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上册_第1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_第2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_第3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_第4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美术教学进度表周次课时教学内容1材料准备22我的一家 32多彩的窗帘41我的小像框 1粗细的线条5国庆休假61疏密的花纹1美化小纸盒72立体的组合82身边的景物91墨点的游戏1墨线的游戏102有趣的池塘112化石上的形象122泥塑小动物132剪出来的动物142美丽的路灯152城市雕塑162城市花园172画与贴的组合182剪出生活中的乐趣192可爱的小青蛙20考试212装订画册闵行区实验小学( 春城 校区) 美术 学科教学设计方案2009 学年 第一 学期 教师: 王凤燕 课题:三年级美术准备课教学内容:熟悉、认识教材课时:1日期:第1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美术老

2、师,初步了解美术课中需要的美术工具与材料。过程与方法:倾听老师讲解,初步了解美术课的常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美术课有好奇心与兴趣,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大胆提出质疑。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美术课的主要学习常规要求。难点:激发学习美术的初步兴趣。教学准备:课件、美术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认识老师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及所教授的学科。认识任课美术教师能认识美术教师,有亲近感工具与材料1、介绍美术工具:美术书。绘画工具: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蜡笔等。工具袋:胶水、剪刀、档案袋。学生了解美术课中需要的美术工具,说说自己现在有些什么工具? 对三年级的美术课

3、有好奇心与兴趣。课程介绍1、PPT展示:介绍三年级美术教学内容。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画,画出我们的惊奇、梦想和快乐。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美术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结合工具与材料,知道每课所需的材料。能清楚地了解三年级美术课中所需的工具,及时去购买,确保美术课的正常进行。教学要求1、课前准备:下课时间做好准备工作,美术工具摆放在正确位置。听到铃声,坐端正,等待老师进教师。2、上课要求:上课认真听讲、做端正。不随意说话,老师说话不插嘴,有问题要发言,一定要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后才能发言。不随意走动,离开座位。保持教室卫生。3、分小组:四人一组,以颜色为小组命名。4、争章、奖励。能能准时交美术

4、作业的同学,每次可以得到一张粘纸。个人争章。妙手神笔章、进步章等倾听老师讲解,知道美术课的常规要求,大胆提出质疑。美术课的常规要求非常重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求。教学实践1、请学生整理本学期的美术材料,进行分类。2、画纸上的书写格式。1、学生整理美术材料,按要求上传。2、画画纸上班级、姓名的书写格式。通过动手整理材料,来认识自己所要使用的美术材料,激发学生对画画的兴趣。教学拓展请学生在一周内准备好美术工具,下一节美术课能将美术工具摆放在正确位置。清楚要准备的美术工具为美术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自备课题:我的一家教学内容:创作我的一家课时:2日期:第2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5、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人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难点: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教学准备:提前布置,每位学生拿好照片、ppt、范作纸张、彩色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尝试(分钟)1、出示课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的关爱,今天,我们来一起感受“我的一家”。2、欣赏:我的一

6、家。师:瞧!这一家人多欢乐呀!.3、交流:我的一家。师:同桌相互交流,与家人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情。4、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物特征。师:这也是幸福的一家人,你能分别说出他们的称呼吗?为什么?(交流:服装、皱纹、胡子)总结:不同年龄的人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性别的人物也具有不同的特征。5、观察人物特征。师:当场选择两张爷爷的照片,(若没有,出示ppt)有什么不同呢?(总结:戴眼镜、头发稀疏的)6、现场头部写生,体现年龄、人物区别。(教师范画)1、学生欣赏范作2、学生交流自己的照片3、掌握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不同人物的特征4、观看教师示范作品在范作中,感受与家人的快乐生活,并能联系自己的家人

