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路基部分_第1页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_第2页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_第3页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_第4页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说明路基局部一、 设计标准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 37-2021;3、 ?公路路基设计标准?JTG D30-2004;4、 ?公路排水设计标准?JTJ 018-97;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G F10-2006;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JTJ 004-89;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GB 50763-2021;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标准?JTJ/T 019-98 ;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二、路基、路面

2、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一、路基横断面设计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现状路基宽度33.5米:由0.75米土路肩+3.00米硬路肩+3x3.75米行车道+0.75米路缘带+2.00米中分带+0.75米路缘带+3x3.75米行车道+3.00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组成。路线设计线位丁中央分隔带中心,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丁 中央分隔带边缘。3751制1:I575 T5应念车道1行车进行车迪1成念车卸甲火分隅帝国_ 冷* _ 卜.疝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为加宽路基,辅助车道、匝道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计入加宽第二绕城高速路基设计。二、路基设计1、 路基设计原那么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丁40M

3、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2、 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有中央分隔带的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路面边缘标高。第二绕城高速路面横坡为双向2%3、 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 均匀压实, 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 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 路基 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路床土及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工程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

4、R%压实度%最大粒径mm路床填方路基00.38 96 96零填及挖 方路基00.38 960.3 0.85 96路堤上路堤0.8 1.54 940.8MPa回填时要求分层回填,分层碾压。石灰技术指标及未尽事宜参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JTJ 034-2000)。13、软弱路基处理路线经过丘问谷地时,因地势低洼,且多为水田、水塘,地表水长期排泄不畅,其间沉积的淤泥质土,多呈软可塑状。设计中结合软弱地基特性及场地条件进行地基处理:(1)软弱地基浅层处理方式:1)、软弱土层厚度1.0h 2.0m时,挖除全部软基,换填砂砾石;2)、软弱土层厚度2.0h3.0m时,那么采取换填砂砾石+砂砾石盲沟

5、方式处理,换填厚度1.02.0m,砂砾石盲沟深度1.01.5m。3)、软弱土层厚度3.0h 4.0m的涵洞地基、 桥头软基, 塑料排水板不能满足工后沉降、 稳定要求的路段及 软弱土层采用碎石桩加固处理。碎石桩处理软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3)当软基段落同时为高填路堤、斜坡路堤时,对软基处理采用相对较强的处治措施,以确保路堤稳定。14、路基施工原那么(1)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活除地表、垃圾和杂填土等。(2)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填料(如碎石或块石),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 膨胀土、垃圾等填筑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3)路基碾压时应水平分层碾压处理, 每层虚铺厚度应与

6、压实机具相适应, 碾压之前应注意 将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正确含水量左右。三) 、防护工程1、一般路基边坡防护(1)路堤边坡高度HK4.0 m,边坡坡面采用直接喷播植草绿化;边坡高度H4.0m,边坡防护采用菱形 网格护坡。(2)路堑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挖方地段边坡坡面采用菱形网格护坡防护。膨胀土段落挖方边坡用菱形网格护坡防护后,再丁其上施以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使挖方坡面尽快呈现绿化效果。2、路基支挡防护工程(1)支挡工程设置原那么a)陡坡路段为防止薄条填土,以及保证路堤稳定性必须设置挡土墙路段。b)为防止路基放坡侵占既有道路、河道、沟渠、房屋等不能放坡,而需要收坡的地段。c)道路并行不等高地段

7、或桥梁左右幅不等长路段路堤填土影响相邻道路或桥梁墩台的情况。(2)支挡工程设置类型路基边坡及防护设计详见?路基防护设计图?。四) 、路基、路面排水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那么路基排水结合桥涵等排水设备, 并与自然沟槽水系形成合理网络, 同时考虑当地农田水利设施,不使农田失灌或冲毁,不使水源保护污染。路面外表排水按降雨重现期为5年、10分钟降雨历时的标准降雨强度设计。2、 排水沟设计填方路段:路堤边沟采用50ce 70cm矩形边沟,沟壁厚度为30cm当边沟位丁水田地段,边 沟外侧应设置拦水现。挖方路段:路堑边沟采用50ce 70cm矩形盖板边沟,沟壁厚度为30cm边沟下设碎石盲沟汇 集路面结构层渗

