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湘粤饮食文化之比较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1.gif)
![试论湘粤饮食文化之比较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2.gif)
![试论湘粤饮食文化之比较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3.gif)
![试论湘粤饮食文化之比较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4.gif)
![试论湘粤饮食文化之比较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d9bbdf1d-8de3-4d62-8843-0debca377ed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湘粤饮食文化之比较摘要:湘菜粤菜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菜系,湘菜是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口味上注重香鲜、酸辣、软嫩,在制作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而粤菜比较考究,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本文从两者发展历史、基本特色、烹饪特点、地区特色和口味特点作了湘粤饮食文化的比较。 关键词: 湘菜 粤菜 相同点 特色正文一、湘菜、粤菜的简单介绍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粤菜即广东菜,狭义指广州府菜,也就是一般指广州菜,含南番顺),是中国汉族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广义由广州菜、客家菜、潮州菜发展而
2、成,以潮州菜为代表,故上海世博会以潮州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粤菜的唯一代表。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它影响深远,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在世界各地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国外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粤菜。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粤菜是海外中国的代表菜系。二、湘菜、粤菜的发展历史湘菜的发展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从湖南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食器和酒器,以及伴随这些陶器一起出土的谷物和动物骨骸的残存来测算,证实潇湘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开始吃熟食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主要是楚人和越人生息的地方,多民族杂居,饮食风俗各异,祭祀之风盛行。早在战国时期,湖南先民的饮食生活相当丰富多彩,烹调技
3、艺相当成熟,形成了酸、咸、甜、苦等为主的南方风味。至于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先民的日常主食,据考古及史载资料证实,有稻、粱、豆、麦、黍、稷、粟、米等,但主要是稻米。蒸饭用甑、锅、釜等。蒸熟的饭,颗粒不粘,味甘适口。煮粥则用鬲,将米和水同放鬲中加火煮,米熟即得。饭粥蒸煮、菜肴烹调之后,须盛之以器,才能方便食用。当时湖南盛食之器,不仅品种齐全,而且精致雅观。就质料而言,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铁器、漆器等。这些食器,虽然自殷商以来就出现了,但在湖南,其造型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湖南长沙等地楚墓中出土的数千件漆器,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花纹流畅。秦汉两代,湖南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风格
4、都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使用原料之丰盛,烹调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都是比较突出的。1972 年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的软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遗策中可以看出,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湖南的精肴美馔已近百种。仅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用纯肉烧的叫太羹,是羹中最好的,有9种,均为浓汤;用清炖方法煮的清汤叫白羹,有牛白羹、鹿肉芋白羹、鲜鳜藕鲍白羹等7种;加芹菜烧的肉羹叫中羹,有狗巾羹、雁巾羹、鲫藕中羹3种;用蒿烧的肉羹叫逢羹,有牛逢羹、羊逢羹、豕逢羹;用苦菜烧的肉羹叫苦羹,有狗苦羹和牛苦羹两种。另外还有72种食物。如“鱼肤”是从生鱼腹上割取的肉;“牛脍”、“鹿脍”等是把生肉切成细丝制成的食物;“熬兔”、“
5、熬阴鹑”是干煎兔或鹌鹑等。到西汉时期,从出土的西汉遗策中可以看出,汉代湖南饮食生活中的烹调方法比战国时代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到羹、炙、煎、熬、蒸、濯、脍、脯、腊、炮、醢、苴等多种。烹调用的调料就有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由于湖南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所以自唐、宋以来,尤其在明、清之际湖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更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国八大菜系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湘菜系。粤菜的发展历史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
