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湘西土家族“土兵”抗倭武术文化研究_第1页
明代湘西土家族“土兵”抗倭武术文化研究_第2页
明代湘西土家族“土兵”抗倭武术文化研究_第3页
明代湘西土家族“土兵”抗倭武术文化研究_第4页
明代湘西土家族“土兵”抗倭武术文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代湘西土家族“土兵”抗倭武术文化研究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彭英龙 指导教师:邱海洪摘要: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湘西土家族“土兵”因调出征,奔赴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抗倭。土兵英勇善战、运用“塔式”阵法连挫倭寇立下赫赫战功。土兵抗倭展示出了湘西人们的尚武与爱国主义精神和湘西武术的独特魅力,土兵武器与阵法的运用给明代军队、民间武术增添了色彩。土兵与各地客兵联合抗倭促进了各地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夯实了中华武术体系。关键词:湘西土兵;武术;抗倭;明代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湘西土家族土兵在时任土司彭明辅、彭翼南的率领下奉调出征。1湘西土兵英勇善战,他们发明的铁塔式战斗序列“钩廉

2、枪弩之技”连挫倭寇,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著名的“鸳鸯阵法”。学术界对湘西土兵的研究主要从其参与的某一场战争入手来分析其军事制度中的某一方面,而从武术文化的视角对湘西土兵武术与军事战争的各方面特点展开研究的鲜有人涉及。本研究拟从武术文化的角度对明代湘西土兵抗倭战争中的武术、兵器、阵法、尚武与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化武术在国家需要层面上的研究,夯实了中华武术体系。1 明代湘西土兵抗倭征调述略1.1明代湘西土兵溯源土司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土司既是辖区内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最高军事首领。2他

3、们都各自拥有一支数量不等的军队,俗称土兵。土兵编制单位有营和旗两种,其中营是土司的正规部队的编制,依土司势力大小拥有营的多少不等。旗是土司寓兵于农的一种军农合一的组织,凡境内居民均编入旗内。湘西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开始(公元910年)。永顺土司区正式设立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当时中央政府下令设立永顺军民宣慰使司,隶属湖广都指挥使司。3明代是永顺土司区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当时最强大土家族土司区之一。大明会典记载:永顺土司在明代有把总三十一员分管五十八旗随堂办事(把总即当日舍把之类)。”保靖县志记载:“湖广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彭九霄,系出世藩身为良将,掌兵权而谙三令五申之法;

4、督军任而明六花八阵之图。”31.2明代湘西土兵应征抗倭的历史背景明代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卫所空虚、海防废弛。此时,日本国内局势动荡幕府政权被击溃,一些没落武士、商贾、亡命之徒及无业游民开始结队进犯我国沿海地区。4明史·朱纨传记载:“浙闽海防久境,战船哨船十存一二,漳泉巡检司弓兵旧额二千五百余,仅存千人,倭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来者接踵。”郑若曾的筹海图篇、王士琪的黄明驭倭录、卜大同的备倭记、宋应昌的经略复国要编等史籍中,均有对倭寇的凶狠及残忍无道的记载。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载:“嘉靖三十二年夏,汪直、毛海等大倭寇在浙江遭到明军的打击,于是贼移舟而北,犯苏、松郡。二

5、郡素沃饶,贼至,捆载而去。”在战局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朝廷任命张经为湖广总督统领各省军务。张经认为“要对付昼伏夜出、穷凶极恶却善战的倭寇,必须征调湖南骠悍勇猛的土家族士兵。”筹海图编记载: “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制者,惟湖广兵镰钩枪弩之技,必须动永、保二宣抚(慰)司精兵。”于是上奏朝廷:“若剿灭倭寇,须调动永顺、保靖二宣慰司精兵”。5嘉靖三十四年冬,永顺宣慰土司彭明辅、彭翼南亲率5000土家族士兵,自筹粮饷远涉五千余里,奔赴苏州、松江一带抗倭。明史载:“西南边服各有土司兵。湖南永顺、保靖二宣慰所部,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四川酉阳、石硅秦氏、冉氏诸司,实力最多,边事急,有司专以调三

6、省土司(兵)为长策。” 2 明代湘西土兵在抗倭战争中的表现2.1湘西土兵抗倭中的主要军事活动明史·张经传载:“倭寇猖獗,江浙、山东兵屡败,欲俟狼、土兵至用之。”可见在当年抗倭战争中湘西土兵属明朝军队的精锐之师。从表1可以看出湘西土兵在时任土司的率领下曾3次奉调出征江浙沿海抗倭。表1 明代湘西土兵抗倭军事活动表时间 时任土司 征调过程 资料来源嘉靖三十三年 彭明辅 赴苏、松 永顺宣慰司(公元1554) 彭荩臣 征讨侨寇。 历代稽勋录 嘉靖三十四年 彭明辅 奉调前往浙江 明史·湖广(公元1555年) 彭翼南 平南倭寇。 土司卷310嘉靖三十五年 彭翼南 南倭复寇,时抚 永顺宣慰

