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涉外税务审计规程讲义第一讲 审计规程与税务稽查、税源管理的关系一、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的内容框架发 文: 国税发199974号规程内容: 程序、技术、要求程序:审计工作流程,项目审计程序,税种审计程序技术: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评价,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要求:审计证据质量要求与取证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二、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的定位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发布之时,确有代替税务稽查规程之意,但随着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考虑到涉外管理部门没有税务稽查的职能,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385号文明确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主要用于对涉外企业的日常检查,并在随后的国税发2003124号文中进一步予以确认。国税发19
2、9974号 国税发200385号 国税发2003124号即:涉外税务审计是涉外税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三、审计规程的功能税务审计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的中性“体检”。税务审计具体有两大独特功能,一是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和税务处理的一般性问题,建议企业做出修正,体现审计的预警性和服务性功能;二是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关联交易避税,偷漏税行为等,为反避税环节、稽查环节的进一步取证调查提供案源,体现审计较强的税源监控能力。而税务稽查是对纳税人存在的纳税问题从深度和广度进行的“看病”。四、审计规程与稽查规程内容的比较相互借鉴审计规程是一个“工具箱”,它集合了现代审计技术
3、,集合了各审计项目和税种的审计程序,列示了各类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稽查规程:稽查对象确定稽查的实施税务稽查审理处理决定执行审计规程: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流程项目审计程序主要税种审计程序审计基本技术审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审计证据及取证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即:二者可相互借鉴。五、税务审计与税源管理相互衔接涉外税务审计是涉外税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税源管理的其他各环节为税务审计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特别是纳税评估还为审计提供了对象;另一方面,税务审计的技术、要求可充分应用于税源管理的其他各环节。解读:国税发2004108号解读:国税函2005449号六、关于联合税务审计根据国税发20043
4、8号文,联合税务审计分为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和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2种类型。实施联合税务审计,关键要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机制:“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案、统一审计”。实施联合税务审计,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缩小了国、地税共管户征管缝隙,成果共享,降低了税收成本;拓展了整体税收征管的宽度和深度,有效地防止企业所有应纳税款的流失;从税务审计中发现的行业共性问题可以实施延伸审计,扩大税务审计的成果。第二讲 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流程一、审计流程第一阶段: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方法见规程P2第二阶段:案头准备(一)收集整理基础信息资料1收集,包括纳税人的一般信息资料(具体内容见规程P23)、纳税人的
5、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调查2整理,包括对纳税人的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实施分析性复核(可根据表8.2.3.9复核指引进行)(二)编制审计计划包括:重点审计项目的确定、制定每一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步骤(可直接从“工具箱”中取得)、安排审计人员及预算审计时间等三部分内容(三)下发税务审计通知书第三阶段:现场审计(实施)阶段工作步骤:1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的遵行性测试(非重点审计项目)2确定性审计(重点审计项目)3汇总整理,建立审计结论在现场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执行事先制定的审计计划、综合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和技术、充分搜集审计证据、全面填写工作底稿。第四阶段:审计终结阶段1发出初审意见
