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慢》的教学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把握共9页0001_第1页
从《扬州慢》的教学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把握共9页0001_第2页
从《扬州慢》的教学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把握共9页0001_第3页
从《扬州慢》的教学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把握共9页0001_第4页
从《扬州慢》的教学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把握共9页0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扬州慢的教学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把握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解读文本 掌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解读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 也正因为诗词的这种功能性,再加上考试的需要,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 中,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背诵和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教师这样做,确 实能体现诗词的功用性。但是,就是在老师过多的分析和理性讲解的过程 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古诗词的审美韵味也被忽略,或者被生吞 活剥。诗词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也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情 感,让学生通过诗词鉴赏课去追求真、美、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情感教学的重要性1. 解读文本,再

2、现生活内容的需要 情感是诗歌的根本,是诗歌的灵魂。诗词用它独特的方式向读者传达 着古人的喜怒哀乐,它让快乐、悲伤、忧国忧民、思念,都穿越时空,在 不同的时代里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作者 的情感不是架空的,它们都会有所依托,那就是作品的情境,就是文本。 它常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邃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多样的生活。 古典诗词题材丰富,有边塞诗、田园诗、咏史诗、闺怨诗等,作者往往会 借助这些作品抒发建功报国、 忧国伤时、 生活杂感、 离愁别绪等诸般情感。如赏析李清照的声声慢 ,我们好像可以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中感受到词人无限寂寞、凄凉、悲苦的心境,读

3、着读着, 仿佛可以看到词人孤单冷清的背影,憔悴不堪的面容;听到她低声抽泣的 声音,还有在房间徘徊不定的沉重迟缓的脚步声。情感教学能带着我们与 古人进行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对话,通过联想与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古 人的生活情景也可窥见一斑。2. 丰富认知,培养理性思维的需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学的殿堂里更是群星璀璨,古典诗词便是闪 耀的一颗。且不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古代诗人用精妙的 文字、巧妙的构思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抒发了诸多情感。哪怕是同一 个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随着境遇的改变,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就拿苏轼来说, 他既有“闻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的愤慨, 又有“日

4、 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因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总是 复杂而多元的。虽说诗词创作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但是也不排除借助形象 进行说理。 有一些作品常把哲理寄寓在形象当中。 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表明看问题不能片面,因为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不 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这个道理就是借助庐山的景色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此类作品不胜枚举。现在的中学生社会阅历少,对事物的认知有限,对事 理的了解也还浅薄,个人的调控能力也还欠缺。如果指导学生好好研读这 类作品,不仅能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而且对于他们汲取理性的情感养分, 培养理性思维,也是大有裨益的。3. 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

5、的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 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 上的人生态度。”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它备受后人推崇,除了 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还与它是中华灿烂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分不开。它总在字里行间呼唤人性的真、善、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劝诫我们 要珍惜时间,奋发有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我们 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现在有些学生道德理念淡 薄,而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就要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因此, 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把诗歌的情感教学与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合起来,通过 诗词

6、把高尚的情操传递给学生。通过美好情感的感化和熏陶,引导他们积 极向上,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二、把握诗词情感的途径分析教学实践中,听过这样一句话: “诗词鉴赏课只是老师的自我陶醉。 ”虽然是自嘲,可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却 无法感受其中的魅力。本应富有感染力、想象力的赏析课变成简单枯燥的 知识灌输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情感教学中,他们的参与和体验是关 键。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品味情感,感受字里行间的独特韵味呢?1. 知人论世,捕捉情感诗词创作总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完成的。 诗人所处的时代、 生活的环境、 人生的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思想主张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他的诗歌创 作,在

7、他的作品中留下痕迹,甚至刻下深深的烙印。“知人论世”讲的就 是这个道理。就拿李白和杜甫来说,同是唐朝的诗人,李白多了几分豪放 和不羁。他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少年时代受到道教的影响,所以哪怕 他在仕途中起伏、坎坷,他也能在失望、无奈中保持一份自信与洒脱。再 加上他所处的盛唐时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使他多了几分积极与乐 观。而杜甫的家庭尊奉儒家思想,再加上“安社稷,济苍生”这些观念的 影响,他积极入仕,渴望有一番作为。可是十载长安,历尽辛酸,加上安 史之乱后他当官被贬,甚至晚年还过上漂泊西南的生活,居无定所,壮志 难酬,自己的穷困潦倒,民生的疾苦折磨着他。所以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 出一种深深的

8、忧思,慷慨悲歌,沉郁顿挫。所以我们在解读作品,把握诗 歌情感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这些会影响他们创作风格的因素。除了作者,解读诗词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握 ?c 作品有关的材料。题目、 写作背景、诗词前的小序,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如要读懂扬州慢“算 而今,重到须惊”的情感,诗词前的小序是个关键。这段小序交代了写作 背景,描述了因战火而惨遭破坏的扬州城景象。这些对学生深入解读黍 离之悲尤为重要。 “知人论世”是准确把握诗词情感的一个有 效途径,当然,在学习中也不能生搬硬套,学生只有在平时做好足够的积 累,才能在关键时刻运用自如。2. 加强诵读,体会情感 古诗词大都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它们讲究平仄、押韵、节奏,

