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二、单选题1.1865年,( A.)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2.1866年,(B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 D )的著作。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2、 C.奥德姆 D.坦斯列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 D )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 A )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A.林德曼 B.坦斯列 C.谢尔福德 D.奥德姆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 B )环境。A.生态 B.生物 C.宇宙 D.人类8.( A )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A.农业 B.农田 C.草地 D.森林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 B )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A.种植业 B.农业 C.林业 D.畜牧业10.1803年,(
3、 C )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A.坦斯列 B.海克尔 C.马尔萨斯 D.奥德姆11.( D ),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18世纪初 B.19世纪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12.1859年,( D )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A.奥德姆 B.马尔萨斯 C.坦斯列 D.达尔文13.1807年,德国学者( A )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 B.奥德姆 C.马尔萨斯 D.海克尔14.生态学开始进入( D)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A.个体 B.种群 C.群落
4、 D.生态系统15.( D )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地理学 D.生态学基础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 C )和陆地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17.农业生态学在进入( C )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A.18 B.19 C.20 D.2118.意大利的( D )教授在大学正式开设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并于1956年正式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A.克拉克 B.柯克斯 C.小田桂三郎 D.阿兹齐三、多选题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 A )、( B )与( C)生态学,最终走向生态系
5、统生态学。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景观2.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 AB )。A.食物链 B.生态金字塔 C.生态学 D.生态系统3.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ABCD )学派。A.英美 B.法瑞 C.北欧 D.苏联4.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 AB )方向发展。A.宏观 B.微观 C.两极 D.多级5.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可划分为(ABCD )。A.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 B.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D.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6.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ABC )复合系统的研究。A.自然
6、B.经济 C.社会 D.人类7.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可划分为( ABC )。A.植物生态学 B.动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态学 D.人类生态学8.陆地生态学可分为( ABC )等。A.草原生态学 B.森林生态学 C.沙漠生态学 D.海洋生态学9.生态学与其它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如( ABCD )。A.数学生态学 B.化学生态学 C.生态经济学 D.行为生态学10.以下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有(ABC )。A.农业生态学 B.城市生态学 C.人类生态学 D.普通生态学四、简述题1.简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生物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自身)和环境系统
7、(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2.简述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生态学的形成: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注意到了,在国内外的古农书中都有体现。对促进生态学产生影响较大的,则是19世纪以来的一些著作。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研究逐步由个体生态、种群与群落生态,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研究。其中对生态学发展有突出影响的是: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应用。3.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根据分类学类群
8、生态学可划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生态学可分为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根据性质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4.简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5.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6.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
9、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随着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农业生态学在进入20世纪以来,不断受到重视而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由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到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学开始发展。7.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方向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8.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9.简述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10.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实
10、质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农产品的过程,离开了生物就谈不上农业,而光、热、水、气等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则是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农业生态学不同于自然生态学,它更多地要涉及社会、经济与技术问题,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应把握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不同,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不能简单用纯生态的理论与思想来分析和解释农业及经济发展问题,更不能把生态问题绝对化。例如,从自然生态
11、观点看,森林、草原等是最美观和合理的生物植被,破坏这些植被就意味着生态平衡的破坏;但从农业发展角度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通过“刀耕火种”毁掉森林、草原,开发为农田,并逐步增加入工投入以提高其生产力。因此,从农业生态观点看,这种“生态平衡破坏”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并非绝对的不合理,在某种意义上它反映出人类的进步。2.论述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样,这也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的问题。把握农业生产的“生态一技术一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
12、关系与特点,从整体结构优化和提高系统功能上进行合理调控,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直接以生物和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而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农业生态学,也必将随之受到更普遍的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
13、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尤其面临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效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2.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
14、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3.整合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4.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二、单选题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 D )。A.目的性 B.有序性 C.整体性 D.整合性2.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 D )系统。A.孤立 B.封闭 C.隔离 D.开放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A )流动。A.往复 B.单向 C.多向 D.反向4.( A )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
15、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5.( B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6.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D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7.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 A )时期。A.未成熟 B.成熟 C.演替 D.顶极8.(B )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9.( C )