6、通知书2下发、并执行税务审计决定书3案件移送4分户归档二、审计证据的要求及基本取证方法税务审计证据: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对纳税人是否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发表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包括确证和反证的证据资料。税务审计需确证或反证的前提是:纳税人已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一)审计证据的种类包括: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数学性证据、分析性证据、专家意见。(二)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包括: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三)审计证据的基本取证方法包括:检视(审阅、核对)、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记录类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获取类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第三讲 会计制度和内
7、部控制评价一、“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一)“会计制度”内容纳税人会计制度,是指纳税人依法建立的、从事识别、集合、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财务会计和纳税数据的系统。纳税人依法制定的本单位会计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1科目体系 2会计账务处理流程3适用的会计政策4纳税申报处理流程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按现行会计法的要求,纳税人必须根据国家的会计法规、自已的经营情况建立会计制度。税法的要求:根据征管法的要求,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及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同时税法还要求若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法的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税法的规定申报纳税。(二)“内部控制”内容内
8、部控制,是指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要素:1控制环境:(1)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包括对会计报表采取的态度、预算管理、对纳税采取的态度。(2)组织结构:如是否设立会计机构?各岗位如何设置?(3)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等。1会计系统2控制程序:(1)交易授权:如采购的批准权。(2)职责划分:如购货的购、收、发、存。(3)凭证与记录控制:各类自制凭证是否编号、各种类型的记录是否齐全、内部会计控制是否规范。(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如存货仓储、保管,有价证券
9、的购买、保管。(5)独立稽核。二、在税务审计中的作用(一)基本假设:有效的会计系统,理应产生可靠正确的会计数据或纳税数据。如果审计人员确信纳税人会计系统设计科学并有效运行,则可在相当程度上相信其生成的会计或纳税数据可靠及正确。(二)作用: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个审计方法,其着眼点不是会计数据本身,而是产生这些会计数据的机制,据此判断其产生的财务会计数据及纳税数据的可靠性及正确性。从而确定税务审计的重点,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三)局限:对集体舞弊行为无效。三、在税务审计过程中适用领域1掌握纳税人会计系统,理解会计数据及纳税数据。2鉴别在财务资料及纳税申报中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类型及领
10、域,进而可作为确定审计重点项目的依据。3作为适当设计后续的确定性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的依据。4确定对纳税人会计资料的依赖程度,进而作为税务审计确证的依据。5其它目的,如对纳税人账薄设置规定的执行检查。无须使用或中止使用的两种情形:1经初步研讨确认,纳税人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不足予信赖时。2有足够理由认为对其实施评价未能全乎效率要求时。四、实施步骤第一步:详细调查,通过专门手段获取企业的会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资料。1调查的循环:销售和收款循环;购买或获得循环;生产循环;薪资循环;理财循环;纳税申报循环。2调查采用的形式:调查表(问卷);文字叙述;流程图。3调查的事项(或
11、内容) 见教材P88 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调查的主要事项表 4调查的方法(方式):查阅纳税人有关文书资料;设计问卷提请纳税人答复;询问纳税人有关负责人或职员;实地观察业务实施;利用前期税务审计人员调查结果。第二步:描述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第三步:对纳税人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估。第四步:实施遵行性测试。1测试内容:一看是否存在(于业务经营和财务活动中);二看是否有效(结果检验);三看有无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2测试步骤及要点:(1)认定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的关健环节及控制点。(2)从凭证表单总体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属性抽样)。(3)可以用审阅、复核、比较、计算、观察、询问、重新
