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起草单位: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 责 人:刘振兴联系电话 箱:tsnkylzx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12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河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冀市监函2021 448号),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项目编号为NY202126)的制定工作。(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我国是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年种植面积350万亩,产量35万吨左右。红小豆也是河北省的特色作物,年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唐

2、山、保定、石家庄、承德、廊坊、衡水等地区。红小豆为高蛋白、高微素、低脂肪、医食两用作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红小豆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善于利用自然光、热资源,具有耐旱耐瘠、固氮养地等特点,是禾谷类、棉花、薯类等作物间作、套种的适宜作物和良好前茬,在耕作制度改革、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红小豆生产作为小作物,生产上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费时费工,直接影响了红小豆的产量及效益,影响了农民种植红小豆的积极性,制约了我省红小豆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红小豆生产地方标准有15项,其中山西4项,黑龙江3项,河北2项,辽宁、甘肃、湖北、山

3、东、江苏、北京各1项。但目前还没有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的栽培技术规程。因此,急需制定河北省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促进河北省红小豆生产发展。(三)主要起草单位本文件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起草。(四)主要起草人员与分工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 作 单 位任 务 分 工刘振兴男49研究员/所长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长,负责试验、调研、技术汇总、标准文本起草。周桂梅女42助理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调研。亚秀秀女28助理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调研、文献检索、数据分析汇总。陈健男42助理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调研、田间管理。苏胜宇男40助理研究员唐

4、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调研、数据分析、资料检索。孟庆祥男58副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生产管理、试验验证。(五)主要工作过程2020年5月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标准起草预备组,小组成立后,开展资料收集、调研、标准研究等工作。2021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2021年9月经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立项后起草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正式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标准是在农业部“十二五”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CARS09-Z4)、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唐山地区杂豆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D07B05-03)、农业农村部“十三五

5、”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CARS08-Z3)、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优质绿色红小豆产业种植”(18120204A)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调研、试验验证和生产试验、示范,起草后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经过广泛征求育种、栽培、植保专家及种子管理部门、农业技术和生产部门等相关专家的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后形成送审稿。1、起草阶段2021年6月2021年11月,认真起草人员认真查阅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文件,对标准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严格遵循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所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格式,认真总结多年的工作实际经验,结合大量的

6、试验、调研资料,起草了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草案。起草小组成员对标准的草案进行多次修改,于2021年11月中旬形成了本标准“书面征求意见稿”。2、征求意见阶段自2021年11月下旬开始,进行书面征求意见。广泛征求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农学院、唐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乐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9家单位11位专家的意见,共收到修改意见59条。标准起草小组经认真分析讨论,接受采纳56条,3条未采纳修改,进而形成标准“网上征求意见稿”。2022年12月下旬,提交网上征求意见申请,在网上向

7、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修改意见*条。接受采纳*条,其中*条未采纳修改。3、形成送审稿阶段标准起草小组对网上反馈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对“网上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必要的修改,于2022年3月形成了送审稿,申请评审。二、编制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编制原则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经济性、适用性、协调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前提下,通过多年的试验验证,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近几年来试验示范的成熟技术和最新成果制定了本标准。(二)编制依据1、本标准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起草制定

8、。2、依据我单位承担的农业部“十二五”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CARS09-Z4)、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唐山地区杂豆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D07B05-03)、农业农村部“十三五”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CARS08-Z3)、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优质绿色红小豆产业种植”(18120204A)等重大课题及红小豆绿色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中科唐转评字2021第44号)中相关试验数据、鉴定成果及相关文献作为编制依据。(三)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与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

9、标准无矛盾、冲突,具备协调一致性。三、规程制定论证依据(一)高效除草剂的筛选以75%噻吩磺隆WG(南京祥宇农药有限公司生产)、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生产)、900g/L乙草胺EC(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生产)、15%乙羧氟草醚EC(宜昌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15%精稳杀得EC(吉林力生农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种除草剂为研究对象,探讨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对田间杂草防效及对红小豆性状的影响。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7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表1.1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处理除草剂除草剂用量(hm2)使用方法175%噻吩磺隆WG +960g/L精

10、-异丙甲草胺EC30g +1872mL+750kgH2O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2900g/L乙草胺EC2250mL +750kgH2O播后苗前土壤封闭315%乙羧氟草醚EC600mL+750kgH2O苗后茎叶喷雾4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600mL+1050mL+750kgH2O 苗后茎叶喷雾515%精稳杀得EC900mL+750kgH2O苗后茎叶喷雾6人工除草-人工除草7不除草(对照)-不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处理比其它处理出苗晚12天,两个土壤封闭的表现出苗不整齐、叶片卷曲;处理1(75%噻吩磺隆WG +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封闭)苗期药害较轻,随着小豆的生长,叶片卷

