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0/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1.gif)
![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0/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2.gif)
![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0/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3.gif)
![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0/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4.gif)
![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0/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30ee5540-bd7a-4d3b-a699-aaca70c56cc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 摘要:随着环境的变化,管理者的自我效能对于组织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对自我效能的理论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教育领域和纯心理学领域上,自我效能在管理领域上运用的研究还不多,特别是关于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和一般效能研究更是十分缺乏。鉴于这种情况,文章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领域自我效能量表;并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一般领域自我效能之间及其与管理者绩效的关系。关键词: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 管理者自我效能指管理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用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管理任务的自信程度评介(陆昌勤,方俐洛,凌文辁,2001)。作为组织管理活动
2、主导者的管理者,管理者自我效能不仅对管理者本身的绩效有很大影响,甚至对整个组织的绩效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加快,客观上管理者必须承受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心理也经历着比以往更多的挫折、挑战。然而,目前我国有关管理者自我效能的研究却还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 一、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 特定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管理者自我效能概念衍生于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杜拉(1977)和亚当斯特别强调在分析效能感时必须精确地测量行为,并且这种测量必须基于研究的特定领域。自我效能随情境、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班杜拉等认为,在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都应该是指
3、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如管理领域自我效能。 对于特定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的关系,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一些实证支持特定领域自我效能是工作绩效的可靠预测指标。在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有:班杜拉、Wood、Cervone等人利用相似的计算机模拟程序研究的结果表明,管理者管理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呈高度的正相关,相关都大于0.7,最高达到0.85(陆昌勤,方俐洛,凌文辁,2001)。Robertson I T Sa Kc用现场研究的方式证明了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变量,两者相关系数为0.38。陆昌勤等人(2004)对管理者的自我效能研究也显示,管理领域自我
4、效能对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卷入度、管理效果、管理创新的影响效果都非常显著。 基于前人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对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管理者的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影响管理者的绩效,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2 一般自我效能与绩效。虽然,班杜拉等人认为,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Gist,1987)。但一些学者还是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的概念,即个体应对广泛的任务要求或新情境的一般能力信心,并制定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绩效的关系较为复杂。Gist认为,具有高概括化自我效能的个体更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成功。Judge和Bono(2001)的元分析研究表明,
5、一般自我效能直接影响个体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陆昌勤等人(2004)对管理者的自我效能研究也显示,一般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卷入度、管理效果、管理创新产生影响,但影响效果显著低于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但班杜拉等人却认为,所谓“一般自我效能”与特定领域自我效能相比,对个体在特定任务领域中绩效的预测性差,甚至没有预测性。两者一同作为工作绩效的预测变量时,如果去掉具体自我效能这个变量,一般自我效能就失去了预测作用(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2004)。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测到的所谓一般自我效能实际上正是一个人的自尊水平,而且对绩效的预测力并不显著。 不同学者在一般自我效能是否存在及其与绩效
6、的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一般自我效能存在的观点,对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如下假设: 假设2:管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影响管理者的绩效,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程度弱于管理者的管理领域自我效能。 3 一般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对于一般自我效能与特定领域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班杜拉,Adams和Beyer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当个体成功地处理了对大蟒蛇的恐惧后,能提升其他在类似问题上的自我效能。这就说明了特定领域自我效能(对大蟒蛇处理领域的自我效能)的提高提升了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Gist(1989)指出,一般自我效能以特定领域自我效能
7、为基础,通过在不同领域中的成就行为而得到;具有高一般自我效能的个体更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成功。 一般自我效能、特定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还少。Chen等人认为,一般自我效能主要是通过影响特定领域自我效能感而对工作绩效产生间接影响。陆昌勤等人(2004)在对管理者的研究中发现,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部分中介模型即一般自我效能对管理者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通过管理领域自我效能这个中介变量产生间接的影响。 综合上述的研究,我们对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三者之间关系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3:管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的管理领域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
