14-14 短路无损耗线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I图 14-15 短路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4配。下面介绍一下其工作原理。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如图 14-1614-16 所示,设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c,负载的阻抗为Z2,且Zc,Z2。一般来说,实际中的Zc和Z2一般都是不可变的,为使负载和传输线匹配,可将负载和传输线用一段长度为的无损耗线连接起来。设无损耗线的特性阻抗为Zc1,此时从ab端口看进去的4输入阻抗为2二Z2jZcitan( 4)incijZ2tan(

10、七)Zci4为到达匹配的目的,应使Zln=Zc,从而有可见,只要选择一段特性阻抗为xZcZ2、长度为;的无损耗线接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就 可以实现匹配。 14.6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及其波过程14.6.114.6.1 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在前面我们讨论了均匀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入射涉及反射波。在本节中,将以无损耗线为例,简要分析一下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动态过程,即从t=0时刻开始,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传播过程,以进一步加深对传输线上的入射波和反射波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因为无损耗线的 尺=0=0 , , G G0=0=0,所以由均匀传输线方程,即式(14-114-1 ) )有- - U U ,

11、 , : : l l=L0 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x : t:l c l一=C (14-14)(14-14)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上式即为无损耗线的方程,是均匀传输线方程在R)=0, G。=。的情况下的一个特例,式-x :t 中的x为到始端的距离。可以证明,该偏微分方程的通解具有以下形式:u(x,t) = f1(x -vt) f2(x vt) = u u1.l(x,t)=fi(x - vt) - f2(x vt) = I -I - Zc论如何待定 &和f2,仅对上式作一个定性分析。对于u*=f1(x-vt)分量,这是一个以速度v传播的正向电压行波;u= f2(x + vt)分量为以速度v传播的

12、反向电压行波。同理,|+=1 f1(xvt) = 4分量是以速度v传播的ZcZc正向电流行波,|_=f2(x+vt)= J 分量为以速度v传播的反向电流行波。可见,传输线ZcZc上的电压电流也是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的,这一点和正弦稳态情况是相同的,只不过当鼓励源不是正弦信号时,入射波和反射波不是正弦形式而已。14.6.214.6.2 无损耗线的波过程下面以直流鼓励下的开路无损耗线为例来阐述电压波或电流波从t = 0时刻开始沿传输线传播的过程。如图 14-1714-17 所示,设无损耗线的长度为l ,终端开路,在t=0时刻将直流激励源U。接入到传输线的始端,在t =0时沿线的电压和电流均为零

13、。-0-l-图 14-17 接直流鼓励的无损耗线电路在0tL的时间内,电压波和电流波从t = 0时刻开始以速度v由始端向终端传播,v如图 14-1814-18 (a)(a)所示。此时传输线上只有电压的第一次入射波u1+ = U0和电流的第一次入+射波|+=虬=10,反射波尚未产生。Zc当t=L时,电压和电流的入射波到达终端,由于终端开路,所以电流的第一次反射波v必为I=I0,即发生全反射,这样才能使得电流的反射波和入射波在终端处叠加后的值为 零,从而满足开路处电流为零这一终端的边界条件。此时,电压的反射波式中的v =fl和f2均为待定的函数,需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定。在此不讨uT=Zci=

14、UO亦IQUOu第十四章均匀传输线为全反射。,121. .在- t t一的时间内,电压和电流的反射波将以速度v由终端向始端传播。电流的反vv射波使其所到之处的电流变为零(i(i = = i i+ i i= 0),0),电压的反射波使其所到之处的电压变为2U0(u=Ui+i+ + +u=2U0)。如图 14-1814-18 (b)(b)所示。,21 .在 t t = =时电压和电流的反射波到达始端,电压和电流的反射波在始端处将再次发生反v射。由于电压源使始端处的电压始终为U0(始端的边界条件),故始端处的电压的反射波即 第二次电压入射波必为 u u;=-U=-U0 0, ,从而满足始端的边界条件

15、。相应的,电流的第二次入射+波为i;= 10 Zc,2131在一t一的时间内,U2所到之处的电压变为U0 (U = Ui+ Ui +U2=U ),i2所vv到之处的电流变为|0( i = i+i+i;= 10)。如图14-18 (c)所示。31当t =时,U2和i2到达终端,在终端处广生反射,为满足终端处的边界条件,必有vi2=-1。此时,UZci七。在31t乞的时间内,U一所到之处的电压变为零(u = u;v v所到之处的电流也变为零(i=广+厂+i; +i2=0)。如图 14-1814-18-41.当 t=t=一时,全线的电压和电流均为零,v过程。UJL(a)(b)uU0vA12U011o1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