12、执行等方法。3在非统计抽样法下符合性测试一般数量符合性测试数量表控制执行的次数年度测试数量(检查凭证张数)初次审计再次审计每月执行一次的业务2-61-2每周执行一次的业务4-102-4每日执行一次的业务10-254-10每日执行多次的业务(1)全年10000次以下25-5010-15(2)全年10000次以上50-10015-204记录方式:记录在遵行性测试工作底稿或查核工作底稿(双重目的测试时)中。第五步: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总体评价。确定是否存在差异,是否信赖及信赖程度,进一步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和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或类型,为制定针对性审计程序服务。第四讲 分析性复核一、分析性复核的
13、涵义1分析性复核:通过研究和比较独立项目间的数据关系,对所分解的审计项目的财务或纳税资料所做的分析(确定)性检查。2要点:基本假设:在正常的情况下,数据间必然存在关系。着 眼 点:数据间的关系核 心:数据间比较结 果:确证或引导后续审计程序基础工作:搜集、计算期望值3作用:发现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可以提供审计证据,证明会计资料或纳税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二、应用的审计阶段及目的1案头准备阶段:划分重点与非重点项目2实施阶段:确证或反证,引导查核的范围三、主要方法1比较法:着眼于总量(绝对值)的验证。依据关系是逻辑关系2趋势分析法:着眼于变化方向和幅度验证3结构分析法:着眼于内部项目结构验
14、证4比率分析法:着眼于比例关系验证四、基本步骤1确定分析性复核的对象所有的各税申报项目及相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损益表项目,都可以使用分析性复核进行分析。2审查评价分析性复核使用的资料即被用来与审计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性复核的资料必须是相关而可靠的,审计人员应加以鉴别,并可能需要审计人员作辅助、追加程序加以审计及评价。3选择适当的具体分析方法详见规程P8487与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比较4估计期望值期望值的形式可分为:(1)预期绝对额(适用于比较分析法)(2)预期结构百分比(适用于结构分析法)(3)预期比率(适用于比率分析法)(4)预期波动比率(适用于趋势分析法) 计算估计期望值的数据可以来源于
15、:(1)纳税人内部可比会计及纳税数据;(2)纳税人内部正式的预算或预测;(3)本期内会计及纳税数据要素之间的关系;(4)同行业会计及纳税资料;(4)会计及纳税数据同相关的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与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比较5实施分析性复核并记录分析结果实施基本要点包括:a寻找是否存在差异(审计项目需确证值与估计期望值之间的差异)b如存在差异,判断其是否属于重大差异,这需要税务审计人员使用重要性概念加以判断。c对重大差异的原因进行调查,寻求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释。d结论:无重大差异时,或该重大差异经调查获合理解释时,即确认为无异常;有重大差异而又未获合理解释时,即确定为有异常。整个实施过程,应如实地
16、记录在分析性复核工作底稿中。6确定对后续审计程序的影响该分析性复核用于案头准备阶段时:(1)该审计项目经被判定为无异常时,可能确定为非重点审计项目;(2)该审计项目经被判定为有异常时,可能被确定为重点审计项目。该分析性复核用于审计实施阶段时:(1)该审计项目经被判定为无异常时,可以缩小其它确定性审计的范围;(2)该审计项目经判定为有异常时,对该项目扩展确定性详细审计。五、工作底稿格式基本格式见规程所附范本,即:规程P76-83第五讲 审计计划操作一、审计计划的涵义审计计划,主要是指从审计对象确定后到审计结论汇总截止的工作计划,不包括审计对象确定之前的选案和审计结论确定之后的审计处理过程。二、审
17、计计划的作用1可以从整体上明确审计的范围、策略和要求等,形成对整个审计实施的有效规划,对审计工作质量起到一种预先控制的作用。2可以从整体上明确审计实施的程序和协调工作小组内各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和提高审计效率。3通过实施审计计划,可以使审计人员收集到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4对审计小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评价和考核。 三、审计计划的制定步骤审计计划制定的步骤见下图(下页)。(一)对审计对象进行分解审计规程明确的审计对象是:事先确定的本次税务审计将要检查的税种(如: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及其它
18、事项。对审计对象分解的目的是确定审计项目。审计对象分解图见下页。33审计项目重点项目或领域可能存在问题类型确定审计方法和查核覆盖面项目审计程序时间及人员安排确定审计对象、收集整理资料审计对象的分解重要性分析税收政策及征管风险分析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价分析性复核前次审计状况分析适用既定标准并考虑本次实际情况参照规程项目审计程序并结合本次审计情况根据项目审计程序进行规划审计对象分解图 税 种 项 目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其他税种其他涉税项目多项目多税种纳税基数资产1.2.负债1.2.所有者权益损益类科目其他项目经营系统适用税率应纳税额申报期限其他对审计对
