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_第1页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_第2页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_第3页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_第4页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目 录一、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1 虫害2 病害二、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1、虫害2、病害三、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1、虫害2、病害四:蔬菜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1、虫害2、病害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一、虫害为害水稻的害虫较多,常见的有30多种,可分为迁飞性和内源性两种。迁飞性害虫有:飞虱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这类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稻区不能安全越冬或越冬基数较低。其主发生代虫源大多从外地迁入,突增突发,危害严重。内源性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蓟马等,一般在当地均可越冬,属本地虫源。今年来,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

2、化螟、三化螟分布广泛,发生频率大,危害严重,已经成为水稻的注要害虫。稻蓟马为害秧苗,成为秧田的主要害虫。稻叶蝉、稻弄碟、稻负泥虫、稻瘿蚊、稻蝗虫等害虫局部地区发生和危害较普遍。1、稻飞虱类为害状:属同翅目,飞虱科、刺吸式口器,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飞虱若虫,成虫均能为害,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其唾液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水稻严重受害时,稻丛基部常变黑发臭,甚至整株枯死。此外,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稻飞虱发生危害严重,主要与迁入早迟、迁入量、气

3、候条件、品种布局和品种抗(耐)性、栽培技术和天敌等因素有关。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其发生危害。近几年来,国内稻区长期单一的使用某些化学药剂,导致稻飞虱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此外适宜的气候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加剧了稻飞虱的爆发危害。生活习性:褐飞虱在长江流域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由于第一代成虫逐批移入,造成以后各世代重叠。以后本地虫源与外地虫源混发。成虫产卵期长,产卵量多,每只雌虫一般可产卵400700粒。田间分布以田中央为主,天边较少。化学防治:首选捕飞(吡蚜酮.噻虫啉)。捕飞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作用方式独特、持效期长、

4、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抗性治理和综合防治。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的正常用量在20克/亩,亩用药量兑水40-50公斤,采用常规喷雾法。根据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可适当调整用药量。飞虱发生严重或大爆发的情况下,可于10天后及时补喷一次,也可与敌敌畏、毒死蜱等药剂混用,以增加速效性。为提高药效,药液要喷在稻飞虱集中为害的稻茎中下部,喷施均匀周到。注意保持田间3-5cm水层,药后保持田间湿润状态,自然落干,以利于药效充分发挥。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亩用20-30克,于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或37%飞悬噻嗪酮SC,亩用30

5、-50克,兑水50-60公斤,于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该药具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但效果显著,毒性低,持效期科大一个月,选择性强。歼倒:烯啶虫胺,亩用40-60克;锐虱:22%吡虫啉.噻嗪酮WP,亩用40-60克;。稻飞虱呈爆发趋势时,应推广以下防治方案:一:喷雾方法:配方一:捕飞3包10克+歼倒100克/亩;配方二:飞悬67克+歼倒100克/亩;非常严重发生田块:配方三:普通镇飞宝150克+捕飞3包10克+歼倒100克/亩;配方四:普通镇飞宝150克+飞悬67克+歼倒100克/亩;二:毒土法:黑虱风150克+扑虱灵40-80克拌土洒施或统捷40克+敌敌畏150克拌土洒施;注意事项:1:

6、在飞虱严重发生田块,因现在水稻植株高,公司建议首选毒土法,在毒土法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下,再用喷雾方式2:毒土法在水稻田块湿润的情况下,效果最佳;3:使用喷雾方法,田间保水3-4天效果最佳;四:稻飞虱大爆发时不能指望1次性解决问题,应考虑2次解决问题,间隔7-10天,并且每亩用水量都要2桶水以上,粗水喷雾。2、螟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属鳞翅目,咀嚼式口器害虫。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化螟、三化螟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1、 二化螟:为害状: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幼虫初孵群集叶鞘内侧蛀食,形成叶鞘变色和枯鞘。3龄后分散迁移,有的蛀入茎秆,有转株习性,孕穗期侵入枯孕穗,抽穗期

7、蛀入成白穗或虫伤株。生活习性:一般年份发生三代,但近几年南部地区发生不完全或完全四代。二化螟的食性杂,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玉米、高梁、茭白、稗草等。在潼南地区,二化螟主要为害水稻,每年发生23代。二化螟的越冬场所广泛,最后一代的46龄幼虫可在稻桩内、稻桩间、稻草内和其它一些杂草内越冬,但以稻桩为主要越冬场所。据笔者调查,稻桩内越冬虫量占整个虫量的70%左右。春季在稻桩中的越冬幼虫常转移到小麦、胡豆、油菜等茎杆内取食为害,并能化蛹、羽化。雌虫羽化后12天可多次交尾产卵,交尾后23天可达到产卵盛期。产卵部位变化较大,水稻苗期和分蘖初期,孵块多产在叶正面,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多产在叶鞘上。成虫喜

