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电子称_第1页
传感器电子称_第2页
传感器电子称_第3页
传感器电子称_第4页
传感器电子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 院 部: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邓静 刘伟 吴志 刘志伟 罗仁甫 刘凯 指导教师: 王勇刚老师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自本1004班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日 简易电子称的设计及制作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用学过的传感器设计并制作一个能测量重量的装置,并能测量不大于1KG的物体,误差小于±1%。 设计要求:(1)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2)元器件及参数选择;(3)编写设计报告并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方案设计本设计分三个模块:数据采集及放大模块、模数(A/

2、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本电路应用压敏电阻构成秤重电桥来采集电压的微小变化,经过仪表放大器AD623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A/D转换芯片ICL7107,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转换成数字量输出;显示模块直接连接数码管构成,显示实际测量值。外部电路非常简单,方便制作。3. 原理设计 本电子称电路时通过秤重电桥产生电压信号,经放大电路把信号放大后输入A/D转换芯片ICL7107进行A/D转换,由于此芯片可直接用于数字显示,故转换后的数字量直接用数码显示器进行显示。此方案的优点是外部电路非常简单,但同能实现较高的精度。缺点是无法对A/D转换进行控制,其电路方框图如图1:数据采集电路显示电路放大电路A/D

3、转换电路图1数字电子称方案框图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力,通过它产生的金属弹性变形转换成电阻变化的元件。由电阻应变片和测量线路两部分组成。电阻应变片也会有误差,产生的因素很多,所以测量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其中温度的影响最重要,环境温度影响电阻值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电阻丝温度系数引起的,电阻丝与被测元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引起的。对于因温度变化对桥接零点和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即使采用同一批应变片,也会因应变片之间稍有温度特性之差而引起误差,所以对要求精度较高的传感器,必须进行温度补偿,解决的方法是在被粘贴的基片上采用适当温度系数的自动补偿片,并从外部对它加以适当的补偿

4、。非线性误差是传感器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是由结构设计决定,通过线性补偿,也可得到改善。滞后和蠕变是关于应变片及粘合剂的误差。由于粘合剂为高分子材料,其特性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称重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单臂电桥测量电路中,将一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R1R2R3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UR/R。4. 电路设计 数字电子称从原理上讲应该算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可以由许多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所以可以分成几个独立的电路。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常规的电阻应变片K值很小,约为2,机械应变度约为0.0

5、000010.001,所以,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范围为0.00050.1欧姆。所以测量电路应当能精确测量出很小的电阻变化,在电阻应变传感器中做常用的是桥式测量电路。桥式测量电路有四个电阻,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是电阻应变片电阻,电桥的一个对角线接入工作电压+5V,另一个对角线为输出电压-5V。其特点是:当四个桥臂电阻达到相应的关系时,电桥输出为零,或则就有电压输出,可利用灵敏检流计来测量,所以电桥能够精确地测量微小的电阻变化。测量电路是电子秤设计电路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好元件,调整好测量的范围的精确度,以避免减小测量数据的误差。桥式电路图如图2所示:图 2 桥式测量电路

6、图它由电阻应变片电阻R1、R2、R3、R4组成测量电桥,R1R2R3R4350,加热丝阻值为50左右,测量电桥的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合上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RP,使数显表显示0.00V,就可以称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2)放大电路AD623是一个集成单电源仪表放大器,它能在单电源(+3V到+12V)下提供满电源幅度的输出。它允许使用单个增益设置电阻进行增益编程,以得到更好的灵活性。符合8引脚的工业标准配置。在无外接电阻条件下,AD623被设置为单增益(G=1)。在外接电阻后,AD623可编程设置增益,增益最高可达1000倍。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 3 放大电路A

7、D623通过提供极好的随增益增大而增大的交流共模抑制比(AC CMRR)而保持最小的误差。线路噪声及谐波将由于CMRR在高达200HZ时仍保持恒定。它有较宽的共模输入范围,可以放大具有低于地电平150mv共模电压信号。它在双电源(2.5至6V)仍能提供优良性能。低功耗,宽电源电压范围,满电源幅度输出,使AD623成为电池供电的理想选择。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时,满电源幅度输出级使动态范围达最大。它可以取代分立的仪表放大器设计,且在最小的空间提供很好的线性度,温度稳定性很可靠性。(3)A/D转化器一个电子秤系统最重要的参数是内部分辨率、ADC动态范围、无噪声分辨率、更新速率、系统增益和增益误差漂移。

8、该系统必须设计成比率工作方式,所以它与电源电压波动无关。ICL7106和ICL7107是高性能,低功耗三位半数字A/D转电路。它包含七段译码器,显示驱动器,参考源和时钟系统。ICl7107可直接驱动数码管,具有低于10µV自动校零功能,零漂小于1µV/°C低于10pA的输入电流,极性转换误差小于一个字。由于两个输入端最大承受电压为200mV因此要实现最大值为2000mV的显示可以用以下分压形式(本设计所采用的),ICL7107型A/D转换器是把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大规模的CMOS集成电路,它具有功耗低、输入阻抗高、噪声低,能直接驱动共阳极LED显示

