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1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3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难点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2、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课件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abc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注意:三条线段必须不在一

2、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BC ;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样地有 AC+BCAB AB+BCAC 由式子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

3、之和大于第三边.四、三角形的分类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腰腰底边顶角底角底角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五、例题例 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

4、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x+2x+2x=18解得x=3.6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4+2x=18解得x=7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2×4+x=18解得x=10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六、课堂练习课本第4页练习1、2题。七、课堂小结1、三角形

5、及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八、作业:课本第8页1、2题。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经历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毛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重点难点 1、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也学过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除高外,还有中线和角平分线值得我们研究。二、三角形的高请你在图中画出ABC的一条高并说说你画法。 从ABC

6、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表示为ADBC于点D。注意: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请你再画出这个三角形AB 、AC边上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现在我们来画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如图。 ABCODEF显然,上面的结论成立。请你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三边上的高。上面的结论还成立。三、三角形的中线如图,我们把连结ABC的顶点A和它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表示为BD=DC或BD=DC1/2BC或2BD=2DC=B

7、C.请你在图中画出ABC的另两条边上的中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四、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表示为BAD=CAD或BAD=CAD1/2BAC或2BAD=2CADBAC。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是一样的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射线,是不一样的。请你在图中再画出另两个角的平分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

8、。上面的结论还成立。想一想: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什么不同?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五、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2题。六、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七、作业:课本第8页3、4;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教学过程

9、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不会改变。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

10、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3、课本第7页练习。五、作业:第8页5题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重点难点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

11、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已知ABC,求证:A+B+C=1800。证明: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A+B+ACB=180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由图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三、例题例 如图,C岛在A岛的北

12、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ABE=1800-BAD=1800-800=1000ABC=ABE-EBC=1000-400=600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四、课堂练习课本13页1、2题。五、作业: 16页1

13、、3题、11.2.2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1、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 2、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

14、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CEAB, A=1,B=2又ACD=1+2ACD=A+B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即 ,。四、例题投影3例 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1与BAC、2与ABC、3与ACB有什么关系?BAC、ABC、ACB有

15、什么关系?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1+2+3=3600。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五、课堂练习课本15页练习;六、课堂小结1、什么是三角形外角?2、三角形的外角有哪些性质?七、作业:课本16页5、6;1131 多边形教学目标1、 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重点难点 1、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是重点;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投影1看下面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出由

16、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由几条线段组成;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这种在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这就是说,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与三角形类似地,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如图中的A、B、C、D、E。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如图中的1是五边形ABCDE的一个外角。投影2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四边形有几条对角线?五边形有几条对角线

17、?画图看看。你能猜想n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吗?说说你的想法。n边形有1/2n(n3)条对角线。因为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个顶点共引n(n3)条对角线,又由于连接任意两个顶点的两条对角线是相同的,所以,n边形有1/2n(n3)条对角线。三、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投影3如图,下面的两个多边形有什么不同?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注意:今后我们讨论的多边形指的都是

18、凸多边形四、正多边形的概念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像这样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投影4下面是正多边形的一些例子。五、课堂练习 课本21页练习1,2。六、课堂小结 1、多边形及有关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3、正多边形的概念。4、n边形对角线有1/2n(n3)条。七、作业:课本24页1题。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重点难点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是重点;2、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

19、导入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小学我们用量角器量过四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知道四边形内角的和为360°,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二、多边形的内角和投影1如图,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ABCD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ABD的内角和+BDC的内角和=2×180°=360°。类似地,你能知道五边形、六边形 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投影2观察下面的图形,填空: 五边形 六边形 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对

20、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 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 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投影3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 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一2)·180°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求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n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分法一 投影3如图1,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一2×180°(52)

21、5;180°=540°。 图1 图2分法二 投影4如图2,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一180°(52)×180°如果把五边形换成n边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边形内角和(n一2)×180°三、例题投影6例1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180°,求B与D的关系 分析:A、B、C、D有什么关系?解:A+B+C+D=(42)×180°=360

22、6;又AC180°BD= 360°(AC)=180°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投影7例2 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如图,已知1,2,3,4,5,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求1+2+3+4+5+6的值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解:1+BAF=180° 2+ABC=180° 3+BAD=180° 4+CDE=180° 5+DEF=180° 6+EFA=180°