9、所以读 起来总能朗朗上口,回味无穷,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因此,古诗词教学要 强调诵读,通过吟诵诗词了解文本,深入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 读中悟情。在教学中要想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就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 指导,比如将进酒中“岑夫子”一句,词人的感情变得狂放,读的时 候也要适当加快语速。而像拟行路难这类抑郁、悲愤的诗,读的时候 要尽量压低语调,放慢速度。为了让学生带着浓烈的情感参与到诗词鉴赏 中来,我在教学时还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朗读的方法, 比如听读、 教师范读、 小组赛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感受节奏的轻重缓急,借助这种变化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有时也会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渲染情 境

10、。在讲授扬州慢前,我先在教室循环播放虞美人的曲子,相似 的情境加上音乐的渲染,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基调有了初步的体验。在分析 完文本之后,又配上一段低沉的音乐,让学生在乐声中朗读,在感受语言 文字精妙的同时想象画面,唤起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丰富了学生的人 生体验。3. 抓住诗眼,解读情感破败,古诗词用语非常精炼、准确。“推敲”的美谈,“两句三年得,一吟 双泪流”的创作体验,都在告诉我们作品中的每字每句都是在反复斟酌后 才敲定的。所以诗词总是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因此,抓住“诗 眼”或者是能直接点明感情基调的字词来理解句意、分析文本,既是古诗 词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引导他们把握诗词

11、情感的好方法。教 授扬州慢时,我就抓住“空”“惊”二字。“都在空城”,“空”是 词人所见之景, 一个“空”字让人联想到被战火洗劫后扬州的萧条、 画面感强。“重到须惊”,“惊”则是词人想象杜牧重游扬州,看到此番 景象的反应。词人用一个“惊”字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和国破家亡 的悲痛之情。杜牧“惊”,词人“惊”,我们又何尝不是?“空”“惊” 一字千钧,不仅把我们带入词的意境,还让我们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产 生情感共鸣。古人有云:“窥一斑而见全豹”。教学过程要注意以这“一 斑”为突破口,精当讲解,适时指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解读情感。4. 分析意象,领悟情感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没有这些形象具体的

12、意象,作者的情感也就 失去依托。 欣赏诗歌就要把握诗歌的意象。 通过赏析意象启发学生的想象, 让他们融入文本,仿佛置身其中,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在讲授扬州慢的时候,我放弃先翻译、再分析诗句的做法, 采取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景物,让他们用词中景物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感 受意境的教学思路。课堂交流的时候,就有学生结合“荠麦青青”“黄 昏”“清角吹寒”中的意象,描绘如下画面:黄昏时候,寒风凛冽,城中 到处是断壁残垣,杂草在风中摇摆,远处传来守城士兵低沉的号角声。还 有的学生围绕“废池乔木”“冷月”等意象描绘画面。通过这些形象的画 面,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人烟稀少、萧条荒废的景象,从而捕捉到冷清、凄 凉

13、的意境,进而领悟词人置身此境的忧伤、悲痛之情。实践证明,这样的 教法,没有枯燥的说教,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也更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 术魅力。值得注意的是,意象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因为情感的复杂性,意象 也呈现出多义性的特点。如月亮,诗人往往借助它表达思乡的情感,多孤 寂、悲苦。王维却借“松、清泉、石”勾画点染,展示皎洁的月光下那番 明丽、清新、幽静的图景,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赞美。因此在分析 诗歌意象时,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先理解意象本身的常用内涵,再揣摩相 关修饰语,结合意境,才能准确把握感情。5. 赏析手法,揣摩情感 作者要准确地传情达意,表露心志,除了意象之外,总是要借助一定 的表现手法

14、。因此,赏析作品的表 ?F 手法也是揣摩情感的途径之一。动静 结合、虚实相生、通感、反衬、对比、运用典故、托物言志这些都是 诗词常见的手法。 扬州慢中涉及的手法比较多,有拟人、对比、用典、 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通感(“冷月无声”)等。而比较突出 的是“用典”和“虚实结合”,教学中也重点分析这两种,引导学生领悟 词人的情感。( 1)用典用典不仅可以丰富诗词内容,而且可以大大提升表现力和感染力。所 以,借助典故来表达情感也成为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杜 甫在“塞上长城空自许”一句中,借用南宋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一事, 抒发对他的仰慕之情和渴盼建功立业的决心。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

15、北固亭怀古中用“元嘉草草”三句,借南朝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历史,表达 对当权者急功冒进的忧虑之情。分析作品中的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词 的情感。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 桥”这几个典故更是向人们展示一派青山绿水、乐声悠扬、歌舞升平的景 象。一个热闹、繁华的扬州城跃然纸上。但是战火却把这一切都毁了,呈 现在词人眼前的是破败荒凉、冷清萧条、伤痕累累的扬州城。词人由此产 生的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战争的厌恶等诸多情感也 就抒发得淋漓尽致了。( 2)虚实结合 眼见为实,想象为虚,词的上阙写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满目疮痍的 景象,是词人亲眼所见,故为实景,下阙想象杜

16、牧重游扬州的反映,一个 “惊”字,写出扬州城的变化之大,一虚一实表达词人的家国之恨,感染 力很强析手法,知情感。授课过程要注意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辨析表现 手法类型,借助该手法的作用作深入的解读,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丰富而 细腻的情感,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握情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重中之重。教 师要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 积极的态度走进文本, 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置身其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碰撞,从而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性情。以上做法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几点努力。创作是一种主观意识很强的个 人行为。作品用来表达情感的形式也具有差异性,解读的时候可以根据文 本的特点综合运用或有所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