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达标测试 鲁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达标测试 鲁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达标测试 鲁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达标测试 鲁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达标测试 鲁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水“制碱”1.做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的这种物质是( )A.NaOH B.NaCl C.CaO D.Na2CO3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Na2CO3的化学性质。Na2CO3俗称纯碱,显碱性,可以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既中和了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又能产生气体使馒头松软。答案:D2.(2010山东青岛中考)下列物质能大量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A.硝酸、氢氧化钙、氯化钠 B.硝酸钾、氯化铜、硫酸铵C.氢氧化钠、硫酸镁、氯化钡 D.盐酸、碳酸钠、硝酸钙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有关知识,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前提是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2、,由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可以看出只有选项B中的三种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答案:B3.(2010安徽合肥中考模拟)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鉴别食盐和纯碱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 B. C. D.思路解析:本题实验考查的都是的检验,只要有酸就能完成,而完成实验必须用AgNO3溶液。答案:D4.(2010北京中考)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实现的是( )A.FeFe3O4 B.Fe2O3FeCl3C.FeFeSO4 D.Fe(NO3)3FeCl3思路解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

3、 气体 沉淀),可采用“假设法”进行判断。例如,判断“Fe(NO3)3跟MgCl2能否发生反应生成FeCl3”。假设“Fe(NO3)3跟MgCl2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规律(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各成分的化合价不变),推出生成物,。由于FeCl3和Mg(NO3)2都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原假设不成立。 判断题目中各选项的转化关系能否实现,可依据各选项中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来思考分析。单质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单质铁能跟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Fe2O3能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所以选项A

4、、B、C的转化都能实现。在D选项中,Fe(NO3)3和MgCl2都属于可溶性盐,它们的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应以含有沉淀、水、气体等三类物质中的一类。而若Fe(NO3)3和MgCl2能反应,生成物将是FeCl3和Mg(NO3)2,没有沉淀、气体或水。所以该选项中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答案:D5.(2010江苏南通中考)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为原料,先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而生产出纯碱。下表是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物质0204060NaHCO36.99.62.76.4NaCl35.735.8

5、36.637.3NH4Cl29.437.245.855.2(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_的溶解度影响不大。(2)要使NH4Cl饱和溶液中的NH4Cl结晶析出,在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进行比较合适。(3)“侯氏制碱法”制NaHCO3的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该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_。思路解析:此类图表信息题,要读懂图,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有关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对NaCl的溶解度的影响不大;温度较低时NaHCO3的溶解度较小。答案:(1)NaCl (2)较低(3)有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产生6.(2010河北中考)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

6、标签残缺(如图甲所示)的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 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计算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图甲 图乙思路解析:由图甲可知,标签残缺的溶液为“硫酸镁”溶液。图乙所示的内容是:向25 g硫酸镁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时,生成的Mg(OH)2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图象。不难看出,当NaOH溶液的质量加到40 g时,MgSO4与NaOH恰好反应完全(生成的沉淀恰好达到最大值),此时参加反应的NaOH为10%×40 g=4 g。答

7、案:解:设25 g硫酸镁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MgSO4+2NaOH=Mg(OH)2+Na2SO4120 80x 10%×40 g12080=x10%×40 gx=6 g答: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我综合 我发展7.除去下列杂质,所用方法和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 方法A. KOH K2CO3 Ca(OH)2溶液 过滤B.KNO3 K2SO4 Ba(NO3)2溶液 过滤C.H2SO4 HCl AgNO3溶液 过滤D.CuO KNO3 水 过滤思路解析:除去杂质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题型。 分离混合物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过滤法、蒸馏