7、。通过比较、观察,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在思考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既是提炼重点,又是巩固重点知识。二、分析与交流1、 分析绘画过程:师:欣赏范作,说说绘画的顺序?总结:从整体到局部,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1、学生思考绘画的步骤、注意前后关系的处理。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空间关系处理,能通过观察得以解决。三、绘画与创作(20分)1、 绘画要求:画一画“我的一家”。师:画出家人的年龄、性别、外貌特征,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位置,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是室外景色。2、欣赏作品,启发思维。播放歌曲爸妈谢谢你学生绘

8、画通过欣赏歌曲,将思绪带到父母、家人身边,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四、展示与评价(5分)1、 交流我的一家。师:每一幅画面都有一个温馨的故事,家人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2、教师总结、感恩教育。师:我们爱我们的家,更爱我们的家人,同样,我们这个集体也是一个温暖的家,也有许多温馨的故事。学生交流“我的一家”学生互评:“十大”感动家庭体会家庭是家、学校、班级也是大家庭,要爱护自己的家。在交流中,感受家人关爱,联系到同学的友情、老师的恩情,进行良好的感恩教育。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自备课题:多彩的窗帘教学内容:绘画制作各种窗帘课时:2日期:第3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窗帘的功能和常用式样,学会用画、

9、折、剪、贴等综合方法制作窗帘。 过程与方法:在设计制作窗帘过程中,学会选择与运用材料,通过自己的实践创意地制作不同类型的窗帘。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制作窗帘,交流和欣赏他人及自己的作品,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审美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多种材料、方法绘制窗帘难点:有创意的设计窗帘式样教学准备:彩纸、蜡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记忆与联想(10)1、场景设计。师:现在外面的光线太亮,我们的屏幕看不清,因此,老师把窗帘拉上。2、请学生讨论窗帘的功能师:由此可见,窗帘具有遮阳、挡光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功能?总结:遮阳保留室内的私密性美化环境。

10、2、交流窗帘的分类。师:窗帘有很多种,你能说说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出示各种窗帘)总结: 有布、纱、竹、塑料、金属等多种材料;师:观察这些窗帘除了材料不同,还有什么不同?总结:有卷帘式、垂直帘、百叶窗等多种形式;3、出示课题。师:在书本上有许多窗帘,让我们一起来制作这些多彩的窗帘吧!学生现场感受学生认识窗帘的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分类。按照材料和形式两方面来观察。学生欣赏书本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愿望。课前设计拉窗帘的场景,让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其作用,而且能非常自然的引入主题。让学生先观察分类,后总结分类形式,这样更加深刻。直观感受,激发创作热情。二、感受与尝试1、观察制作方法。师:观察

11、这些窗帘运用了什么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采用画剪贴等方式。2、尝试制作。师: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一幅窗帘。3、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老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评价,再请学生来发言。4、教师依据学生提议,提出绘画与制作步骤要求。学生分析、交流制作方法。学生尝试制作范作。相互评价尝试作品。在教师讲解之前,让学生尝试分析,提高分析能力。相互提意见,是考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比教师直接传授更为深刻,也能运用到作品中。三设计与制作1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材料,设计绘制方案。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幅简单的窗帘。也可以用多种材料,运用画、剪贴、折等方法进行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窗帘。要求窗帘的花纹、色彩

12、要协调。可以添加窗户或简单背景。学生自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因为之前,学生自主尝试的较多,因此在作业前,教师还是有必要将制作要点强调一下。四、展示与评论1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在材料使用、款式的设计上是否有创意? 窗帘的花纹是否简洁、生动? 色彩搭配是否和谐?师评,鼓励创意作品。2、总结:多彩的窗帘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美工奖”“最佳制作奖”“综合奖”奖项的不同设置,能鼓励在某方面比较成功的作品。多彩的窗帘、让学生感受美好的生活。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我的小像框教学内容: 设计制作小像框课时:1日期:第4周教学

13、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难点: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教学准备:彩纸、照片、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交流1、感受摄影及相框,(比较加框与不加框照片)师: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我们都会用摄影把它拍下来。瞧,这是谁?如果能都加上像框就会更加漂亮了。2、多媒体变化出像框,同一