8、在稀植、秆高、茎粗、叶色浓绿的稻苗上产卵,故在杂交稻苗上着卵量较高。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第一代初孵幼虫常从叶鞘中、上部或顶端咬孔侵入叶鞘为害,23天后叶鞘外面呈现水渍状黄斑,再经710天(五月上、中旬)则形成黄色枯鞘,但这时幼虫尚未蛀入茎内。当幼虫发育至3龄左右(即初孵幼虫经过15天左右),则转株分散蛀食心叶,造成枯心苗。第二代初孵幼虫则群集于叶鞘内为害,三龄前后逐渐分散转移为害,造成死孕穗和虫伤株,前后大约经10天(7月上旬)。化学防治:每亩用众斩、美斩60-80克,在二化螟卵孵高峰至幼虫高峰期喷雾,每亩用水量45公斤。阿克螟,亩用100-150克。精品螟除净,亩用100-150克。征剿:

9、亩用100-150克2、 三化螟:为害状:在水稻苗期危害,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抽穗期,造成白穗。生活习性:三化螟属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水稻。以成熟的幼虫在稻茬的地表下基部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4月份开始化蛹;螟蛾盛发期第一代在5月份,第二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趋光性,白天潜伏在秧苗下部,受到惊动时迅速飞起直落不远处,傍晚出来活动,或交尾或产卵。一头雌蛾产卵最少的1块,最多5块,300粒左右。卵块长椭圆形略扁,多产在中上部叶片上,初期为乳白色,发育成熟时呈灰黑色,上面覆盖一层棕色茸毛,似半粒发霉的黄豆。孵出的蚁螟沿叶片叶

10、鞘蛀入幼叶幼茎基部,或迅速爬上叶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植株上,从叶鞘缝隙中蛀入,咬食幼嫩茎叶,使叶片内卷,造成"枯心团"。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一般情况下,蚁螟从孵化出来到蛀入茎杆内只需20分到30分的时间。环境条件不利时,蚁螟会大量死亡。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蚁螟不易蛀入。3、 大螟大螟是近几年来新上升的一种水稻害虫,主要发生在中、晚稻上。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形成枯孕穗和白穗。与二化螟、三化螟的区别:大螟属夜蛾科的害虫,取食水稻后,一部分虫屎排在茎干的外面,钻孔较大。二、三化螟

11、属螟蛾科,取食水稻后,虫屎全部排在茎干内。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4 代,同二化螟相似,但发生期一般比二化螟早7天左右。由于卵主要产在田边的杂草上,因此,大螟主要在田边2米左右的范围内危害较重。防治策略:众斩、美斩,亩用8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30公斤),常规喷雾。该药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毒性低,对环境及天敌友好等特点。维胜:2%阿维菌素,2.0%阿维菌素100毫升,兑水15-30公斤(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间隔15天在喷一次即可。重发生期,2.0%阿维菌素150毫升单打,兑水30-45公斤,间隔10天可再喷一次。高唯:5%阿维菌素,5阿维菌素亩用40毫升,

12、兑水15-30公斤(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间隔15天在喷一次即可。重发生期,亩用1.8阿维菌素75-100毫升或2.0%阿维菌素70-100毫升单打,兑水30-45公斤,间隔10天可再喷一次。 3、稻丛卷叶螟为害状:别名刮青虫,白叶虫,小苞虫。以幼虫吐死将稻叶纵卷成苞,在苞内取食表皮、叶肉,仅留下白色下表皮。大发生时,田间虫苞累累,白叶满田。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尤其在危害剑叶和倒二叶时,常造成不实谷,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生活习性:稻纵卷叶螟13龄幼虫食量很少,到4龄食量很大,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总食量的80%-90%。1条幼虫一生平均危害约7片稻叶。成虫具有趋光性,并且有趋嫩绿

13、趋高大稻丛产卵的习性,因此早插和氮肥施用多的稻田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化学防治:在稻丛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众斩、美斩:亩用8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30公斤),常规喷雾。该药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毒性低,对环境及天敌友好等特点。执行力:2%甲氨基阿维菌素ME: 25-30毫升/亩;维胜: 2.0%阿维菌素100毫升,兑水15-30公斤(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间隔15天在喷一次即可。重发生期,2.0%阿维菌素150毫升单打,兑水30-45公斤,间隔10天可再喷一次。高唯:5%阿维菌素, 40毫升,兑水15-30公斤(视

