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诗阅读_第1页
初一古诗阅读_第2页
初一古诗阅读_第3页
初一古诗阅读_第4页
初一古诗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15、“故乡”一词在起首两句中的迭现,使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资深游子想知晓“故乡事”的(    急切    )心情。(2分) 16、花草本是无情物,可作者对寒梅却情有独钟,可见寒梅寄托着作者(     思乡 

3、   )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为(      借物抒情  )。 (2分)  前人评价这首诗有“悠扬不尽之致”。你认为它的“悠扬不尽之致”关键在哪一句或哪个词上?为什么?答:我认为关键在“寒梅著花未?”一句。问话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无穷。家乡可问的事物很多,而作者独问“寒梅”,可见“寒梅”与作者不同寻常:或牵系诗人的感情生活,或关涉诗人的风雅往事,或融注了诗人高尚的心态志趣等。“寒梅”意蕴很多,作者偏不点明,以问作结,让读者深思、揣味,故此诗诗味绵长。1在正确

4、说法后打“”。(1)这首诗描写了冬天梅花怒放的情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质朴而真挚的思乡之情。()2根据诗意写出对应的诗句。(1)您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2)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来日:指从故乡动身前来之日。着花未:开了花没有。B、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C、“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

5、知”云云,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D、全诗通过具体描写,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B、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C、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

6、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D、这首诗歌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4、“故乡”一词在起首两句中的迭现,使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资深游子想知晓“故乡事”的(   急切  )心情。(2分)5、花草本是无情物,可作者对寒梅却情有独钟,可见寒梅寄托着作者(    思乡    )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为(   借物抒情或融情于物  )。 (

7、2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李商隐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何时能够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再 ;话:再 回叙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分)   君 

8、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

9、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分)(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表达了诗

10、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

11、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5、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和描写爱情的“无题”诗,影响很大。6、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7、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这是一首什么诗,前2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这是一首抒情诗。诗

12、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五:1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

13、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4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2. 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D)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14、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15、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16、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6、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

17、它描述给亲友听。 7、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

18、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9、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10、“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

19、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11、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12、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

20、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淮上与友人别郑  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诗中第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第一问解释诗句的字面意义,第二问的答题思路是:为

21、了抒发感情,为了突出主旨,为了渲染气氛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写法,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这种写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

22、满怀愁绪。2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3 分)答:词语:愁(愁杀)     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3 分)答:    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9.你能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吗?(2分)答:时间:春天 地点:扬子江边的渡口10.这首诗通过那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

23、感情?(2分)答:通过“扬花”“风笛”“离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D。(这是握别诗,所以D错误)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2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3分

24、)    答:词语:愁(愁杀)    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3分)    答: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诗人),他和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并称为

25、“初唐四杰”。2.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3.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5、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26、。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

27、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

28、手法角度作一赏析。答: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答: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8、 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答:“望”字跨越时空个,将相隔千里

29、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10.此诗中,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予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

30、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

31、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怎样理解尾联?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三:(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

32、宦游人。(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赏析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

33、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第一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

34、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第二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

35、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第三句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

36、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第四句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堂练习1、注音:凄凉(q liáng)、赋(f

37、9; )、柯(k)、 畔(pàn)、长(zhng)精神。2、解词:(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 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

38、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7)怀旧:怀念故友。(8)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9)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二、中考试题 

39、0;  (一)2008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40、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

41、2分)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二)2008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42、160;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 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

43、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2009年连云港市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

44、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

45、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2009年沈阳市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