16、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10.(C )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A.自然保护区 B.城市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宇宙飞船生态系统11.大多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 C )、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A.均匀性 B.分散性 C.镶嵌性 D.合理性12.农业生态系统的(A )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
17、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13.农业生态系统的( D )系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14.农业生态系统的( C )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15.农业生态系统的(B )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16.农业生态系统的( C )常分为水平
18、结构与垂直结构。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17.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 A )来改造营养结构。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18.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 B )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1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D )。A.农作物 B.家畜家禽 C.农田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0.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 B )。A.复杂 B.简单 C.一致 D.相反21.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 A )自然
19、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22.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 A )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23.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 D )。 A.能量流 B.物质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24.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D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2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C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26.农田养峰的食物连加环属于( C )。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环 D.复合环27.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
20、群落的( C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三、多选题1.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ABC )。A.结构有序性 B.结构整体性 C.功能整合性 D.功能目的性2.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具体表现在(AB )方面。A.系统的边界 B.系统的层次 C.系统的整体性 D.系统的整合性3.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 CD )关系。A.系统的边界 B.系统的层次 C.数量比例 D.空间位置排列4.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BD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管理者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ABC )。A.生产者 B.消费
21、者 C.分解者 D.人类6.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分包括( ABCD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物理因子 D.化学因子7.生态系统的结构有(ABCD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8.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BC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价值传递9.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ABC )。A.隔离系统 B.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孤立系统10.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为( ABC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半自然生态系统 D.经济生态系统11.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特性划分为( AB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
22、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 ABCD )功能。A.能量转换 B.物质转换 C.信息转换 D.价值转换13.农业环境是由以下哪两个环境复合而成的(AC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工环境 D.生物环境14.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这三个系统是(ACD )。A.农业生态系统 B.农业工业系统 C.农业技术系统 D.农业经济系统四、简述题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1) 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
23、的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2)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的整合效应.2.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3.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4.简述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体现在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内部
24、功能和外部关系5个方面。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6.从生物构成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构成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过生物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具有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群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
25、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同时,人类自身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消费成员。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有别于自然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7.从环境条件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
26、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例如:人类通过平整农田、施用肥料、修建水库、灌溉排水、饲料加工、建造畜舍和禽舍、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调节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光、热、水、气、营养、有害生物等环境条件,使农业生态环境显著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8.从结构和功能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列于表中。特 征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净生产力高中等营养变化简单复杂物种多样性少多矿物质循环开放式封闭式熵(无序性)到低人为调控明显需要不需要时间短长生境不均匀性简单复杂物候同时发生季节性发生成熟程度未成熟的(早期演替)成熟的9.从生产力特点
27、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多数是按照人类的目的(如高产、优质、高抗等)驯化培育而来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呼吸消耗降低,因而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除了强调农业生物自身的同化效率和积累能力所形成的自然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更注重农业生物的经济生产力,即各种农业生物提供经济产量的能力。经济产量是人类干预生态系统的目标,表现为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产品数量及其价值量的大小。经济生产力最终表现为纯收入的多少。这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具有的生产力特点。10.从能流特征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
28、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转化固定的能量只有5%10%为草食者采食利用而进入草牧食物链,约90%以上的能量就地留下,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有机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在以生产农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为目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其能量生产总量中被取走的部分可高达80%90%,留下可用于系统自我维持的能量已很少。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能流特征上的差别,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反映出来。11.从养分循环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一是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二是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29、三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四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1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吗?为什么? 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应该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适当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适当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13.从稳定机制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农业生物对最佳环境条件依赖性不断增加,抗逆能力减弱,自然调节稳定机社制被削弱,系统的自