6、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粤菜起源于汉,就是凭借这段历史来说的。著名历史学家赵立人认为粤剧和粤菜都是中国的国粹,都跟辛亥革命有着不解的渊源。翻看19121913年间的菜谱可以发现,当年的菜色跟今天的粤菜款式其实已非常接近。至此,“粤菜”终于真正成型,并不断推陈出新。处在中西文化、南北文化,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津梁的广东,在辛亥革命这场历史巨变中,再次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渊公文化”中何子渊“变革、革新、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精神特质在广东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其
7、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曾有多个另立王朝的内地人。历代王朝派来治粤和被贬的官吏等,带来了北方的饮食文化,其间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岭南人民,使之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以后,广州成为中西海路的交通枢纽;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商船结队而至。当时广州地区的经济与内陆各地相比,发展较快。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这同宋朝南迁,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羊城有关。唐代开始,广州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出贸易口岸,是世界有名的港口。宋、元之后,广州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带动了饮食
8、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为粤式饮食特别是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场所。明清两代,是粤菜、粤点、粤式饮食真正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衡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湘菜、粤菜都是历史悠久的2个菜系,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个朝代朝代发展下来都各具特色,然而湘菜似乎比粤菜的历史更加悠久。三、湘菜、粤菜的菜系特点1、湘菜、粤菜基本特色的比较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
9、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用酸泡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深受青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同时,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戏。粤菜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2、湘菜、粤菜烹调特色的比较湘菜的烹饪特色湘菜历史悠久,在热烹、冷制、甜调三大类烹调技法中,每类技法少则几种,多的有几十种。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有的菜晶莹醇厚,有的菜汁纯滋养,有的菜软糯浓郁,有的菜
10、酥烂鲜香,许多煨出来的菜肴,成为湘菜中的名馔佳品。一般说来,湖南饮食风俗主要有着以下背景和特征:(1)在湖南,“吃”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人们的婚嫁丧娶这类大事中,总是以吃作为其重要内容。结婚称“吃喜酒”;死了人,俗称“吃肉”;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满月”;过生日,则要吃荷包蛋,吃“寿面”。其次,“吃”也是人们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见面,第一句问候常常是:“吃了饭吗?”去朋友家做客,能够吃到10样或12样菜,就意味着受到了主人最热情的款待。(2)在湖南,由于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地区种植水稻,人们日常饮食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少数山区,特别是湘北山区的一些地方,种植旱粮作物
11、,只能以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为主食。这些地区经济逐步发展,生产烤烟或药材,卖给国家可以换回大米,所以逐渐也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了。红薯、马铃薯逐渐从主食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制作淀粉类食品、酿酒、晒干菜等的原料或养家畜的饲料。在湖南,无论城市乡村,人们都是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城市中,早餐比较随便,一天之内最重晚餐,一周之内最重周末的饮食。乡村中,一天三餐无明显差别,每逢农历节日或节气,在饮食上一般要比城市来得隆重。一年之内,最重春节前后的饮食。此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根据季节时令来制做一些腌菜、干菜、泡菜、酢菜、腊菜。每逢客至,总要端上桌来显示主妇的手艺和持家能力。(3)不分男女老
