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1页
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2页
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而根据孔子所言,此“仁”之基本含义便是 “爱人”。孔子的“仁者爱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可 分为孝悌、忠恕与惠民三个大的方面,又在后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下,拓展到爱物以至于 人与宇宙天地的和谐相处。对于当今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的社会现状,“仁者爱人”思想 仍富有价值,可作为调节如今社会关系的一条解决之道。关键词:仁者爱人儒家思想论语孔子一、“仁者爱人”思想简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几乎包含了一切美好的 德行。据杨伯峻先生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9次,其中许多来自

2、孔门弟子的“问仁”。在答弟子问时,孔子针对不同对象,对“仁” 做出了多种解释,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仁”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其中最为直接与深刻 的,还是在“樊迟问仁”时孔子所回答的“爱人”。孔子以“爱人”释仁,是以其“天生百物人为贵”的人本思想为基础的。人既然是天 地万物中最为尊贵的,就应该得到关爱。孔子不相信外缘拯救,故寄望于人类自身,即所 谓“仁者,人也。”在孔子之前,因为“人”的概念不完整,这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思 考就无法生成。据统计,在发现仁字甲骨文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中,十四座大墓的杀 殉人数就达三千九百人左右,既表现出商代统治阶层的残忍和贪婪,也说明“仁”字在当 时虽已产生,却尚

3、不具有“爱人”的内涵与观念。孔子拈出这一古字,并赋予其全新的人 文精神,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卓越的贡献。孔子的“仁者爱人”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而其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关系又是具 体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得到确证的。血缘关系表现为“孝悌”,人际关系表现为 “忠恕”,落实到百姓中表现为“惠民”。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概括孔子的 “仁爱”:其一是孝悌之爱,其二是忠恕之爱,其三是惠民之爱。“孝悌之爱”,是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爱,从爱亲人、爱父母开始,但是又不只局限 在亲人之内,而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忠恕之爱”,则体现 为忠与恕两个相对的方面,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

4、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后者则是与人交往时将心比心,两 者都表现出一种推己及人的尽己之心。“惠民之爱”,是对于下层老百姓的同情与关切, 孔子曾对以人的形状做木偶或陶俑来殉葬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判,他说:“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孔子认为,各诸侯国虽然不再用人来殉葬,而是用人偶殉葬,这仍是对人的 不尊重,人不能任意地被殉葬陪葬。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对“仁”的心性基础作了 一定阐发。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仁,人心也。”、“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5、;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在孟子看来,仁爱之心,仁爱之情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和本质属性。不但如此, 孟子还将“仁”的关系范围扩大,突破人与人的关系而拓展到人以外的存在。这就是他著 名的“亲亲仁民爱物”的主张。以后的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 “仁爱”思想。唐代的韩 愈说:“博爱之谓仁”,宋代的张载提出了 “民胞物与”的思想,程颍更将“仁”作了如 下定义:“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由此可见,由孔子建立的仁爱思想,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拓展到人与宇宙天地 的关系,从而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宣扬着“爱”的理念,弘扬对待一切皆应保持着尊重、 平等、宽容、善待以及和平的精神。二、“仁者爱人”

6、思想的现代价值信仰与理性的严重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亲爱、人与社会、自然、宇宙缺乏和 谐共处之道,以及近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解,都是受到当今社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 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将研究和弘扬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作为一条解决之道。孔子宣扬其“仁爱”思想,旨在安百姓、安天下,说明“仁者爱人”思想是以人为本 的,这恰好可以对治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弊病。“仁者爱人”思想包含了人与人之间道德 上的人格与尊严的平等,把他人视为和自己一样的人去看待,即“忠恕”,是儒家道德伦 理在社会上的应用,这也恰恰可以对治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危机问题。 此外,“仁爱”的最高境界,即万物一体的宇宙博爱精神,还是医治现代社会“人与自然、 宇宙”关系危机的一剂良药。总之,通过对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文化的 价值所在。孔子的“仁爱”思想,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下,都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 .韩星.仁者爱人一一儒家仁爱思想及其普世价值 J.梧州学院学报,2020(08).3 .王恩来.仁者爱人一一孔子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界,2020(0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