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红星美凯龙(一期)红星美凯龙(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红星美凯龙(一期)。建设单位:沙洋佳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深圳建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项目地点:沙洋洪岭大道西侧,长林西路北侧。建筑规模、结构型式:本次拟建商业用房 19 栋,用地面积约 76964m2,总建筑面积约 25000m2。各拟建物结构特征及建筑荷载要求见表 1。表 1 拟建物设计条件一览表柱基中柱边柱拟建物名称高度(m)层数结构类型室外地面设计标高(m2)预计基础埋深(m)长宽(m)荷重(kN)长宽(m)荷重(kN)基础
2、形式1#24.54F/-1F框架44.606.860002#23.04F框架39.602.050003#23.04F/-1F框架39.606.850004#23.04F框架39.602.050005#18.03F框架39.602.040006#18.03F框架39.602.040007#18.03F框架39.602.040008#18.03F框架39.602.040009#18.03F框架39.602.0400010#18.03F框架39.602.0400011#18.03F框架39.602.0400012#18.03F框架39.602.0400013#18.03F框架39.602.04000
3、拟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或桩基础,要求Ra900kN。(续)表 1 拟建物设计条件一览表柱基中柱边柱拟建物名称高度(m)层数结构类型室外地面设计标高(m2)预计基础埋深(m)长宽(m)荷重(kN)长宽(m)荷重(kN)基础形式14#18.03F框架39.602.0400015#18.03F框架39.602.0400016#18.03F框架39.602.0400017#18.03F框架39.602.0400018#18.03F/-1F框架39.606.8400019#18.03F框架39.602.04000销售中心18.03F框架44.152.02500拟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或桩基础,要求Ra90
4、0kN。地基变形允许值:各拟建物相邻柱基沉降差不大于 0.002l,整体倾斜不大于0.004(l 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 mm)。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及地基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抗震设防分类:丙类。勘察阶段:详细勘察。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1 目的与任务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为: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
5、力特征值及变形指标。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环境水对钢筋及砼的腐蚀性。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7)提供基坑支护设计参数2 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501122013预应力混凝土
6、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1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1.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3.1 勘察方法的选择为达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根据拟建场地的岩土条件及设计对参数的要求和地区经验,经对各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条件的比较,本次勘察选用钻探取样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相配合方法,以求客观真实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1.3.2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1)勘探点
7、布置原则沿各拟建物轮廓线及角点布置,依据地基复杂程度,同时满足天然地基及摩擦型桩基勘察要求,勘探点间距控制在 24.0m 以内。2)取样及原位测试的基本要求取样及土工试验:钻孔中采用单动二重管取土器取原状样,取样间距一般控制在 2.0m 左右,原状样等级应达到 II 级以上;对于砂土取扰动土样。室内试验主要进行土常规+抗剪+颗粒分析及压缩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在黏性土及砂土中进行,间距控制在 2.03.0m 左右。3)环境水、土腐蚀性分析对场区地下水、土取样进行水、土质分析。1.3.3 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在建筑物范围内共布置勘探孔 217 个,其中取土试样钻孔 92 个,标准贯入试验钻孔 79
8、 个,静力触探孔 46 个。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外业工作于 2016 年 7 月 20 日开始,历时 12 天,投入GY-150 型工程勘察钻机 6 台套,轻便静力触探机 3 台套,共同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和室内工作量如表 2 所示。表 2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3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质量评述钻探m/孔4768.2/171采用油压 GY-150 型钻机,旋转钻进,以了解土层结构、岩性分层、岩心样采集、孔内原位测试。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静力触探m/孔490.0/46采用轻便静力触探、87 型数显仪,进场前进行了探头率定,工时回零正常。数据可靠,分层界限准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次
9、/孔846/79采用 63.5kg 自由脱钩重锤,落距准确,钻具垂直,孔底干净,施工时严格执行有关规程。数据准确。常规组78采用单动二重管取土器取土样,试验由单轴应变(四联剪)直剪仪测试。用于获取不同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精度高,成果可靠。颗粒分析个16在岩心中采取,用于分析土的级配和定名,试验采用筛分和比重计法,测试精度高,成果可靠。室内试验水、土样腐蚀性分析组4在场地内设计孔位采取水样,上部上层滞水直接挖池进行采取,下部在钻孔内采集,用于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的腐蚀性,测试按规程进行,数据可靠。孔位测量孔217工程测量高程测量孔217采用 GPS 进行勘探点测放及高程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10、成果可靠。1.3.4 勘探孔回填情况各勘探钻孔施工完毕后均按钻孔封堵技术规定,采用黏土球进行回填封孔。1.3.5 勘探点测放依据勘察时,本报告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统及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以洪岭大道上的一已知点 V009 作为高程引测点(已知该点高程 H=42.34m);以场地洪岭大道中心线上的两点(DD1:X=3398931.59;Y=505727.72、DD2:X= 3398687.16;Y= 55767.67)作为已知坐标点,采用 GPS 测量各勘探点点位及孔口高程,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环境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地
