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并能举例说明。 2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能力目标1、 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2、 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学会当地震来临时如何保护之间,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德育渗透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得到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启示,培养同学们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
2、 “地表形态变化”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是不断变化的,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变的”,也不要求掌握“海洋与陆地为什么会变”,仅要求学生在事例中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学生受活动范围、思维能力和知识量的限制,实际上他们难以举出说明沧海桑田的例子,因此需要教材或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再去搜集有关的实例。提供的实例应包括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海变陆的例子比较多,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是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围海造田等。相
3、比较而言,陆变海的例子难找些,并且学生也较难理解,如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床遗迹,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等。 本条课程标准重在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地球科学是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加强科学观念教育是地球科学部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地球表面的海陆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由于海陆的运动变化极其缓慢,人们不易察觉,因此,让学生初步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有助于破除迷信,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从观念培养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也需要用一些实例来说明,如珠穆朗玛峰还在升高,大西洋和红海还在扩大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尽管我们察觉不出来,我们脚下的
4、大地一直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指出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然后并没有阐述“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变的”和“海洋与陆地为什么会变”,而是重点通过两类事例说明地表形态变化,特别是海陆变迁的变化。一类事例说明海洋变成陆地的缓慢变化,如教材中“图2-53 云南石林”和“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又通过活动中的现象“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变成海洋的变化。另一事例说明地表形态变化的剧烈变化,如地震和火山喷发。教材最后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理解。活动要求学生解释地表形态变化现象,学生作出正确回答肯定有困难,这是故意设疑,
5、让学生“碰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入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打好伏笔。 “大陆漂移假说”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的课程标准对应,但它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知道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也是关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方式的假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在说明中,要求加强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介绍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和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发现和研究,这些生动的素材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培养。教材首先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图2-55 大陆漂移的过程(模拟)”直观地强调大陆
6、漂移假说的核心内容。教材通过“阅读”介绍了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重点描述了魏格纳善于观察和积极研究的科学态度。最后,教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理由,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和观察能力。 “板块构造学说”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对于79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比较困难,课程标准为此对本条课程标准作了说明:要注重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这样,我们可对本条课程标准作如下理解。第一,安排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于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第二,作为探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
7、教育),因此需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应由大陆漂移假说引入,按照科学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从而体现科学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第三,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的要求,重点掌握板块基本划分(六大板块)、板块与地壳运动的关系。第四,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要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联系。 按照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教材“又提出?”说明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假说”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注重“科学史教育”思路。教材以简洁的文字和形象的图像说明了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观点:全球岩石圈主要有六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
8、;板块运动导致陆地和海洋的相对位置变化。 “能够说出世界著名山系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也是该段教材的重点,但教材并没有安排进行正面阐述,而是安排P.4344活动,通过模拟操作活动,既熟悉了六大板块及分布,又帮助理解了板块运动与海洋、高大山脉形成的关系。具体的“世界著名山系”形成可以在活动中感悟。科学态度重在探索,重在过程,重在科学的方法(发现假设论证),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最后安排了“海洋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的阅读活动。教材通过四幅图像,配简短的文字说明,描述了海洋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加深对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变化(如海洋、大洋中脊、海沟、岛弧的形成)关系的理解。“火山
9、与地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说出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对该课程标准的理解应该是:一是要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二是要能知道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而不要求掌握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的具体关系。 近年来,全球处于地震多发期,地震发生区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本条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渗透有关地震突然发生时需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方面的知识。 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直接阐述“板块张裂和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并没有阐述板块交界地区为什么火山、地震频繁。教材通过一组地震发生次数、活火山数目说明板块张裂、碰撞地带火山、地震的频繁程
10、度。教材重点介绍了世界上的主要火山地震带,并通过六大板块示意图与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得到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图2-62中,六大板块之外还列出了许多小板块,这不是增加学生识记的难度,而是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教学时可以简单地进行说明,但不要深究。教材通过两则阅读材料,让学生简单了解火山和地震。“火山之最”和图2-63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壮观景象和火山分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东日本大地震”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了地震带来的巨大危害,让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而理解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教材通过P.47“活动1”说明全球的地壳活动进入活跃期,通过标注图像和观察,加深板块运
11、动与地震的关系。教材通过“活动2、3”,向学生渗透有关地震突然发生时需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方向的知识,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提纲一、地表形态的变化1缓慢地变化2激烈地变化二、大陆漂移假说三、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2板块运动3板块运动与地形四、火山与地震1火山、地震带和板块运动2地震应急措施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精选实例,说明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地表形态的变化】 此内容为本节重点内容之一,但课程标准只要求“举例说
12、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内容比较简单,因此要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识链接引入:复习上一节“海陆分布”回忆“七大洲和四大洋”,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检查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完成1.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 运动 与变化之中。2.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魏格纳 提出。3. 板块构造学说中,全球主要有 六 大板块构成。4. 全球每年发生
13、 500万 次地震。教学内容与环节: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地表形态变化展示“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合作探究一:(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
14、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教师小结: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2) 、大陆漂移说“通过flash动画演示,边演示边介绍内容” 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
15、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议一议:魏格纳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承转过渡):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3) 、板块构造说自主学习: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活动。合作探究:探究二1.
16、读课本43页“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 ”表示:板块 碰撞挤压 运动; 形成 山脉 ; “ ”表示:板块 张裂拉伸 运动 形成 裂谷、海洋。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1.六大板块的组成读图应用: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板块的运动读图分析:展示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让学生观察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达标检测:指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及形成原因? 地表因板块碰撞挤压而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教师归纳: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说明这些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发生火山、地震,在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3.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内稳外活)(四)、火山和地震1.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肛门便袋护理
- 介入治疗并发症
- 2024变压器维修合同
- 2024年达美航空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照相机透明部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鸡用霉菌毒素强力清除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隐蔽天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纯香花生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男式金属眼镜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牵引式拉模成型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 12955-2024防火门
- 集装箱购销协议合同范本示例
-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 室内装修施工安全方案
- 直播电商代运营服务协议(GMV计费模式)
- 工程询价合同模板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瓦楞包装纸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无锡风机吊装施工方案
- 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课件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