8、。 假设4:管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通过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产生影响。 二、 概念的测量 1 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的测量。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的测量在学术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班杜拉指出,要测量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首先要确定所研究的具体任务领域;其次要确定具体研究任务领域所包括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必须能够涵盖所研究任务领域的所有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是特定领域自我效能测量的领域特殊性和领域完整性原则。沿着这一思想,管理领域自我效能测量的思路就是识别管理包括的所有系列活动,然后把它们描述成一系列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最后要求样本评估自己诉诸最大努力时能完成这些活动的可能性的程度。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如
9、何保证所确定的系列管理活动具有完整性,能够代表整个管理活动领域。 为了保证所有管理者全部管理活动的完备性,笔者认为管理包含的所有系列活动要落实到管理职能上。管理职能指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经过诸多管理学者的总结和精简,目前管理学界逐步形成了四项管理基本职能的共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本文把对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的测量分为这四类系列活动。 在把这四类管理活动进一步描述成一系列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时,笔者与一些管理者、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了反复讨论。对很多测题进行了取舍,删除一些明显不适合的测题后,本文保留了最清晰、最便于测量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的测题61道。其中计划维度
10、的测题16道;组织维度的测题15道;领导维度的测题15道;控制维度的测题15道。为了慎重起见,通过预测的项目分析,本文再次剔除了三道未达到显著水准、鉴别力较弱的题项,将管理领域自我效能测量题项调整为58道,计划维度相应减少了两道测题,领导维度14减少了一道测题,其余两大维度测题数量不变。 最后,在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强弱的度量上,为了便于操作,本测量问卷采用五点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根据样本在一个测题中表现的自信水平来评估样本对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自我效能强度水平。在代表“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的15中,样本选择最接近或适合自己行为或心理的值。 2 一般自我效能的测量。一般自我效
11、能的测量相对于特定领域自我效能的测量较为成熟,大都是在Schwarzer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而来的。在本次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的测量中,笔者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开发的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成熟问卷,共有测题10道,采用五点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进行度量。测题全部通过项目分析,t值均达到显著,表明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测题都具有鉴别度。 3 管理者绩效的测量。对于管理者绩效的测量,笔者采取的办法是要求被调查者参照自己最近的绩效考核得分,描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绩效水平。与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测题的测量相对应,绩效的测题也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共采用了7道题目,运用五点李克
12、特量表的形式,从很差、较差、中等、较好、很好进行刻画。测题全部通过项目分析,t值均达到显著,表明管理者绩效量表测题具有鉴别度。 三、 问卷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通过南京大学MBA班、EMBA班和多家企业等渠道进行。共发放问卷380份,实际回收问卷242份,回收率为63.68%。在所有回收的问卷中,扣除其中严重回答不完整问卷9份,有效问卷率为61.31%。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从年龄来看,样本的年龄跨度从24岁到55岁。26岁30岁、31岁35岁、36岁40岁三个组的人数最多,而两头人数较少,呈正态分布。从工作经验来看,样本的工作经验为1年到37年。其中,工作经验在6岁10年、11岁15年、16岁20
13、年三组的样本最多,三组样本占样本整体的74.68%。从样本所在企业的性质来看,样本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占整体的89%。样本具有代表性。 问卷回收后,笔者进行问卷数据输入并使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了校对。然后,笔者通过SPSS11.5软件,将问卷中的30个反向题项重新计分,最后进行各项分析。 1 管理领域自我效能量表的效度、信度。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我们发现:从KMO值来看,量表的初始KMO的值为0.907大于Kaiser提出的0.5,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经过五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大于1的特征值有7个,分别为13.320、4.439、1.536、1.440、1.300
14、、1.137和1.043,特征值总和为24.215;其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59.062%。旋转后得到7个因子,依次被分别命名为:管理员工、团队管理、资源分配、领导、监控、战略性问题解决和组织。 对于管理领域自我效能量表的内在信度分析发现,量表的七个因子层面的Alpha系数分别为0.920 6、0.823 7、0.810 2、0.788 3、0.735 7、0.781 2、0.695 5,整个量表的Alpha系数为0.9451。单以七个因子层面来看,除因子七的信度稍低之外,其余六个因子的Alpha系数都在0.7以上。此外,量表整体Alpha系数为0.945 1,表明量表的信度颇佳。 2 一般自我效
15、能量表的效度、信度。对于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结构效度的分析,从KMO值来看, KMO值为0.763,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经过主成分因素分析发现,大于1的特征值有2个,分别为2.999和1.513,特征值总和为4.512;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0.137%。旋转后得到2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问题解决、变革与创新。 内在信度的分析发现,量表的两个因子层面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39 3和0.670 6,整个量表的Alpha系数为0.733 2。单从两个因子层面来看,因子二的信度稍低于0.7。不论从因子层面还是整体量表层面,管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都低于管理者管理领域自
16、我效能量表的信度。这点也与陆昌勤等学者的同类研究相似。 3 管理者绩效量表的效度、信度。对于管理者绩效量表结构效度的分析,从KMO值来看,KMO值为0.843,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经过主成分因素分析发现,大于1的特征值只有1个,为3.552;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50.745%。内在信度分析发现,管理者绩效量表的Alpha系数为0.833 0。 四、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 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的相关分析。通过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的相关分析,我们得出: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47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验