19、象进行分解的结果是确定若干审计项目。在本次审计工作中如果安排两个以上审计对象,如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则要考虑审计项目的协调问题。如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可能都涉及“营业收入”项目,就可以合并考虑,相应地审计目标则要求同时考虑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两者的需要。(二)确定重点审计项目或领域1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重要性(即该项目对应纳税额的影响程度)、税收政策及征管风险、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价的结论、分析性复核的结论、前次审计状况。2填写审计项目确定工作底稿审计项目确定工作底稿格式见规程P118122。(三)编制项目审计程序项目审计程序内容包括:1项目审计目标:根据会计原则及税法原则而确立。2基本审计步骤:
20、按照循序渐进模式,结合工作内容、审计方法和审查要点。要求:1重点项目必须单独编制较详细的审计程序;非重点项目可编制简略的审计程序。2项目审计程序的编制,应以本规程为参照,结合被审单位具体情况而设计,填制项目审计程序表。(四)安排审计时间和人员填写审计人员安排及时间预算表(格式见规程P123)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视审计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审计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如调整审计重点范围、审计程序、审计时间及审计人员分工等。审计计划的修订,应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第六讲 税种审计程序一、增值税审计程序(一)审计目标1确认实现的销售额及销项税额申报是否准确完整。2确认抵扣的进项税额是否真实、合法。3确认
2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是否合法。4确认适用的税率是否准确无误。5确认应缴增值税额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是否及时。6确认其进项税留抵税额是否真实、合法。7确认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无误。(二)销售额和销项税额的审计程序1执行或导入收入项目的一般审计程序,确认应税销售额是否完整准确申报。2执行或导入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一般审计程序,确认视同销售额是否完整准确申报。3结合销售额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审计程序,审查销项税额入账数及入账时间是否与实现的销售额相适应。4根据销售额审计的分类结论,审查适用税率是否准确,是否正确使用不含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5执行往来类等有关项目的审计程序,确认价外费用是否计入
22、应税销售额申报。6建立本项目的审计结论。(三)进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审计程序1索取或编制进项税额分析表,并与进项税额明细账核对。2结合存货及货币资金类项目一般审计程序,审查进项税额入账数及入账时间是否与实现的购进额、申报抵扣时间相适应。3索取或编制准予抵扣的增值税发票抵扣联清单,执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审计程序,确认已入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真实可靠性。4索取或编制准予抵扣变通发票或收购凭证清单,审查其合法性。5通过对货物的采购、入库、领用、产出过程的抽样检查,分析已抵扣进项税额货物的或劳务的类型、用途,所生产产品的性质等,审查进项税额抵扣的正确性。6结合存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有关项目的审计程
23、序,审查进项税额转出的正确性。7建立本项目的审计结论。二、企业所得税审计程序(一)审计目标1确认各项收入或所得项目申报是否完整。2确认收入来源地分类和申报是否正确。3确认扣除额申报是否真实、合法、准确。4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与申报是否准确及时。5确认纳税人获利年度与亏损弥补是否合法。6确认选用的税率是否正确、合法。7确认减免所得税的计算是否准确,审批手续是否健全。8确认外国税额扣除是否真实、准确、合法。9确认应纳所得税额计算是否正确,申报是否及时。(二)审计步骤和要点1收入净额的审计。(1)执行和导入收入项目的一般审计程序。(2)建立收入净额的审计结论。2扣除额的审计程序。(1)执行和导入扣
24、除项目的一般审计程序。(2)建立扣除额的审计结论。3其他业务利润(亏损)审计程序。4抵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审计程序。5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审计程序。6应纳所得税额计算的审计程序。7再投资退税的审计程序。8预提所得税的审计程序。9外国企业及其营业机构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审计程序。10综合上述审计步骤,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审计结论。 第七讲 项目审计程序一、项目审计程序的内容与种类1项目审计程序的内容分析。案例分析:某房地产企业有下列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1)你认为应审查哪些内容?(2)上述分录可能存在哪些税收问题?(3)怎样才能查出上述问题?2项目审计程序的种类二、短期
