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风筝学案. 设计人 :白宗梅 审核人 李因娥教师寄语:个性的发展需要宽容的对待。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2、文学常识.二、质疑探究(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

2、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三、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四、当堂达标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5分)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肃杀: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

3、的小屋去。恍然大悟: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10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因为 ,“悲哀”是因为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1

4、“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12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14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15“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 ,而且指 。16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17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五、布置作业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风

5、筝答案1略2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形容猛然醒悟过来。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3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4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5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6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7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8散文、野草10“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

6、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引出下文11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12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13善于自责14“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15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16略17略22羚羊木雕设计人 白宗梅 杨承华 审核人 李因娥教师寄语:沟通是一座桥梁,它能让

7、你和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而亲近。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插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并领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2.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3.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 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3、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

8、,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三、合作探究 1.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4.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_(Adài Bdi)着玩。

9、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_(Azàng  Bcáng)刀给我。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_(Azhàn  Bchàn)。她把小刀塞_(Asè   Bsi   Csài)到我的手里。2解释下列词语。仗义:形影不离:抗拒:3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叠词。例: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妈妈的目光_地盯着我。爸爸_地点燃一支烟。我坐在树底下_地抹眼泪。月亮出来了,_的。4填空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记叙文的顺序有_、_和_三种。5人物的

10、描写方法通常有:A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神态描写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    )(

11、   )(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

12、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给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和我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

13、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第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2和“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相照应的一句是:3万芳妈妈的几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B  A  A  B2讲义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抵抗和拒绝。3紧紧  静静  偷偷  冷冷4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顺叙 

14、倒叙  插叙5B   B   C   D   B  E二、阅读测试题1无可奈何、被逼无奈等 2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3.从侧面写出了羚羊木雕的贵重,同时点明了万芳妈妈和“我”的父母也是同一类人。4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5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 的话题。23 散步设计人:白宗梅 杨承华 审核人 李因娥教师寄语:家是我们永远的岸。互相尊重是家庭和睦的首要前提。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抓住关键

15、语句,理解课文主旨。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生字词。请将你认为生疏的字词写在下面,与同组同学交流。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二、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3、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4、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

16、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交流讨论1、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2、“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四、课堂达标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煎熬()(2)波光粼粼()(3)一霎时()2解释下列词语。各得其所:分歧:委屈:3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7、。(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二、阅读理解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

18、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4选文第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和_。5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6对选文第

19、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7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8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a我说:“走大路。” b(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案一、12.略。3(1)密(2)拆(3)竟(4)决二、4地点  人物5第与第段之间。6“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7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8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

20、质。24 散文诗两首设计人:白宗梅 杨承华 审核人 李因娥教师寄语:亲情是人间最伟大的情感。感受亲情,有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首诗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

21、愿让妈妈知道?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2、阅读第二首诗全文共分为三节,每一节都表达了什么内容?哪些词语或语句突出了“我”的感情? 这些词语或语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国名)文学家_(姓名)。荷叶 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原名_,选自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等。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22、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 “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4荷叶 母亲的结尾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_(三)、开放探究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23、: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房子(),()(),()(),()茶月亮(),()(),()(),()花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1)冬天像_(2)老师的话像_(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参考答案达标检测一1印度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2D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

24、和对孩子的疼爱。4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二、能力提高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2略三、开放探究1房子主人 主人客人 客人喝水 喝水茶 月亮太阳 太阳大地 大地花园 花园花。2(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2)老师的话

25、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25 世说新语两则设计人:白宗梅 杨承华 审核人 李因娥教师寄语:诚信是一个人的最重要品格。学习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3、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 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 过:超过。 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 注意省略的成分)二、合作交流四人

26、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三、质疑讨论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布置作业。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课堂检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编写的。(2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俄而雪骤(俄而: )撒盐空中

27、差可拟(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太丘舍去(舍去: )尊君在不(不: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5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28、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7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3分)8释词:(4分)日中:( )舍去:( )无礼:( )引之:(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3分)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答案:1刘义庆2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不:通"否"委:丢下,舍弃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