14、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间隔15天在喷一次即可。4、稻叶蝉类同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其中以白翅叶蝉,黑尾叶蝉为害最重,成虫在小麦或田边、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次年迁入移栽田取食产卵。水稻受害后叶绿素被迫害,叶片密布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干灰白,穗粒不实,同时它的排泄物还能引起霉病发生,妨碍光合作用。化学防治: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亩用药1624克,兑水30公斤作常规喷雾。比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亩用20-30克,兑水3045公斤搅拌均匀后均匀喷雾。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亩用40-60克,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37%飞悬噻嗪酮SC,亩用30-50克,兑水

15、30公斤喷雾。5、稻蓟马类包括稻蓟马,稻管蓟马等。成若虫以口器破叶面,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叶尖卷缩枯黄,受害严重时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为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为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化学防治:常见卷叶苗,叶尖初卷率约15%-25%,则列为防治对象田。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量的0.6%-1.1%,在常规方法浸种后拌匀药剂,然后踏谷播种。每亩10%扫洁,20-30克/亩,兑水30公斤喷雾。比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兑水30公斤喷雾。二、病害水稻病害有40多种,近年来经常发生危害的主要有稻瘟病、稻

16、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条纹枯病等。1、 稻瘟病危害症状: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病、吊颈瘟。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叶瘟一般于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

17、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结实不全。发生规律: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1苗瘟 苗瘟多发生在秧田期,在三叶期前发病,不形成明显病斑,病苗基部水滞状至黄褐色枯死,苗瘟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1.2叶瘟 叶瘟在本田稻叶上发生,一般追肥晚,偏施氮肥,分蘖盛期叶色浓绿的田块易发生,因气候条件及品种抗病性不同,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色型等病斑类型。 慢性型病斑:为典型叶瘟病斑,呈梭型或纺锤型,边缘黄褐,中央灰白色,两端有沿叶脉伸入键部组织的褐色线条,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形成灰绿

18、色霉状物。 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椭圆或不规则形,小如芝麻,大如绿豆,潮湿情况下,病部密生灰绿色霉状物,多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尤以适温高湿,高氮肥,稻株嫩绿时最易发生。急性型病斑发展很快,它的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预兆。如果天气转晴干燥或施药防治,急性型病斑转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病斑:这种病斑较少见,斑点白或灰白色,圆或近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多在病菌侵入嫩叶后恰遇天气干燥或土壤干旱时出现,当气温转为适温高湿,则迅速转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病斑为针头大小褐点或有黄色晕圈的稍大褐点,局限在两条叶脉间,不产生分生孢子,多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叶片上发生。 1.3穗颈瘟 群众称之为“吊颈瘟”,穗颈

19、、穗轴或枝梗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滞状黄褐色小点,环绕穗颈、穗轴和枝梗扩展成灰黑色病斑。穗颈瘟发生早,可形成白穗,似螟害状(螟害白穗有虫孔,穗颈瘟的穗轴无虫孔),穗子在穗颈部弯垂,后期可在病部折断,湿度大时穗颈部生出灰绿色霉状物。发生迟的病稻穗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化学防治:乐米佳:33%稻瘟灵.己唑醇ME,亩用60-80克,兑水30公斤喷雾碧朗:40%稻瘟灵WP每亩每次60-90克。兑水75公斤常量喷雾,或兑水30公斤低容量喷雾。伏瘟: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苗瘟每亩40克,防治叶瘟每亩40-60克,防治穗瘟每亩每次40-60克。兑水75公斤常量喷雾,或兑水30公斤低容量喷雾。防治

20、时期:苗瘟在秧苗3、4叶期前;叶瘟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期;穗瘟在破口至齐穗期。2、纹枯病为害状: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呈灰绿色,椭圆形,以后扩大,边缘灰色,病斑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发生数日后,表面有白色菌丝成团,以后变成粟褐色菌核。发生规律: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受菌源、气候、水稻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几方面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水稻不同生育期抗病能力不一致,种植制度和田间管理水平对纹枯病流行有一定影响,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高峰前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关健时期。一、菌源。病源菌以菌核遗留在田间残留病株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田间菌核量的多少受上