14、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3、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摆设品美化环境4、揭示课题。师:所以,也让我们来做一做我的小像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摄影技术。比较前后加框与不加框的比较。感受不同的像框,体会交流像框的作用。运用生活中熟悉的照片,学生比较容易有亲切感,并有创作的热情。通过比较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二、讨论与发散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形象动物如猫头鹰;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小像框,知道小像框制作方法的分类。知道环保材

15、质的特殊使用方法。通过各种像框的比较,其实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制作小像框的方法。穿插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三、构思与创作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照片怎样安排?学生交流想法。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学生通过提示和交流,知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学生知道如何支撑像框的方法。以学生自我观察、掌握制作方法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在制作中,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对学生进行良好

16、的环保教育。四、欣赏与评价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善于发现和总结他人作品的优点。找好朋友互赠像框。3、教师讲评,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配一个漂亮的像框。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站台上,相互观赏,并进行互评。好朋友之间相互赠送小像框。鼓励学生制作其他相框,并点拨悬挂也要有创意。设计设计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赠送像框,表达友情,让学生感受彼此的同学情谊。让学生能够拓展思维。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粗细的线条教学内容:粗细线条的结合与表现课时:1日期

17、:第4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刮蜡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学习组织粗细线条,装饰夸张具有动感的卡通人物。过程与方法 尝试过程中发现刮蜡画的特殊效果和表现技法,在欣赏和讨论中归纳粗细线条的组织方法和装饰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刮蜡画独特工具材料的表现趣味、体验刮蜡画与其他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乐于发现与接受新材料和工具。教学重、难点:重点 用各种工具表现刮蜡画,粗细线条的组合。难点 卡通人物造型、动态的夸张。教学准备:刮蜡画纸、刮蜡工具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发现1、复习刮蜡纸1)这是一张神奇的刮蜡纸,谁愿意来试一试?(学生上台尝试)2)哦!刚才你是用*

18、画的?现在老师换一种工具也来画一画?(教师示范简笔画)3)你还能用哪些工具来作画呢?(学生交流,出示媒体,教师提醒:比较硬些的事物都可以,如:尺、夹子、钥匙等,但要注意安全。)4)今天我们要继续用刮蜡纸画一画粗细的线条。(出示课题粗细的线条)复习、熟悉刮蜡纸的特性。观看教师用刮蜡纸进行简笔画。知道多种工具的运用。三年级学生对于刮蜡纸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通过简单的回顾、复习即可以进入学习主题。二、尝试与交流1、学生尝试感受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了,请你用身边的工具也来画一个学生吧!要求布局合理、线条流畅。2、评议(请每组最快的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说说哪张作品更符合要求?(按照要求评议)3

19、、学习刮出粗细不同的线条1)比较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总结出示:线条式样不同、线条粗细不同)2)那么如何做到线条式样不同?(可以是直线、曲线、圆圈、点线结合)你还能画出哪些独特的式样?(学生小纸上试一试)3)如何做到线条粗细不同呢?(刮细线竖起来,刮粗线横过来,刮波纹侧过来,用不同角度会画出粗细不等的线条)也请你试一试。(学生在小纸上试一试)4、师生合作完成添画1)(媒体出示各种线条),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运用不同式样与粗细的线条来添加花纹?(师生共同添画学生造型)2)最后,老师有个好主意,给外轮廓线加粗一下,这样外形就更清晰了。(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用刮蜡纸画学生简笔画。根据要求评议

20、作品。比较简笔画与线条画的区别,得出学习重点:用式样不同、粗细来进行刮蜡画。学生尝试画式样不同、粗细不同的线条。与老师一起添画学生造型。看教师示范,明确作业步骤。通过“尝试评议”,解决第一次作业的目的,让学生做到“布局合理、线条流畅)。通过比较两幅作品,让学生知道学习重点,并通过尝试练习,掌握运用不同式样、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装饰。师生共同合作,既增进感情,又可以在作画过程中进行引导。三、想象与创作: 1、比较人物与卡通人物的区别(出示卡通人物造型)比较这两幅作品有何不同?(第二张更夸张)这也是今天的作业要求,要设计一个形象夸张、富于想象的卡通明星,同时装饰线条要做到粗细对比,生动多样。(出示媒体

