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血液循环概概 述述(summarize)概念: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周而复始的流动。 动力装置:心脏:普通心肌细胞(非自律细胞), 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组成 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组 成了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运输管道: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运载工具:血液 运输血液(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功能 分配血液(移患济急) 内分泌(心钠素、血管紧张素、内皮舒张因子)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70岁一生泵血160000m3。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实现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传
2、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原理 RP:K+平衡电位, -90mv. AP: 0期:去极化,Na+内流(TTX)。12ms, 200400v/s.-90mv 0mv20mv012340 100 200 300 P10P14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示意图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K+外流(Ito)。 0,1 期合成峰电位。 2期:平台期 Ca 2+通道开放(慢通道,Mn 2+ 或异搏定),Ca 2+内流, K+外流。 100150ms.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Ca 2+通道关闭,K+外流。100150ms. 4期:静息期 钠泵转运,Ca2+-Na+
3、交换。 稳定与RP。(二)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无RP,存在舒张期电位与最大舒张期电位。 AP: 0期: Ca 2+内流(L型)。 3期: Ca 2+内流 , K+外流 4期:034 0mv -40mv -60mv阈电位( (一一) ) 兴奋性兴奋性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标准: 兴奋性高低的衡量指标-阈值: 高兴奋性低 低兴奋性高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周 期 变 化 时 程 原 因 现 象有效不
4、应期: 绝对不应期:0期3期的-55mV Na+通道处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3期的-55-60mV Na+通道刚开始复活 新AP不产生 未恢复到能开放的状态相对不应期:3期的-60-80mV Na+通道逐渐恢复活性 新AP的0期幅度、 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 传导、时程、不应 期较正常低 超常期 : 3期的-80mV-90mV 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 (距阈电位近,兴奋性增高) 同 开放能力仍未完全恢复正常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它是骨骼肌与神经纤维有效不应期的100倍和200倍。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
5、张交替进行,不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2期的长短。4.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水平 RP增大距阈电位的差增大需刺激阈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RP减小距阈电位的差减小需刺激阈值减小兴奋性增高 如:在细胞外K+浓度降低以致细胞内外K+浓度差增大时, RP绝对值增大,膜呈超极化状态,兴奋性降低。(2)阈电位水平 (为少见的原因) 上移与RP间的差距增大所需的阈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下移与RP间的差距减小所需的阈值减小兴奋性增高(3)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处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机能状态,通道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而通道处于何种状态则取决于当时的膜电位以
6、及有关的时间进程。 Na+通道处于的状态:完全备用(激活) 失活 刚复活 渐复活 基本备用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5.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代偿性间歇(comensatory pause)。 窦性节律的兴奋规律下传,当窦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就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而出现一次窦律“脱失”,需等待下次窦律刺激引起兴奋才产生收缩。 注:期前收缩后
7、不一定都出现代偿性间歇。 窦性节律的兴奋下传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后时,可引起收缩(见于期前收缩发生于舒张早期而心率又较慢时)。(二)自律性1.概念:心肌细胞自动地、规律地发生兴奋的能力(特性)2.来源: 自律细胞 100次/分 40-60次/分 20-40次/分3.特点:频率高低不一: 窦房结-房室交界-浦氏纤维节律高控制节律低:抢先夺获(抢先达到阈电位) 或超速抑制(超速驱动压抑)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其它自律组织为潜在 起搏点或异位起搏点 以窦为起搏点的心跳为窦性节律以窦外为起搏点 的心跳为异位节律 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自动去极化速快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