21、季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上季发生重,田间残留量大,一般每亩有菌核60万粒,最高田块有190万粒。田块菌核残留量在菌核量越大,初次侵染源越多,初次侵染的株发病率高。二、气候。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生的病害。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纹枯病的发生。稻株间温度在23以上,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多雨寡照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情扩展。三、栽培条件。长期灌深水的稻田,水稻纹枯病发生重,浅水勤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氮肥施用量大,磷、钾肥不足,稻株抗病

22、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四、品种和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叶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有一定关系,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随后在田间水平扩展,株与株之间相互传播,水稻进入孕、抽穗期对纹枯的抗性减弱,病害迅速加重,从稻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叶片垂直扩展。化学防治:力托金:40%己唑醇SC亩用12-18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重点喷施稻丛基部,12小时遇雨补喷,发病严重的田块在第一次施药57天后再施一次,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落干后至十点或下午四点后。,佳苗、惠苗:30%苯醚甲环唑

23、3;丙环唑EC,孕穗末(破口前3天)喷施第一次,齐穗期(破口后10天)喷施第二次,每次用20-30ml 30-40公斤水喷雾。金实:30%井冈霉素.戊唑醇SC,亩用30-45克,兑30-40公斤水喷雾乐米佳:33%稻瘟灵.己唑醇ME,亩用60-80克,兑水30公斤喷雾达曲纹:5%井冈霉素.枯草芽水剂 每亩75-100 ml ,加水30公斤于水稻分蘖至灌浆期喷雾。4、 稻曲病危害症状:稻曲病多发生于水稻收成好的年份,群众认为是丰年征兆,故俗名“丰产果”。近几年随二系杂交稻的推广应用,稻曲病发生越来越重。通常在中稻和晚稻天发生,以优质稻、杂交稻发生较为普遍。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病菌在颖

24、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渐膨大,包裹全颖,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黑绿色粉末。发病规律:病菌的菌核在土壤中及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次年78月见开始生出头状子座,上生子壤壳,产生子壤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两种孢子均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及幼颖;水稻生长后期嫩绿,扬花期遇多雨,高温及偏施氮肥,发病重。化学防治:金实:30%井冈霉素.戊唑醇SC,亩用30-45克,兑30-40公斤水喷雾。田间用药最佳时期在水稻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5-7天左右)。力托金:40%己唑醇SC亩用12-17克兑水15公斤喷雾佳苗、惠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25、孕穗末期(水稻破口前5-7天左右)喷施第一次,齐穗期(破口后10天)喷施第二次,每亩用20-30ml,兑3040公斤水喷雾。乐米佳:33%稻瘟灵.己唑醇ME,亩用60-8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即水稻破口前5-7天左右,齐穗期再喷一次。达曲纹:5%井冈霉素.枯草芽水剂 每亩75-100 ml ,加水30公斤于孕穗破口前7-10天,遇连阴雨天气时,破口期第二次施药。5、 水稻黑条矮缩病(1)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

26、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小而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1/3),后期不能抽穗,常提早枯死。 3、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

27、、实粒少、粒重轻,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病株叶背及茎秆表面出现蜡白色沿叶脉的短条状突起,后期变黑褐色,稻岭越小,感病越强,后期病苗全部五死亡。发生规律与危害该病是由媒介白背飞虱吸毒、获毒、带毒、传毒、感染发病而又难以控制的病毒病。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国发明南方稻区发生面积日益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深,防治的是控制飞虱危害。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 1、

28、传毒媒介和传毒 (1)传毒媒介:主要白背飞虱;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白背飞虱获毒时间为30min;传毒为15min。 (2)传毒:病毒初侵染源以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带(获)毒白背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该病是由媒介白背飞虱吸毒、获毒、带毒、传毒、感染发病而又难以控制的病毒病。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国发明南方稻区发生面积日益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深,防治的是控制飞虱危害。防治方法:种植抗病的早稻品种;加强健身栽培,如从肥水管理方面改善稻田环境,增强稻株的抗病虫能力,抑制飞虱和病毒的孳生繁殖。早稻收割前清除田边、沟

29、边的杂草。收割时,稻草随打、随挑、随晒,不堆放在田边,防止杂草和稻草上的残留的害虫跳入晚稻田。收割后,立即翻耕灌水,晚稻早插大田,采取田边喷药保护。治虱防矮。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的正常用量在20克/亩,亩用药量兑水40-50公斤,采用常规喷雾法。于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或37%飞悬噻嗪酮SC亩用3050克,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兑水均匀喷雾。5、水稻条纹叶枯病苗期发病先在心叶基部沿叶脉出现腿绿黄斑,以后向上扩展成黄绿色相间的条纹,往往使心叶变细弱,扭转下垂。到抽穗期形成枯孕穗,穗头小,枝梗及靓壳都扭曲畸形。主要由灰飞虱带病毒传播的病毒病,以农业防治和化学控制灰飞