25、借款长期借款的审计步骤与要点1对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实施遵行性测试(如借款业务不多,此步可省略,直接进入下列步骤的审计)2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3对本年增加的借款,应检查借款合同协议,并将合同内容与上述明细表核对,确定有无将收入或预收款记入本科目而未报税,必要时可预以询证4审查向外国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是否属于税法规定的征税范围,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利息的预提所得税5审查借款的用途,确定有无转贷行为6审查用于归还银行借款的资金的来源,确定有无将收入、预收款或利润抵付借款、偷逃税款的情况7审查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以及下年年初的借款事项,确定有无虚增虚减、以及未及时入账
26、的业务8根据以上审计步骤,进行分析性复核,得出审计结论,将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的审计结论导入上述各税种审计程序。第38步应填列的工作底稿:资产负债表科目查核工作底稿P133资产负债表科目查核工作底稿(附表)P134会计处理事项核对表P135第八讲 案例评析审计抽样现实生活中审计方法有两种,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详细审计可以说是全面审计,是对被查期间的所有会计记录和凭证进行细密周详审查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对于会计账目中所存在的一切差错,特别是营私舞弊、违法违纪行为,只要态度认真,细心核查,一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但其缺点就是费时费力,审计成本太大。所以它只适用于经济业务
27、较为简单的小型企业和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经济业务繁杂的大中型企业,一般不宜采用(除非有特殊需要)。抽样审计是指从审计期内特殊事项的全部会计记录、凭证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核对审阅,用以推断总体有无错弊的一种查帐方法。采用抽样法,如果经过抽查没有发现问题,则对其余部分不再检查。反之,在抽查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扩大规模。若问题较多或发现严重问题,则应改为详查法。其优点:高效率、低费用。缺点:对样本选择的科学性要求较高,否则抽样结果不能代表全部情况,甚至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结论。所以抽查法只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好、组织机构和现代化管理工作比较健全的企业,
28、否则不宜采用。随着财会制度的日益完善,基础工作的不断加强。现代审计皆以采用抽查法为原则,特别是逐步吸取统计抽样的基本原理,以概率论为基础,从而使随机抽样的结果能显示总体的特征,保证审计人员得以客观态度做出近乎准确的结论。一、 统计抽样的基本原理统计抽样就是遵循随机原则抽选样本,通过对样本单位调查来对被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特征做出推断。(一)常用的概念有: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由被调查对象的全部构成的整体。在审计工作中,是指在审计期内(如一年)某一抽查对象的会计记录和凭证的全部单位。样本,则是指从总体中抽选出来进行调查的一部分单位的集合体。在审计工作中,样本的选择可以是按时间进度,即将审查期间以某类帐
29、项或凭证作为样本进行抽查。另一种是按资料个体选样,即以会计记录或凭证的个体为单位,在全部会计记录和全部凭证中抽选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抽查,如抽选若干“个”明细账户,若干“笔”账项,若干“张”凭证,若干“页”明细表,若干“本”支票存根等。审计工作中一般都是用不重复抽样(三)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 是唯一确定的,是常数(,P) 样本参数 (,p)平均数: 标志平均数=成数: P 总体中具有某种特定特征的个体总数N1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的比重 P=因为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总体全部单位可划分为具有某种性质的单位和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单位两部分,如“是”、“否”或“有”、“无”,称“交替标志
30、”,交替标志主要反映总体单位之间的性质属性上的差别。方差:反映总体分布标志值的离散状况和差异程度用表示。一般总体方差是未知的,可以用S2S=对于抽出的某一个确定的样本,算出的样本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或样本指标值,对于抽出的样本不同,算出的估计值也不一定相同,因此样本变量是随机的。抽样推断就是用样本指标在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来对总体指标做出估计。 p参数估计有两种:点估计 区间估计 -+ p-pPp+p(三)抽样误差在由样本推断总体过程中,由样本计算取得的统计数字与客观实际的数量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统称为统计误差。 登记性误差,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误差统计误差 系统性误差 由于没有遵循随
31、机原则造成的误差。代表性误差 随机误差 遵从随机原则,但由于随机性和偶然性的原因而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指随机误差,是指在某一次抽样结果所得的样本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表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 =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 = 不重复抽样抽样极限误差一般是指误差范围,说明样本估计量在总体参数周围变动的范围。以表示。 |-| p|P-p|而且仅是可能的误差范围。它可以根据抽样调查的要求以及抽样控制的把握程度确定。如果希望把握程度大,则可以给予较大的允许误差范围,反之,就给出较小的范围。一般有: =t· p= t·t为概率度,表示极限误差