23、;1+BAF+2+ABC+3+BAD+4+CDE+5+DEF+6+EFA=6×180°又1+2+3+4+5+6=4×180°BAF+ABC+BAD+CDE+DEF+EFA=6×180°-4×180°=360°这就是说,六边形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对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投影8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

24、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四、课堂练习课本24页1、2、3题。五、课堂小结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六、作业:24页2、3; 本章小结一、知识结构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高中线角平分线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二、回顾与思考1、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正多边形?三角形是不是多边形?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什么是对角线?三角形有对角线吗?n边形的的对角线有多少条?3、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点?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能

25、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吗?5、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你能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吗?6、怎样才算是平面镶嵌?平面镶嵌的条件是什么?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多边形有哪些?你能举一个几个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的例子吗?三、例题导引例1 如图,在ABC中,ABC=345,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D、CE相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 ABCDEH例2 如图,把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探索A与12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2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ABC的内角平分线与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试说明P1/2A.四、巩固练习课本

26、28面复习题11(第3题可不做).第十五章 分 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学重、难点分式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章引言: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问题1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流航行的速度与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顺流航行的速度=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航行的速度=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问题2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顺流航行90 km所用

27、时间=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问题3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依题意得:9030+v=6030-v追问式子9030+v,6030-v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与你学过的整式有什么不同?问题4填空:(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长为7 cm,宽应为 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 cm.问题4填空:(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 追问1上面问题中得到的式子107,Sa,20033,VS哪些不是我们学过的整式

28、? 追问2式子9030+v,6030-v,Sa,VS与以前学过的整式不同,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分式AB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问题5 我们知道,要使分数有意义,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要使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例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课本128页 练习1、2、3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式吗?(3)如何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五、布置作业:

29、教科书习题15.1第1、2、3题.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2掌握分式的约分,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教学重、难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追问这些分数相等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你能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问题3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问题4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质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 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追问1 如何用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

30、?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追问2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注意什么?(1)分子、分母应同时做乘、除法中的同一种运算; (2)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3)所乘(或除以)的整式应该不等于零. 例2填空:问题5 观察上例中(1)中的两个分式在变形前后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类比分数的相应变形,你联想到什么?像这样,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经过约分后的分式,其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像这样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式子,叫做最简分式例3 约分:追问1由上例你能归纳出在分式中,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的方法是什么吗? 追问2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那么该如

31、何思考呢?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教科书132页 练习1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3)分式约分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找公因式? (4)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的过程,你认为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1第4、6题.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学目标1了解最简公分母的概念,会确定最简公分母. 2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来探索分式的通分,能进行分式的通分,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思想.教学重、难点准确确定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通分:追问1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追问2如何确定异

32、分母分数的最小公分母?问题2填空:像这样,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追问1你认为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分式通分的关键是找出分式各分母的公分母.追问2上面问题中的两个分式的公分母是什么?为通分要先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追问3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如何确定的?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乘积分母是多项式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是:先因式分解,再将每一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最后确定最简公分母 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通分:三、应

33、用提高、拓展创新教科书132页 练习1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3)分式通分时,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什么?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1第7题15.2.1 分式的乘除(1)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体会类比的思想. 2会根据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并理解其算理教学重、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运用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 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其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时,水面的高度为多少?(1)这个长方体容器的高怎么表示?(2)容器内水面的高与容器内的水所占容积间有何关系?容器内水

34、面的高与容器高的比和容器内的水所占容积的比相等.问题2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hm2,小拖拉机n天耕地b hm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1)本题中出现的“工作效率”的含义是什么?(2)大拖拉机和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怎样表示?观察上述两个问题中所列出的式子中,其中涉及到分式的有哪些运算?你能用学过的运算法则求出结果吗?问题3 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法则?你能叙述这个法则吗?如果将分数换成分式,那么你能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呢?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如何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乘法法则:分式

35、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例1计算: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教科书138页 练习2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分式的乘除法运算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题;第145页第10、11题15.2.1分式的乘除(2)教学目标1能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复杂计算2能运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约分:分子与分母分别是多项式的分式如何约分?问题

36、2计算: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两个分式如何乘除?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1计算: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两个分式如何乘除呢?解题策略: 对于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两个分式乘除,可直接利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将最后的结果化成最简分式而对于分子或分母中含有多项式的两个分式相乘,为了使算式简洁,也便于找出分子与分母中的公因式,需要先将多项式因式分解,把多项式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然后利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并把最后的结果化成最简分式例2“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m(a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 m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

