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风测尘工岗位作业标准_第1页
测风测尘工岗位作业标准_第2页
测风测尘工岗位作业标准_第3页
测风测尘工岗位作业标准_第4页
测风测尘工岗位作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测风测尘工岗 位操作标准授课班级测风测尘工培 训任课教师王磊授课时间周六78节审阅课题测风测尘工岗位操作标准教学目地与要求目的:使测风测尘工在井下作业时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落实粉尘防治和风量情况,保证井下的粉尘不超标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测尘前后的准备和测风地点的诜择教学过程测尘工岗位作业标准、操作准备第 1 条,仪器的准备:( 1)、检查采样器,做到外表清洁、附件齐全、电键或旋转按钮灵敏可靠。(2)、对采样仪器进行充电,保证电量充足。(3)、用秒表校验采样仪器的计时器是否准确。(4)、带好采样支架、样品盒、温度计、采样记录单。第 2 条 滤膜准备:(1)、将要

2、使用的滤膜放入干燥皿干燥 24 小时或放入烤箱温度 65度以下烘 干 30 分钟。(2)、使用的滤膜盒依次编号,将滤膜盒全部分解,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 干燥后全部组合。(3)、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置于天平上称重,在夹衬纸上 编号,并记录质量。(4)、直径40毫米滤膜的固定程序:打开对应滤膜盒,旋开滤膜夹的固定 盖,用镊子将已称量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在锥形环上,再将固定盖套上并拧紧, 检查固定好的滤膜有无皱褶或裂隙, 如有时需重新固定或更换滤膜, 装入滤膜盒 拧紧。直径 75 毫米滤膜的固定程序:打开对应滤膜盒,旋开滤膜夹的固定盖, 用镊子将已称重的滤膜毛面向内对折两次成 90度角的

3、扇形,然后张开成漏斗形, 置于固定盖内, 使滤膜紧贴固定盖的内锥面, 用锥形环压紧滤膜的周边, 将螺丝 底座拧入固定盖内, 用圆头玻璃棒将滤膜漏斗的锥顶推向对侧, 在固定的另一方 向形成滤膜漏斗, 检查安装的滤膜有无裂隙, 若有应更换, 将好的滤膜夹放入带 有编号的滤膜盒内。二、作业程序第 3 条 现场采样:( 1)、选定好采样点,将采样架平稳地放置在采样点,将已准备好的滤膜夹 从样品盒中取出,放入采样头内,拧紧顶盖,安装在采样器上,再将采样器固定 在采样支架上,(个别特殊采样点可手托采样器进行)。(2)、调整采样器高度在距地面1.5米左右的呼吸带,滤膜的受尘面迎向含 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

4、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以 侧向)。(3)、在连续性产尘的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 5分钟粉尘浓度稳定时采样, 阵发性产尘的作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4)根据采样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重量的最低值确定采 样的持续时间(40毫米增重不得少于1毫克,不得多于10毫克;75毫米滤膜增 重量不得少于1毫克)。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下式估算:t >式中:t 采样持续时间,min m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 1 mg;C 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 mQ 采样时的流量, L/ min(、采样结束后,拿出采样头,再由采样头内取出滤膜夹,受尘面向上, 小心放入样

5、品盒中。(6)、米样时应对米样日期、米样地点、样品编号、米样流量及时间、生产 工艺、作业环境、发尘源的特点、防尘措施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体防护措施等进行 详细记录。第4条天平操作:(1)、观察天平水准器内的气泡是否处于中心位置,如不在中心,说明天平 不水平,调节两个调整脚旋钮,直至天平水平。(2)、开启天平,观察零点是否对准刻度线,如有偏离,直至调好为止,关 闭天平。(3)、打开天平加右侧气室门,小镊子将要称的滤膜小心放入称盘中央,并关闭侧门。(4)、估计样品重量,轻旋读数指示盘至相应重量。待天平指针稳定后,记 录读数,轻轻关闭天平。(5)、取下样品,将读数指示盘恢复到零位,缓慢开启天平,检查天平

6、的零 点位置,关闭天平。第5条样品的处理:(1)、用镊子小心地将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不需要干燥处理,可以直接 放在规定的天平上称量,记录重量。(2)、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 90%以上或有雾时,应将滤膜(带滤膜夹)放在烤箱内在65度以下烘干二小时后称量,记录测定结果,称量后再放入干燥皿 内干燥30分钟,再次称量直至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 mg时,取其最小值进行计算。第10条结果计算:c=X 1000式中:t 采样时间,minm采样前滤膜的质量,mg;J采样后滤膜的质量, m2 mg;0粉尘浓度,mg/ mQ 采样流量,L/ min测风工岗位作业标准一、作业要求第1条 矿井每10天至少进