9、器,不需另加驱动器件,使转换电路简化等特点。其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 4 模数转换电路图由于所选用的芯片ICl7107已经具有译码功能,故在显示时只需要接上数码显示器即可用于显示。管脚分布如下表1所示:表1 ICl7107管脚说明端 名功 能V+和V-电源的正极和负极aUgUaTgTaHgH个位、十位、百位笔画的驱动信号,依次接至个位、十位、百位数码管的相应笔画电极abk千位笔画驱动信号,接千位数码管的a、b两个笔画电极PM负极性指示的输出端,接千位数码管的g段。PM为低电位时显示负号INT积分器输出端,接积分电容BUF缓冲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积分电阻AZ积分器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自动调零电

10、容IN+、IN-模拟量输入端,分别接输入信号的正端与负端COM模拟信号公共端,即模拟地CREF外接基准电容端VREF+、VREF-基准电压的正端和基准电压的负端TEST测试端。该端经500电阻接至逻辑线路的公共地。当作“测试指示”时,把它与V+短接后,LED全部笔画点亮,显示数1888OSC1OSC2时钟振荡器的引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组成多谐振荡器 (4)数码显示电路由于A/D转化选择的ICL7107,所以显示部分直接接入四个共阳极数码管即可,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可以避免外接电路复杂的情况,同时也能很准确的显示出当前物体的重量。其电路图如图5所示,引脚图如图6所示。 图 6 数码管显示电路图图

11、5 一位一体数码管引脚图5. 安装调试 按图7连接电路图 图7系统电路总原理图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合上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RP1,使数显表显示0.00V,就可以称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这个电路主要是由AD623运算放大器及电位器RP2组成的放大电路。通过调节RP2的值,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增益,配合ICL7107提供的最大增益,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幅度。选择运放时要注意,由于输入信号的幅度很小,因此对运放的噪声性能和失调电压要求非常高,应选择低噪声、低失调的运算放大器。 利用ICl7107A/D转换器组装成3.5位数字电路,外围元件的作用是:(1)R2,C3为时钟振荡器的RC网

12、络。(2)RP3,R3是基准电压的分压电路。R2使基准电压VREF1V(3)R4,C5为输入端阻容滤波电路,以提高电压表的抗干拢能力,并能增强它的过载能力。(4)C6,C4分别是基准电容和自动调零电容。(5)R5,C7分别是积分电阻和积分电容。(6)ICL7107的第21脚(GND)为逻辑地,第37脚(TEST)经过芯片内部的500电阻与GND接通。(7)芯片本身功耗小于15mW(不包括LED),能直接驱动共阳极的LED显示器,不需要另加驱动器件,在正常亮度下每个数码管的全亮笔画电流大约为4050mA。(8)ICL7107没有专门的小数点驱动信号,使用时可将共阳极数码管的公共阳极接V+,小数点

13、接GND时点亮,接V+时熄灭。6.总结 课题总结:目前,电子秤正朝着小型化、高精度、智能化方向发展。ICL7107采用较小的封装,尺寸很小,所需的外围器件也很少,满足了电子秤小型化的需求;其内置各种控制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并且可以通过SPI接口方便地控制和读取这些寄存器,满足了电子秤智能化的需求。因此ICL7107是电子秤中模数转换器的理想选择。在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查阅和方案论证,结合自己所学,认真解决每一个功能模块中遇到的问题有时,为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竟到了绞尽脑汁的地步。在设计完各个功能模块之后,我用Protel99SE绘图软件进行了各个模块的绘制,并

14、最终绘制成一个总的电路原理图。另外,我还用仿真软件进行某些功能模块的仿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电路中还有些功能不够完善,有写参数不够精确,而且抗干扰能力也不够好。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处。看到自己设计的功能电路能在仿真软件中运行,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另外,通过具体的操作,我掌握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方法,无论是在设计思想还是在动手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验体会:通过这几周的课设我经历了很多,自从老师把题目公布让我们分组选择想要做的题目,大家坐在一起分析题目,然后设计电路图,再做实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这一点点的我们都记在心里。因为大二时我们有过课程设计的经

15、历,这给我们这次课程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做电路原理图时一个模块的一个模块的设计和分析电路,不懂的就上网查资料或者查找相关的书籍,把脑中的一个个问号慢慢的都变成句号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我很感激这次课程设计给我带来的收获,那段时间真的很让我难忘。经验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给了自己些许的自信感,不要一开始就认为不可以,认为自己不行,只要坚定信念,再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最想感谢的就是老师,是老师的精心的讲解与设计,是老师的信任和对我们的施压,我们才会挑战高难度的课题,才会发现自己具有这种实力。参考文献:1 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