11、形、地貌、环境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拟建物场地位于沙洋城区,洪岭大道与长林西路交汇处西侧。勘察前场地内原有少量民房已拆除,现场地地面高程一般在 34.2246.11m 之间,高差变化在11.89m 以内。拟建场地属汉江西岸二级堆积阶地的垄岗地貌,呈舒缓波状起伏状,其地层成因类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场地四周均较开阔,勘察期间内未发现管线等设施,建筑施工环境总体良好。本区属亚热带潮湿性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最高气温 32.4,年平均最低气温 8.9,年平均气温 1924.6;年平均降水量 9781274mm,年平均蒸发量1345194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 74%,环境类别为类;
12、年平均风速 3.6m/s,风压 0.3kPa,主导风为北风。本区地处新华夏系江汉凹陷西边缘,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构造破碎带或断裂。本区新构造运动明显,主要表现为频繁发生的、非破坏性的有感地震,极少发生略有破坏性的 ML4.2 级以上的有感地震。据 19601984 监测记载:荆门地区共发生 87 次地震,最高震级 3.1 级,一般震级为 0.42.1 级,据有关部门研究认为:本区主要为孤立性浅源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荆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2.2 场地岩土构成与特征场地岩土构成与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共分为
13、 4 层,分层情况见表 3。表 3 分层情况表层号层名地质年代第四纪成因杂填土Qml粉质黏土Q3al+pl黏土Q3al+pl4细砂Q3al+pl各土层的顶板埋深、厚度、空间分布、岩土特征、工程性质详见表 4。表 4 工程地质分层评价表层号层名顶板埋深(米)厚度(米)空间分布岩土特征工程特性杂填土0.000.404.40均有分布呈杂色灰黄色,主要成分为黏性土,表层含大量植物根茎,局部夹砖渣、碎石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变异很大。粉质黏土0.203.400.404.10局部缺失灰黄、褐黄色,刀切面较光滑,土质不均匀,含少量高岭土条带及铁质氧化物,可塑状,局部硬塑状,稍湿,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4、。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中等。黏土0.506.109.4031.50均有分布灰褐褐黄色,切面光滑,黏塑性较高,土质不均匀,含豆粒状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局部较富集,硬塑坚硬状,稍湿,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承载力高,中低压缩性。细砂21.1032.202.809.70(未揭穿)均有分布深灰色,中密状,砂质粗糙,泥质含量低,可见大量云母、石英及长石,层间不规则夹有角砾等。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2.3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化规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化规律2.3.1 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经本次揭露,场地地下水有二种类型,即赋存于上部层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下部层细砂层中的承压水。场地内各土层含水与透、隔水性
15、质划分如下:层杂填土为弱透水及局部含水层,层粉质黏土及层黏土为相对隔水层,层细砂为透水层及孔隙承压含水层。2.3.2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及水位动态变化规律1、上层滞水:赋存于层杂填土中,水量不丰,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周围生活废水入渗的补给,迳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由地表蒸发排泄,雨季水位较高,干旱水位较低。勘察期间测得部分钻孔水位埋深为 1.003.30m,标高36.3644.66m。图上标注为该水位。2、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层细砂层中,孔隙承压水的水头主要受汉江水位的影响,枯水期水位较低,丰水期水位较高,年变化幅度在 1.5m 左右。勘察期间未测得该水位。3 岩土参数统计岩土参数统计为克服人为因素
16、和设备因素对试验成果精度的影响,各种原位测试的记录、量测由具有相应技术资格的人员承担,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获得的岩土数据较为客观真实。岩土参数的统计按地质分层进行,异常值的剔除采用置信区间法即(+3)法则:各土层静力触探试验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按孔进行统计,给出标准值;标贯试验数据按层进行统计,给出标准值;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层进行统计,给出平均值。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采用湖北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 42/242-2014 的各种表格等进行查表计算。 1、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统计见表 52、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见表 63、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见表 74、颗粒分析统计
17、见表 8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及变形模量综合成果见表 9表 5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基本值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maxmin标准差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s标准值 PS粉质黏土143.172.212.710.290.110.952.58黏土465.543.984.850.510.110.964.632、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见表 65表 6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基本值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maxmin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 s标准值 N粉质黏土221179.51.630.170.929黏土682201417.81.800.110.9717细砂131322228.21.1
18、00.110.9127注:表中 N 为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击数标准值。表 7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直剪岩土名称项目含水量%重度rkN/m3孔隙比e液限L%塑限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 a1-2MPa-1压缩模量Es(MPa)( 度)C(KPa)含水比an16161820192016201920max30.419.80.90446.4929.217.00.7050.269.0419.0min25.219.20.74941.3118.711.00.4270.246.9913.0m28.619.60.8343.4421.813.90.590.258.815.10.810.200
19、.0811.463.231.720.120.010.191.790.030.010.090.030.150.120.200.030.030.12s0.93粉质黏土k14.00.75n5758586060604760601660max27.920.50.78052.029.526.40.180.1217.7040.4023.0min20.719.60.60838.719.817.200.0912.0826.8018.0m24.220.30.7144.123.520.200.1015.0829.3021.12.350.340.063.992.682.350.011.494.002.320.100.