7、行1次全面测风,测风地点、位置、测风周期 应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第2条 测风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在无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巷 道断面规整、无片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10m内无拐弯的直线巷道内进行第 3 条 测风操作时要遵守下列规定 :1. 回采工作面的风量一般应在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分别测定,测定周期应由 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不能大于 10 天。2. 掘进工作面的测风,根据需要测定掘进工作面风量、掘进巷道风量、局部 通风机风量、局部通风机所在巷道风量、风筒漏风量等,具体测定内容、测定周 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测风周期不能大于 10 天。掘进工作面风

8、量测定风 筒出风口处断面的风量。 局部通风机风量的测定, 可以采用测定局部通风机两端 巷道的风量,其差额即为局部通风机风量。3. 各硐室风量,应在硐室的回风侧进行测量。4. 主要通风机风量的测定:在主要通风机扩散器出口按网格状布置测点,测3 - 5 次,取其平均值。第 4 条 测风时要避开巷道行人、 行车频繁的时间, 避开附近风门开关频繁 的时间,测风时不得有人员、车辆经过。注意避开架空线,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第 5 条 反风时的测风操作, 应按照反风演习计划和本规程 “反风演习时的 测量”规定进行。二、操作准备第 6 条 下井前要准备好所用的风表、光学瓦斯检测仪、秒表、温度计、皮 尺、手把、非

9、导电加长杆、记录笔和记录本等工具,并详细检查风表叶轮及开关 是否松动、灵活、秒表启停是否正常。三、作业程序第 7 条 一般风量的测定:(1)、测风应在专门的测风站内进行,在无固定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 断面规整、无片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前后 10 米无拐弯的直线巷道内进 行测定。(2)、根据所测地点的风速,选择合适的风表。3)、测风时,测风人员根据现场条件选用线路法或定点法测定。巷道断面 lOn2以上时测120s,巷道断面在10 m2以下时测60s。用线路法测风时,根据断 面大小,分四线法、六线法、迂回八线法。 、用定点法测风时:在巷道断面最大风速点测一个风速值,乘以经验校正系数 0.

10、80,得出风速平均值。测风时测风员背向巷帮,右手持风表向前伸直, 风表叶片迎向风流并与风流垂直,待叶轮转动 30 秒左右后,再同时启动风表计 数器和秒表进行测定。 、用线路法测风时:先将风表指针回零,在测风断面内侧身站立,将手臂 垂直风流方向伸直, 风表叶片迎向风流并与风流垂直, 待叶轮转动 30 秒左右后, 再同时启动风表和秒表进行测定。 测定过程中, 风表在断面内均匀移动, 风表距 测风员身体和巷道顶、帮、底一般保持在 20 厘米以上。(4)、每个测点至少测 3 次,取其平均值。同一断面内每次测定结果的误差 不应超过 5%。(5)、将所测地点的风速、风量、温度、瓦斯、二氧化碳等数据记录在测

11、风 本、测风记录牌上,并填写清楚日期、姓名。(6)、回采工作面风量应在进风巷和回风巷中测定进风和回风风量。第 8 条 特殊风量的测定:(1)、局部通风机风量测定: 测定局扇出口风量时,可从风筒末端(除去末端 20米临时风筒)直接测 定风筒风速。 风表盘面和风筒出口断面平行, 按照绕线法在出风口测定风筒出口 均匀地移动风表或在巷道中直接测定风量。 ( 要求巷道在无漏风的情况下 ) 局扇吸风口的风速的测定: 手持风表紧靠网罩均匀地移动风表测定局扇吸 风口平均风速。也可用局扇前后各 10米处的风量差值计算局扇的吸入风量。( 2)、较低风速的测定:当巷道的实际风速低于 0.3 米/秒时,可以用烟雾法测定。 选一段 10米长的 直线巷道, 甲在起点释放烟雾, 乙在终点用秒表记录烟雾到达所需时间, 然后算 出风速。根据下式计算风速:LV均=K盲m/s式中:V均一该巷道的平均风速L两人相距的距离,mR烟雾或气体流动时间,sK修正系数,一般为0.8-0.85第9条巷道净断面的计算:1、梯形巷道: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