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冀教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冀教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冀教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冀教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单元年、月、日 第1课时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及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电视节目预告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24时计时法,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 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 PPT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旧知引入 介绍普通计时法(出示钟面模型,拨几个时刻)。 师:同学们,现在钟面上是几

2、时?你可能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我们知道一天中有两个8时,一个是上午8时,一个是晚上8时,这种计时方法就是我们常用的普通计时法。 二、教学新知 1.PPT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某时期部分频道固定电视节目预告。 师:请看,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某时期部分频道固定电视节目预告,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14频道每天16时30分播放动画大放映。 生2:16时30分就是下午4时30分。 生3: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播放。 生4:22:45快乐汉语开始播放。 师:这些节目预报告中用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吗?这里用的是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 2。介绍24时计时法. 钟面上只显示从0时到1

3、2时,所以同一时间在一天内显示2次,常引起误会,因此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计时时,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这种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合作探究24时计时法。 师:拿出你们的钟面模型,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它们都指向12,观察钟面。 说明:晚上的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24时计时法就是从0时开始计时。现在将时针拨动一圈,它走了几个小时? (生随老师一起拨动) 生:走了12个小时,从夜间0时转动到中午12时。 师: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从夜间0时转动到中午12时是第一圈,一天没有结束. 师:继续转动到12时

4、,说说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从中午12时到夜间24时是第二圈,时针在钟面上转2圈就是一天,一昼夜有24小时. 师:在你的钟表模型上拨出每个时刻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 师:在拨动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13时表示第二圈的1时,20时表示第二圈的8时,24时表示第二圈的12时。 生2:13时就是下午1时,20时就是晚上8时,24时就是晚上12时. 师强调:24时也叫做0时。 师:你会给下面的时刻换一种说法吗?(PPT课件出示) 10时15时18时20时 生: 上午10时 下午3时 下午6时 晚上8时

5、 师小结: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12时计时法时第一圈要直接加时间词,第二圈加时间词并减去12. 师:再把下面的时刻换一种说法。 上午9时中午12时深夜12时 生:9时12时0时或24时 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计时时,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从中午的12时到夜里的12时,时针所指时数要加上第一圈走过的12小时。 如:下午2:3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4:30或14时30分。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依次找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读一读表中时刻,再用12时计时法表述,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先找学生总结12时计时法转换

6、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再找学生表述时刻。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己能够总结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不足之处本节课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是难点,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 再教设计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多设置一些趣味游戏

7、,多找学生说一说,练一练,夯实基础. 第2时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第5页试一试、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 3.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时刻和时间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华的妈妈是超市的营业员,每天工作都很辛苦,小华心疼妈妈。有一天小华妈妈下班到家,小华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问:“妈妈

8、你每天那么累,你工作的超市每天营业多少个小时啊?”妈妈抚摸着小华的小脑瓜说:“好孩子,你帮妈妈算算吧!”可是小华才上一年级,你能帮她计算一下吗? 二、教学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情景图。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2的情景图)观察时间情景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1:超市周一至周五每天9:00开始营业,20:00关门. 生2:周六、周日每天8:30开始营业,21:00关门. 师:谁能帮小华算一算这个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营业多长时间? 生1:数数法: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数,共11小时. 生2:作差法: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师:谁不同意他说的方法? 生:不能说时间,要说时刻。 师

9、:说得非常好.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指向的每一个位置都叫做时刻。例如:9时、8时、9时30分,都叫做时刻。时间就是从一个时刻到另外一个时刻的间隔,也就是经过的时间。 师:谁能用时刻相减来计算一下周一到周五的营业时间呢? 生:20:00-9:00=11(小时).(教师进行画图演示) 这个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营业11小时. 师:那么周六、周日呢?谁会计算? 生:21:008:30=12小时30分。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把21:00写成20:60,时减时,分减分。 师:他总结得很好.在分不够减的时候,借一小时表示60分钟。 师:对上面的周一到周五和周六、周日的经过时间的计算,谁能总结一下呢? 生1

