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1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为大家解说的教学设计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 ,下面我将从课 程目标的确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技术与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课堂随机调控、板书设计六方面为大家全面解析我对于本课的设计。一、 课程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A 根据作品特点,采用适宜的语速、语调朗读。B 学习本文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表现手法。C 掌握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并且会实际 应用。D 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及提升鉴赏散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 通过对景物细致描绘分析,学习用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

2、法表情达意。B 通过分析作品如何展现“清、静、悲凉”的秋味,来体会作品以情驭 景,以景显情,从而学习达到物我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目的。C 通过反复阅读,披文入情,整体感知文本,深入品味,掌握阅读写景 抒情散文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理解一个爱国文人的沉郁情怀。B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与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的可贵情感。以上三维目标确定的依据我将在第二模块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详细 解析。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一)教材处理及课程资源整合1、课标解读1)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本单元都是中 国现当代的优秀散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里在必修

3、课程 的阅读与鉴赏中明确了“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要求。我确立知识与技能 第四个目标。2)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在学生 应发展的能力“积累整合”中提出“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 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依据本课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二、三项。3)依据:新课标中更强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 体悟,因此,我通过以上过程和方法既达成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达 到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4)依据:新课标中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

4、学生受到优秀 文化的熏陶。因为郁达夫本人就是一个极具民族责任感的优秀作家,他 将对民族的热爱与忧患自然体现于他的作品中, 因此,我将本课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为以上两点。2、教材简析1)故都的秋 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篇, 具有典范意义。 这一课的学习,为学生掌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学会阅读鉴赏同类作品 起到示范性作用。2)作者以情驭景,细腻生动的描写为学生丰富写作技巧提供了范本。 因此,我把“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掌握写景抒情 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散文的能力确定为本文的重点。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校具有校内互联网,各办公室都配有电脑,而且,初中部、高

5、中 部都有配套的多功能教学厅,因此,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 教科书,能更便捷、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学生或者利用其他学习材料, 或者直接到电教室查找网络资源,这样,突破时空的局限,使学生思路 更开阔,从而为教学流程中解决难点降低了难度。(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散文名篇, 有一定的散文阅读实践基础。同时,由于生理心理发育渐趋成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 粗浅的审美鉴赏力。因此,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教学 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品味,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力。我校是普通高中,我所任的班级又是理科班级,多数学生存在表达 能力不强,语文知识积累不

6、足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确定本文的难点 是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2、师生互动设计及调控对策1)在课前准备阶段,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与文本有关的资料,在课 堂上交流,教师做引导和补充。同时,教师肯定筛选、整合信息好的学 生。2)、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教师及时进行点拔。3)、在迁移练习中,为了鼓励学生依据所学进行写作,教师将自己的练 笔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三、教学技术与学法指导1、教学技术 教学是一门应变性很强的艺术,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 则,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

7、, ,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 图片,配以轻音乐,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情境。2)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依靠教师传授的单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3)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 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以教师在本课中主要运用引导、启发、点拨、商 讨的教学方法。2、学习方法的确定与依据 1)新课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 和个人色彩,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重视作品的整体感知。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因此,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对文本的整体 感知的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指导学

8、生动手搜集筛选整理材料,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使获取的知识在头 脑中的印象深刻,从而锻炼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探 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四、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阅读郁达夫的文章,了解郁 达夫的生平、文艺观和审美观,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这个 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顺利解决重点做准备 活动。(二)、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投影秋天不同的画面以及描写秋天的古典诗句, 配以悠扬的轻音乐。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气氛,将学生引入一个 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三)、信息交流 了

9、解郁达夫,学生展示查阅的材料,形成资源共享,教师引导学生 从作者的生平和遭际中了解时代背景,为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做准备。 这三个阶段在教学技术部分前两点有较详细的解说, 在这里就不在 赘述。(四)、课堂探究 1、初读文本,揣测朗读本文适用的语气、语调。新课标中能用普通话 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这一步为深入解读文本做准 备。2、整体把握阶段: 找准切入点,围绕激发学生思维、引起争论的问题开展辩论活动, 调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动性、积极性。1)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 ,抓住了中心 ,再分三组学生准备三个问 题:第一组在文章中勾出作者笔下的秋景有哪些 ? 第二组同学思考这些景物

10、可概括为几幅图景? 第三组同学勾画出表示景物色彩的词语这一环节由客观景物入手,为分析选择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情感密切相 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铺垫。2)投影摆出问题A 作者笔下故都秋色是属于哪一种色调?与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关系? 明确:归纳出 -冷色调 .再引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冷清、孤独之感。B 作者在故都感受到的秋声又有什么特点呢 ? 从这一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出故都秋声的“静” 。C 郁达夫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 师生经过交流,达成共识: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 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作者 不远千里 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遁世离群,浪迹山水的生活排遣不了他心中忧

11、 国忧民的苦闷,作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 (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 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化在一起, “清、静、悲凉” 既是景物的特征又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绝好写照。概括出秋味 :“悲凉”。学生为了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寻 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在阅读和辩论中整体把握了文章。三组的同学 通过景物特点来剖析 悲凉 。同时,这是一种联系文本进行分析的思维 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筛选、提取文中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辩论活动使学生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主动 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鉴于以上学生分析,第三个问题将成为教学的难点,解决这个问题

12、 一定要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有关写作背景,处理这一点,我首先在课前准 备中引导学生搜集材料时有意安排这方面的内容,降低难度,在处理第 三个问题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难点就会迎刃而解。3、品味鉴赏阶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披文入情,析文明理。这 一阶段主要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诵读, 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 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 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写景语段,投入地朗读。2) 同学交流自己欣赏的原因和方法。3)教师从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点拨,使学生懂得品味和 鉴赏的方法。例如,某学生朗读 槐书 一段,师生一起品味:无声无息的槐蕊夜 里悄然

13、而落, 这里作者借视觉和触觉形象描绘了独特的秋景: 花铺满地(视觉) ,脚踏落花(触觉)给读者以如临其境之感。这里空寂无人, 斯人独徘徊,只能与自然相交融。作者此时的心境是淡淡的喜悦交织着 淡淡的寂寞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叶、落蕊是秋的标志,在杜甫笔 下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的悲壮,在韩愈笔下是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 的哀伤而在郁达夫笔下,则是静的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 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和的触觉。而此景中正是作者一种微妙的难以名状 的情绪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沉醉于其中蕴藉的孤独、落寞和伤感情怀的 自然流露,是形与神,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欣赏时,要运用表现技巧、 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来分析,同时,还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这一环节完成了课程目标的的设计。(五)、总结升华阶段 1、老师、学生结合郁达夫的文艺观、审美观,共同来探讨课文的艺术 技巧和特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 写几个片段。(可以选择北方秋天的景物 ) 2、回顾全文,总结散文阅读的方法: A 整体把握文章;B 要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C 要自觉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赏。 最后,师生在轻音乐中一起齐声朗读课文。整个教学过程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整体感知、把握 - 品味鉴赏-总结升华一知识迁移。这种思路既符合人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