32、的相对程度。t的大小取决于可信程度,即概率的大小。从实际抽样中可以发现,从一个全及总体中连续抽取样本,可以取得一组样本指标,为样本平均数形成一个概率分布。经证明,在大样本条件下,样本平均数总是近似于正态分布的。抽样平均数(成数)越接近于全及平均数(成数),概率值越大,反之,越远离全及平均数概率越小。当t=1,F(t)=68.27% t=1.96,F(t)=95% t=2,F(t)=95.45% t=3,F(t)=99.73%在具体应用时,在一定的情况下,已知所需的准确程度,则求出t值,由此得到,则总体指标|±| P|p±p|。(四)常用的抽样组织方式1、 简单随机抽样,这是
33、最简单、最普通的抽样方法,就是从容量为N的全及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所有不同样本个体均有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抽样的方法有抽签法、利用随机数表法等。(随机数表见附表八)2、机械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如在抽样单位数比较多时,太费时间,实施起来也不方便。所以可以采用机械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借助于随机数表抽取第一个单位,称为随机起点,而其余的样本单位,则每隔一定的固定间隔机械地抽取。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这种方法是先利用已知的辅助信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加以分组(层),然后在各层中按随机原则抽取若干样本单位。这种抽样的特点:事先对总体有一些先验的信息,从各层总体
34、随机抽取一定的单位数目,可以在不增大样本容量的情况下降低抽样误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对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总体的参数估计值,而且可以对分层的各个部分加以单纯研究。如:期末账面金额检查数量500元以下500-5000元0 5000元以上5525100 4、整群抽样 这是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抽中的群内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其优点:设计组织较为方便,可以节约费用和时间,提高收集实地资料的工作效率。但整群抽样的调查单位相对集中,在总体中分布不太均匀,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差。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该种方式可以节省费用和时间,通常都是通过适当
35、增加样本单位数,以达到减少抽样误差。 5、累计概率比例抽样(PPS)(又称货币单位抽样) 在抽取样本时,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随机性,以便使审计结论与审计目标相一致,特别强调审计总体中每一项都具有同等被抽取的机会,所以一般称为项目等概抽样法。而PPS抽样以数值比例作为抽样的依据,即总体中每一单位数值都有同等被抽取的概率,这样数值大的项目被抽中的概率就大,数值小的项目被抽中的概率就小。PPS样本选择的步骤:1、 计算整个总体账面记录值和总和。2、 计算账面记录值的N个累计数。3、 针对给定的样本容量n,计算抽样间隔K。 4、 在1K之间,选择一个随机数,标为q依随机起点和账面记录金额,按累计金额
36、(账面记录累计额+随机起点)选择项目,抽取包括k在内的第一个项目,并继续抽取包括2k在内的第二个项目,包括3k在内的第三个项目。以此类推,直把样本容量全部选出为止。例:审计人员对东方股份公司的应付账款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如下:其应付账款的账面记录总额为719999.3元;可信水平为95,预期样本有一个错误,可容忍误差率为5,账面记录如下:现将每张发票金额累计如下表:发票金额累计资料发票号码票面金额累计金额123456789584190023322861296337004500563073825842484481676771064014340188402447031852719999.3合计719
37、999.3719999.3 依表四所查资料计算抽样间隔如下:k=k= 依随机抽样原理,确定随机起点,随机起点不能大于或等于抽样间隔即可: 11q75007500 运用随机数表将3296作为随机起点。依随机起点,按累计金额选择项目。发票号码票面记录累计额考虑随机起点后的累计金额+q样本抽取1234567895842484481676771064014340188402447031852719999.33880578081121097313936176322213627766351487500抽出2(7500)抽出3(7500)抽出4(7500)抽出合计719999.3PPS抽样就是按以上程序把要
38、求抽取的样本均抽出,采用边累计,边判断、边抽取。这种方法,高额项目被抽中的机会增加。同时也易于发现扩大误差,但它的缺点就是使用不方便。(五)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样本容量的确定是设计抽样调查方案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样本容量的大小关系到抽样准确程度的高低。另一方面,样本容量的大小又关系到抽样费用的多少。因此确定样本容量大小的原则:在费用一定的前提下,样本容量的选择要使精度最高,或在一定的抽样精度要求下,样本容量的选择使经费最省。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1、研究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2、允许误差的范围。一般而言,允许误差范围越小,即抽样估计的精度越高,则要求样本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3、抽样估