10、: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生2:必须是在同一天内的计算. 师: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时刻的书写,要写成几时几分或者电子表的形式. 师:经过的时间要用几小时或者几小时几分或者分钟来表示。 2.拓展延伸.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学生采用三种方法计算路上经过的时间。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棒!帮助小华解决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收获了什么呢?分享给大家吧!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

11、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数数法:1小时1小时地数 作差法: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画图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总结问题,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能力,试题设置得层层递进,学生的能力也逐渐地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更加深刻. 不足之处1.对课前的学情掌握得不是很到位,也没有及时做调整,总抱有一种“害怕学生学不会,不相信学生”的心态,放手不到位。 2.本节课练习题设计得相对较少,应适当减少中间的重复环节,多些练习题的设计,以更好地巩固学生对经过时间的理解。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应多设计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

12、生活。 第3课时24时计时法的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及第6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 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的志向.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船发射

13、成功的资料,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宇航员是谁,以及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的时刻) 师:你们真棒!收集到了这么多有关航天飞船的信息。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信息来看几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提出计算“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试着计算。 师: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 (教师PPT课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返回的时刻,先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再列式计算。) 生: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

14、结果,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算法。 生1:我是1小时1小时数的,10点、11点、12点24点、1点数出的结果是21小时23分。 生2:我是先算出15日当天经过的时间,再算16日的。从15日9时到15日24时是15个小时,15日的24时也是新的一天16日的0时,从16日0时到6时23分是6小时23分。15小时加上6小时23分等于21小时23分. 师生总结算式:24时9时=15小时 15小时+6小时23分=21小时23分 答:飞行了21小时23分。 如果学生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提出计算“神舟”七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试着计算. 师:

15、2008年9月25日21:10“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008年9月28日17:37安全返回。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神舟”七号航天飞船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算法。 生1: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飞行的时间,再相加。25日是2小时50分,26日、27日都是24小时,28日是17小时37分,合计68小时27分. 生2:飞行的时间不到3天,可以分段计算。25日21:1027日21:10是2天,27日21:1028日17:37是20小时27分,一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 如果学生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

16、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对于学生集中错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的有关计算 25日:2小时50分 25日21:1027日21:102天 26日:24小时 27日21:1028日17:3720小时27分 27日:24小时 一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 28日:17小时37分 合计:68小时27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航天飞船的知识展开学习,激发了学

17、习兴趣,本节课重、难点已经讲透,确保学生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其中。 不足之处1。对课前的学情掌握得不是很到位,也没有及时做调整,总抱有一种“害怕学生学不会,不相信学生”的心态,放手不到位。 2。整节课我认为还可以采用竞赛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和积极性。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要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集体荣誉感,多涉及一些游戏环节。 第4课时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1、例2、例3及第10页练一练第1题,第11页说一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天数和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2.通过

18、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 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找生回答) 师:你出生在哪一天? (学生交流时间并说说自己的出生日期) 师:看来,年、月、日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大家继续观察,(PPT课件播放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场面)谁来说说这是哪个场面?(指名学生回答) 师:年、月、日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呀!大家想不想学习更多与年、月、日有关的知

19、识?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年、月、日“之旅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PPT课件出示生活经验图,说说下面每件事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1)跑完100米需要()。 (2)打一场篮球比赛需要()。 (3)中央电视台演播春节联欢晚会需要()。 (4)从开学到国庆节需要()。 (5)从你上小学到现在需要()。 2.PPT课件出示2012年、2013年的年历。 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 生3:2012年2月是29天,2013年2月是28天. 3。根据年历卡把2012年、2013年每个月的天数填在教材第10页的表格中。 师:观察

20、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2012年全年有366天,2013年全年有365天。 4。借助歌诀或者拳头记忆法识记每月的天数。 (1)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拳头记忆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的拳头图)凸起的地方是31天的月份,凹下去的地方是30天的月份(2月份除外)。 5。观察2000年到2011年的2月份的月历。(PPT课件出示)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2000年、2004年、2008年的2月份是29天,其他年都是28天. 生2: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是29天。 师总结: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

21、闰年.平年每年有365天,闰年每年有366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6.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公历年份不是整百的年份的,用年份除以4,如果刚好整除,没有余数,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除完后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如,2008年是闰年,2009年是平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必须除以400,如果没有余数,这一年就是闰年;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小结快速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不是整百年份的,让该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如果是整百或整千年份的,让该年份的前两位除以4。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观察今