20、020.080.090.110.120.100.090.140.11黏土s0.980.53k20.5表 8 颗粒分析统计表颗粒组成含量(%)地层编号岩土名 称项目50(mm)5020(mm)2010(mm)102(mm)52(mm)20.5(mm)0.50.25(mm)n15151515151515max20.253.611.27.09.96.618.3min9.841.43.82.81.61.110.0细砂m15.147.97.44.34.53.814.7表 9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综合成果表土工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综合取值层号岩土名称重度rkN/m3fak (KPa)ES1-2 (M
21、Pa)N(击)fak (KPa)ES1-2 (MPa)fak (KPa)ES1-2 (MPa)fak (KPa)ES1-2 (MPa)杂填土18.0粉质黏土19.52007.5920012.025810.31808.0黏土19.858015.91745018.057019.636015.0细砂2724022.024022.0注:综合取值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地方经验确定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为对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见本报告 4.4节的内容),不良地质作用弱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
22、规范(CJJ572012)8.2.1 条,可划分为基本稳定场地。另外本场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小,地表排水条件尚可,场地平整较简单,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一般,基础工程费用较低,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6勘察规范(CJJ572012)附表 C,场地适宜性的定性分级为较适宜。4.2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地基土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属汉江西岸二级堆积阶地的垄岗地貌,呈舒缓波状起伏,其地层成因类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本次各拟建物拟选第层粉质黏土或第黏土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各拟建物拟选持力层层面坡度均小于 10%,综合判定均为均匀地基。地基均匀性具体分析见表 17。4.3 地基土膨胀性评价地
23、基土膨胀性评价4.3.1、湿度系数与大气影响深度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2:湿度系数 w=1.1520.7260.00107c式中 当地 9 月至次年 2 月的蒸发力之和与年蒸发力之比;c全年中干燥度大于 1.00 的月份的蒸发力与降水量差值之总和;按荆州、江陵蒸发力和降水量资料计算得:=0.27,c=24.6,代入上式得:湿度系数 w=0.93,查表 5.2.12 得本地大气影响深度为 3.0m,则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 3.00.45=1.35m。4.3.2、地基土膨胀性评价根据胀缩试验结果,场地 3.0m 以内层粉质黏土自由膨胀率在 28.038.0%之间,详见表 10,
24、故本区地基土不属于膨胀土。表 10 地基土自由膨胀率统计表基本值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maxmin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s标准值 PS粉质黏土2538.028.034.23.160.100.9532.04.4 场地地震效应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该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 6 度;根据土的名称和性状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估算各层的剪切波速值,最终估算的 K15、K75、K102、K171 四个钻孔等效剪切波速(详见表 11)分别为 Vse=2
25、56.9m/s、257.6m/s、257.8m/s、265.4m/s,为建设抗震的有利地段;据区域地质资料结果表明,本地区下伏中等风化砂岩属稳定岩石,埋深 42.0m 左右,介于5.0m 区间,判定场地类别为 II 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s。表 11 剪切波速估算成果表厚度(m)深度(m)地层编号岩土名称K15K75K102K171K15K75K102K171标准贯入平均值N静力触探Ps剪切波速Vs(m/s)杂填土1.80.91.21.11.80.91.21.1140粉质黏土0.03
