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1页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2页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3页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4页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关于发病机制 TF,%图3 NF-kB decoy 对HUVEC膜表面TF表达的作用051015202530TF U/ 1106细胞 PBMCU937 对照组(rhIL-6 100ng/L 0h) rhIL-6 100ng/L(4h)+rhIL-6 MoAb10ug/L (4h)图图1. rhIL-6增强增强PMBCs和和U937细胞的细胞的PCA与对照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与IL-6组比较组比较P0.01 00.20.40.60.811.21.41.61.82PBMCs对照组对照组rhIL-6 100ng/L 24hrhIL-6100ng/L + r h I L - 6

2、M o A b 10ug/L24h凝血酶原凝血酶 因子激活 灭活抗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 因子激活 因子活性增加 因子激活 不稳定纤维蛋白 稳定纤维蛋白绞链) 凝 血 酶表1 血栓形成为主型与纤溶过程为主型DIC主要特点 类别 血栓形成为主型 纤溶过程为主型 病 因 多见于感染型IDC 多见于肿瘤型DIC发病时期 DIC早、中期 DIC后期临床特征 皮肤、粘膜坏死脱落 多发或迟发性出血为主 休克、脏器功能衰竭为主 治疗原则 抗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补充 抗纤溶治疗 表2 急性型与慢性型DIC的不同特点 急性型 慢性型 基础疾病 感染、手术、创伤、病理产科、 肿瘤、变态反应、妊娠

3、过程 医源性因素 临床表现 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衰竭严 以轻、中出血为主要表现, 重、多见,早期较轻,中后期 可无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 严重而广泛 能衰竭病程 7日以内 14日以上实验检查 多属失代偿型 多属代偿型或超代偿型治疗及疗效 综合疗法、单独抗凝治疗可加 抗凝与抗纤溶联合治疗 重出血 有效转归 较凶险 多数可纠正临床前期前DIC) DIC临床前期亦称前DIC (Pre DIC)。是指在DIC基础疾病存在的前提下,体内与凝血、纤溶过程有关各系统或血液流变学方面等发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典型DIC临床症状及体征,或尚未达到DIC确诊标准的一种亚临床状态。 1、TMWecla等发现:P

4、re DIC时,TM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及仅有DIC基础疾病而无DIC发生倾向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其对Pre DIC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 2、t-PA及PAI-1二者均产生于内皮细胞,Koike-K等发现,t-PA/PAI-1复合物是诊断Pre DIC的敏感指标之一。 3、F1+2 F1+2是凝血酶原在凝血活酶的作用下,最早释出的肽片断,它的存在标志着凝血活酶已经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已经启动。Suzuki等的研究表明,在Pre DIC患者,F1+2明显升高,Yamamoto等也证实,约97% Pre DIC患者血中F1+2升高。 4、FPA FPA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降解作用下,释放的第

5、一个肽片段,可视为纤维蛋白即将形成的早期标志。Yamamoto等发现,Pre DIC患者血FPA显著升高 ,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首创用高效液相层析法定量检测尿FPA,发现其不但对DIC诊断及病情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且对Pre DIC的确定也极有价值。 5、SFMC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出FPA及肽B(FPB),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单体即可与FDP结合,形成SFMC,SFMC是凝血及纤溶激活的重要标志物。Okajima-k等发现,Pre DIC患者血浆SFMC显著高于非DIC组,但低于DIC组(P0.01),Brodbuka等亦证实SFMC在Pre-DIC的诊断方面极有

6、价值,其阳性率为87%,敏感性为97%,特异性达83%,阳性结果预测有效性为87%。 6、TF及TFPI Sbsmura等学者研究揭示,Pre DIC时TF显著升高(P0.01),但TFPI水平变化不大,故TF/TFPI值增大。 7、TAT TAT是凝血酶按1 1比例与抗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早期分子标志物。其对Pre DIC的诊断阳性率为9598%,敏感性为88%,特异性63%。Hiyoyama报导Pre DIC患者血浆TAT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P0.01)。有的学者还发现,在非白血病性Pre DIC组,TAT水平更高,认为对非白血病性Pre DIC,TAT更有诊断价

7、值。 8、D-二聚体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在Pre-DIC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价值。其阳性率57%,阳性预测率96%,特异性97%。 9、PIC 纤溶酶形成后,小部分与纤维蛋白结合发挥其纤维蛋白降解作用,多数则与2-PI结合形成PIC而被灭活。国外许多学者认为,PIC是诊断Pre DIC的重要指标。Wada等发现,Pre DIC患者PIC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组。 前前DICDIC诊断参考标准诊断参考标准 20192019年全国第六届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前年全国第六届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前DIC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 1、存在易致、存在易致DIC DIC 的疾病基础。的疾病

8、基础。 2 2、 有下列有下列1 1项以上临床表现项以上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 死及溃疡形成等。死及溃疡形成等。 原发病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原发病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 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 3 3、有下列、有下列3 3项以上实验异常项以上实验异常 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PTPT缩短缩短3s3s以上,以上,APTT APTT 缩短缩短3s3s以上。以上。 血浆

9、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如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如-TG-TG、PF4PF4、TXB2TXB2、GMP-140GMP-140。 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F1+2F1+2、TATTAT、FPAFPA、SFMCSFMC。 抗凝活性降低:抗凝活性降低:AT-AT-活性降低,活性降低,PCPC活性降低。活性降低。 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升高:ET-1ET-1,TMTM。皮下注射吸收率高达90%,(标准肝素50%),抗因子a作用可持续24小时(标准肝素0.68小时),每日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满足抗凝治疗需要,用药方便;促内皮细胞释放t-PA作用强,促纤溶活性高于标准肝素,此对早、中期DIC治疗有利; 与内皮细胞的亲和力较弱,诱发HITT者较标准肝素少;与鱼精蛋白结合速度较快,且结合后仍保持其抗因子a之活性;尚未见引起骨质疏松之报道。(2适应症及禁忌证 基本同标准肝素但,尺度可适当放宽。(3用法: 预防 每日50100 I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