22、年的年历完成解答。 2。思考教材第11页说一说。 考查学生对平年、闰年的判断,教师先找学生说一说自己出生的年份,再用上面总结的方法去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18岁时的年份,自己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给学生出示了这几年的年历表、月历表,学生

23、自己观察得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能判断出平年、闰年。整百、整千年除以400,一般年除以4判断. 不足之处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完整,没有着重强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年是整百年.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要加强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数学语言准确性的观念。 第5课时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4及第13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观察月历,探究月历中的数学规律,应用简单的运算正确解答问题。 2.经历小组合作、质疑提问的过程,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

24、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探究月历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2012年2月月历。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日子一天天地在过,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月历,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下这 张小小的月历,看看月历中有没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月历(2012年2月月历),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几号?第二个星期六是几号?第三个呢? 生: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4号,第二个星期六是11号,第三个星期

25、六是18号。 师: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一周有7天,每隔6天就是一个星期六,星期一到星期六都是这样重复的。 师:用你们发现的规律回答兔博士的问题:你能推算出下个月的10号是星期几吗?(PPT课件出示) 生:下个月的10号是星期六。 2。虚线框。 教师出示在2012年2月月历中的虚线框。 67 13141516 2223 师: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虚线框,它每次能圈出4个数字,你们看看它圈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6+14=13+7=20,15+23=16+22=38,对角上两个数的和都相等. 师:这个神奇的虚线框不仅可以移动,还可以放大呢,看看它变大后圈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26、56 7 121314 1920218910 151617 222324 生1:对角两个数的和相等,5+13=12+6,13+21=20+14,8+16=15+9,16+24=23+17。 生2:5+13+21=7+13+19,8+16+24=10+16+22. 师:由此可见,月历的虚线框中对角上相同个数的数相加的和相等。 3。连续日期。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巴依老爷曾用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考过他,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师:有连续的3天的日期,它们的和是48,你们能算出来是哪3天吗?小组讨论看看你们能不能比阿凡提还聪明? 小组讨论后展示答案. 生:48除以3就是中间一天的日期,所以这三天是1

27、5日、16日、17日。 师:你们真是比阿凡提还聪明!那么连续的5天日期的和是65呢?请你观察手中的月历,找一找,算一算。 生:可以用65除以5就是中间一天的日期,所以这五天是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 师总结:连续奇数个的日期和除以天数=中间一天的日期。 三、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2008年1月1日是星期二,1月25日是星期几? 2.如果连续3天的和是60,你能算出是哪3天吗?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在一张小月历中发现了这么多的乐趣,可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28、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1。第一个星期六是4日 2。第二个星期六是11日 3.第三个星期六是18日 4.48÷3=1615日、16日、17日 5.65÷5=13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问题,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能力,试题设置得层层递进,学生的能力也逐渐地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拿着月历观察才能得出结果,语言总结不到位。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要加强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数学

29、语言准确性的观念。 第2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例1及第15页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乘数都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

30、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接龙游戏,看谁答得快。(PPT课件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 二、教学新知 1。口算乘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1的情景图。 师:请看有关彩笔的情景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找生说) 师:请你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师巡视与书上问题相同的目标,找生提问) 生1:2盒彩笔有多少支?(师板书,找生回答24×2=48(支)) 生2:10盒彩笔有多少支?(师板书,找生回答24×10=240(支)) 师:你们回答得太棒了! 可是蓝灵鼠给我

31、们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12盒有多少支?怎样算? 先独立解决并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方法。 生1:将24分解,分成20和4,分别去乘12,得出的结果加起来,所以12盒有288支. 生2:将12分解,分成10和2,分别去乘24,得出的结果加起来,所以12盒有288支。 学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竖式的方法,教师先要给予表扬,然后再讲解;如果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出竖式乘法. 2.笔算乘法。 师:在列竖式时,数位一定要对齐。 教师先写24,12写在24的下面。板书: 2 4 × 1 2 4 8 2 4 2 8 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