21、)2、设计制作卡通人物在桌上展示了各国风情的卡通明星,请用不同式样的线条和不同粗细的线条来制作一个卡通明星,并请这些卡通明星人物来走走我们的奥斯卡红地毯仪式。(出示背景)认识人物和卡通人物的区别:夸张。明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 “卡通明星”的制作。通过比较,认识卡通人物夸张的特点,并明确作业要求。用走“红地毯”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四、展示与评价: 1、自评将制作好的卡通人物放置在红地毯上,评选“十大明星人物”。(认为满意的放前面)2、互评谁来做评委?把认为好的作品移动位置,并说说理由。(最前端的十个为“十大明星人物”)3、师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或者进步的作品,掌声有请十大明星人物来秀秀在红地

22、毯上的风姿。4、总结(出示媒体)你发现了什么?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由粗细不等的线条组成的,所以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艺术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美。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移动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线条,感受生活的美。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放位置,就是进行自我评价。评选“十大明星人物” 教师鼓励个别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自备课题:疏密的花纹教学内容:用疏密花纹画画课时:1日期:第6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各种线条元素进行重复排列,学习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人物。过程与方法 发现生活服装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线条的装饰方法

2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民族服饰,能发现民族服装与我们日常穿着服装的差异,感受各种图案的装饰效果。教学重、难点:重点 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难点 疏密线条的组合。教学准备:铅画纸、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了解:1、提问交流:你知道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欣赏图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对应出示民族的名称。说说民族服装的特点,以及与日常服装的区别。2、简单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民族服装的相关知识。交流知道的少数民族服装,知道民族服装的基本知识。了解少数民族的服装文化,感受民族服装的美感。二、发现与尝试: 1、

24、出示图片欣赏,并请学生观察发现民族服装上的装饰花纹。2、尝试绘画:画一画找到的花纹,展示与交流。3、师生演示:把某一个花纹进行重复排列,比较不同花纹的组合效果呈现的深浅差异。 教师小结:不同花纹的组合排列会形成深浅不同的视觉效果。 4、欣赏图片:发现更多样的花纹,引导学生注意花纹疏密的安排。揭示课题:疏密的花纹观察服装上的花纹,并尝试进行绘画。知道民族服装上花纹的变化规律。尤其是疏密、深浅的变化。在学生观察之后,肯定有极强的创作热情,因此,让学生进行创作,在交流绘画经验,更有体会,也容易接受。三、想象与创作: 1、看书:了解绘画步骤。2、欣赏作品。3、提出作业要求:写生身边的人形象生动、有动态

25、变化;进行装饰的线用粗细、曲直的线条进行装饰; 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与组合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从书上自学绘画步骤。明确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自学分析能力。四、展示与欣赏1、作业展示: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生生互评:从人物形象及线条装饰上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地方。2、教师简评。3、课后拓展:欣赏图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知道一些外国民族的服装文化。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用疏密花纹表现不同的服装。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画与贴的组合 教学内容:剪贴装饰画课时:2日期:第17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运用彩纸剪贴和绘画技能,把大小色块与疏密线条组合成

26、装饰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与讨论交流,在画画剪剪贴贴中发现彩纸剪贴与线条组合的多种装饰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分割绘画的过程中,感受综合剪贴形式的艺术美感。养成细致、耐心的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 彩纸剪贴与线条组合的多种装饰方法。难点 色块的大小色彩对比,线条的疏密变化。教学准备:铅画纸、彩色纸、剪刀、浇水、记号笔、油画棒等工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感受:1、欣赏作品:欣赏装饰画作品。2、交流感受:发现装饰画内容、工具材料、表现手法的多样性。3、生活体验:在生活中常常在哪些场合见到装饰画?说说自己比较喜欢的装饰画是怎样的?4、装饰画的作用。