8、水和路堑裂隙水。 地下水富集路段,应丁边沟下部碎砾石盲沟底部加设4 10cm带孔波纹管。有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出口路段加深边沟。堑顶截水沟:当挖方坡面上方汇水较多、天然地面横坡陡峻且路堑段落较长时,为防止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在挖方路基坡顶以外不小丁5m设置截水沟,底宽40cm深60cm,内侧直立,夕卜侧坡 率为1 : 0.5 ,加固厚30cm沟底纵坡不小丁0.3%。急流槽:设在水流通过坡度大丁10%水头高差大丁1m的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断面形式 为矩形,槽深40cm深60cm加固厚度为30cm3、分隔带排水一般路段分隔带设置碎石包裹 中100PVC打孔波纹管的纵向盲沟,搜集分隔带内积水,引入

9、竖 井(竖井每100150米左右设置一道,可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再由160UPVCS向排水管排出 路基。超高路段外侧半幅在设置路缘石的位置改设纵向排水沟,引入竖井(竖井每50米左右设置一道,可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再由200UPVC向排水管排出路基。竖井设置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调整, 在桥梁上端、 凹曲线底部等位置必须设置; 另外, 宜设在填挖交界处、 拱形护坡主骨架 处等。横向排水管(中160UPV诚 中200UPVC应在底基层铺筑前挖基放置,并回填碌,铺筑底基层时碌的强度不得低丁设计强度。横向排水管设置位置同竖井一一对应,管底排水纵坡不小丁2%,尽量设置在路基填方一侧, 以防止过多加深挖方

10、边沟。 当位丁填方地段, 横向排水管出口距坡脚高 度大丁2米时应设置急流槽,位丁挖方地段处,要求出口应至少高出挖方边沟沟底20厘米,并保证挖方边沟0.3%的最小排水纵坡。五) 、路基施工方法及考前须知1、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平安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平安技术措施,加强平安管理,严格执 行平安操作规程,确保平安施工;2、 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尽量保持原有植被地貌,防止噪声和粉尘污染,对丁施工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3、 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遇有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4、 路基开工前,应在全面理解设计要求和设

11、计交底的根底上,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5、全段路基施工宜在旱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进行, 以避开雨季由丁地下水位上升和农 灌期用水需要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使填方地段那么可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的特殊处理,有利丁路基压实成形,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6、 全路用作上路床的填料,必须通过试验进行选择,以满足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的要求。由丁?标准?对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填料强度要求不同,施工时应根据填料料源情况进行合理 调运、精心安排,以防止将强度CBRfi高的填料提前在路床以下路堤填筑中用完,而出现路床填料 缺乏现象。7、 当路线经过水田填方路段时, 在路基施工前必须沿路线纵、 横向

12、开挖临时排水沟, 以排除 地表积水、降低地下水及降低地表土含水量。为便丁路基填筑,应在冲沟或水田地表汇水上方增设 截水沟,以及增加临时排水设施排除地表水,以降低雨季对路基施工的不良影响。8、 零填路基,路床范围必须按?标准?及设计要求精心施工,认真处理,处理后的压实度必 须到达96%。9、 软弱地基的施工考前须知(1)设计通过详勘静力触探对软基厚度进行控制,施工时应进一步采用静力触探落实详细的软基厚度,确定准确的软基处理深度,防止造成浪费。(2)软基处理路段有涵洞时, 应先处理涵洞换填再处理软基, 防止因施工工序不当造成损坏 或报废工程。(3)软基处治采用砂砾石进行换填, 换填料必须分层碾压密

13、实, 并到达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等 要求。(4)路基施工应均匀填筑, 填筑时间为6个月, 填筑过程中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 以严格 控制填筑速率,防止加载过快出现路基剪滑破坏。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丁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丁0.5cm。如超过此标准,应立即停止施工。(5)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后, 还必须在路堤静置预压6个月1年前方可进行路面及边坡防护的施工。路面铺筑须待沉降稳定后进行,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每日不超过5毫米方可铺筑路面。(6)路基下沉增加的土石方,可根据分段及取(弃) 土情况就近取用符合路基最小强度(CBR要求的填料。(10)掺灰土施工因消石灰堆