32、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240,注意用十位上的1去乘4得到的4应该写在十位上,因为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一个十乘4得4个十,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2,3,4题。 第1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第4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2盒彩笔多少支?竖式计算: 方法一:20×12=240(支) 4×12=48(支) 240+48=288(支) 方法二:24×

33、;2=48(支) 24×10=240(支) 48+240=288(支) 2 4 × 1 2 4 8 2 4 2 8 8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掌握,以口算复习入手,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举一反三,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我认为我对所有学生照顾得不够周到,可能极个别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课下要适时指导。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要加强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数学语言准确性的观念。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例2及第17页练一练

34、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继续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百位上的“7”是怎么算出来的,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水和空气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有一位好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你们看,它是谁

35、? PPT课件出示:小水滴的表白,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不停地滴水。 2.谈话:水对我们人类既然这么重要,可是你们看见过这种现象吗?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的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二、结合生活,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知道吗?这样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想知道吗? (教师利用PPT课件出示三月和四月的月历表) 让学生先说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了解“2个月”的具体含义,然后鼓励学生用

36、自己的方法计算。每个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的算法: 方法一: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方法二:31+30=61(天) 12×61=732(千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明晰计算思路,汇报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师要重点引导12×61的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 1 2 × 6 1 1 2 7 2 7 3 2 这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汇报算法后教师提问:百位上的“7”是怎么算出来的? 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谈谈对节水的理解,让学生

37、课下去搜集缺水国家的人民生活情况,提高节水意识。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2,3,4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阅读教材第17页兔博士网站,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师生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竖式计算: 1 2 × 6 1 1 2 7 2 7 3 2 答:这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上节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我以教材上

38、水龙头情景提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且在教学环节中可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学生还是有计算错误的现象,课下要加强练习。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我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以学生为主体. 第3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3及第19页试一试,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乘数

39、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几个同学介绍看过的电影,汇报电影院每排的座位数、排数) 二、教学新知 1。师:同学们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和电影院的座位有关的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3的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

40、,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谁能列式?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36×10=360(个) 30里有3个十,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0=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3 6 × 3 0 0 0 1 0 8 1 0 8 0 师:竖式计算时,也可以这样算: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3 6 × 3 0 1 0 8 0 。 2

41、。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2)的问题)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40 × 30 = 1200 40 × 3个十 = 120个十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4 0 × 3 0 1 2 0 0 3.积的数位估计。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呢? 生1:积最多有4位,因为99是最大的两位数,99&

42、#215;99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即为9801。 生2:积最少有3位,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的积是最小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即为100. 师总结:当两个乘数的十位上的两个数的乘积满十,它们积的位数就是这两个乘数的位数的和,当不满十时,积的位数就是这个和减1。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完成教材第19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2,3,4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4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竖式计算: 3 6 × 3 0 1 0 8 0 4 0 × 3 0 1 2 0 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采用具体事例导入,在讲授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时,我用彩色粉笔把0描出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引起注意,不易丢掉0. 不足之处有极个别学生计算仍然有失误,可以设计大量练习进行巩固。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注意把课堂尽量多的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 第4课时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

44、行简单的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问题情景,导入课题 1。师生谈话,交流参观动物园时了解到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积极的评价,然后引出教材中参观动物园的问题。(学生会说到动物园的门票、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动物园具体的方向等等)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景图)让学生读文字并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发现的信息,重点理解“大约”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到人数、票价

45、或者“大约“) 师:大约就是大概. 二、自主探索 1.探索算法。 师:同学们,根据图片,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找生回答) 引出算式92×9,提出估算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估算,小组交流汇报. 生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大约需要900元,算式是:92×9900(元) 生2:把92看作90,大约需要810元,算式是:92×9810(元) 生3:把9看作10,大约需要920元,算式是:92×9920(元) 2.评价学习。 师:算一算,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需要的钱数相差多少元? 学生算完后进行交流。老师启发性谈话,提出“小组讨论为什么第2种估算结

46、果与实际结果相差比较少,第1种、第3种相差比较多”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要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的意识。 师:同学们太棒了,可见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你会估算的方法了吗? 生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完成教材第20页试一试。 先提示学生时间单位的转化,再列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

