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自控实验报告_段毓_第1页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_段毓_第2页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_段毓_第3页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_段毓_第4页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_段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 院 宇航学院 专业方向 航天推进 班 级 121516 学 号 12151171 学生姓名 段毓 指导教师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实验时间 10.30 实验编号 33 同组同学 无 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 观测并记录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

2、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时的跃响应曲线,测定其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s。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s= C(s)R(s)= KTs+1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图1-1由图1-1得:Uo(s)Ui(s)= R2R1R2Cs + 1= KTs + 1在实验当中始终取 R2= R1, 则 K=1,T= R2C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 0.25、 0.5、1。记录不同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纪录其过渡过程时 ts。(取±5%误差带)2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s C(s)R(s)= n2s2+ 2ns + n2令n=1 rad/s,则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图1-2根据结

3、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所示:图1-3取R2C1= 1 ,R3C2=1,则R4R3= R4C2= 12 及 = 12R4C2取不同的值=0.25 , =0.5, =1 ,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测量超调量%(取±5%误差带) ,计算过渡过程时间Ts。四、实验设备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 机一台。3.数字式万用表一块。4.导线若干。五、实验步骤1. 熟悉 HHMN-1 型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2. 断开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上的条件和要求,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3.

4、将D1/A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线路接好后,经教师检查后再通电。 4.运行软件,分别获得理论和实际仿真的曲线。5.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形,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1.一阶系统T0.250.51R2/k2505001000C/F111ts实测值/s0.751.513.01ts理论值/s0.751.503.00T = 0.25:T = 0.5:T = 1.0:2.二阶系统0.250.51.0R4/k20010050C2/F101010%实测45.99%17.92%0.06%理论44.43%16.30%0ts实测值/s14.

5、17.13.36ts理论值/s1473.5 T = 0.25 T = 0.5七、结果分析实验图线与理论图线基本符合,公式得到验证。实验数据结果与理论数据有一些出入,原因在于选择电阻时没有合适的阻值,就直接用510千欧电阻代替500欧,或者用电位计,阻值上的误差是实验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另外储能元件放电不够充分也有可能引起误差。八、收获、体会及建议通过这次实验,将书本上知识与现象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实验二 频率响应测试实验时间 实验编号 33 同组同学 无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定给

6、定环节的频率特性。 2.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下图:图2-13. 系统传递函数为: 取R=200K,则 GS=200S2+10S+200 取R=100K,则 GS=100S2+10S+500若正弦输入信号为Ui(t)=A1Sin(t),则当输出达到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Uo(t)=A2Sin(t+)。改变输入信号频率f=2值,便可测得二组A1/A2和随f(或)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三、实验原理1. 幅频特性即测量输入与输出信号幅值A1及A2,然后计算其比值A2/A1。 2. 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相频特性的测试。设有两个正弦信号: X(t)=XmSin(t)

7、, Y(t)=YmSin(t+) 若以X(t)为横轴,Y(t)为纵轴,而以作为参变量,则随着 t的变化,X(t)和Y(t)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X-Y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个图形就是物理学上成称为的“李萨如图形”。3.相位差角的求法: 对于X(t)=XmSin(t)及Y(t)= YmSin(t)当t=0时,有 X(0)=0 ;Y(0)=Ym Sin()即=ArcSin(Y(0)/ Ym), 0/2时成立四、实验设备1. 画出系统模拟运算电路图,标出电阻、电容的取值。 2. 画出K=2和K=5两种情况下的自动方式、示波器方式和李萨育图形。3. 填写实验数据表格。4. 用测量的实验数据分别

8、计算出两种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参数,并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5. 分析实验数据,就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进行分析,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五、实验步骤1. 画出系统模拟运算电路图,标出电阻、电容的取值。 2. 画出K=2和K=5两种情况下的自动方式、示波器方式和李萨育图形。3. 填写实验数据表格。4. 用测量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两种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参数,并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5. 分析实验数据,就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进行分析,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六、实验结果1.1234678910Ym/Yo2/2.11.93/2.1160.9078/2.0770.4635/2.1740.07/2.10.03/2.090.

9、02/2.070.01/2.0370.01/2.02Ac/Ar2/2.0052/2.182/2.282/2.182/2.172/2.162/2.12/2.082/22.24681012141618Ym/Yo0.996/0.1101.084/0.2251.177/0.4151.270/0.6671.458/1.0521.567/1.4551.55/1.5411.47/1.4621.223/1.042Ac/Ar0.9961.0841.1771.271.4581.5671.551.471.223七、结果分析 k=1时=90°时,=10rads-1=n理论值GS=100S2+10S+100

10、k=2时=90°时,=14rads-1=n理论值GS=200S2+10S+200八、收获、体会及建议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并通过李沙育图像求得了响应相对于输入的滞后角,进而由实验数据确定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实验三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2、设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三、实验原理1.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图3-1其中GC(s)为校正环节,可放置在系统模型中来实现,也可使用模拟电路的方式来实现。2.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其中R1=R

11、3=R4=R5=R6=100K,R2=400K,C1=C2=10F3. 未加校正时GCs=14、加串联超前校正时GCs=aTS+1TS+1 ,a>1给定a=2.44,T=0.26,则GCs=0.63S+10.26S+15、加串联滞后校正时GCs=bTS+1TS+1 ,b<1给定a=0.12,T=83.33,则GCs=10S+183.33S+1四、实验数据1. 响应曲线及波特图 (1)原系统 图3-2 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超前校正系统 图3-3 超前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3)滞后校正系统图3-4 滞后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控制系统串联校正研究校正 标调节时间(s)超调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