8、自动去极化速慢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小距阈电位近自律性高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大距阈电位远自律性低(3)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下移自动去极达阈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阈电位水平上移自动去极达阈电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 (三)传导性概念:传布兴奋的能力 传导途径: 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心房肌 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传导速度:浦氏纤维束支心室肌心房肌结区 4m/s 2m/s 1m/s 0.4m/s 0.02m/s1、房室交界最慢传导延搁房室顺序收缩,利房排空、室充盈2、浦氏纤维
9、最快房、室内快同步收缩,利射血3、影响传导的因素:(1)细胞的直径 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 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3)邻旁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沿着细胞膜的兴奋扩散过程,只有邻近 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 邻近部位膜兴奋性Na+通道状态 传导性 处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 阻滞 处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 (0期慢、小) 减慢( (四四) ) 收缩性收缩性 心肌在肌膜AP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是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丝滑行实现的。1. 心肌收缩的特点(1)对细胞外Ca2+有明显的依赖
10、性 在一定范围内Ca2+内流肌缩(2)全或无式收缩 左右房同时收缩 力大利射血(功能合胞体)左右室同时收缩全或无式要么不收缩, 一旦收缩则达到一定强度 闰盘:低电阻,缝隙连闰盘:低电阻,缝隙连接,心肌细胞间特殊传导接,心肌细胞间特殊传导系统系统功能合胞体(3)不发生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刺频AP频在未完全舒张基础上的机械收缩融合。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当刺频多数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心电图(ECG) P波:心房去极化 QRS波群:心室去极化 T波:心室复极化 PR段:兴奋通过心房向心室传导的过程 ST段:心室去极化完成 PR间期:
11、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 QT 间期: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时间PQRSTPR间期QT间期ST段 depolarization of atria 0.08-0.1 sec P-WAVE depolarization of ventricles 0.08 sec QRS COMPLEXQRS COMPLEX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1.心率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正常变异:年龄: 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100次/分) 性别: 女男 体质: 弱强 兴奋状态: 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二、心脏
12、泵血的过程和机制2、 心动周期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称为心动周期。时程:T1/f60s/750.8s(与心率呈反比)房缩0.1s 房舒0.7s室缩0.3s 室舒0.5s3.特点:(1) 舒T缩T(2) 全心舒张期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3)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舒期充盈休息心衰心舒期(4) 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2. 心动周期与心脏泵血(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 每一心动周期,心脏射血一次。 在射血过程中伴有房、室内压力、容积、瓣膜、血流的周期性规律变化,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认识心音的产生、血压的变化、心脏功能。 心室开始收缩到舒张结束划分为
13、几个时期: 房缩期: 处于全心舒张期,房和室内压接近大气压, 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等容收缩期:0.06s-内压急剧上升,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快速射血期:0.11s-期末室内压最高减慢射血期:0.14s-室内压动脉压 舒张前期:0.03s-射血停止等容舒张期:0.06s-室内压急剧下降,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快速充盈期:0.1s -室内压房内压甚至为负压心室“抽吸”减慢充盈期:0.2s- 射血与充盈过程:l1等容收缩期l2射血期l3等容舒张期l4充盈期l5心房收缩期 射血与充盈过程: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三)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
14、动中的作用第一心音第二心音表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异同标志 心室收缩开始 心室舒张开始特点 音调低,时间长 音调高,时间短形成原因 房室瓣关闭,血流 半月瓣关闭(四)心音 心音是体内的一种声信息(心音血管肠鸣音等),心音由瓣膜关闭、血流撞击、动脉振动所产生。其听诊区(最响部位)与声音产生部位和传导方向有关。 . 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量室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50-60 室缩末期容积60-80ml 意义:在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时评定心功。 (搏输出量虽可不变,但射血分数)三、心泵功能的评价 . 每分输出量与