12、幼,普遍嗜辣。无论是平日的三餐,还是餐厅酒家的宴会,或是三朋四友小酌,总得有一两样辣椒菜。据说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明末传入中国。湖南地理环境上古称“卑湿之地”,多雨潮湿。辣椒有御寒祛风湿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终年以米饭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开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来,便形成了嗜辣的风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样繁多。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辣中有酸,谓之“酸辣”;将红辣、花椒、大蒜并举,谓之“麻辣”;将大红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坛内,辣中带咸,谓之“咸辣”;将大红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坛内,食用时可干炒,可搅糊,谓之“鲊辣”;将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浓
13、烈,谓之“油辣”;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酱油凉拌,辣中带甜,谓之“鲜辣”。此外,还可用干、鲜辣椒做烹饪配料,吃法更是多种多样。尤其是湘西的侗乡苗寨,每逢客至,总要用干辣椒炖肉招待。劝客时,总是殷勤地再三请吃“辣椒”,而不是请吃“肉”,可见嗜辣之甚。湖南菜颇受欧、美、东南亚地区顾客的欢迎,尤以美国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浓、香、鲜、辣的湖南菜。在美国,有的湘菜馆门前悬挂画有大红辣椒的牌子,上书湖南辣椒,馆内女招待的围裙上,也绣着大红辣椒。(4)湖南人爱吃苦味。据文献记载,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这里的“大苦”,据说就是豆豉。那么这种由豆类加工
14、而成的调味品,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至今,湖南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如“浏阳豆鼓”,就是地方名优特产之一。其它如苦瓜、苦荞麦,也都是湖南人所喜爱的食物。湘俗嗜苦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有其地方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暑热时间较长。祖国传统医学解释暑的含义是:天气主热,地气主湿,湿热交蒸谓之暑;人在气交之中,感而为病,则为暑病。而“苦能泻火”、“苦能燥湿”、“苦能健胃”。所以人们适当地吃些带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清热、除湿、和胃,于卫生保健大有益处。纵观湖南的地势地貌,湘北多为湖区,湘西南多为山区,湘中则为典型的丘陵地带。这种地域上的差异,导致了湖南各地饮食风俗的多样性。我们把它划为三个食风区,即
15、湘西食风区、湘中南食风区和湘北食风区。湘菜的烹饪特色粤菜用料十分广泛,不仅主料丰富,而且配料和调料亦十分丰富。为了显出主料的风味,粤菜选择配料和调料十分讲究,配料不会杂,调料是为调出主料的原味,两者均以清新为本。讲求色、香、味,型,且以味鲜为主体。畜类菜色:脆皮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护国菜、潮州烧鹰鹅、猴脑汤等百余种。海鲜、河鲜一直是粤菜赖以生存的基本原料,虫蛇鱼蛤也是广州人的最爱。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蒸、炒、煎、焗、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
16、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飞禽走兽、鱼虾鳌蟹,几乎都能上席。风味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3、湘菜、粤菜地区特色的比较湘菜的地区特色湘菜的地区特色分为2个部分,分别是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湘江流域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煨、炖讲究微火烹调,煨则味透汁浓,炖则汤清如镜;腊味制法包括烟熏、卤制、叉烧,著名的湖南腊肉系烟熏制品,既作冷盘,又
17、可热炒,或用优质原汤蒸;炒则突出鲜、嫩、香、辣,市井皆知。著名代表菜有:“海参盆蒸”、“腊味合蒸”、“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鸡”等,都是名菜佳肴。而洞庭湖区以烹制河鲜、家禽和家畜见长,多用炖、烧、蒸、腊的制法,其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软。炖菜常用火锅上桌,民间则用蒸钵置泥炉上炖煮,俗称蒸钵炉子。往往是边煮边吃边下料,滚热鲜嫩,津津有味,当地有“不愿进朝当驸马,只要蒸钵炉子咕咕嘎”的民谣,充分说明炖菜广为人民喜爱。代表菜有:“洞庭金龟”、“网油叉烧洞庭桂鱼”,“蝴蝶飘海”、“冰糖湘莲”等,皆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区名肴。纵观湖南菜系,共同风味是辣味菜和腊味菜。以辣味强烈著称的朝天辣椒,全省各地均有
18、出产,是制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腊肉的制作历史悠久,在中国相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三地区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是同中存异,异中见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统观全貌,则刀工精细,形味兼美,调味多变,酸辣著称,讲究原汁,技法多样,尤重煨烤。“日夜江声下洞庭”,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湘菜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粤菜的地区特色粤菜没有特意去分地区,它广义由广州菜、客家菜、潮州菜发展而成,而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自秦汉开始,中原汉人不断南迁进入广州。他们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带来了“烩不厌细,食不厌精
