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雨霖铃这首词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想象未来为虚。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忆历史内容为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处“忆”指的是“想念”,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偏说兄弟如何思念自己。这首诗以己方为实,而以想象对方为虚。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衬托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

2、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作用:虚与实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思想情感。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练习迁移1、请分析出下列诗歌中的虚与实:越中览古唐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梦入关 唐

3、韦庄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传:驿站的马车 莲峰:指华山,即渭南,是韦庄童年生活的地方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1滨州联考)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

4、诗句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手法,只需按图索骥即可。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词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3、链接高考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

5、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 宋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1)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答案二:(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

6、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答案一: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

7、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

8、情怀。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作品简析】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就虚实手法各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王昌龄的送魏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