30、我稳定性下降,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中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通过适当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辅助能量的投入,实行“能量补给”,降低农业生物原采用于抗御逆境的自我维持活动的能量消耗,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高产稳产。14.从开放程度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几乎全部保留在系统之内,许多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在系统内部循环和平衡。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生活需求以外,还要满足市场与工业等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商品和原料。这样要有大量的农、林、牧、副、渔产品等离开系统,留下少部分残渣等副产
31、品参与系统内再循环,为了维持系统的再生产过程,则要求除了太阳能以外,还要大量向系统输入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灌水等物质和能量。此外,除了人类有意识的输入和输出外,无意的输入和输出也会增加,如农药、化肥的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垦坡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大进大出”现象,表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15.从服从的规律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既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应同时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例如:在确定优势生物种群组成时,一方面要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原理,做到“适者生存”,另
32、一方面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规律和经济效益规律,分析该生物种的市场前景和经济规模。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同一自然生态类型区常形成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态类型。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不同造成的,而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农业技术经济水平上的差异形成的。16.从运行的“目标”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演变的最终状态著称为系统运行“目标”的话,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33、五、论述题1.试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异同。农业生态系统通常被理解为农区以种植业为中心的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强烈参与,其在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与功能、稳定机制、生产力特点、开放程度、能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服从的规律和运行的“目标”上均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的生态系统?”Odum定义农业生态系统为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这是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界于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全人工设计控制生态系统(如城市、轮船)之间的一类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很多显著的差异:系统组
34、分、系统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功能和系统调控。总之,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第三章 生物种群一、名词解释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2.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3.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5.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6.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
35、为生态对策。二、单选题1.农田中农作物的分布属于(B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2.自然界中老虎的分布属于( B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A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4.农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 C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5.森林中蜘蛛类的分布和北美洲海岸潮带间的小蚌蛤均属于( A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6.(C )分布的例子,如蚂蚁、蜜蜂、人类的分布等。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36、 D.概率型7.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 C )于粗密度。A.等 B.不等 C.大 D.小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 B )型增长。A.J B.S C.r D.K9.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 A )型增长。A.J B.S C.r D.K10.当增长率( A )0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等于11.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 D )表示。A.逻辑斯谛型 B.指数型 C.几何型 D.年龄金字塔12.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 D )。A.密度效应 B.整合效应 C.整体效应 D.邻接效应13.符合几何级数
37、增长的种群在>1时,种群数量( A )。A.增长 B.稳定 C.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14.具有指数增长特点的种群,在r0时,种群数量呈( C )。A.指数上升 B.稳定 C.指数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15.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 C )。A.生物对策 B.环境对策 C.生态对策 D.进化对策1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C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17.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C )。A.银杏 B.狗 C.昆虫 D.大象三、多选题1.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ABC )特征。A.空间分布 B.数量 C.遗传 D.质量2.
38、K-型生物的特点是(BD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 AB )的对比关系。A.出生率 B.死亡率 C.增长率 D.生态效率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 ABC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 B.空间结构 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D.空间分布特征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 ABC )几种类型。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均衡型6.r-型生物的特点是(AC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7.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 ABC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协作 D.化感作用8.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
39、长主要受(ABCD )所影响。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9.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 ACD )所影响。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10.最大出生率也叫(AB )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理论最大值。A.绝对 B.生理 C.实际 D.生态11.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AB )。A.种间调节 B.食物调节 C.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12.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BC )。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13.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AB )。A.共同利用 B.分散
40、利用 C.种间利用 D.种内利用14.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ABC )。A.正相互作用 B.负相互作用 C.中性作用 D.前导性作用四、简述题1.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2.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农业系统中多数人工栽培种属此类型。(2)随机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
41、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即互相独立);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现为随机型分布。(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如蚂蚁的分布。3.种群增长有几种典型的类型?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数学模型方程。几何级数增长:Nt=N0×t;指数增长:Nt=N0×ert;逻辑斯谛增长:Nt=N0×ert/1-N0(1-ert)/K。4.种群的数量动态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种群的数量动态有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
42、种群的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死亡、生态入侵。5.什么是生态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其特点。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生态对策有r对策,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k对策,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6.逻辑斯谛方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它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己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7.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种群波动的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8.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群动态变化有哪些影响?