11、曲症状能逐渐缓解;处理2(900g/L乙草胺EC土壤封闭)和处理3(15%乙羧氟草醚EC苗后茎叶喷雾)对小豆的药害逐渐加重,小豆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植株较小;处理4(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前期小豆叶片边缘部分卷曲,5天后基本缓解,生长正常;处理5(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对小豆植株无药害。处理1(75%噻吩磺隆WG +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7.7%,鲜重防效为91.1%;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为83.1%,鲜重防效为76.9%。处理2(900g/L乙草胺EC播种苗前土壤封闭)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77%,

12、鲜重防效88.6%;对于阔叶类杂草株防效为74.3%、鲜重防效为43.9%。因此, 75%噻吩磺隆WG +960g/L精-异丙甲草胺EC播后苗前土壤封闭能较好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表1.2土壤封闭处理的除草效果处理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株数(株)防效%鲜重(g)防效%株数(株)防效%鲜重(g)防效%13.287.74.691.121.083.132.076.925.877.75.988.631.874.377.843.97(CK)26.00.051.70.0124.00.0138.60.0处理5(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对禾本科杂草防效最好,其中株防效为93.5%,鲜重防效为92.

13、1%;处理3(15%乙羧氟草醚EC苗后茎叶喷雾)对阔叶类杂草防效最高,其中株防效为91.3%,鲜重防效为93.8%;处理4(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兼防除两类杂草,其中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5.8%、鲜重防效为90.3%,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为90.8%、鲜重防效为92.6%。因此,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能有效防除小豆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表1.3茎叶处理的除草效果处理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株数(株)防效%鲜重(g)防效%株数(株)防效%鲜重(g)防效%324.26.948.95.410.891.38.693.843.785.8

14、5.090.311.490.810.292.651.793.54.192.1109.311.9132.74.37(CK)26.00.051.70.0124.00.0138.60.0不同处理对红小豆农艺性状影响不一,变化最大的为产量,其次为主茎分枝、单株结荚数、株高,对主茎节数、荚长、荚粒数、百粒重等影响较小。处理2(900g/L乙草胺EC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对株高的影响最大,植株最矮;除草剂抑制了小豆的正常分枝,除草剂处理的小豆分枝均小于处理6(人工除草);处理6(人工除草处理)的小豆结荚数最多,处理7(不除草)的结荚数最少;处理3(15%乙羧氟草醚EC苗后茎叶喷雾)对小豆药害严重,比对照减产3

15、6.1%;其余处理均表现增产,其中处理4(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比对照增产64.7%,其次为处理1(75%噻吩磺隆WG +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播后苗前土壤封闭)比对照增产56.2%。表1.4不同处理对红小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处理株高(cm)分枝(个)节数(个)荚数(个)荚长(cm)荚粒数(个)百粒重(g)产量 (kg/hm2)增产(%)132.72.0 10.3 15.6 6.2 7.0 19.31225.2 56.2 230.11.8 14.4 15.2 6.1 7.2 17.8978.1 24.7 336.52.2 13.6 15.8 7.1 7.4

16、 17.3501.5 -36.1 440.32.2 14.3 16.0 6.2 6.9 19.81291.8 64.7 549.22.6 13.2 17.6 6.1 7.0 18.41197.8 52.7 647.33.6 13.6 25.6 7.5 7.2 17.81042.3 32.9 742.62.4 14.2 15.0 6.1 6.4 17.5784.6 -平均40.92.513.917.56.57.018.1966.0标准差6.70.51.33.50.50.30.9259.7变异系数16.2522.109.5019.938.154.204.8526.89试验结果表明:播后苗前除草剂土

17、壤封闭,小豆极易受到药害,表现出苗晚且不整齐、叶片卷曲等症状。75%噻吩磺隆WG +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土壤封闭苗期药害较轻,随着小豆的生长,叶片卷曲症状能逐渐缓解;900g/L乙草胺EC土壤封闭药害较重,小豆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中,15%乙羧氟草醚EC茎叶喷雾对小豆存在着一定的药害,15%精稳杀得EC茎叶处理对小豆无药害。75%噻吩磺隆WG +960g/L精-异丙甲草胺EC土壤封闭、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茎叶喷雾能有效防除小豆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两者均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56%以上。红小豆的产量、主茎分枝、单株结荚数、株

