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_第1页
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_第2页
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_第3页
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_第4页
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高等教育学论文让教育内涵式发展走进高校课堂 汪宁 (黑龙江工业学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提出强国必先强教的口号,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高等教育而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方向和要求。同时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从重视数量的扩张转向重视质量的提高,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很快就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

2、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高校来说,一直以来所关心的内涵多指的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建设,注重学校办学品质的提高。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内涵式发展”更是将关注的重心转向了教师和学生,指出“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体现的是在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价值追求。一 课堂教学内涵式发展从我国现在的教育形式出发,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单位依然是课堂,想要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人的发展需求,实现我国对于教育教学本质的回归,都应该从课堂出发。进一步来说,课堂教学的内涵

3、式发展是从微观的角度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课堂要实现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必须从了解人的发展需求人手,要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才可能最终实现课堂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才能创造出一套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把握人的发展需求,就要对人的存在价值给以终极的关怀。所以,要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握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需求,就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关注,给予很好的掌控,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单靠教师自身的能力达到这个发展过程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知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成员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还有一个

4、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室内,即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那么只要教师善于利用课堂这个教学场所,让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空间,就很容易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使学生融人这个人为创造的空间,进而使教师和学生达到共同发展的曰的。在其中,教师授课的情况得以保证,课堂教育的内涵得以发展,高等教育也进一步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那么教师要怎样利用课堂来实现内涵式的发展呢?对于我国现在大学课堂的现状,是一种比较令人担忧的状态。有一些学生在经过初、高中的学习阶段后,没有养成自主学习、自觉听课的习惯,这就使高校课堂的听课率不高,再加上外界诱惑比较多,学生听课的就更少了。从心理特征来说,大学时

5、期的学习要比其他时期容易,因为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大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于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喜欢思考,更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作为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传授者,要能够通过有目的的组织教学和控制教学情境,使学生自己自觉听课、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方式和发展趋向,教师能否创设好这一课堂环境,使教师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教,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学,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整体功能发挥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掌握这个生

6、态环境,并能够控制课堂上的生态环境,让课堂的环境去影响在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使其能够在环境的作用下认真学习,那么就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目标。二 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前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其出版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克雷明认为“生态学是强调联系的学科”。其中,教育生态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教育生态环境、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剖析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阐述生态学原理在教育生态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揭示教育

7、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教育决策和实践特别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随着生态学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影响我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关注教育乃至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离析了“教一学”问的系统联系,割裂了课堂教学及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在提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三 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促进高校课堂教学内涵式发展1 以“智能生态圈”理论为指导教育生态学认为,人类全部的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以及这种知识和能力的传递,构成了“智能生态圈”。“智能生态圈”是教育事业所依存的整体环境,我

8、们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依赖于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视为一个智能生态圈,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和其他活动)放置在整体的空间中进行思考,使各种因素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其他活动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服务。2 限制因子定律的应用教育教学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各种教育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教学的存在和发展的就是限制因子。在课堂教育生态系统,限制因子是客观存在且多种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分析各种限制因子,在众多限制因子中找出主导性的限制因子,设法排除主导限制因子的束缚。所以,找准课堂教学

9、的主导限制因子,然后对症下药,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这不仅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也是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体现。例如:在大学课堂中,课程内容的呆板无趣和实用性不强,成为大学生学习不积极的主导限制因子,大学课程无用论也成为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借口。那么,怎样将无趣变成有趣,将无用变成有用,就应该成为现在高校教师们的主要课题。3 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的应用教育生态学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耐度和承受力是有限的,超过或者达不到应有的“度”,就会产生不良或相反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能够随时掌握课堂的冷与热、疏与密、张与弛的变化,使课堂教学达到冷热相宜、疏密相间、张弛有

10、度的程度,这才是最上乘的教学、才是教学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自觉地融人课堂。大学阶段虽然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一味的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只注重课堂的容量而不注重课堂的质量,不仅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课堂内容的丰满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用吃饭来比喻的话就是“要吃饱而不要吃撑”,因为大学课时有限,课程一般进度比较快,学生如果一节课跟不上进度,就会影响接下来每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对整个学科失去兴趣,这就失去了课堂教学原本的意义。4 教育节律原则的应用教育生态学中所说的教育节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客观节律,二

11、是教育生理节律。教育客观节律是指教学的学期、教学周期、课时等客观规律;而能够全面概括每位学生的心理、生理、精神乃至肉体的规律,称为教育生理节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地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教育生理节律,使其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尽可能地同微观的每一个教学过程相一致,并同宏观的整个教育客观节律同步,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5 创建生态型课堂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固,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改变自己。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构造和谐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都将成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想达到这

12、些要求,就需要创建生态化的课堂。“生态型课堂”就是要创建一个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并能够和谐自由地发展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教育生态学,并且要能够很好的利用教育生态学。虽然生态课堂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为基础,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有效的发展为目的的课堂,可是创建生态课堂的主力却是教师,生态课堂也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控制下形成的新型课堂,只有教师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才能保证创建一个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开放的、可持续的课堂。实现生态型课堂,对教师来说将是一项大的挑战,既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设计更加优秀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有效的发展,还要坚持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教育生态学和其他的一些原理作为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的发展自己,也为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服务。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它使课堂教学由以往的关注任务转向关注生命,也在潜移默化下实现了课堂教学内涵式发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新的理念来指导、改进和完善高校的课堂教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明显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