39、计的可信程度。即给出一定的概率保证,保证绝大多数样本指标在总体指标周围的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概率保证程度越大,则要求抽取的样本容量越多,反之,则越小。= (重复抽样)n= (不重复抽样)二、 审计抽样当代审计已建立和运用了完善的抽样技术,它就是指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按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属性抽样是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抽样是指用于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属性抽样主要用于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而
40、变量抽样主要用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估计总金额或总体中的错误金额,如应收账款金额,存货数量与金额,工资费用,固定资产金额等。审计抽样中,对于符合性测试,主要采用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在进行实质性抽样时,可采用均值估计抽样,差异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一) 固定样本量抽样固定样本量抽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属性抽样法,常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种误差发生的比例。用“多大比例”来回答问题。固定样本容量抽样的步骤可用流程图例示如下:开 始 确定可靠程度、精确限度和预计错误率 确定抽样规模 抽取和审查样本以样本错误率作为预计错误率否样本错误率预计错误率?是 以样本审
41、查结果推断总体结 束例:审计人员决定对企业2005年度购货发票5000张进行抽样审查并评价抽样结果。按步骤:审计目的:是对购货发票与验收单核对后才核准支付采购货款这一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定义误差:对每张购货发票及有关验收货物,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都可定义为“误差”。A、未附验收单据的任何发票。B、发票虽附有验收单据,便该单据却属于其他发票。C、发票与验收单据所记载的数量不符。定义审计对象总体:2005年度12月内购买原材料的5000张凭证。样本选取,采用随机选样。决定样本量:固定样本量抽样的样本量确定,通常既可以用计算法,也可以采用查表法确定规模。一般用查表法更好。AICPA定期编制样本容量表
42、,如表一、表二、表三。查表前要求确定可靠程度、可容忍误差率和预计的总体误差率。若预计总体误差率为3,可容忍误差率为3,即精确度上限为6,在95的可信程度下,由表一可得样本数为200,可以有6件错误。选取样本并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按随机选样法选出200项,并按所定义的“误差”审查每张凭证及附件。 评价抽样结果。如果通过审计,发展了错误的个数小于允许的误差个数。审计人员则可以得出审计结论,预计总体误差率为3,可容忍总体误差率不超过3的可信程度为95。若审计人员查出误差超过规定个数,则审计人员可以再增抽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推断。若审计人员通过抽样查出的误差数为7,且没有期诈或舞弊情形
43、发生,由于样本误差率=3.5超过了3,就以3.5代替3作为预期总体误差率再查表,样本量为增至280,再检查280-200=80,如再未发现误差数,这时样本误差率为=2.5,小于要求的3,这时同样可以下结论:预计总体误差率为3,可容忍总体误差率不超过3的可信程度为95,若增加的样本量中又发现误差数,且实际抽样误差率大于预计误差率,这时审计人员就不能以95%的可信程度保证总体的误差率不超过6,应减少对这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实施其他审计程序,如增加样本量,或代之以详细审计。若审计人员在审查样本时,发现有欺诈舞弊情形发生,不论其误差率是高还是低,均应采用其他审计程序。(二) 停走抽样停走抽样是
44、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连续抽样。采用固定样本量抽样时,要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以后,才能做出审计结论,若预计总体误差大大高于实际误差,其结果将是选取了过多的样本,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停走抽样方法思路是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要等到样本项目全部选取、审查完以后才能做出审计结论,而只要根据少量样本项目的审查结果就能推断出总体错误率大致在某一个范围内。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做出审计结论时就终止抽样审查。停走抽样可以尽早地终止抽样,可以节省审计资源,它一般适用于误差率较低的审计总体。停走抽样的基本步骤: 根据确定的可靠程度选择适当的样本结果评价表。
45、根据确定的精确度上限找到相应的栏。 在这一栏中找到与错误发生数相应的最小抽样规模,以确定停走抽样的步骤。(一般6步左右)根据上述三步编制停走抽样决策表。 决策表格式步骤累计抽样规 模如果累计错误数为如下数,则停止抽数转下一步转第6步123456例:审计人员在对开具销售发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时,确定的可靠程度为90,预计错误率为1,精确限度为1%,即精确度上限为2。根据表五样本结果评价表,可以编制出停走抽样决策表:步骤累计抽样规模如果累计错误数为如下数,则停止抽查转下一步转第6步112001522001253280235434034554004556考虑采用较大的预计错误率,并使用固定