8、等;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混合物要遵守下列原则:(1)不增:不能除了旧杂质,又引入新杂质。(2)不变: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不能转变成其他物质。(3)易分: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物质易分离。(4)复原:如果在分离或提纯操作过程中,被分离的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恢复为原物质。(5)时效:需要用多种试剂和多种除杂的分离方法要注意合理安排顺序、除杂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经济实惠。A选项杂质K2CO3中只有是杂质,可用Ca(OH)2+K2CO3= CaCO3+2KOH反应,再通过过滤操作除去CaCO3杂质;B选项中同理,K2SO4+Ba(NO3)2=BaSO4+2KNO3,生成的BaSO4可过滤除

9、去。D选项利用物质溶解性不同,CuO难溶于水,KNO3易溶于水,过滤可分离得到CuO,完全可行。只有C中,AgNO3试剂与H2SO4、HCl都能反应,因此无法实现除杂。答案:C8.(2010太原中考模拟)如何证明长时间放置后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如何除去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思路解析: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要证明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实质是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而检验含的化合物可用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观察有无气泡冒出(或有无白色沉淀生成)即可判断是否含碳酸钠。欲除去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就是要

10、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在除掉的同时不能带入新杂质,只能引进OH-,并且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易与已知物分离而除去,故可选用Ca(OH)2或Ba(OH)2溶液作试剂。答案:(1)取少许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稀盐酸(或CaCl2溶液),若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否则,就没有变质。(2)往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至白色沉淀不再产生,过滤除掉生成的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便将杂质碳酸钠除掉了。9.(2010山东济宁中考模拟)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一

11、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食盐粉末,由于NaHCO3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NaHCO3不稳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完成问题:(1)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下同)_。(2)最终产品是_。(3)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4)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5)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C.反应不需要加热 D.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思路解析:本题是信息给予题,根据课本中制纯碱的反应原理及本题叙述将原料和产物找出来,根据

12、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判断反应类型。同时明确:生成的CO2可以作为原料;产物中的NH4Cl可以作为氮肥:产物中无污染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NaHCO3制纯碱时需要加热。答案: (1)NH3·H2O、CO2、NaCl、H2O(2)Na2CO3、NH4Cl(3)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4)置换反应(5)ABD10.(2010北京中考)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

13、录如下。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

14、择下列或中的一个问题回答。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思路解析:在硫酸铜(CuSO4)、碳酸钙(CaCO3)、氯化钾(KCl)和硫酸钾(K2SO4)四种白色粉末中,CaCO3难溶于水,KCl和K2SO4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uSO4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因此,将四种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能形成蓝色液体的A是CuSO4,B、C、D是CaCO3、KCl、K2SO4中的一种。因为CaCO3能跟稀H2SO4反应生成C

15、O2气体,而KCl、K2SO4不能跟稀H2SO4反应。所以,D应是CaCO3,B和C是KCl和K2SO4中的一种。(1)根据四种白色固体的溶解性,只有盛CaCO3的试管底部才应有固体存在,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的原因可能是溶解达到饱和造成的即取用的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2)在步骤3中,由于B和C的试管中都在步骤2中加入了等量的稀盐酸,都有离子。所以当向B和C的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都能因生成BaSO4而出现白色沉淀,但是它们其中有一支试管因为是K2SO4而含有较多的,就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沉淀。因此,步骤3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有两种情况:B中出现大量的白色沉淀,C中出现少量的

16、白色沉淀;B中出现少量的白色沉淀,C中出现大量的白色沉淀。答案:根据第(3)问的选择,本题有两种解法。解法1:(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 (2)B(或C)的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C(或B)的试管中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3)A是CuSO4、D是CaCO3、B(或C)是K2SO4、C(或B)是 KCl。解法2:(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 (2)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3)A是CuSO4、D是CaCO3。11.(2010江苏苏州中考)将一种盐溶于水时,会使水的冰点(凝固点)降低,冰点降低多少与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有关。如果将此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如右图所示,横坐标为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纵坐标为温度。试填空。(1)氯化钙溶液可用作冷冻剂,当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_时(填写最简整数比),冷却效果最好。(2)指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具体含义。曲线AB:_;曲线BC:_。(3)将10 时38的氯化钙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