30、虱为主。防治方法:、种植抗病的早稻品种;加强健身栽培,增强稻株的抗病虫能力。清除田边、沟边的杂草。收割时,稻草随打、随挑、随晒,不堆放在田边,防止杂草和稻草上的残留的害虫跳入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灌水,晚稻早插稻田、采取田边喷药保护。化学防治;早稻秧田平均每平方尺有成虫2只以上、晚稻秧田有成虫5只以上,进行防治,防治时期以成虫迁入期和卵盛孵高峰期为宜。可采用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的正常用量在20克/亩,亩用药量兑水40-50公斤,采用常规喷雾法、37%飞悬噻嗪酮SC、10%比乐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药剂。6、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

31、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先在叶尖边缘发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段斑,后沿两旁或中肋向上、下蔓延扩大,后成枯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有的呈波纹状。籼稻病部橙黄色, 稻灰褐色。潮湿叶面分泌珠状细菌流胶。 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 叶缘型:是一种慢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病健明显。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枯,没有明显

32、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在潮湿后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的菌脓,干燥后如鱼子状小颗粒,易脱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夹紧,约1分钟后对光看,如切口有云雾状雾喷出,即为百叶枯病。也可剪一段6厘米长病叶,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昼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黄色浑浊的水珠溢出,即为白叶病。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oryzae)。初侵染源主要是病草和病谷,细菌经水流传播到秧田,引起秧苗发病。早稻秧苗感染后往往不表现症状,成为带菌苗。晚稻在三四叶期就可表

33、现症状。秧田期淹水,秧苗期淹水,秧苗被感染的机会增多,淹水没顶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秧苗带菌率越高。当带菌苗或显症状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到分蘖末期稻株抗病力降时开始发病,成为中心病株。以后又在病株的病部产生大量的菌脓,借灌水和暴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在田间不断扩大蔓延。化学防治:(1)25%叶枯宁可湿粉,每亩每次200-400克,水稻发病期间一般需喷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兑水75公斤常量喷雾。(2)10%叶枯净可湿粉每亩每次250-400克。喷施方法同叶枯宁。7、立枯病危害症状: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

34、霉状物。发病规律: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立枯病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一旦发病很难防治,故在防治上应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秧苗枯萎、茎基腐烂,手拨易断。后期发病的多先呈心叶萎垂,茎基软腐,大都有粉红色霉状物。化学防治:1)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600倍液,于秧田发病前或秧苗1叶1心至3叶期、发病始期,每平方米秧板喷洒1-2升。2)出现立枯病后每天早晚灌水。做秧板时在河泥中拌和70%的敌克松原粉,每亩1.2

35、5公斤。 8、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有种子传播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大量空秕粒,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在水稻叶片上产生红褐色短条斑,对光照病部半透明,病斑多个愈合成一个大的斑块,红褐色,病害严重时整个稻田叶片呈红褐色,像火烧过一样。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很小的深褐色菌脓。发病规律:本病主要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是灌溉水、流水和有病的稻草等。防治方法:1、 种子消毒:用10%三氯异氰尿酸1000倍液浸种;2、 在发病初期,70%农用链霉素20克/亩,兑水30公斤;或用70%冠菌清800倍液喷雾,连喷两次。9、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症状:分蘖期发病,心叶失

36、水卷筒,最后全株枯死,像二化螟为害状。但剥开心叶无虫,茎基部根结变黑,有短而少的倒生根,伴有恶臭味。发病规律:细菌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主要从根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整个生孕期都可发病。大田有三个发病高峰:第一次高峰在移栽后10-15天,第二次高峰在搁田复水后,第三次高峰在抽穗灌浆阶段。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以农业防治为主,推广种植直播田、抛秧等移栽方式,减少稻苗伤口。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一、虫害我国危害小麦的害虫有120余种,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等)、麦蚜、麦红蜘蛛、吸浆虫、粘虫等。这些害虫取食不仅对小麦造成直接损失,且有些害虫,如:麦蚜、叶蝉、飞虱