15、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变异:随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 (运动、情绪激动、怀孕时) 女子较相同体重男子的心输出量约低10 心指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L/min.m2意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3、心脏做功量n 每搏功 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可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n BP与效率n 效率20-25%四、心脏泵血功能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心率贮备:加快,2倍 搏出量贮备:心缩期贮备:进一步收缩,剩余血:75ml20ml。心舒期贮备:进一步舒张,心舒期:145ml 160m
16、l。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前、 后负荷、 心缩力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一)心舒末期容积(前负荷) 回心血量和残留血量决定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强度搏出量 异长自身调节(初长度变肌缩力变) 静脉输液不可过快异长自身调节(二)动脉血压:后负荷,影响等容收缩期、射血期长短和射血速度,异长自身调节。 (三)心肌收缩力:受Ach、NA及神经调节,主要影响心肌纤维张力、 收缩和舒张的速度。(四)心律:40-180次/分钟 运动员 小结: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 每分输出量血压心率神经体液调节心肌收缩性前负荷每搏出量充盈时程静脉血回流速剩余量
17、后负荷 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一)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血液在血管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特点流动的基本特点1.血流方式: 层流:1mm 湍流: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湍流和血压测定湍流和血压测定 :2.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容积速度) 公式:Q=P/R 单位:ml/min或L/min 注:Q: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 P:两端的压力差 R:管道内的阻力3血流速度: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即一质点(例如 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前进的速度。 公式:VQ/S截面积与血流速度关系 4血流阻力: 公式:R8L/r4 L:常数,不变 r4:R与r4成反比,
18、r是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 :血细胞比容 血流切率 血管口径 温度 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二)血压 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 血压渐降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房(大V):接近0(二)动脉脉搏 心动周期内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血管发生的搏动n 脉搏(pulse)1.动脉脉搏的波形2.动脉脉搏的传播速度n 上升支n 下降支二二 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 1.正常值 收缩压: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至的最高值(12.0-18.7Kpa) 舒张压: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至的最低值(8.0-
19、12.0Kpa) 脉搏压:Sp-Dp=4.0-5.3 Kpa 平均动脉压:=Dp+脉压/3 =(Sp+2Dp)/3 生理变异:年龄10岁Bp1mmHg(40岁后) 男女活动安静站卧高原平原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环境温度高环境温度低血压稳定有重要生理意义(二)血压测定(二)血压测定(三)形成机制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的阻力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射血入主A外周阻力 推血(1/3)流动 (2/3)大A扩张贮存 大A回弹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势能释放) 动脉壁侧压 推血继流 收缩压 动脉壁侧压
20、 舒张压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每搏量 (明显) 心 率 (明显) 外周阻力 (明显) 大A弹性 (明显) 循环血量 (明显) - 小结: 前负荷 循环血量、体位 每搏量 心泵、呼吸泵、肌泵 后负荷 心缩力 心率 小A口径 神经、体液因素 RBC数、温度、血流切率 血液粘度 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 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每搏量 (明显) 心 率 (明显) 外周阻力 (明显) 大A弹性 (明显) 循环血量 (明显) - 四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的容量大,人体
21、全静脉的容量大,人体全部循环血量约有部循环血量约有60%60%70%70%存在于静脉系统中,存在于静脉系统中,故静脉具有贮存血液的故静脉具有贮存血液的作用,与毛细血管相比,作用,与毛细血管相比,静脉血压较低,血流速静脉血压较低,血流速度较快。度较快。 1外周静脉压 下腔V:34mmmHg(0.4-0.53kPa)特点:血压低 小V:1520mmHg(2.0-2.67kPa) 右房:0 易受重力、体位影响,测量位取平卧位 受跨壁压影响 ,静脉曲张、痔疮、脑静脉窦 2中心静脉压(CVP):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正常值:0.39-1.18kPa(4-12cmH2O) 意义: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
22、 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 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1V回流取决于:外周V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大多、小少 V血流阻力:占总循环阻力的15% 在血流阻力中的作用很小 微V对血流阻力的作用是调节CaP压力 调节组织液生成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影 响 因 素 静脉回流量 体循环平均压 心缩力(心泵) 骨骼肌收缩(肌泵) 呼吸运动(呼吸泵) 体位:卧立 (头回流下肢回流) 立卧 (头回流下肢回流) Muscle PumpThoracic PumpDuring inspiration, the drop in venous pressure aids