27、 欣赏装饰画的风格,感受装饰画的审美效果。交流装饰画的作用。通过欣赏,让学生在感官上直觉到审美愉悦,激发创作热情。进一步了解装饰画的功能。二、发现与体验: 1、 欣赏作品。讨论发现:这种装饰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揭示课题:画与贴的组合。2、观察思考:看书及投影,你能从优秀作品中发现哪些不同的剪贴绘画方法?A、先在底版上绘画再剪贴B、先剪贴再在色块上绘画C、绘画与剪贴穿插运用3、小组讨论:哪幅画面剪贴效果比较好?总结:剪贴的形象简洁、生动。注意色块的深浅搭配、颜色丰富。色块的大小有变化、构图不宜太大或太小。观察习得装饰画的制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装饰画,了解不同的装饰方法。知道装饰画的制作要点。通过

28、观察,让学生自己感悟装饰画的方法。在对于装饰画有一点制作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三、想象与创作: 1、教师示范:在贴的基础上添加线条。2、学生尝试分工合作第二张范作。3、欣赏作品。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教师范作,然后请学生进行尝试。通过合作尝试,体验并归纳出重难点。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互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2、教师简评:3、课后拓展:欣赏各种材质和制作方法的装饰作品。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了解一些特殊材质的装饰作品。欣赏特殊材质的装饰画,激发学生课外创作的热情,拓展课外学习的内

29、容。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美化小纸盒教学内容:把旧纸盒进行装饰课时:1日期:第6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体的外形特征,能利用一些简单的装饰材料,设计包装纸盒。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知道礼品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运用剪、贴、画、印等方法,装饰包装废旧的纸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礼品包装的乐趣,感受互赠礼品的喜悦,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欣赏学生作品,能发现他人作品的优点与创意。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纸包纸盒难点:对礼盒进行有创意地装饰教学准备:废弃的小纸盒、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发现与引导1、观察各种小纸盒。师: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纸盒

30、,你们说他们还有什么用处?学生交流:小纸盒可以再度利用,变成精美的小纸盒。(出示课题)2、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纸盒装饰。3、交流、讨论礼盒包装的作用。(美化)观察纸盒,说说纸盒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欣赏不同的纸盒装饰,知道小纸盒的作用。从日常生活中的纸盒联系美化小纸盒,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充满美,也树立环保意识。二、欣赏与认知1、给学生欣赏用身边材料制作设计包装的纸盒,激发学生创作热情。2、欣赏并分析各种纸盒包装的方法。师:画、剪贴、折方法3、包装时要注意什么?师:礼物接受者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针对这些特点来设计纸盒的外包装。欣赏各种小纸盒,分析讨论小纸盒的包装方法。掌握美化小纸盒的方法

31、:画、剪贴、折等。知道包装纸盒的注意点。感受美丽的小纸盒,观察悟得美化小纸盒的方法。了解美化小纸盒要根据赠送对象而定。三、选材与表现1、媒体演示制作步骤。师:说说小纸盒美化的过程。2 2、说说我们可以使用哪些身边材料?挂历纸、牛皮纸、涂色工具、彩纸、笔帽、彩纸、小印章、小珠子、米粒谷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包装。掌握美化小纸盒的制作过程。寻找、搜集身边可以美化小纸盒的材料。在观察中,让学生自己摸索制作的方法及所需的材料。四、欣赏与交流1、礼品专卖店”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包装的纸盒,欣赏各自的独特造型。2、交流制作设计的感想与收获。3、礼品互赠,感受友情。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赠送礼品。相互赠送礼品

32、,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友谊。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立体的组合教学内容:绘画六面体课时:2日期:第7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的情况;表现六面体厚度,体现六面体的立体感。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尝试画出不同角度的六面体;通过叠加游戏,巩固学习六面体的表现方法;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自己的设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绘画形体组合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六面体的组合难点:表现六面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勾线笔、涂色工具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观察与发现1、(出示方盒)问:方盒有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拿起方盒看。小组交流,得出答