37、等还可以传播各种病毒病害,造成更大损失。1、蚜虫麦蚜又叫腻虫,是间歇性猖獗发生,蚜虫主要群集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吸取汁液。当虫口密集时,造成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穗部遭害后,造成籽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植株死亡,损失很大。蚜虫的成灾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是冬前10月份和春季2-3月份气候温暖,降雨较少的年份引起猖獗为害,而寒冷多雨年份则发生较轻。化学防治:(1)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亩用20-30克,兑水30公斤作常规喷雾或兑水10公斤用弥雾机弥雾。(2)丁硫克百威:有效成分6-8克/亩(例如20%丁硫克百威乳油30-40ml/亩)。建议在田间蚜虫始盛期(

38、百株蚜量500头左右)施药。(3)比乐10%吡虫啉比乐可湿性粉剂,亩用10-20克,兑水50-60公斤,搅匀后均匀喷雾。本品对家蚕、虾类高毒,对蜜蜂的毒性极高,应注意使用。(4)77.55%敌敌畏乳油,亩用5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5)40%乐果、40%氧化果乳油等。2、粘虫又称行军虫或剃枝虫,可危害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才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成光杆。化学防治:(1)77.5%敌敌畏乳油每亩50ml,于3-4龄幼虫高峰期,加水50公斤喷雾,或每亩100ml,拌半干细土20公斤,于傍晚撒施于麦田。(2)90%敌百虫

39、晶体25-50克/亩,加水50公斤,于3龄幼虫高峰期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3)辛硫磷、马拉硫磷、乐果、灭幼脲等3、麦蜘蛛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叶片呈白班,变黄,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甚至干枯死亡。秧苗严重受害后,抗寒力显著下降。化学防治:1、40%乐果乳油每亩5060ml(或40%氧化乐果乳油每亩50ml),兑水50公斤,于落浆至乳熟前均匀喷雾。2、50%马拉硫磷2000倍液,每亩喷施75公斤药液喷施。3、用1.8%阿维菌素4000倍液、或20%哒螨灵1500倍液喷雾防治。于早上710点或下午4点以后均与喷洒效果更好。4、吸浆虫俗称小红虫 ,麦蛆等,

40、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两种。小麦灌浆期幼虫吸浆危害。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常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化学防治:1、酷胜: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蛹期毒土施药每亩用20克,成虫期喷雾每亩用25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蛹期毒土施药每亩用75毫升,成虫期喷雾每亩用150毫升。在化蛹盛期将上述用量的药剂用2.5公斤水释吸后,喷于25公斤细沙或细土上搅匀,撒施于小麦行间;成虫期在吸浆虫羽化出土、小麦齐穗80%时喷雾,每亩用水量45公斤。2、众管40%毒死蜱众管200毫升配毒土20公斤化蛹期撒施,并且于成虫期用77.5%敌敌畏50毫升+

41、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喷雾1次。3、77.5%敌敌畏50毫升+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有机硅助剂2000倍液成虫期喷雾,3天1次,连喷2次。4、20%溴氧菊酯乳油每亩1012ml,于羽化高峰期,加水50公斤喷雾,或兑水20公斤低容量喷雾,可兼治蚜虫。5、于化蛹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50ml,加水5公斤,拌细土20公斤撒施。 5、地下害虫包括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在底下将作物根茎咬撕成乱丝状,造成植物枯死,咬食发芽的种子,造成缺苗断垄,夜间还经常到地面取食植物。化学防治:1、地虫杀,20克一壶水,洒淋。2、50%辛硫磷乳油100 ml加水34公斤稀释,拌麦种50公斤堆闷1224小时。

42、3、90%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0.5公斤,与5公斤炒香的麦麸、豆饼、米糠或谷子制成毒饵(或毒谷),每亩施毒饵1.52.5公斤。二、病害1、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杆和穗上。在叶片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夏孢子堆,其中产生大量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小麦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条的黑色冬孢子堆。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在麦穗的颖上和芒上也有发生,产生很多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夏孢子堆。在小麦育后期,在同一夏孢子堆或其附近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叶锈病主要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

43、桔红色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夏孢子)。冬孢子堆在后期产生于叶背面或叶鞘上,散生、暗褐色、椭圆形、表皮不破裂。化学防治:1)每亩金实30%井冈.戊唑醇15ml,于孕穗至抽穗期病斑零星发生时,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如病情重,持续时间长,可于15天后再喷1次。2)力托金40%己唑醇SC,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药812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兑水15公斤弥雾。2、赤霉病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生,引起苗枯、穗腐、基腐或杆腐,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与严重。穗腐于小麦开花后出现,主要症状是在颖壳缝隙处和小穗的基部生有粉红色的胶质霉层,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化学防治:1)每