18、高受除草剂的影响较大,除草剂对其它性状的影响不明显。除草剂的防效、药害、增产相结全,确定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苗后茎叶喷雾为理想除草措施。(二)红小豆花叶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选用V-1赤吲乙芸苔、V-2 0.01%芸苔素内酯、V-3 1%香菇多糖水剂(北京)、V-4 抗病毒剂、V-5 50%氯溴异氰尿酸、V-6 高丽铁、V-7隆谷等7种药剂,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鉴定筛选小豆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供试小豆品种为冀红19号。试验设8个处理,3重复,每处理6行区,行长5米,小区面积15平方米。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连续喷2次,第二次喷药10天后,每小区随机调查30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全

19、部叶片病情。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小豆的株高、荚数、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达到12.15%,对产量的影响为10.07%。对其它性状影响较小。表2.1不同处理对红小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处理株高分枝节数荚数荚长荚粒数产量157.63.615.721.43.3 6.0153.8bc 256.73.617.927.03.3 6.0151.6 c367.53.415.827.23.0 5.8147.0 cd450.43.616.531.03.3 6.0167.2 a561.23.214.627.02.9 5.4140.0 de6633.115.730.62.8 6.2159.2 b7

20、52.23.214.421.42.9 6.0134.7 e846.83.617.525.23.3 6.0120.4 f平均值56.9 3.4 16.0 26.3 3.1 5.9 146.8 标准差6.917 0.235 1.242 3.601 0.210 0.260 14.780 变异系数12.151 6.857 7.753 13.668 6.790 4.386 10.071 根据调查数据,按相关公式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效,及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处理4的防效是高,相对防效为81.81%,对产量的影响也显著高于其它药剂。表2.2 不同处理对红小豆病毒的防效处理013579发病率病

21、情指数相对防效1252 2 1 0 0 16.7 4.81 60.60 2243 2 1 0 0 20.0 5.19 57.57 3233 2 2 0 0 23.3 7.04 42.41 4263 1 0 0 0 13.3 2.22 81.81 5224 2 2 0 0 26.7 7.41 39.38 6262 1 1 0 0 13.3 3.70 69.69 7205 3 2 0 0 33.3 8.89 27.26 8158 5 2 0 0 50.0 12.22 抗病毒剂750倍液喷雾不仅有增产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小豆病毒病的发生。因此,抗病毒剂是防治小豆花叶病毒病的首选药剂。(三)豇豆荚螟

22、防治药剂筛选1、红小豆田间豇豆荚螟幼虫消长规律在红小豆不同播期条件下,探索田间豇豆荚螟幼虫种群消长规律,明确播期对豇豆荚螟的避害效果及防治豇豆荚螟的关键时期,为控制豇豆荚螟的为害提供依据。以冀红19为研究对象,设6个播种期,即A 6月10日、B 6月17日、C 6月24日、D 7月1日、E 7月8日、F 7月15日。试验采取大区对比、多点取样调查的方法,大区面积288m2。底施三元素复合肥10kg/亩,在苗期为防蚜虫和螨类喷施1次农药,其他生育期均不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豆荚螟的消长规律类似,趋线呈“M”型,各生育期内均有两个峰值,8月中下旬是幼虫发生的第一高峰期,9月中旬是第二高

23、峰期。综合6个播种期,7月25日至10月7日红小豆田间豇豆荚螟幼虫消长趋线图如下:由图中可见,在小豆整个生育期间,豇豆荚螟幼虫有两个高峰期,即8月24日是第一高峰期,9月14日第二高峰期。因此,8月下旬和9月中旬是防治荚豆荚螟幼虫发生的高峰期,生产上应注意防范。2、豇豆荚螟绿色防控药剂筛选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2018年以冀红21为研究对象,选用8种药剂即普尊(氯虫苯早酰胺)、福戈(氯虫.噻虫嗪)、亮泰(阿维.氯苯酰)、剑腾(甲维.高氯氟)、苏云菌、杀苏(杀单.苏云菌)、苦参碱、灭幼脲,其中前四种为化学药剂,后四种为生物药剂。试验设9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采取大区对比法,大区面积100m2,施药

24、时间为豇豆荚螟幼虫高峰期,药剂喷雾量为30kg/667m2。喷药10天后,每小区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20 株,每小区调查100 株。调查被害株数、虫孔数、活虫数。依据公式计算被害株减退率、虫孔减退率、虫口减退率及平均放效,列于下表(单位%)。表3.1不同药剂对豆荚螟的防效处理被害株减退率虫孔减退率虫口减退率平均防治效果普尊89.4 91.1 70.0 83.5 福戈93.5 92.5 72.5 86.2 亮泰82.9 90.9 63.8 79.2 苏云65.9 74.3 56.3 65.5 杀苏67.5 64.3 53.8 61.8 苦参碱50.4 28.9 46.3 41.8 灭幼脲6

