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真空断路器使用说明书_第1页
VK真空断路器使用说明书_第2页
VK真空断路器使用说明书_第3页
VK真空断路器使用说明书_第4页
VK真空断路器使用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K型电动弹簧操作机构使用说明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1. VK型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方法1-1构造图1至是各部分的名称和示意图。控制回路二次插座储能手柄插入口分合闸指示(合闸红色、分闸绿色)分闸按钮合闸按钮抽出推入摇柄插入口储能指示(白色:释能、黄色:储能)计数器技术规格图11-2 手动操作方法(1) 储能操作如图6所示,插入储能手柄,上下摇动数次(通常约7次)后会听到“喀喳”的声音。这时,合闸弹簧储能指示由“白色(DISCHARGED)”变成“黄色(CHARGED)”,显示进入储能状态。储能手柄插入口图 6分闸按钮储能指示合闸按钮分合闸指示图 7(2) 合闸操作按下合闸按钮(CLOSING

2、 BUTTON),断路器闭合。这时,分合闸指示显示“CLOSED”,储能指示显示“白色(DISCHARGED)”。(3) 分闸操作按下分闸按钮(TRIP BUTTON),断路器分闸。这时,分合闸指示显示“OPEN”。 ! 注意 以下操作会造成断路器故障:1 在合闸状态下按合闸按钮。2 在按着分闸按钮的状态下,按合闸按钮。3 在提起右侧联锁提杆的状态下,按合闸按钮。1-3电动操作方法(1) 储能操作连接好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并接通电源后,电动机立即转动,合闸弹簧开始储能。当储能指示的显示由“白色”(DISCHARGED)变为“黄色”(CHARGED)后,合闸弹簧储能完毕。(2) 合闸操作发出合闸指

3、令后,合闸线圈励磁,断路器合闸。合闸后电动机继续转动,直到合闸弹簧储能完成为止。分合闸指示显示“CLOSED”。合闸弹簧储能指示显示黄色的“CHARGED”。(3) 分闸操作发出分闸指令后,分闸线圈劢磁,断路器分闸。分合闸指示显示“OPEN”。2. 断路器动作说明 ! 注意不要在卸下面板的情况下操作断路器。以免发生灾害、事故。2.1 控制回路的动作(1)合闸动作合闸弹簧储能完毕后,断路器如果处于分闸状态,其控制回路如图2a。在此状态下,如果接通(合)CS1,在b,Y-b,X-b的回路上,合闸线圈励磁的瞬间(约50ms),断路器合闸。在断路器合闸的同时,辅助开关b转换,合闸线圈解除励磁。然后辅助

4、继电器Y励磁,并形成合闸回路的保护回路。(2)储能动作断路器合闸的同时,微动开关LS闭合,控制继电器X励磁,启动储能功能。控制继电器励磁后,受LS、X-a、M、X-a、F回路的控制,电动机转动,合闸弹簧储能完毕后(约4秒),微动开关LS断开,控制继电器X励磁被解除。(3)分闸动作 ! 危险请勿靠近,以免由于触电发生伤亡事故。和断路器分闸有关的回路只有a1、a2、TC,若接通CS2,分闸线圈励磁的瞬间(约35ms),断路器分闸。在断路器分闸的同时,辅助开关a1转换,分闸线圈解除励磁。图 2a图2b ! 注意请勿将手或身体的一部分伸入机构内,以免发生夹伤等事故。2.2 机构的动作(1) 合闸动作

5、图4(A)是断路器分闸状态的示意图,合闸弹簧处于储能状态(合闸待机)。在此状态下,按合闸按钮(CLOSEING BUTTON)或通过合闸线圈驱动合闸挚子,使凸轮快速旋转变成如图4(B)的状态,即合闸状态。(2) 储能动作 断路器保持如图4(B)所示的合闸状态,电动机驱动或通过手动储能摇柄,使合闸凸轮转动,并启动储能功能。当合闸凸轮上的滚轮接触到合闸挚子时,储能完毕。(3) 分闸动作 按下分闸按钮(TRIP BUTTON)或通过分闸线圈驱动分闸轴,机构恢复成图4(A)所示的分闸状态。(4) 分闸自由状态按下分闸按钮(TRIP BUTTON)或通过分闸线圈驱动分闸轴,机构变成图4(C)所示的分闸自

6、由状态,断路器自进行储能,恢复到如图4(A)所示的分闸状态。 图3真空灭弧室电机分闸线圈分闸扇形板合闸弹簧合闸刮板分闸按钮合闸线圈合闸按钮合闸挚子分闸刮板分闸弹簧主轴触头弹簧图4 机构的动作(A) 分闸状态(C) 分闸自由状态(B) 合闸状态3. 维修保养维修周期及内容因使用情况,开断次数和开断电流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是:第1次是在购入使用后12年,然后每3年进行一次。 ! 危险 在操作相关断路器之前,必须确认该产品分合闸指示为“OPEN”(分)。 不能人为地改装或取消安全装置,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 注意 不可将手或身体的一部分伸入机构内。 维护检修前必须打到“分闸状态”,以防夹伤