19、”的中原饮食风格。3、湘菜、粤菜口味特点的比较湘菜的口味特点 “辣味烈性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辣椒种子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的广泛传播后,开始正式落脚在湖南这片肥沃而湿润的土地,并立即在这里迅速生根、开花、结果,繁衍扩张,赢得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酷爱。作为一种西来的洋货,辣椒在湖南不仅没有被排斥,或者遭到洋葱、胡椒等农作物被冷落的命运,反而得到了特别的礼遇,碰撞出激情的火花。究其缘由,似可作以下的分析:第一层是地理与气候的原因。据说在全球同一纬度上,有一条“辣带”,从南美经太平洋诸岛,贯穿亚洲大陆至东亚、东南欧、北非,湖南便处在这条“辣带”的一个圆点上。由于湖南位于西南面的云贵高原与东北面的
2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过渡地带,加上其正处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与太平洋暖湿气流相抗衡之地,年降水量达13001800毫米之多,河流湖泊密布,水网连绵纵横,湘、资、沅、澧四水下泄洪水遭长江和洞庭湖的顶托形成内涝,或久旱不雨,或一雨成灾,温差大,湿度高,或炎热难当,或寒气逼人,人民常受寒暑内蕴之浸而易致湿郁。长沙太傅贾谊就云:“长沙为卑湿之地,不利于长寿。”在这片土地上,一方面,适宜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与繁衍,辣椒的产量与品质都极可观;另一方面,辣椒祛寒去湿开郁的优长在这里大显身手,如英雄有用武之地一般。辣椒特别适宜于在湖南本土上食用。一般而言,外省人士入湘,半月以上便能接受湘菜辛辣的风味与口感,并无明显不良
21、反应。有些进湘工作多年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乃至东北三省人士,其嗜辣程度与本地湖南人毫无二致。台湾哲学家张起钧先生在烹调原理中也谈到这一点,称自己原先不吃辣椒:“不要说不吃辣椒,菜里放一点辣椒,整盘菜都不敢吃了。抗战兴起,到了湖南,看到湖南人辣椒做的菜好香。尝尝吧,愈尝愈勇敢,不到半年,则可以跟湖南人一样的吃辣椒了。”反之,湘人出湘,如进京或南下广东、海南、深圳后,其食辣欲望大为减退,抗辣能力逐渐退化,甚至因食辣出现唇裂、生疮等异常反应。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食辣所具有的鲜明强烈的地域特征。第二层是经济与流通的原因。湖南地貌由“七山二水一分田”构成,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远离东南沿海,地形
22、、区位与交通的劣势,使古代湖南经济相对封闭落后,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边缘地带。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今永州市),即为中原势力范围的边界。夜郎国(今湘西怀化一带)则为犯人流放发配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湖南黔阳的古芙蓉楼就是纪念这位当时著名的“西部诗人”的。这些地区至今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了湖南省的主要贫困县区。交通不便造成流通不畅,这里一向海盐昂贵。即使到了近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盐在湘赣山区仍是十分稀罕之物,而辣椒具有刺激口味和消毒的功能,恰好成为食盐的替代品。二是省外时令蔬菜较难进入本地。乡村人民购买力较低,辣椒味美价廉,又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盐的食用甚至药用价值,是“送饭”的首选,从这一点看,一大碗白菜还不抵一小勺辣椒,辣椒是穷人的油,因而成为农家最实惠、实用的蔬菜。湘中宝庆(今邵阳市)一带农家有一担辣椒干接新年之说,可见其消耗量之大。永州江永大墟镇一带农家甚至直接用干辣椒下饭。据湖南省统计局农村调查队调查,1999年,全省辣椒播种面积为一百一十五万公顷,年产三十余万吨,当年从海南等地进口反季度辣椒三十多万吨,两项相加,全省男女老少人均消耗辣椒每年在十公斤以上。今日因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全省整体食辣程度的衰减,发达城市和偏僻农村居民食辣程度的明显差异,继续证明了辣椒消费量的多寡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房交易保障资金协议
- 2025年双方自愿解除劳动合同书范例
- 2025年信用卡还款授权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物流服务提供商战略合作协议
- 海运客运合同法律体系2025年分析
- 2025年企业债评级担保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创新知识产权合资企业协议
- 2025年房产遗产继承人与遗嘱执行人策划协议
- 2025年伙伴间的房产共有合同规范
- 2025年企业股权交易合同样本(官方版)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
- 2024年职业技能测试题库500道【基础题】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1:游戏图标设计定义、分类与设计原则
-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考试真题及答案5篇
- 妇科围手术期护理课件
- 临床执业医师指导用书
- 版本管理方案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单元教材解读(素材)(课件)
- 大庆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武术健身操教案
-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