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培训讲学_第1页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培训讲学_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培训讲学_第3页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培训讲学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_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符号:( 2).单位: _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一_ 热化学键形成一一热放热反应 (放热 _吸热 ) H 为“ _”或厶 H 0吸热反应(吸热 _ 放热)H 为“ _”或厶 H_0 常见放热反应:_ _ _ _ _ 常见的吸热反应: _ l _ _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必须标明聚集状态(_ 分别表示固液 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表示) 热化学反应方

2、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_ ,也可以是 _ 各物质系数加倍,H _ ; 反应逆向进行,H _三、 燃烧热1 ?概念: 25 C, 101 kPa 时, _ 。燃烧热的单位用_表示。注意:研究条件:101 kPa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_ 。燃烧物的物质的量:_ 内容:放出的热量。(H_0. ,单位)四、 中和热1 ?概念: _ 溶液中, _ 的反应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_ 和 _ 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 ?弱酸或弱碱_ ,所以它们反应时的中和热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ml )、小烧杯( 100

3、ml )、 _ 、 量筒( 50ml2 只)、 _ 、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有2 孔)、泡沫塑料或碎纸条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盐酸( 0.50mol/L )氢氧化钠溶液(0.55mol/L )实验步骤:计算公式: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误差分析五、盖斯定律1 . 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_(各反应物)和_(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 _ 。 2 . 使用方法3.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 v) 定义:衡量反应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4、 计算公式:_ ( u:平均速率, Ac:浓度变化)单位:_影响因素:决定因素(内因):_ (决定因素)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2?反应物浓度、气体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白分单位体积内条件变化V 变化分子总数活化分子总数数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等注意:( 1)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T 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 T 反应速率不变 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T 体积增大T 各反应物浓度减小T 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

5、 1. 定义: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_ 反应)等( _ 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_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例举反应mA(g)+nB(g) 才 pC(g)+qD(g)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混合物体系中各成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分的含量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 同时生成 m molA ,即V(正 ) =V(逆)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 同时消耗了 p molC , 则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V(正 ) =V(逆)V(A):V(B):V(C):V(D

6、)-m:n:p:q, V(正 )不一定等于 V(逆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 ,同时消耗了 q molD ,因均指 V(逆)压强m+n 丰 p+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m+n-p+q 时,总压强一疋(其他条件一疋)混合气体平均Mr 一疋时,只有当m+n 丰 p+q 时相对分子质量Mr 疋时,但 m+n-p+q 时Mr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平衡()平衡()平衡( )不一定平衡不一定平衡()( )( )( )平衡( )平衡(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精

7、品文档精品文档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的浓度,平衡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移动。( 2 )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 移动( 3)溶液中的反应,如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 正减小, V 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平衡向方程式中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_ 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_ 方向移动。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_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 移动。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

8、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_ 的,所以平衡 _ 。但是使用正催化剂可以_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_。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 _ 的方向移动。三、化学平衡常数(符号 _ )(一) _ 定义: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_ .比值。(二) 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 应注意的问题:1、 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 。2、 K 只与 _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固体或纯液体,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4、稀

9、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三 )化学平衡常数K 的应用 :1、 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_ 的标志。 K 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的浓度越大,它的_ 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反之,则相反。一般地, K>10 5 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2、 利用 K 值做标准,可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建立平衡的方向。( Q:浓度积 )Q _ 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 _ 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 利用 K 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 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反应若

10、温度升高, 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反应* 四、等效平衡1、 概念:一定条件下( 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同一可逆反应经不同途径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2、 分类(1)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_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_(2) 等温,等压 的等效平衡: _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看懂图像 ( 面、线、点、势 )-联想规律 -分析判断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 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 J?mol -1 ?K-1(2)体系趋

11、向于有序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_ 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气态、液态、固态时熵值关系为S(g ) _ S(l) _ S(s)2、 反应方向判断依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为: G=A H-TA S 0反应能自发进行 H-TA 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H-TA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 (1) A H为负,A S 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 A H为正,A S 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 定义:电解质:在_ 中或 _状态下能导电的_ 。非电解质 : _强电解

12、质 : _ 。弱电解质:_。下列物质中HCI 、 NaOH 、 NaC kBaSQ 、 HCIONH3?出 0、 Cu (OH0出 0、SO 、3CQ、CC 4、CH 2=CH> 属非电解质的有: _属强电解质的有: _ 。属弱电解质的有: _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_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_关。3、 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_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4、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 温度:电离一般_ 热,升温电离平衡向 _ 移动。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_;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_移动。C、 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_ 电离。D

13、、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 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 Ka 表示酸, Kb 表示碱。)表示方法: ABA+B - Ki= _7、 影响因素: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Q>H 3 PQ>H

14、F>CH 3COOH>F 2CQ>H 2S>HCI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 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 _; 25 C 时,;KW = = _注意: 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 值一定KW 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稀溶液(酸、碱、盐)2、 水电离特点:( 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酸、碱 : _ 水的电离 温度: _ 水的电离(因为水的电离是_热的) 能水解的盐:_ 水的电离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 2) pH 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一一甲基橙 、石蕊 、酚酞 。变色范围:甲

15、基橙3.14.4 (橙色)石蕊 5.08.0(紫色)酚酞 8.210.0(浅红色)pH 试纸一操作 _ 。注意: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 试纸;广泛 pH 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三、混合液的pH 值计算方法、 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1它)+混 =+V+2V2/ (W+V)H(HI+ H)I2、 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0H -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2它)0H -混 =( OH-i V 什 OH - 2V 2) / (V1+V 2 )(注意 :不能直接计 算H+ 混)+或 0H -, H+ 有余,则 用余

16、下的 H+数、 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 OH =H20计算余下的日3H除以溶液总体积求 H +混; 0H -有余,则用余下的 0H-数除以溶液总体 积求 0H-混,再求其它)四、稀释过程溶液pH 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 : 稀释10 n 倍pH 稀pH 原 + n(但始终不能7)时,n2、弱酸溶液 : 稀释倍pH 稀pH 原 +n(但始终不能7)103、强碱溶液 : 稀释时,n倍pH 稀pH 原一 n(但始终不能7)104、弱碱溶液 : 稀释时,n倍pH 稀pH 原一 n(但始终不能7)10时,均是向 7 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 pH 均接近 75、 不论任何溶液,稀

17、释时 pH6、 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 变化,强酸、强碱变化。 五、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原理实质: H +OH =H 20 即酸能提供的 H+和碱能提供的 0H -物质的量_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 )滴定管的刻度,0 刻度在,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_ 它的最大刻度值。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2 ) 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3) 准备过程:准备:检漏、_ 、 _ 、 _ 、赶气泡、调液面。(4) 实验过程及滴定终点的判断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

18、:利用n 酸 c 酸 V 酸=n 碱 c 碱 V 碱进行分析六、盐类的水解1、 定义: _ 。2、 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日 +或 0H 结合,破坏水的电离,使平衡向_ 移动, _ 水的电离。3、 盐类水解规律:有 _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_ 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 如:Na zCQ> NaHCQ)4、 盐类水解的特点:( 1) _ (2) _( 3)_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温度 :温度越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浓度 : 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酸碱 : 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OH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只电离不水解:如HSQ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 越稀越水解 )H+促进水解而阳离子水解 ;一 )显 酸 性_ 性( 如:HSQ -、H2PQ -)_ 性 ( 如 :HCC 3-、HS 、HPQ 2-)7、 双水解反应:( 1) 构成盐的阴阳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