37、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1)m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 kg(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思考以下问题: 你能说出小麦的“单位产量”的含义吗? 如何表示这两块试验田的单位产量? 怎样确定哪种小麦的单位产量高? 你能列式表示(2)的问题吗? 归纳解题步骤:(1)先根据题意分别列出表示两个量的代数式; (2)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3)最后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教科书138页 练习3四、归纳小结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计算分子或分母含有多项式 的分式主要步骤是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44页第2题15.2

38、.1 分式的乘方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乘方运算,体会数式通性.2.能根据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分式的乘方及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例1计算:练习1计算: 思考你能结合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分式乘法的法则写出结果吗?猜想:n 为正整数时?你能写出推导过程吗?试试看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吗?分式的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这就是说,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2计算:例3计算: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与分数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练习2计算:三、应用提高

39、、拓展创新教科书139页练习2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运用分式乘方法则计算的步骤是什么?它与整式的乘方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分式的乘方与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2第3(3)(4)题15.2.2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体会类比思想 2会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体会化归思想教学重、难点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1)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2)乙工程队

40、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3)甲乙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问题2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km2)分别是S1,S2,S3,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1)什么是增长率?(2)2010年、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分别是多少? (3)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类似,它们实质相同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你能将它们推广,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二、知识应用

41、,巩固提高例计算: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课本141页 练习1、练习2练习:你能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和“问题2”吗?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是怎么引出分式加减法法则的?(3)在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2第4、5题15.2.2分式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正确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体会类比方法在研究分式混合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教学重、难点分式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你能将它们推广,得出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吗?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从高到低、从左到右

42、、括号从小到大”例1 计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通过对例1的解答,同学们有何收获?对于不带括号的分式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2)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2 计算:通过对例2的解答,同学们有何收获?对于带括号的分式混合运算:(1)将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后,再进行计算;(2)注意处理好每一步运算中遇到的符号;(3)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练习1计算: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得到它的?(3)在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

43、2第6题15.2.3 整数指数幂教学目标1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3会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于1 的正数教学重、难点幂的性质(指数为全体整数),并会用于计算,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于1的正数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 你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吗?正整数指数幂有哪些运算性质呢?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中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扩大到“整数”,这些性质还适用吗?问题2am 中指数m 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m 表示什么?(1)根据分式的约分,当 a0 时,如何计算?(2)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4、性质(a0,m,n 是正整数,m >n)中的条件m >n 去掉,即假设这个性质对于像情形也能使用, 如何计算?数学中规定:当n 是正整数时,这就是说,是an 的倒数问题3引入负整数指数和0指数后,(m,n 是正整数)这条性质能否推广到m,n 是任意整数的情形?问题4 类似地,你可以用负整数指数幂或0 指数幂对于其他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试验,看看这些性质在整数范围内是否还适用?(1) (m,n 是整数); (2) (m,n 是整数);(3) (n 是整数);(4)(m,n 是整数);(5)(n 是整数)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1计算: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问题5能否将整数指数幂

45、的5条性质进行适当合并?这样,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归结为:(1) (m,n 是整数); (2) (m,n 是整数);(3) (n 是整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3 5和0.000 098 2呢?规律: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小数,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0算起至小数点后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例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3;(2)-0.000 78;(3)0.000 020 09.例3 纳米(nm)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nm =10-9 m把1 nm3 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1 mm3 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1 n

46、m3 的物体(物体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2第7、8、9题15.3 分式方程(1)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3了解解分式方程根需要进行检验的原因教学重、难点利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分式方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问题1为了解决引言中的问题,我们得到了方程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未知数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追问1方程与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

47、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追问2你能再写出几个分式方程吗?注意: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的未知数不在分母中问题2 你能试着解分式方程吗? 问题3 这些解法有什么共同特点?总结:这些解法的共同特点是先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思考:(1)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呢?(2)怎样去分母?(3)在方程两边乘以什么样的式子才能把每一个分母都约去呢?(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总结:(1)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通过去分母就化为整式方程了(2)利用等式的性质2可以在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式子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追问你得到的解是分式方程的解吗? 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问题4解分式方程: 追问1你得到的解是分式方程 的解吗?该如何验证呢?是原分式方程变形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追问2上面两个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同样是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整式方程的解是分式方程的解,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