26、.22.00.01.84.13.21.19.52.71222黏土18.215.916.818.920.020.020.020.017.84.85280K15256.9K75257.6K102257.8等效剪切波速Vse(m/s)K171265.4拟建物抗震设防分类属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相关条文的规定,可不考虑场地土地震液化。4.5 地下水、土评价地下水、土评价4.5.1 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钻孔 K51、K118 所取上层滞水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见水质分析成果表,取样深度分别为 2.00m、2.50m)。根据钻孔 K40、K184 所取上层滞水水位7以上的土
27、样的土质分析结果(见土质分析成果表,取土深度 0.50m)。地下水、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详见表 12、13、14、15 地下水、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由于该工程基础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只评价地下水(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腐蚀性,而对钢结构腐蚀性则不作评价。表 12 上层滞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腐蚀介质浸水情况样号实测值(mg/L)腐蚀性判别S1(上层滞水)26.95微CL-干湿交替S2(上层滞水)27.21微表 13 上层滞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腐蚀介质环境类别地层渗透性样号实测值(mg/L)腐蚀性判别S1
28、(上层滞水)42.86微SO42-S2(上层滞水)43.01微S1(上层滞水)16.60微Mg2+S2(上层滞水)17.01微S1(上层滞水)0.00微NH4+S2(上层滞水)0.00微S1(上层滞水)0.00微OH-S2(上层滞水)0.00微S1(上层滞水)422.0微总矿化度S2(上层滞水)424.0微S1(上层滞水)7.04微PH 值弱透水S2(上层滞水)7.10微S1(上层滞水)0.00微侵蚀性 CO2弱透水S2(上层滞水)0.00微S1(上层滞水)235.10微HCO3-弱透水S2(上层滞水)236.98微表 14 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腐蚀介质浸水情况样号实测值(m
29、g/L)腐蚀性判别CL-干湿交替T1(土样)17.57微T2(土样)35.08微表 15 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腐蚀介质环境类别地层渗透性样号实测值(mg/L)腐蚀性判别T1(土样)159.74微SO42-T2(土样)92.53微T1(土样)24.27微Mg2+T2(土样)15.34微T1(土样)0.00微NH4+T2(土样)0.00微T1(土样)0.00微OH-T2(土样)0.00微T1(土样)微总矿化度T2(土样)微T1(土样)7.00微PH 值弱透水T2(土样)6.95微T1(土样)0.00微侵蚀性 CO2弱透水T2(土样)0.00微T1(土样)329.16微HCO3-弱透水T2(土
30、样)246.40微4.5.2 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评价赋存于杂填土孔隙中的上层滞水,总体水量不丰,由于填土结构、性质差异均较大,局部地段可能存在富水结构,基坑(槽)开挖后上层滞水的入渗对基坑(槽)开挖及基础施工有一定影响,但补给源有限,基坑(槽)开挖及基础施工时,可采用排水沟、集水井汇集渗水进行抽排。4.6 地基基础分析评价地基基础分析评价4.6.1 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第层杂填土结构松散、厚度变化大,力学性质变异性也较大,不宜作为各拟建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第层粉质黏土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中等,可作为轻8型拟建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第层黏土承载力高,压缩性中等,分布稳定且厚,埋置较浅的地段可作为拟建物天
31、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埋置较深的地段可作为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4.6.2 地基基础方案一、基础型式及持力层的选择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拟建物结构、荷载特征,建议各拟建物均可优先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对于持力层埋置较深的地段可采用墩基础,以层黏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按各拟建物整平标高计算,基础埋深为 2.008.60m;若按现有地面标高计算,实际开挖深度为 2.006.50m(详见表 16)场地内部分拟建物场地现地面高程与设计场平标高相差较大(如3#、4#、5#、6#、8#、9#、11#、15#、16#),建议先进行基础施工,后进行场平,场平回填土应分层碾压,对于采用人工挖孔墩基础,墩身直径不应小于 1