23、venous return. 五微循环五微循环 概念:概念:指以Cap为中心的微A-微V间的血液循环 (一)通路与功能(一)通路与功能: 通 路 组 成 特 点 功 能迂回通路 微A后微V Cap 真Cap数量多 物质交换(真) 前括约肌 管壁薄途径长 (主要场所) 血流缓慢 微V真Cap网 通透性好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途径较短 物质交换较少(通) 血流快 利血快速回流 微V 常开放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管壁较厚 无物质交换 途径最短 调节体温 血流量最大 常关闭微循环微循环(三)微循环的调节(三)微循环的调节 1“闸门”的控制 Cap前阻力 Cap后阻力 微 A Ca
24、p前括约肌 微 V (总闸门) (分闸门) (后闸门) 交感N 丰富 无 有 受 体 交感N兴奋 缩、强 缩、较弱 激 素 缩、敏感 缩、敏感 缩、弱敏感 代谢产物 舒、不敏感 舒、敏感 舒、较敏感2体液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 后 微 A 真Cap开放 组织胺 Cap前括约肌 血流量 PO2 舒 张 血流速 真Cap关闭 后 微 A 局部代谢产物 血流量 Cap前括约肌 组织胺 血流速 收 缩 PO2六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六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称为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以胶冻状存在,不能自由流动,极少部分呈液态,可以自由流动。(一)生成与回流的原理生成与回流的原理组织液生成是四
25、种因素二种力量的代数和 Cap血压 滤过压回流压生成 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渗压 回流压滤过压回流 组织液静水压滤过压回流压有效滤过压:正值 生成 负值 回流(Cap压组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A端:(4.0 + 2.0) (3.33 1.33) 1.34kPaV端:(1.60 + 2.0) (3.33 1.33) -1.06kPa(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Cap压组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1Cap压: Cap压滤过压生成水肿 V回流受阻V压回流压回流生成水肿(如心衰)2血浆胶渗压: 血浆蛋白滤过压生成水肿 (如肾
26、炎)3 Cap透性: Cap透性组织液胶渗压滤过压 生成水肿(过敏、烧伤) 4淋巴回流: 淋巴受阻组织液胶渗压滤过压生成 水肿(如丝虫病)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叠瓦状-单向活瓣 通透性强 淋巴循环意义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形成动态平衡 回流途径:大部(90%)V端Cap 小部(10%)毛细淋巴管 淋巴循环意义: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防非凹陷性水肿发生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体液平衡运输脂肪和脂溶性物质(肠道吸收)防御和免疫功能: 清除组织中的RBC、细菌等(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 (Cap压组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淋液胶渗压组液静水压) (淋管压组液胶渗压) 有效
27、滤过压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神 经经 调调 节节(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 脏 的 N 支 配 与 生 理 作 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分布 右交感: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交感:窦房结 左交感:房室交界、束支、 左交感: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 递质 NE Ach 受体 1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续上表 心交感N 心迷走N生理作用变变 时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 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 自律性 (负变时) 自律性变传导变传导 0期Ca2+、Na+内流0 期 0期Ca2+内流0 期(传导性) 去极速幅度 去
28、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 (负变传导) 传导性 传导性变变 力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收缩性) 生成 AP时程(2期)(正变收缩) (负变收缩) 收缩力 Ca2+内流 (等长自身调节) 收缩力 变兴奋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兴奋性) 兴奋性 兴奋性 特特 点点 二者作用相互拮抗 血 管 的 N 支 配 与 生 理 作 用 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T1-L2-3侧角) S2-3外侧核链递质 NE ACh ACh受体 (主)、 阻断剂 酚妥拉明
29、阿托品 阿托品 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包括骨骼肌血管) 外生殖器血管作用 受体血管缩 血管舒 血管舒 受体血管舒特点 调节血压作用大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经常起作用紧张性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紧张性血管缩 与情绪、运动有关紧张性血管舒(二) 心血管中枢中枢:指参与心血管反射活动的有关N元集中的部位心血管中枢:位于脊髓前角、脑干、下丘脑、小脑和大脑皮层 延髓是维持心血管系统紧张性活动的最基本中枢 心 血 管 中 枢 部 位 特 点脊髓 T、L、S段灰质侧角 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延髓 网状结构背外侧:缩血管中枢 是最基本的心