43、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9.简述生态对策理论如何在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k对策生物具有稳定环境的作用,适当配置“r-k型谱系中的各种生物,如利用浮
44、游生物、蚯蚓、蜂、蚕、食用菌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的特点,以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养分流失,增加产品产出;利用多年生的林果、竹木等以稳定农业生态环境。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属于中间类型。10.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五、论述题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
45、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第四章 生物群落一、名词解释1.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2.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3.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5.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6.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
46、,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二、单选题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B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2.(B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结构 D.群落环境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D )。A.形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营养结构 D.松散结构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 D )。A.小环境 B.微环境 C.生境 D.群落环境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A )。A.个体数量指标 B.综合数量指标 C.物种多样性 D.物种丰富性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
47、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 D )。A.先锋种 B.过渡种 C.演替种 D.顶级种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D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光照 B.温度 C.气体 D.土壤8.(B )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9.( A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 A )。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动态特
48、征 D.群落环境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 D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营养结构 D.立体结构三、多选题1.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 ABC )种群组成。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2.群落的结构主要有(ABC )。A.水平结构 B.时间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3.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 ABCD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4.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AB )几种类型。A.内因演替 B.外因演替 C.原生演替
49、 D.次生演替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ABCD )。A.多度 B.盖度 C.频度 D.密度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 ABCD )等基本结构层次。A.乔木层 B.灌木层 C.草本层 D.地被层7.对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BC )条件。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土壤8.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取决于( ABCD )等。A.阳光 B.温度 C.食物 D.氧浓度的质量分数9.动物的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它们对( ABC )的选择。A.生境 B.食物 C.巢穴 D.生物10.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
50、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 ABD )阶段。A.先锋期 B.过渡期 C.演替期 D.顶级期11.群落演替是群落(AB )作用的结果。A.内部关系 B.外界环境 C.人为活动 D.气候因素1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ABCD )。A.草本群落阶段 B.地衣群落阶段 C.木本群落阶段 D.苔藓群落阶段四、简述题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2.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请举例说明。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
51、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 3.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请举例说明。 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4.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请举例说明。 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
52、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5.次生演替的特点。(1)速度(2)趋向(3)经历的阶段6.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1)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7.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变化特点。(1)群落的能流特征(2)群落发展与物质循环(3)落的营养结构(4)落结构和物种组成(5)群落的稳定性8.举例说明次生演替的过程。如森林的采伐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以云杉林采伐为例,次生演替包括
53、:(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定居阶段(4)云杉恢复阶段。9.如何利用顶极群落理论建造合理的农业群落。(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5)农田杂草防除10.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1.简述边缘效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边缘效应,如适当增加森林和草原的交接带,以保护和增殖野生动物;充分利用水陆交接处的边缘效应发展滩涂养殖,生
54、产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和各种贝类、鱼、虾等;利用城镇与农村交接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发展独具特色的城郊型农业。12.群落演替的含义是什么?描述其演替过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例如:一块农田被废弃后,最初12年内会出现大量的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随后多年生植物开始侵入并逐渐定居下来,杂草的生长和繁殖开始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多年生植物取得优势地位,一个具备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便形成了。同时,适宜于这个植物群落的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也逐渐确定下来,整个生物群落仍向前发展,当它达到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应的时候,即成为一个稳定的群落。13.顶极群落理论上应具备那些主要特征? (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2)它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3)有机物质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4)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五、论述题如何根据群落的结构特征,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在配置农业生物垂直结构时,应注意到同一生境中各种生物个体间可能存在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群落总效应。农业生物间的互补作用是合理群落结构的基础。互补作用可能表现在对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施工纠纷解决合同文本格式
- 保安巡逻新司机聘用合同
- 子公司合规与伦理指导
- 消防栓使用与维护指南
- 桥梁排水系统节能改造合同
- 企业级管理秘籍跨行业应用
- 体育馆翻新协议
- 2024年合作协议模板解析
- 化学实验指导员聘用合同
- 印章保管与应急措施
- 公司理财第六章笔记整理讲解
- 九年级英语1-4单元复习要点
- 年产2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 电气工器具的使用
-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95069
- 参保职工未就业配偶承诺书.docx
- 大陆漂移说与块构造学说
- 抖音快闪自我介绍PPT模板 (英文)
- GR&R自动生成Excel表格(MSA第四版)
- 中医四季养生PPT课件
-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_以云南为例_张蓓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