17、证了假设1。这个结果也证实了以往一些学者的发现:特定领域自我效能与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分析还发现,管理者绩效与组成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的因子:管理员工、团队管理、资源分配、领导、监控、战略性问题解决和组织因素也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 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与绩效相关分析。从一般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一般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的相关系数0.413,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与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的相关程度相比,还是略低(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478)。这验证了假设2。也与班杜拉等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具体自我
18、效能感相比,对个体在特定任务领域中的绩效的预测性差”的认识契合。 3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相关分析。从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一般自我效能相关分析看出: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系数为0.794,确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从而验证了假设3。这应该与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的来源有关。Schwarzer、Gist等都认为一般自我效能应该是由特定领域自我效能而生。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内部构成因子之间关系也十分密切,相互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4路径分析。从理论回顾中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
19、的关系有四种假设模型: 模型I: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直接影响管理者绩效;一般自我效能也直接影响管理者绩效;一般自我效能与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的影响相互独立。 模型II: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影响管理者绩效,一般自我效能完全通过管理领域自我效能这个中介变量影响管理者绩效。 模型III: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影响管理者绩效;一般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直接产生影响,同时又通过管理领域自我效能这个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 模型IV: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影响管理者绩效,但一般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无影响。 为探讨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管理者绩效三者的关系,笔者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路径分析。首先以管理者绩效为因
20、变量,一般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以管理者绩效为效标变量,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为预测变量,两个预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06、0.091。其中,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的预测显著(p<0.01),而一般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的预测不显著。其次,以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为因变量,一般自我效能为自变量进行第二次回归分析,结果以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为效标变量,一般自我效能为预测变量,预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94,一般自我效能对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的预测显著(p<0.01)。由此得到一般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与管理者绩效路径分
21、析图(参见图1)。 图1中,管理者绩效、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和管理领域自我效能中只有一条显著路径:一般自我效能管理领域自我效能管理者绩效。这说明管理者一般自我效能对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实现,是“间接的”;而管理者管理领域自我效能能“直接”显著的影响到管理者绩效。因此,四个假设模型中,模型I、模型III、模型IV都被拒绝,模型II被接受。这证实了假设4。这也说明了一般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在更抽象层次上操作化的概念,在预测泛化行为上或许有效,但在预测具体任务绩效上就如班杜拉所言效果不理想,而必须要借助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 五、 结论 目前关于特定领域自我效能和一般自我效能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以实证的方法证实了陆昌勤等(2004)“一般自我效能主要通过具体自我效能产生间接作用”的观点,但与陆不同的是,本文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是完全通过管理领域自我效能对管理者绩效产生影响的,而不是同时也对管理者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作者的理论及其精力的不足,本文还有一些缺憾:一、问卷设计上,考虑的可能不全面。二、问卷的信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股权并购合同交易结构设计与税收筹划
- 2025年度脚手架工程绿色施工标准制定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借款合同答辩状
- 二零二五年度动漫游戏行业聘用文员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商业保理债权转让与资产重组协议
- 2025年度高校实验室高端科研仪器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交通设施勘察设计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环保交通)
- 2025年度网络安全技术合伙公司协议范本
- 2025年度生态旅游区开发劳务分包合同文件
- 2025年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服务合同
- 身份证籍贯对照表(自动)
- 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报告
- 汽修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五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
- 病例展示(皮肤科)
- GB/T 39750-202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技术要求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糖尿病运动指导课件
-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炉用耐高温粉末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