7、司(公元1556年) 臣檄土兵一万, 历代稽勋录2.2湘西土兵参与抗倭的主要战役从表2可以看出湘西土兵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浙江王江泾之战,史称“东南第一战功”。明史·土司传载:“(嘉靖)三十三年冬,调永顺土兵协剿倭贼于苏、松。明年,永顺宣慰彭翼南统兵三千,致仕宣慰彭明辅统兵二千,俱会于松江。时保靖兵败贼于石塘湾。永顺兵邀击,贼奔王江泾,大溃。保靖兵最(缺字),永顺次之,帝降敕奖励,各赐银币,翼南赐三品服。”明史纪事本末载:王江径之战,“永顺宣慰使彭翼南攻其前,保靖宣慰使彭荩臣蹑其后,遂大败之。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明史湖广土司则说:“王江径之战,保靖犄之,永顺角之盖东南战

8、功第一。8表2 明代湘西土兵抗倭主要战役及战绩时间 战役名称 战绩1554年1月 上海松江之战 战绩不详 1555年1月 江苏新墩之战 斩获敌人首级300余人 1555年4月 常熟三丈浦之战 歼灭倭寇281人1555年5月 浙江王江泾之战 斩倭寇2000余人 “东南战功第一” 1555年7月 苏州陆泾坝之战 斩获倭寇600余人1556年8月 浙江乍浦之战 擒斩倭寇一千二百余人 3 湘西土兵抗倭中的武术文化解读3.1湘西土民尚武精神的展现湘西土家族的先人是古代巴人,古代巴文化崇虎尚武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商代。就文献记载来看,巴以战争而载入历史,以其勇猛而闻名。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师

9、锐勇,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后汉书·南蛮传载:“板盾蛮夷者(按:即今湘西、渝东土家族的先祖)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古代巴文化基因中有一种尚武赴义的民族精神,所谓“刚勇生其方,风谣尚其武”。9彪悍、骁勇的民风不仅可以从历史的文字中找到,而且从土家族的曲艺文化、图腾文化和对英雄的崇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其民族骁勇的特性,在茅古斯、傩戏、摆手舞当中,都能清楚的找到与军事武术有关的影子。永顺县志载:土司在战斗选兵前会进行一种祭祀活动,“宣慰吁天祭以白牛,牛首置几上,银副之”,

10、对参加选调的土民宣布:“有敢死冲锋者收此银,啖此牛首。勇者报名汇而收之”。 湘西文化中,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武文化的发达,武风的浓郁,尚武精神的强烈,武性基因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在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地说尚武是湘西人文化的显著特质。永顺县志说:“土俗耐劳习险,劲勇善斗”。苗防备览云:巴人遗裔“轻生好斗,而朴拙淳直”,“永堡土人,劲勇好斗”。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五言:“宣恩,俗嗜暴悍”,“来凤,性犷而悍。”3.2湘西独特的武术、武器和阵法关于单个湘西土兵武术的文献记载很少,土兵在战争中的表现却在多处文献中均有记载。从记载土兵战争的文献去探骊古代湘西土家族武术文化风采。土司

11、对土兵的训练十分严格,永顺府志载:“永顺司治西五十里,有教场坪,皆昔土司演武校射之处土人常于此处演武。又西北五里有博射坪,又北五里曰射圃,地势均宽敞,土人每于此博射。”5 在土家族叙述族源和发展的民间文学史诗中梯玛神歌迁徙记一章中描述了土家先祖通过器械、徒手格斗打败妖魔的情节,这时候土家族武术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在唐顺之武编、戚继光纪效新书、郑若曾江南经略、何良臣阵纪等书中详述了拳法、刀法、枪法、棍法、射法、狼羌、憧耙以及阵法等多种武术内容,其中不乏湘西武术技击方法的影子。 土兵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土兵武器大多从土民的劳动工具中提炼加工而成。湘西土兵武器主要有以下四种:“钩、镰、枪、弩”

12、。“钩”战斗时可用来砍杀、钩割;“镰”战斗时用于砍杀敌人的头颅、四肢或钩马腿;“枪”用于刺杀是土家族主要狩猎工具;“弩”宜用于远战射杀。土兵除以上四种主要兵器外还使用蛮刀和一种叫做“毋显”的土武器。土兵对武器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各种武器会因战况的不同而采用不一样的用法。“钩镰枪”就被用来在“舟中或割其缭,或钩其船,或割其棚间绳索,必不可少。”关于土兵的战斗穿着,有史料记载“永顺司治有洗甲溪土兵奉征调时洗铠甲之所”(民国永顺县志卷24)土兵战斗时身着铠甲,这减少了土兵在战斗中的伤亡。6湘西土兵“塔式”阵法以二十四旗为阵,从(图一)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三角队列的阵型,这种阵型十分稳固,并且在战斗减