33、案。2、教师小结:方盒有六个面,看到一个面的;看到两个面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的。学生观察方盒,理解方盒的形体。正确理解方盒的形体概念。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了解方盒的形体概念。二、尝试与绘画1、指导画出平行透视现象的六面体。师:这是一个平面的长方形,谁能将这个长方形添画成有厚度的长方体呢? 教师画出一个正面。 学生尝试添画出厚度。个别学生上前,其他学生在纸上画出。 播放课件,指导画出长方体的厚度。2、指导画出成角透视现象的六面体。 教师画出一个侧转的面。学生尝试添画出厚度。个别学生上前,其他学生在纸上画出。播放课件,指导画出长方体的厚度。3、这些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组合。

34、(出示课题)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平行透视的原理。学生尝试,再根据教师进行点播修正。观看课件,了解成角透视的原理及绘画方法。平行四边形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难,因此,先尝试再指导,更易接受。通过生动的课件播放,让学生更易亲近成角透视。三、体验与创作1、播放课件:在一个六面体下方重复画出多个六面体,遮挡部分省略不画,叠成一定高度。画六面体方法同前:画一个面;画出其厚度。师:多画几个“盒子”,叠加起来,你能否从中体会创作的乐趣?2、欣赏书本作品和课件上的学生作品,启发学生想象:用六面体还可以叠成什么?你打算叠什么?生:楼梯、桥、雕塑、货物、危楼3、小组游戏:用组内的字典,或是图书、课本,看哪一组叠得别致、有

35、创意。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感受重复堆放六面体带来的视觉美观。通过叠加游戏,尝试创作六面体组合。小组游戏,发挥想象,制作更多的叠加效果。激发创作欲望。即是游戏,又是为创作奠定基础。四、评价与总结1、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2、学生相互评价。评价标准:六面体是否表现出立体感?是否能表现不同角度的六面体?叠加时是否能很好运用遮挡关系?六面体是否叠加得有创意?3、拓展:鼓励学生画出六面体上的细节。学生创作。进行自评、互评。课外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的六面体。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六面体的原理。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六面体的观察与创作。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身边的景物教学内容:绘画六面体物课时:2日期:第8周教学

36、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细节也随六面体产生变化;表现六面体细节,体现六面体的立体感。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细节,辨别对错,尝试画出六面体的特征;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身边的景物。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物品学习六面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情趣。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表现生活物体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绘画六面体的细节难点:表现六面体细节的立体感教学准备: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巩固与回忆1、复习上一课的六面体,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六面体。2、 寻找教室中的六面体。生: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笔盒、黑板擦3、回忆身边的景物,哪

37、些也是六面体?(出示课题)生: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电话机、大巴士复习六面体的知识。观察、熟悉身边的六面体物。复习旧知识,为继续学习六面体知识奠定基础。了解到生活中有许多的六面体物。二、尝试与交流1、播放课件:把六面体添加细节,变成紫藤架。2、观察书本上“身边的景物”,小组交流,这些景物都是由哪些立体型组成的?3、教师总结:生活中的物体,许多都是由立方体组成的,而将这些立方体进行高低、大小的形状变化组合后,就会产生不同造型。4、学生尝试添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物体特征。学生交流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提出整改意见。观察、发现紫藤架是由许多个六面体组成的。感受生活中六面体物的组成。学生尝试将

38、六面体物组成生活中的事物,并及时交流,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物了解,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六面体物。六面体的绘画比较难,因此,将绘画的过程分为尝试和修正两个环节,学生也易接受。三、指导与绘画1、作业要求:用不同的立方体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2、范画:如何添加细节。添加细节时要注意,角度产生了变化,细节也产生了变化。3、学生练习。鼓励学生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创作。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在六面体物组合的基础上再进行添加,降低了一次作画的难度。四、展示与评论1、展示作品。2、自评:自己作品中哪个地方表现得不足。3、互评:发现哪些作品中六面体细节表现得很好。4、教师讲评、总结: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事