46、样本容量抽样按照停走抽样决策表,先抽取120个项目进行审查,如果没有发现错误,就可以做出“以90的把握确信总体错误率不超过2”的审计结论;如果发现一个错误,就再抽取80个(200120),如果发现2、3、4个错误,可直接抽取160(280120),220(340120),280(400120)个项目进行审查。(三) 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用以确定审计总体中是否存在性质或数额巨大的错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从技术上讲它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现抽样不允许样本中出现任何特定类型的错误,如果发现了这类错误,就否定该总体或者对其实施100的检查。因此,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对舞弊的检查或对最为
47、关键的内部环节的测试。发现抽样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考虑两个参数,可信水平和可容忍误差率。确定了两个参数后,查表1-3即确定需要的抽样规模。例如,经研究确定的抽样结论的可靠程度为95,可容忍误差率为3,则预计总体误差率为0。查表2,则可以知道确定需要的样本规模为100。变量抽样方法(一)平均值估计抽样单位平均值估计抽样是审查确定的平均值,并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方法。例,某公司2005年12月31日产成品余额为5660000元,由1500个明细账组成,审计人员欲通过抽样审计估计产品的账面价值。1、 决定审计目的,是为了确定期末产成品账面余额2、 审计对总体为1500个产成品明细账3
48、、 抽样方法,样本平均值估计抽样4、 决定样本量在变量抽样法中,为了合理确定样本规模,必须有下列参数,抽样结论可靠程度,总体标准差,抽样可容忍误差(或需要性指标)总体容量。则 t:概率度:总体标准差N:总体容量Q:计划抽样误差 n:放回抽样样本容量n: 不放回抽样样本容量若本例中,抽样可靠程度为95,经测试30个样本标准差为140元,计划抽样误差为±58000元,则F(t)=95%,t=1.96则 5、 决定选取样本方法审计人员按随机原则,从1500个产成品明细账中选出50个明细账进行审查。6、选取样本并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对选出的50个产成品明细账进行审查,审查结果表明样本平均数为3
49、800.5元,样本标准差为123元,实际抽样误差Q1=元7、 评价抽样结果由于实际抽样误差为50288.8元,小于计划抽样误差58000元,则审计人员就可估计总体金额为: Y=N·X Y:估计账面价值 =1500×3800.5 N:总体容量 =5700750元 X:实际样本平均数则审计人员有95的把握,真实总体金额落在5700750±50288.8元之间,即为5650461.2-5751038.8之间,现被审单位产成本账户余额为5660000处于该区间,这时审计人员认为无重大误差应估计的总体金额5700750元与5660000元之间的差额视为审计差异在会计报表发展
50、意见时予以考虑。(二)差异估计抽样差异估计是利用审查样本所获得的样本平均差错额,去推断总体差错额或正确额的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它适用于审查总体中存在较大差错的情况。例,审计人员对某公司2005年12月31日500个应收账款明细账,其应收账款余额为9250000元,欲通过抽样函证来审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步骤:决定审计目的 确定期末应收账款差错额和账面价值定义审计对象总体 总体为500个应收账款账户 抽样方法 差异估计抽样决定样本量若可信程度为95,计划抽样误差为45000元使用随机数表从500个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抽出30个明细账作为初始样本函证,若在函证审查初始样本时发现有如下5个项目错误。项目号审定额记录额差错额dd25813172422030.5147654287684591142262170.514955429768598114123256-190-100-139010365536361001000019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承包保洁合同模板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购销合同规范文本3篇
- 2024版昆山租房合同范本
- 2024水泵采购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2024建设项目钢筋工劳务输出协议版B版
- 2024年特定零星工程修建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版建筑工程班组人力贡献协议版
- 2024年版:植筋工程专项分包协议3篇
-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卷4(人教版)(解析版)
- 2023-2024年护师类之护师初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年 月 日-复习课)▏沪教版
- 员工奖惩签认单
- 检验检测服务公司市场研究与市场营销方案
- VDA270气味性测试参考标准中文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 2022年版课程方案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 2737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201801-202107不少于6套)
-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 公园对地价和环境的影响
- 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模板(带公式)
- 建模案例—飞行管理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