30、血管中枢 (巨C旁外侧核) 心交感中枢 始终有紧张性,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 网状结构腹内侧:心迷走中枢 突触联系有:上、下、同水平间传 (迷走背核、疑核) 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吸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 呼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延髓 下丘脑、大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以上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 越是高位N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 小脑顶核.血压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窦神经、减压神经 心血管中枢心迷走心交感交感缩血管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压 减压反射Carotid bodyVagusCarotid sinus nerveCarotid sinusInternal CACarotid art
31、eryExternal CASCGVagusGlossophy-aryngeal nerveCarotid bodyAortic archAortic body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H+ PCO2 H+ PCO2 ACh、尼古丁、氧化物 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 窦、弓N 孤束核 (巨C旁外侧核、下丘脑) (迷走背核、疑核)呼吸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心迷走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交感缩血管N(+) 肾上腺髓质(+) 肺扩张度 皮肤、内脏 NE、E 骨骼肌血管缩 肺牵张感受器(+) 心 脏 活 动 外周阻力 心输出量 局部代产物 血压 冠脉舒
32、 保证心脑血供(移缓济急) 特点: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PO2H+PCO2 ACh、尼古丁、氧化物 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敏感性是: 外周化感器对PO2H+PCO2(尤其PO2)敏感 中枢化感器对H+PCO2(尤其PCO2)敏感 平时不作用,当低氧、窒息、Bp8.0 kPa(180mmHg)时 (即窦弓反射反应降低时)和酸中毒时才起作用 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对Bp的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急反应(保证心脑血供) 二、体二、体 液液 调调 节节2.血管紧张素 适宜刺激:循环血量、血Na+来 源:近球细胞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A) 血管紧张素(A) 血管紧张素(A) 作 用:
33、A:肾上腺髓质分泌NE、E A:阻力、容量血管缩外周阻力回心血量Bp 缩血管强度是NE的40-50倍 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Na+H2O重吸收血量Bp 促肾小管Na+H2O重吸收 脑室前腹侧区ADHACTH 脑室后缘区交感N中枢紧张性 交感N末梢释放递质 口渴 A:促醛固酮分泌A,缩血管作用A(一)肾素(一)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 球 旁 器 细 胞 分 泌 肾 素 血管紧张素I促Ad分泌和ADH释放、缩血管 血管紧张素II-口渴、缩血管、促ADH+ACTH释放 血管紧张素III缩血管 血K+、Na+ ACTH 醛 固 酮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周膜上Na-K+交换
34、 排K+保Na+保H2O 血 压血容量肾A压血流量肾交感神经兴奋、NE、PG入球小动脉处牵张感受器兴奋GFRNaCl致密斑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临床: 降压药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肝硬化病人出现腹水、水肿时,常出现继发醛固酮增多症, 同时血中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也增多。这可能是由于组织液大量增加使循环血量明显减少, 导致肾素分泌增多所引起3.血管升压素(VP)(抗利尿素ADH)适宜刺激:血浆晶渗压 血容量 Bp 来 源: 渗感器(+) 容感器(-)压感器(-) (+) (+) (+) 血管升压素(VP) (下丘脑-垂体束) 垂体后叶 作 用:正常时(少量VP)抗利尿缩血管(除脑血管外
35、) 大量VP提高压感性反射敏感性,缓冲升压效应 特点: 正常时VP不参与血压调节 只在交感、RAA系统活动发生异常时才参与 有人认为是缩血管最强烈的一种体液因素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六)心房钠尿肽 抑制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舒张,增加肾血流量就肾小球滤过率 抑制肾素分泌 抑制醛固酮分泌 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三、局部血流的调节三、局部血流的调节1. 组织代谢产物 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加强或组织血流量不足时,均 可导致组织代谢产物(如腺苷、CO2、H、乳酸和K等)积聚在组织中,使局部血管舒张2. 肌源性自身调节第4节重要器官的血循环 冠状循环(Cor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脑循环(Cerebral circulation)冠状循环(Coronary circulation) 冠脉循环途径:左、右冠状动脉 小分支垂直于心脏外膜 深入内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人参贷款合同范例
- 英语项目合作合同范例
- 解除项目投资合同范例
- 车辆抵押正规合同模板
- 美甲店保险合同范例
- 雇佣推销人员合同范例
- 门头租赁附加合同范例
- 饲料加工企业合同范例
- 闸门合同模板
- 饲料供应销售合同范例
- 《数字营销基础》课程标准
- 2024年陕西长安电力华中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民素质提升培训
- 冬季驾驶安全培训避免车辆失控和翻车的技巧
- 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
-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完整版
- 初中应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扬州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游戏行业财务案例分析
- 社工站工作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