39、物都是由立体图形组成的,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尝试。进行自我展示、互评和师评。知道六面体与身边景物的密切联系。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要善于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课题:化石上的形象 教学内容:用压印的方法制作一块泥板浅浮雕课时:2日期:第11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石和浅浮雕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压印方法,制作泥板浮雕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陶土特性的了解,在尝试中相互启发交流,发现浮雕的多种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化石照片的欣赏,讨论表现化石的方法,培养对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兴趣,乐于交流感受陶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 在泥板上用压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

40、化石”。难点 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压印材料和图形。教学准备:陶土、树叶、压印工具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发现:1、欣赏各种化石图片。师:先请大家观看一组化石,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课题。师:让我们也来动手制作化石上的形象吧。3、感知化石的由来。师:自学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交流:(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活动遗迹被称为化石。)4、说说化石有怎样的特点? 师:保存久远、天然形成的。欣赏各种化石图片。知道化石的由来和化石的特点。感受化石的魅力。对于化石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欣赏与体验:1、尝试体验:师:让我们来感觉一下

41、陶土,说说它是怎样的?(学生交流)2、认识浅浮雕。师:今天,我们要用陶土,运用浅浮雕的方法来制作化石上的形象,首先我们来认识浮雕与浅浮雕。3、掌握制作化石原理。师:现在从书上寻找答案,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化石上的形象呢?1)自学交流:自学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说说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压、剪、粘、刻、摆、印教师板书)4、掌握制作步骤。师:那应该按照什么步骤进行塑造呢?(观看媒体)教师总结:1)在泥板上切出形状;粘合其他组成部分;再用工具压出花纹2)用实物在泥板上压印花纹,制作成化石图形。3)综合运用捏塑、粘贴、压印等方法制作。感觉陶土的特性。认识浅浮雕的特点。学会如何制作化石上形象的

42、方法。进一步领悟制作要点。对于陶土,学生都有极强的兴趣,不妨让它们尝试一下。认知浅浮雕的概念。用动词来描述制作浅浮雕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想象与创作: 1、欣赏优秀作品2、尝试表现:选择一种方法尝试表现。展示后简评,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找到哪些工具刻划出多样的花纹?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优秀作品的制作技巧。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创作热情。四、展示与欣赏:1、作业展示:设计小组展示,小组推荐进行全班展示。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2、教师简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3、学生交流:说说初次玩陶土的感受。进行自评和

43、互评。通过评价与交流,感受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自备课题:泥塑小动物教学内容:用泥片卷曲的方法塑造小动物课时:2日期:第12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制作泥片,用泥片卷曲成型,塑造动物形象;合理使用工具细致刻划特征。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泥板卷曲成很多形状,体会立体塑型的快乐,大胆夸张地表现动物外形;回忆、观察动物的特征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表现。态度情感价值观:欣赏民间玩具,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泥片塑造动物。难点:制作泥片;用泥片卷曲成需要的立体形状。教学准备:陶土、泥刀等工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

44、游戏1、欣赏课件上的民间玩具。(出示媒体)师:老师让大家欣赏一些玩具,观察这些玩具是用什么做的?2、民间玩具的材质(学生欣赏)。师:民间玩具有用陶土捏的,还有用布做的、用面粉做的3、出示课题泥塑小动物。师:今天我们也来用其中的一种陶土,来做做这些民间小玩具。欣赏民间玩具。知道民间玩具的制作材质。感受民间玩具的艺术美。有选择性的学习民间玩具。二、思考与尝试1、 感受泥塑小动物的特点。师:瞧,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泥塑小动物,谁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学生尝试)师:老师吹一下,你们会发现什么?(可以吹出悠扬的旋律)师:猜猜泥做的玩具怎么会吹出悠扬的旋律?(出示准备的玩具,让学生吹一吹,激发学生的兴趣。)总