13、员时可以分五层递补,胜负以五重为限,要想战胜这队土兵就必须消灭掉全旗,这不仅阵列更加机动和灵活,也加强了土兵战斗序列的整体性。 图一:湘西土兵“塔式”阵法示意图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八·土司戚继光的鸳鸯阵法就是学习湘西土兵阵法而创立的。戚继光的鸳鸯阵(图二),纪效新书中的原文是“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鸳鸯阵运用灵活机动,抑制住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图二:戚继光鸳鸯阵示意图3.3湘西武

14、术在爱国主义方面的体现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湘西土家族是一个深具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杨昌鑫在浅谈土家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土家族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史略中就充分论述了土家族“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核心,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难当头,强寇入侵或内乱纷纷,民不聊生的关键时刻,在那慷慨赴国难的壮士行列中,总能见到湘西人奋然前行的身影。无论是明朝的抗倭战场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湘西士兵的英勇善战充分反映了湘西人奔赴国难,慷慨报国的雄心,体现了湘西人的爱

15、国主义精神。土家族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关于“赶年”的传说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土家族人民为送子弟兵奔赴东南沿海抗倭前线而提前过年的故事。从历史战争的传说中,我们看到土家族人过“赶年”,乃是为了纪念这些标志性的胜利,这些战争的胜利是其民族的自豪。“赶年”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国捐躯的博大胸怀。湘西水系交织的地理环境促进了土民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全面交流。通过交流湘西土民逐渐产生了对汉文化的认同感,这种对汉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地依附到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国家身上,随之而来便是强烈的“国家认同”。土民开始认识到伦理纲常的重要性,把“忠于国家”等道德品质视为人生准则。辰州府志·

16、风俗载:“虚公家之赴必急”。土家族文化精神载:“保卫国家,急公尚义,以诚相待,守望相助”。湘西土兵的抗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湘西土民在对明朝中央政府产生“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基于“忠君爱国”文化精神,为了家园的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进行的一场正义爱国主义实践行动。3.4湘西武术与其它武术的交流与融合明代东南沿海的倭患促使全国各地武力汇集东南沿海,除了湘西土兵和广西狼兵外还有全国各地的客兵,主要有:辽东兵、河南毛葫芦兵、山西兵,保定箭手、福漳兵、浙江处州坑兵等。(筹海图编卷十一下经略二·客兵附录)各地域客兵武术伴随抗倭战事发展而不断转徙、驻守及换防,其武技、阵法及成功经验在军队、民众中传播与交

17、流。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就有借鉴湘西土兵的器械而研制出的狼羌、藤牌刀、幢耙以及使用方法。吴殳的手臂录一书中有其所著“诸器编说”、“狼筅说”、“藤牌腰刀说”、“筅枪说,等。在茅元仪的武备志也曾列举出狼羌、惶耙、藤牌腰刀等器械,以及对这些器械的形制和演练方法的介绍,并附有画图和说明。其不仅辑录较完备,而且多有评述,对后人了解和研究兵器及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抗倭”战争亦促进了中日武术交流,倭人长刀技艺倍受明代武术家关注,甚而切身习练、著录成书,当前尚流传的苗刀技艺源自倭刀。戚继光在十二卷本纪效新书卷4短器长用解中说:“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迸足则丈

18、余,刀长五尺,则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何良臣阵纪卷2技用中说:“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则用刀之巧可知。”11明代刀术既吸收了日本刀法的精华又沿袭中国刀法的传统,武术家迅速将日本刀法纳入中华武术体系中。4 结语正如人类学家斯图尔德说过的:“一个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永久记忆。”湘西土兵在外族入侵的危难时期,毅然出兵抗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湘西土兵抗倭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来解读湘西土兵应调出兵的历史原因和湘西土兵武术文化与各地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湘西土兵其独有的战术思想、兵法制度和技

19、击原理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的贡献。参考文献1郑若曾.江南经略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460-4722郑若曾.筹海图编m.李致忠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203,732-7423马明达.说剑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225-2274戚继光(明).纪效新书(十八卷本)m.曹文明、吕颖慧,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1:65-68.5郭志禹.中国武术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04-106.6中国历史研究社.倭变事略m.上海:神州国光社,1946:92-94.7张凯,伍磊.明代永顺土兵军事征调述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29(6): 8张凯浅论

20、明朝嘉靖年间的永保土兵与抗倭战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1,12(2):9陈青山,林鑫海.孙子兵法与明代武术经典论著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40-4110郑英杰.论湘西土家族的蛮悍精神j.湖北民族学院学体育学院学报,2004,23(4):498-50011张延庆.从土司的军事制度看壮族武术的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32(5):92-95. 12石亚洲.元明时期土家族土兵的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24(5):12-15xiangxi tujia nationality in ming dynasty "soldiers" illustrious wushu culture researchphysical education::pengyinglong supervisor:qiuhaihongabstract: jiajing period of ming dynasty manages to suffer from seve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