7、,烫伤或触电事故。3.1 定期检查要点表1序号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判定基准处理措施1断路器整体螺栓、螺母是否松动用螺丝刀、板手试探性拧紧无松动发生松动时进行紧固有无尘埃、异物目测干净无异物用压缩空气吹扫,用干净的干抹布擦拭有无过度变形、磨损、损伤目测无变形、过度磨损、损伤等消除产生原因有无部件脱落目测无脱落部件恢复到正常位置2操作机构部分有无尘埃、异物进入目测无尘埃、异物用压缩空气吹扫,清除异物操作是否灵活手动操作操作灵活如果操作不够灵活,可加注少量润滑油轴承、销类是否缺油目测感触操作灵活合闸轴和分闸轴动作目测转动灵活3真空灭弧室触点消耗量检查目测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应可观察到图11所示的

8、红色标记若看不到红色标记,则应更换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确认参照4-2的内容如真空度不良,应更换真空灭弧室开断次数观察计数器显示额定电流的开断次数达到10000次时,判断真空度是否及格,如果及格,则待开断次数达20000次时更换真空灭弧室。发现真空度不良或开断次数达到20000次时,更新真空灭弧室。续表1序号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判定基准处理措施4辅助开关端子部分螺钉的松动用螺丝刀紧固无松动出现松动时,用工具紧固外壳、触点的破损目测无破损有破损时应更换5主回路开断部分接触面的变色情况目测接触面应保持有油膜,不变色如缺油应少量的添加,如果变色应更换6控制回路电动合、分闸状况在试验位置或断开位置进行

9、分合闸时无障碍回路检测、检查合闸装置、分闸装置、微动开关7控制回路断路器二次插座绝缘部的破损目测无破损发现破损应更换8绝缘拉杆、真空灭弧室支架有无尘埃、异物,有无裂纹、破损目测无尘埃、异物无裂纹、破损用压缩空气吹扫后再用清洁的布抹拭。如有裂纹、破损应换新的 检查位置 绝缘电阻值 测定兆欧表主导电部对地 500M以上 2500V控制回路对地 2 M以上 500V主回路端子之间 500M以上 2500V9如果发现主回路端子间的绝缘电阻下降,应先用干布擦拭真空灭弧室表面,再重新测量。图5 触头损耗量观察点要求为确保功能正常,务必在规定期间内进行检修 ! 危险 观测前请务必将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的电源切断

10、。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确认分合闸指示处于“OPEN”的状态。3.2真空度的鉴定通过耐压试验方法进行鉴定。真空灭弧室在耐压试验中,它的绝缘破坏电压与断口间耐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C42kV真空良好范围 绝 缘 击 穿 电 压(kV)AC1719kV 大气压101kPa真空度(kPa)图6如果由于真空度不良造成真空灭弧室的压力等于一个大气压,在耐压试验中,当电压加至AC17kVAC19kV就会放电。反之,如果加压至AC42kV也保持正常,不放电,则可以证明它仍保持较高的真空度。在真空度不良的状态下,基本上不会发生滞后放电的现象,所以施加电压的时间大约10秒就足够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必须使真空断

11、路处于分闸位置,然后在真空灭弧室极间徐徐加压至AC42KV。然后将电压降为零,再重新加压,如此反复操作2-3次。在此过程中,电流计的摆幅超过0.5A为不良,低于0.5A为良好。(1) 耐电压回路示例图7(2) 加压方法电压时间10秒 图14! 注意 不可将手或身体的一部分伸进机构内。 维护检修前,必须打到“分闸状态”。以防夹伤、烫伤或触电事故。4故障分析 合闸弹簧损坏、脱落() 合闸不良 合闸挚子脱落 机构部分 合闸刮板脱落 合闸线圈烧损、电枢破损、卡住 不动作 (即使给出指令 电动机损坏 也不动作) 辅助开关接触不良、烧损 控制回路 控制继电器接触不良、烧损 (整个线路板更换) 辅助继电器接触不良、烧损 (整个回路电子板更换) 端子、接触器接触不良、烧损 微动开关接触不良、烧损 电动机烧损、接触不良 保险丝熔断 复位弹簧(联杆类)复位不良 机构部分 分闸爪轮复位不良 分闸拉杆复位不良 动作不良 联锁装置复位不良 (有声音不动作) 分闸线圈、电枢复位不良 主轴卡住 开断部分 合闸爪轮复位不良 绝缘操作杆破损 机构部分 合闸轴杆复位不良 误动作 (无指令也闭合) 控制回路 合闸回路和电源回路的短路 () 分闸不良 分闸线圈烧损、卡住 分闸轴、挚子卡住 机构部分 分闸刮板脱落 不动作 主轴卡住 (即使给出指令 也不动作) 开断部分 真空灭弧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