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1.gif)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2.gif)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3.gif)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2a79c204-43e8-4e18-a9f7-0818c88bec50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1214题。(7分)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举个例子,“最美逆行”这个“梗”,最初源自网友拍摄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逆着疏散的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后来经过一些画手、写手们的演绎,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梗”,用来赞美各行各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英雄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友们自发地将这句赞美献给了广大医护人员,这些义无反顾的白衣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由此可见,网络用语“梗”意指被反复引用、不断演绎,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有一种观点认为,“梗”是网络世界对相声术语“哏”的误用,
2、但相比“哏”强调伏笔和幽默,“梗”含有语义浓缩之意,这一点与典故、成语更加接近。“梗”的生成与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同时是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体现。各类逸闻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相对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由此进入网络流行文化序列。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例,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梗”,出自电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发布的安全行车提醒。影片故事主线是主人公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区运送燃料,伴随运输车一次次启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
3、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提醒不断重复,一时间家喻户晓。由于上映时正逢春节,各地交通、消防部门的官方微博也纷纷化用这个“梗”,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梗”的流行,体现出社交网络对当代网民交互方式和表达习惯的重构。当前,线上文学交流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同时,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被大大折损。“梗”和普通文字不同,它的本质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包含着层次丰富的所指,这种丰富性多少补偿了线上交流带来的信息磨损。比如,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样的表述出现,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流浪地球,联想到这个词的“出处”,联想到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4、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社交软件、短视频分享平台网络社交很多时候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默契使用,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让彼此共享的网络空间多了一份轻松和亲切。对于“网络原住民”而言,“梗”的存在与使用更是如影随形。这一代人从小生活在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介交互并行的环境,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创造“梗、使用“梗”、传播“梗”是网络社交中许多青年人自发的选择。“梗”一经诞生,就不断在网络中流行并进入线下日常生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语言。“梗”可以增加交流的默契和效率,因而成为互联网时代传播人与人之间善意和正能量的新的有效手段。 (摘自人民日报
5、,有删改)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标题中的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B.“梗”是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图片、表情包。C.来自流浪地球中的“梗”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D.对于网民而言,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13.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14.网络文化出现后,引发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观点一:网络文化有着很强的封闭性,限制了主流文化相关内容的发展和扩散。观点二:网络文化与大众群体之间并无冲突也不存在断层,如果能以恰当的方式让
6、大众了解和认知,同样可以和主流文化一样获得大众的喜爱。 答案:12.C 13.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证明“梗”的生成和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1分)。 14.示例一:我赞同观点一,因为网络语言大大折损了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语言的表达;网络文化是存在于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中,如果离开网络可能导致无法正常交流;网络文化主要是青年人的自发选择,在特定群体中传播,适用群体小,不具有普适性;文章中的“梗”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本就与普通文字不同,大众难以接受,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网络文化并不全是正能量的文化。 示例二:我赞同观点二,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网络原住民(人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网络文化中不断增加内涵,让文化更丰富,更具吸引力;文章谈到的“梗”可以增加交往的默契和效率,让网络文化更具传播性;网络中的正能量、善意的、倍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值得推广;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使用,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让彼此共享的网络空间多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自家修路合同范本
- 保温设备出售合同范例
- 农村土瓦出售合同范本
- 企业绿植租赁合同范本
- 买卖生蚝合同范本
- 东营油库迁建合同范本
- 农田玉米收购合同范本
- 中空玻璃合同范本
- 代购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代理财务合同范本
- 水土保持方案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多篇)
- 接处警流程培训
- 《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解读
- 一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 呼吸专科护士年终总结汇报
- 202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 GB/T 15934-202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 《蜀相》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
- 南方日报图片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任务书
- 空调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