45、结:中间是空的。2、知道泥塑小动物制作的关键中间空的。师:那么如何让中间空呢?用泥片卷曲的方法塑造小动物。3、教师示范:教师出示泥块,示范压片。方法一:用陶拍拍打;方法二:用擀泥棍从泥板中间向两端碾平。都能得到所需的厚度。4、学生尝试。师:学生压片,讨论、尝试用泥板做成中间空的效果。5、思考:如何能让泥板不塌下来?归纳:用厚泥板卷成的形状不易塌下来。感受泥塑小动物的特点。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了解陶土的特性。明确制作泥塑的关键用泥片卷曲的方法塑造小动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学生感受,并交流制作关键。通过摸一摸、吹一吹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泥塑。知道了泥塑动物制作的关键原理就成功了一半。在尝试的基础上

46、进行思考,会有深刻的感悟。三、引导与制作1、学生尝试卷曲成各种泥片外形。师:说一说:泥板除了卷曲成柱状以外,还可以卷曲成什么形状?2、想象:这种卷曲的形状像什么动物?像动物的什么部位?3、教师示范制作一个动物。师:在外形的基础上,添加细节。4、播放课件,欣赏学生作品。5、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尝试卷曲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外形。观看教师制作。欣赏优秀作品。要制作泥塑小动物关键是第一步外形,因此,让学生尝试多种外形。四、展示与交流1、用几张桌子建一个“动物乐园”展示区。2、学生自评、互评。3、总结:热爱小动物,珍爱生命。参观、评价。感受动物乐园,学会珍爱生命。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自备

47、课题:城市雕塑教学内容:用不同材料做一个雕塑课时:2日期:第15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创作的愉悦,发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成雕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制作的快乐,互相交流、欣赏作品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立体设计难点:选择合适的综合材料制作教学准备:彩色纸、塑料瓶、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交流1、欣赏城市花园的图片师:世博会就要到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城市花园吧。2、交流观后感师:讨论交流雕塑给城市带来的好处,及观赏不同环境中的不同雕塑的感受。3、出示课题城市雕塑师:今天,我们要用手工的

48、形式也来制作城市雕塑的设计。欣赏城市花园图片。交流观赏城市雕塑的感受。明确学习任务。作为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制作雕塑的兴趣。交流感受,加深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热爱。二感受与尝试1、 教师示范引导师:老师有个易拉罐,我准备做一个摩天楼。2、交流各自寻找来的废旧材料。师:大家都找来了各种不同的废旧材料,说说你准备做一个怎样的雕塑呢?(教师引导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奇妙的雕塑。)3、提供一些制作好的雕塑作品给学生欣赏,拓展其思路,明确制作要求。由废旧物进行联想。交流废旧材料,思考创作主题。欣赏作品,拓宽思路。教师示范联想,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好点子一定要及时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创作

49、热情。三选材与表现1、引导学生熟悉的性质,开动脑筋,找制作的方法。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设计想法了,那么如何制作呢?(观看媒体)2、还需要用到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从书上找一找。总结:用折、剪、粘、卷、插、组装等手法制作一个雕塑。3、围绕主题“美丽的世博园区”创作城市雕塑。通过观看媒体,寻找制作方法。再结合书本内容,掌握制作的具体步骤及方法。通过观看媒体和自学书本,让学生寻找制作步骤及方法。四作品交流与欣赏1、给自己的雕塑起个名字。2、按材料的分类,分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知道同种材料的不同用法。3、谈谈对于城市环境设计的一些认识。4、总结:美丽的城市、和谐的家园,需要每个人尽力。给雕塑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进行展示交流。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为城市生活尽一份力的道理。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教育。教后反思教案来源自备课题:美丽的路灯教学内容:用废旧材料做路灯课时:2日期:第14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发现可利用的材料,体验造型设计的乐趣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设计制作能直立的路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