44、亩金实30%井冈.戊唑醇15ml,于孕穗至抽穗期病斑零星发生时,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如病情重,持续时间长,可于15天后再喷1次。2)力托金40%己唑醇SC,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药812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兑水15公斤弥雾。3)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23次。4)50%托布津可湿粉75100克/亩,加水50公斤喷雾。5)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5075克/亩,加水50公斤喷雾。一般情况下,施药应掌握在抽穗期至盛花期,根据情况可两次三次用药。3、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面上,也可发生于植株也叶鞘,茎秆和穗上。其症状特点是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成灰色乃至褐灰色,上

45、面散生黑色颗粒(闭羹壳)化学防治:1)每亩金实30%井冈.戊唑醇15ml,于孕穗至抽穗期病斑零星发生时,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如病情重,持续时间长,可于15天后再喷1次。2)力托金40%己唑醇SC,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药812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兑水15公斤弥雾。3) 每亩20%三唑酮乳油2050ml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克,于孕穗至抽穗期,病害盛发初期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4) 40%多*酮可湿性粉剂,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药75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兑水15公斤喷雾。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 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是

46、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化学防治1) 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再喷一次。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2) 硫双灭多威:有效成分500625毫升/亩(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3) 多杀霉素:有效成分25-35毫升/亩(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4) 甲氧虫酰肼:有效成分320600毫升/亩(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5) 氟铃脲:有效成分50-70毫升/亩(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6) 甲氨基阿维菌素:统治者有效成分10-12毫升/

47、亩(例如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8331000倍液)2、棉蚜刺吸棉 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化学防治:1) 25%捕飞(吡蚜酮.噻虫啉)SC,亩用15-20克:2) 歼倒: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即20毫升歼倒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3) 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4) 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喷雾。5) 25%氧了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

48、使用,以免产生抗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3、棉肓蝽以幼虫钻蛀蕾、花、铃、棉籽等部位,造成落蕾、落花、烂铃、僵瓣、黄花等现象,造成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损失。化学防治:1)20%除虫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2)77.5%敌敌畏乳油每亩5070毫升,加水1.52.5公斤,喷在1525公斤细土上拌匀,于傍晚撒在田间,连续喷施三次毒土,隔34天一次。3)平的破叶疯。腋芽或生长点受害后,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卲帚苗。幼蕾受害后变黄褐色而干枯脱落;棉铃被害后密布黑点,可僵化脱落。化学防治: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棉盲椿,有效成0.5克在棉盲椿低龄若虫胜发期喷雾。2、每亩用20%丁硫克

49、百威乳油60克,或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克。在棉盲蝽盛发期施药,重发生年份1周内连续施药2次。3、马拉硫磷:有效成分750毫克/升(例如45%马拉硫磷乳油600倍液),在低龄若虫期喷雾。4、90%晶体敌百虫50克,于2、3龄若虫高峰期加水50公斤喷雾:或用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5、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ml,兑水50公斤常量喷雾,可兼治红铃虫、棉蚜、红蜘蛛。4、斜纹夜蛾初孵幼虫群集在一起,在叶背取食叶肉后,形成“帅网状”花叶,以后分散危害,取食叶片和蕾铃。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每亩统治者20克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克,在午后或旁

50、晚喷雾防治。5、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群集在棉叶背部,吐丝结网,在其中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以后分散危害,大量取食棉叶,严重是也危害棉蕾、棉铃和幼茎。化学防治: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克,或5%统治者20克,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期喷雾,每亩用水量50公斤。二、病害1、苗期危害主要有炭蛆病、立枯病。炭蛆病主要症状是幼茎部出现梭形病斑,子 叶边缘有半圆形或叶中有近圆形褐色病斑,周围红褐色。立枯病主要症状为种子萌芽后未出土即烂死或幼茎基部成圆形水渍状凹陷,重者倒伏,叶片上有不规则病斑。化学防治:(1)拌种双拌种:每公斤棉籽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克拌种。拌种前先将棉籽湿润,加10倍于药量

51、细土于药中拌匀,然后均匀搓种。(2)多菌灵拌种:25公斤棉籽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公斤,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克,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250克,兑水2.55公斤,均匀喷在棉籽上,拌均后堆闷6小时即可播种。(3)波尔多液喷雾:按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1:1:200配成波尔多液喷雾。(4)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2、棉枯、黄萎病化学防治:多菌灵浸种:40%多菌灵胶悬剂375克,兑水50公斤,浸棉种20公斤,浸种14小时后取出晾干即可播种。浸种过程中需搅动12次。3、烂铃主要病害及症状如下:红腐病:病铃有浅红色霉层,雨后呈浅红粘状物。红粉病:铃面布满粉红色松散绒状