25、1.0 36.4 55.0 50.8 剑腾74.0 20.5 37.5 44.0 CK0.0 0.0 0.0 0.0 结果显示,福戈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86.2%,其次为普尊(防效83.5%),剑腾的防效最差,仅为44.0%。对产量进一步分析,挽回产量损失率最大的为福戈药剂,其次为亮泰和普尊,挽回产量损失率在20%以上。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3.2不同药剂对小豆产量的影响处理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福戈164.1 aA亮泰161.8 aA普尊158.9 aAB苏云151.3 b BC灭幼脲146.9 bc C剑腾145.5 bc C杀苏145.2 bc C苦参碱144.7 c

26、CCK130.9 d D方差分析显示,各药剂对红小豆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但福戈、亮泰、普尊间差异不明显,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的产量显著低于上述三种化学农药,但高于其它生物药剂。因此,化学农药的防效高于生物农药;福戈药剂的防治效果及挽回产量损失率效果最好;在参试的生物农药中,苏云菌的效果较好,挽回产量损失率为15.7%,对豇豆荚螟的防治效果为65.5%,效果也比较好。总之,福戈是防治豇豆荚螟最佳的化学药剂,苏云金杆菌是最好的生物药剂。(四)栽培措施对小豆产量的影响1、种植密度对红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小豆品种、种植密度为试验因素,品种为3个,密度设6个梯度,即60

27、00株/亩、8000株/亩、10000株/亩、12000株/亩、14000株/亩、16000株/亩,共18个处理,3次重复,6行区,行长5m,行距0.5m。6月23日播种,底施三元素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kg/亩。结果表明,红小豆的主茎分枝、底荚高度、第一节间长、株高、单株荚数和产量等性状受品种和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说明通过种植优良品种、调整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小豆的产量。在不同的密度水平内,冀红20、冀红21、唐红201602的株高、底荚高度、第一节间长等性状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

28、减小,而荚宽荚随种植密的影响较小,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极显著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植株增高、底荚部位增高、主茎分枝减少,有利于机械化收割。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植株第一节间拉长、主茎节数减小、茎粗变细,小豆存在倒伏风险。因此,在生产中增施一定量的钾肥或始花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可增加茎秆的韧性,预防倒伏。2、红小豆减肥增密技术研究以肥料、密度为研究对象,探讨肥料减施、密度增加的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试验以冀红21为研究对象,设5个N肥水平(Fertilizer):F1 1

29、(CK 4kg/亩)、F2 3/4、F3 2/4、F4 1/4、F5 0,5个密度水平(Density):D1 9000、D2 10000、D3 11000、D4 12000、D5 13000,株距分别为0.15、0.13、0.12、0.11、0.10m。试验共25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4行区,行长5m,行距0.5m。表4.2.1处理及编号处理F1D1F1D2F1D3F1D4F1D5编号12345处理F2D1F2D2F2D3F2D4F2D5编号678910处理F3D1F3D2F3D3F3D4F3D5编号1112131415处理F4D1F4D2F4D3F4D4F4D5编号1617181

30、920处理F5D1F5D2F5D3F5D4F5D5编号212223242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红小豆的单株生产力、单株结荚数、主茎分枝、亩产量的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2%、24%、22.1%、16.8%,对其它性状影响较小。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肥料间、密度间及肥料密度互作间的产量差异明显。相同密度下,肥料处理1即F1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52.09kg,和其他处理表现差异显著,产量随着肥料的减少而减少;相同肥料下,密度处理4即D4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50.13kg, 和其他处理表现差异显著, 其中在肥料处理1的情况下,密度4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63.5kg,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加

31、或减少,密度12000株/亩时,产量最高。不同组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处理14即肥料2kg/亩,密度12000株/亩时的产量最高,为164.8kg。进一步效益分析表明,收入最高的是处理14即F3D4,即施氮2kg/亩,密度12000株/亩,亩收益1318.3元,效益也最大。四、征求意见和分歧处理情况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与红小豆生产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企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专家、管理人员进行了充分沟通,*位专家反馈了修改意见,其中收到反馈修改意见*条,*条采纳修改,*条未采纳,根据专家建议作了认真修改,专家对本标准的方法基本未有重大分歧意见。五、与相关标准比较该标准在充分总结多年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作了充分的比较和试验,制订了设红小豆减肥减药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编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