47、计】 估算 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大约需要900元,算式是:92×9900(元) 把92看作90,大约需要810元,算式是:92×9810(元) 把9看作10,大约需要920元,算式是:92×9920(元) 估算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内容简单但不易掌握,我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想法,加深印象。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练习较少,个别学生计算不熟练,应加大练习。 再教设计估算有利于学生检验计算的结果,今后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估算,理解学习的价

48、值。 第5课时连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例题,试一试及第23页练一练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乘运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个数连乘的运算顺序,能解答连乘计算的简单问题。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初步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越来越富有。(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2

49、页例题的情景图)你瞧,从西王庄的固定电话的数目变化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王庄,看看2010年有固定电话多少部。 二、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根据图片,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找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师:要求2010年的固定电话数量,必须先求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边听边板书。 生1:要想求出2010年的固定电话的数目,先要求出2005年固定电话的数目。 24×6=144(部)144×2=288(部) 答: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288部。 生2:我用连乘的算式计算:24×6×2 =144×

50、2 =288(部) 答: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288部. 师:你们回答得太棒了!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列成一个连乘算式解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连乘 方法一:144×2=288(部) 24×6=144(部) 方法二:24×6×2 =144×2 =288(部) 答: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288部。 【教学

51、反思】 成功之处数量关系是解决连乘问题的关键,在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依据所找到的关系列式计算。 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连乘问题理解得不够清楚,要多加巩固练习,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题。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我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 名山一日游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一日游的事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旅游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一日游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52、【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 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26页内容,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小组合作,制订租车方案. 方案一:租4辆14座车:14×4=56(人),5650+2,4×450=1800(元) 方案二:租2辆27座车:2×800=1600(元) 方案三:租3辆19座车:3

53、5;550=1650(元) 2。上山和下山空中缆车的消费。 假设全部上山坐缆车,下山步行:25×50=1250(元) 假设全部往返坐缆车:40×50=2000(元) 3。安排午餐的消费。 有18位外国客人吃西餐:18×50=900(元) 有32位外国客人吃中餐:32×30=960(元) 共计900+960=1860(元) 4.三项活动最少花:1600+1250+1860=4710(元) 三项活动最多花:1800+2000+1860=5660(元) 三、知识的运用 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

54、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名山一日游 1.小组合作,制订租车方案。 方案一:租4辆14座车:14×4=56(人)5650+24×450=1800(元) 方案二:租2辆27座车:2×800=1600(元) 方案三:租3辆19座车:3×550=1650(元) 2。上山和下山空中缆车的消费。 假设全部上山坐缆车,下山步行:25×50=1250(元) 假设全部往返坐缆车:40×50=2000(元) 3.安排午餐的消费。 有18位外国客人吃西餐:18×50=900(元) 有32位外国客人吃中餐:32

55、×30=960(元) 共计900+960=1860(元) 4.三项活动最少花:1600+1250+1860=4710(元) 三项活动最多花:1800+2000+1860=5660(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活动围绕“名山一日游”进行设计,为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活动真实感,在活动准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数据,体验、观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就是方案的设计者、活动的参与者.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的展示和评价较少,活动过程的衔接导语较少。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一次真实的“一日游”活动,提供真实的过程体验.可

56、以考虑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活动设计的相关方案。 第3单元辨认方向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1,说一说及第29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经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 2.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3.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一首关于认识方向的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认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

57、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节课我们就来辨认一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新知 1。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运用经验寻找方向。 (1)找到操场的东面。 师:谁留心观察过,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指一指。 让学生都面向东站立,问学生前面是什么方向. 生:东。 (2)找到西面。 师:你们背后是什么方向? 小结:东面的对面是西面,东和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 (3)认识南和北。 师:当你面向东时,请你举出你的左手和右手. 师:你的左手就是你的左面,是什么方向? 生:北。 师:那么你的右手就是你的右面,是什么方向? 生:南. 小结:南面的对面是北面,南和北是相对的两个方向。 (4)说说操场上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方向,正确辨认。 (1)面向东辨析. 请同学们面向东站立。 师:你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生: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向南辨析。 师:你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生: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