14、放时间不宜过长,对消石灰用量做好提前预算,防止大量长期堆放,现场消石灰成品堆放至道路两侧宽敞,且地势较高的场地,以便防止积水,采用覆盖封存,并尽早使用。石灰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应防止受潮变质,土料中不应含草根、杂物。雨天和-10 C以下天气不允许施工。11、陡坡路基、填挖交界、新旧路基衔接地段土工格栅施工考前须知(1)平整场地:如路堤有其它配套处治措施(如采取普夯、冲击碾压等),那么需完成这些措施 并整平压实后再进行土工格栅施工。(2)按设计拟定的位置,沿路基横向铺设土工格栅,并注意格栅问联结与拉直平顺。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尼龙绳或涤沦线缝接或U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问连成整体,格栅问互相搭接

15、宽度不小丁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丁材料设计抗拉强度。 格栅严禁扭曲、 皱折、 重 叠,铺设时应用手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5-2.0m用钩头钉固定丁填方外表。(3)填土: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48小时内)填筑填料。每层填筑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 原那么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 ,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 卸土高度不大丁1米。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 方向在土面上行驶。反卷格栅:在第一层填土到达预定厚度并经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后,将格栅反卷回包2m绑扎丁上一层土工格栅上,并人工修整锚固,在反

16、卷端外侧培土1.0m,保护格栅。(4)按上述工序完成了一层格栅铺筑,并按同样方法步骤进行其它各层格栅铺筑。(5)未尽事宜参照交通部颁JTJ/T 019-9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标准?执行。12、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高速公路的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动态设计以完整的施工图设计为根底,并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 施工情况和变形、 应力监测的反 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1)软基(高填)监控方案1)沉降与稳定监测主要研究沉降及位移随时间、施工进程和降雨的变化规律,监测内容,方法、频率等如下:1监测内容:监测软基处理、高填路堤和

17、斜坡路堤的沉降或位移,监测工程可视工点设计图要求进行选择。2工作方法:采用全站仪监测各固定点的坐标、高程。3工作程序:平整场地后在最大边坡高度断面处丁两路肩、路中心埋设沉降板等设施、在两侧 路堤坡脚处以及边沟外2m埋设2个观测桩, 该断面前后每50m按此设观测断面直至段落结束处。4工作频率:施工期间,每3天观测位移,测量路基沉降,遇强降雨或突发性暴雨,应在雨后增加一次观测,施工结束后至道路通车前时间内,每14天(2周)观测一次,道路通车1年半时间内每1个月观测1次。2)沉降板采用钢板,标尺采用可接长钢管制作并与沉降板焊接成一体,外套PVC管。标尺杆的精度应满足观测要求,尤其在后期观测时应采用高

18、精度的标尺杆。3)沉降板应避开通信、 电信、 水渠等管道位置, 沉降板和位移边桩的布设可根据实际地形和 施工情况作适当调整。4)施工中应注意保护沉降板和侧向位移观测桩,防止被施工机具破坏,影响观测结果。5)未尽事宜详见相关标准及规程。(2)路堑边坡监控方案1)边坡变形监测主要研究坡体位移随时间、 开挖进程和降雨的变化规律, 监观内 容、 方法、频率等如下:1监测内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观测裂缝开展情况。2工作方法: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定期测量各观测桩的坐标和高程,利用直尺 量 测 裂缝宽度变化情况。可参考公路测设的水准点。3工作程序:从挖方边坡最高处开始设观测断面,并沿路线方向每隔40m间距 向前后布置观 测断面,丁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m处埋设观测桩(0.1mx 0.1mx 0.6m),开挖过程中,在对应的边坡 平台位置埋设观测桩,直至边坡坡脚。4工作频率:边坡施工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固定桩位移,遇强降雨及突发性 暴雨应在雨后增加1次观测,边坡施工完成后至道路通车前时间内,每14天(2周观测一次),道路通车1年半 时间内每1个月观测1次。2)每 段边坡开挖中应及时进行坡面、坡顶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