32、.0 m,且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墩扩底直径不应大于墩身直径加 1.6 m。若先进行场平,后进行基础施工,则拟选持力层埋置较深,无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建议采用桩基础方案。拟建物若采用桩基础方案,可选桩型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钻(冲)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 17。桩型可采用桩径 400mm 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第层黏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 15.018.0m 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估算为 977.921070.87kN,满足设计需求。亦可采用桩径为 8001400mm 的钻(冲)孔灌注桩基础,以第层黏土作为桩端持力层。若采用桩径1400mm,
33、有效桩长 12.016.0m 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a 为3443.864198.18kN,满足设计需求。如设计时采用的桩径、桩长与本报告中所建议的不同,设计人员可根据桩基设计估算参数(表 17)提供的数据自行计算单桩承载力。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见表 18。表 16 基础形式建议表 建筑物名称层数基础埋置深度(m)实际开挖深度(m)基础形式持力层对应剖面地基均匀性1#4F/-1F6.56.5筏板基础层黏土37、38、39、40、41、42、43均匀2#4F2.0-3.1天然独基层黏土35、36均匀3#4F/-1F6.5-8.6筏板基础层黏土29、30均匀4#4F2.0-7.42.0独基
34、+墩基础/桩基础层黏土19、20均匀5#3F2.0-5.62.7天然独基+墩基础层黏土1、2均匀6#3F2.0-5.82.0-3.0天然独基+墩基础层黏土7、8均匀7#3F2.0天然独基层黏土13、14均匀8#3F2.0-7.32.0-4.4独基+墩基础/桩基础层黏土3、4均匀9#3F2.0-6.02.0-2.7天然独基+墩基础层黏土9、10均匀10#3F2.0天然独基层黏土15、16均匀11#3F2.0-7.52.0-4.9独基+墩基础/桩基础层黏土5、6均匀12#3F2.0-4.5天然独基层黏土11、12均匀13#3F5.7独基+墩基础层黏土17、18均匀14#3F2.0-4.8天然独基层
35、黏土21、22均匀15#3F9.95.6桩基础层黏土25、26均匀16#3F2.0-6.02.0-3.4天然独基+墩基础层黏土31、32均匀17#3F2.0-7.12.6独基+墩基础/桩基础层黏土23、24均匀18#3F/-1F6.5-9.0筏板基础层黏土27、28均匀19#3F2.0-5.62.0-3.6天然独基+墩基础层黏土33、34均匀销售中心2F2.0天然独基层黏土44、45均匀注:场地内部分拟建物现自然地面高程与设计场平标高相差较大,表中基础埋深由设计室外地面标高开始计算,实际开挖深度由现自然地面开始计算。表 17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钻(冲)孔灌注桩层号层名桩侧土的
36、摩阻力特征值 qsia(kPa)桩端土的阻力特征值qpa(kPa)桩侧土的摩阻力特征值 qsia(kPa)桩端土的阻力特征值qpa(kPa)杂填土1011粉质黏土28329黏土402000 (10h15)2500(h15)45800(h15)表 18-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拟建物名称基础形式桩端持力层计算孔号有效桩长(m)侧摩擦力(KN)端阻力(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层黏土K9015.0753.60314.001067.604#管桩 400层黏土K8918.0700.85314.001014.85层黏土K1115.0753.60314.001067.605#管桩
37、 400层黏土K717.0756.87314.001070.87层黏土K3815.0753.60314.001067.606#管桩 400层黏土K3117.0725.97314.001039.97层黏土K1515.0753.60314.001067.608#管桩 400层黏土K2218.0704.62314.001018.62层黏土K4815.0753.60314.001067.609#管桩 400层黏土K4518.0753.60314.001067.60层黏土C11617.0743.30314.001057.3015#管桩 400层黏土C11418.0663.92314.00977.92表
38、18-2 钻(冲)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拟建物名称基础形式桩端持力层计算孔号有效桩长(m)侧摩擦力(KN)端阻力(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层黏土K9015.029767.301230.884198.184#钻(冲)孔桩1400层黏土K8918.02753.651230.883984.53层黏土K1115.029767.301230.884198.185#钻(冲)孔桩1400层黏土K717.02981.811230.884212.69层黏土K3815.029767.301230.884198.186#钻(冲)孔桩1400层黏土K3117.02854.761230.884085.