52、物。疫病:铃软病、发病迅速、很快变蓝黑色。曲霉病:铃壳褐色,上生黄黑褐色霉状物,有的霉呈草绿色。黑果病:铃壳变黑僵硬,后期呈烟煤状。化学防治:(1)波尔多液喷雾:按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1:1:200配成波尔多液,针对结铃部位喷雾,每7天1次,共喷23次。(2)疫霉灵(乙磷铝)可湿粉200300克/亩,兑水75公斤喷雾,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3)每亩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175克,兑水5060公斤对棉花结铃部位喷雾,每710天喷1次,共喷23次。蔬菜常见病虫及化学防治1、烟粉虱烟粉虱是近年来新爆发的主要危害茄果类蔬菜的害虫,其低龄若虫常取食茄果类蔬菜叶片汁液,造成植株叶

53、片呈银叶症状,农户常误作病害防治而造成减产甚至毁园。烟粉虱可全年繁殖,310月危害茄瓜类蔬菜。烟粉虱多在叶背及节瓜毛丛中取食,卵散产于叶背面。若虫初孵时能活动,其他各龄定居在叶背面,灰黄色,类似介壳虫。危害初期,植株叶片出现白色小点,沿叶脉变为银白色,后发展至全叶呈银白色,如镀锌状膜,光合作用受阻。严重时全株除心叶外多数叶片布满银白色膜,导致植株生长减缓,叶片变薄,叶脉、叶柄变白发亮,呈半透明状;幼瓜、幼果受害后变硬,严重时脱落,植株萎缩。烟粉虱除刺吸叶片汁液外,还传播多种病毒病,必须强化防治措施。化学防治:1)25%飞电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亩3040克兑水50公斤喷雾,要求喷雾均匀,并对叶背

54、面施药,虫量大时57天在防治一次。2)啶虫脒,有效成分2.5克/亩(例如3%啶虫脒乳油83毫升/亩)3、噻虫嗪,有效成分4克/亩(例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克/亩)。若虫始发期喷雾施药。4)每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20克,在烟粉虱发生适盛期喷雾,要求喷雾均匀,并对叶背面施药,虫量大时57天后再防治一次。2、蔬菜小菜蛾小菜蛾俗称“两头尖”,是一种世界性的蔬菜害虫,全国普遍发生。主要寄主植物为十字花科蔬菜,其中又以甘蓝、花椰菜、大白菜、油菜等受害最重,偶尔还危害马铃薯、葱、洋葱、姜、番茄和一些温室植物。化学防治:1)虫螨睛:有效成分56克/亩(例如10%虫螨睛悬浮剂5060克/亩),兑水50升

55、喷雾一次。在小菜蛾低龄期(2龄期前)用药。2)2.15%甲维盐10克/亩+48%毒死蜱20毫升/亩;2.15%甲维盐10克/亩+40%丁醚尿16毫升/亩。以上药剂在小菜蛾2龄幼虫前施药,亩喷液量50公斤。3、蔬菜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夜盗蛾、贪夜蛾、白菜褐夜蛾,是以危害蔬菜为主的多食性害虫,同时又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为害的重要害虫。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致使菜苗死亡,3龄以上的幼虫可钻蛀青椒、番茄果实,造成落果、烂果、失去商品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化学防治:1)氟铃脲有效成分2.5-

56、3.5%克/亩(例如5%氟铃脲乳油5070%毫升/亩危害虫害),在甜菜夜蛾低龄期(2龄期前)喷雾。2)毒死蜱,有效成分2024%克/亩(例如40%毒死蜱乳油5060%毫升/亩)、在甜菜夜蛾蛾低龄期(2龄期前)喷雾。3)甲胺基阿维菌素,有效成分0.30.4%克/亩(例如1%甲胺基阿维菌素乳油304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雾一次。建议在甜菜夜蛾低龄期(2龄期前)喷雾。4)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使用剂量为7.5毫升/亩;24%氰氟虫腙,使用剂量为66毫升/亩。以上药剂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期防治一次,亩喷液量50公斤。4、蔬菜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芽,嫩叶、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嫩芽,嫩叶卷缩,出现丛生现象;幼果受害后,茸毛变黑褐色,果实畸形,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果。化学防治:1、丁硫克百威20%乳油,使用剂量120毫升/亩,在害虫始盛期施药,亩兑水50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