39、64层黏土K1515.029767.301230.884198.188#钻(冲)孔桩1400层黏土K2218.02768.601230.883999.48层黏土K4815.029767.301230.884198.189#钻(冲)孔桩1400层黏土K4518.02962.901230.884193.78层黏土C11617.02934.331230.884165.2115#钻(冲)孔桩1400层黏土C11418.02612.981230.883443.86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表 5.3.10 后压浆承载力增强系数如下表 19:表 19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 si,端阻力增强
40、系数 p土层名称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砾石细砂全风化岩强风化岩si1.21.31.41.81.62.01.72.12.02.52.43.01.41.8p2.22.52.42.82.63.03.03.53.24.02.02.4注:干作业钻、挖孔桩,p 按表列值乘以小于 1.0 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 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 0.8。沙洋县对每层土的后压浆承载力增强系数目前还没有经验数据可取,后压浆承载力增强与压浆方案、压浆工艺及施工方法有很大关系,故后压浆增强系数的取值应根据压浆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确定。上表供参考,按武汉市经验,采用后压浆工艺
41、单桩承载力的增加一般不宜大于 30%。二、成(沉)桩可行性、对环境影响评价。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穿越土层分别为第层杂填土、第层粉质黏土及第层黏土。其中第、层均较容易穿越,而第层为硬塑坚硬状,成(沉)桩有一定难度,因此应注意选择施工功率较大的机械,以增强其穿越能力,成(沉)桩是可行的。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无噪音,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2、钻(冲)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施工,可容易地穿越场地内各土层,成孔也是可行的。但废弃的泥浆、钻渣容易污染周围环境,应将废弃的泥浆、钻渣外运处理。此外,与预应力管桩相比,钻(冲)孔灌注桩施工周期较长。三、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
42、事项101、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但在沉桩时的挤土效应对已有工程桩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若施工时采取行之效的施工顺序(如由距工程桩较近一侧向距工程桩较远一侧逐步施工)或者设置防挤沟等措施,以减小其挤土效应对已有工程桩的影响。当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后压浆时,除钻孔灌注桩施工应进行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外,还应对压浆管及接头材质、安装质量、喷口设置及保护、注水试验、压水试验、水砂质量、水灰比、初始压力、初始压浆量、终止压力、终止压浆量等进行重点控制和检查。后注浆作业宜在成桩 2 天后开始,注浆作业离邻桩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 8m。建议本工程采用桩端注浆工艺,为
43、了提高注浆效果,应严格控制注浆流量(50L/min),并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注浆水砂用量 70%,第二次注浆在第一次注浆完成 12 小时后进行。后注浆装置中钢管连接接头应采用螺纹连接,禁止采用焊接,接头处应缠绕止水胶带,避免水砂浆从桩端以上钢管薄弱处冲出,造成桩端水砂注浆量不足。已有工程经验表明采用后注浆技术,单桩承载力提高幅值变化很大,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应注意施工管理及桩基检测;另外设计取值时应留有足够的安全度。此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完毕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测,尤其对于基础埋置较深的拟建物基础,可在基坑开挖前,用送桩器将管桩送至地面下的预定深度,这样将大大缩短了基础施工的工期,建
44、议优先考虑选用。 2、天然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本场地四周均较开阔,基坑施工可采用放坡的方法进行开挖。由于部分拟建物拟选持力层层面高差较大,基坑开挖可采用分步放阶的方法,相邻基础的净距离不宜小于 b/2。各拟建物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基础埋置深,基础施工应分步进行。采取边施工基础边回填的施工顺序,应均匀对称回填在墙体两侧,并分层夯实。拟建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分析观测数据。四、拟建物综合沉降预测各拟建物拟采用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持力层强度较高、压缩性低、分布厚且均匀,另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资料,拟建物内部荷载分布均匀,差异小。综合预测各拟建物不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及差异沉降,各拟建
45、物基础方案可行。4.74.7 基坑开挖与支护评价基坑开挖与支护评价4.7.1 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物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6.50m(从自然地面标高起算);基坑距离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最近距离大于 30m;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表 4.0.1,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4.7.2 基坑开挖与支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6.50m(从自然地面标高起算),坑壁出露的地层分别为第层杂填土、第层粉质黏土、第层黏土。根据本次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资料,结合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 T 159-2012 附录 B 综合给予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如下表 20。表 20 基坑支护设计有关参数表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天然重度 KN/m3渗透系数cm/sCkPa度允许坡度建议值备注杂填土18.08121:1.50粉质黏土19.66.010-735141:1.25黏土20.34.010-755181:1.10C、 值根据土工试验确定,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中附录 B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复核。渗透系数参考当地经验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驱动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商业机遇挖掘
-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对学生长期影响研究报告
- 2025出口商品收购合同书
- 企业实验室的仪器升级改造策略
- 办公室管理与效率提升分享
- 2025年中国日用橡胶制品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办公娱乐两不误的家庭影院实现方案
- 2025中药提取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无菌敷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现代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商丘工学院《物联网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标准设备安装分包合作合同版B版
- 幼儿艺术疗愈课程设计
- 产品研发合伙人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化学检验员(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MOOC】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GB 15930-2024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
- 山东师范大学《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15《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