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名称陋室铭适用年级 七 适用类型 教读课文1 .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通过具体学习了解“铭”的文体特点;3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其高洁傲岸的节操 理解作者托物言志表达高洁志趣的方法。知识点来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4单元短文两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刘禹锡的秋词,领略到了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 的豪迈诗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铭文,看看他用这篇文 章传递了怎样的情怀。二、作者及文体介绍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散文家。2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

2、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三、划分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曰:何陋/之有?四、译读课文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 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8), 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9) 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

3、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8) ? ”(1)在:在乎、在于。(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3)灵:灵异,神奇。(4)斯:指示代词,这。陋室:简陋的屋子。(5)惟:只,只要,唯独。(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 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10)调(ti d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11)金经:泛指佛经。(12)丝竹:

4、“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奏乐声。(13)乱耳:扰乱耳朵。舌L使乱。(14)案牍(du):官府的公文。(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 龙岗中隐居躬耕。(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 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 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 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

5、 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 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 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19)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 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要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 可以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 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

6、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 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五、重点文言词句整理1 .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延上。无丝竹之 乱耳,舌L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牍之 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2 .“之”的用法:助词,调节音节,可不译:无丝竹之乱耳助词,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3 .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六、再读感知1 .题目叫陋室铭,那么你觉得这间“陋室”是否简陋呢?生:不陋依据: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写这句话意在表明只要屋主 人道德高尚,就不会觉得屋子简陋,反而能以素雅的环境衬

7、托出屋主人的高 雅情趣。(2)文章最后:“何陋之有?”反问句,没有什么简陋的。2 .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1)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交往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行为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七、研读悟情1 .请同学们赏读陋室环境之美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学生翻译,老师重复解释,随后提出疑向:这两句诗者重在于哪两个字呢明确:绿和青。师:我们能不能想象下这样一个景况:远看,一个小木屋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若隐若现;近观,小木星四周 绿树环绕、郁郁葱葱;再走近点,可以看到碧绿的苔痕铺满石阶,青葱的草 地撒满阳光,草色映人眼帘

8、,也使小屋充满青绿之色。同学们想一想,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明确:安静祥和,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怕。正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 乐”。这是一块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问乐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作 为一个情致高雅之人何不喜居于此呢?何不钟情于这间陋室呢 ?2 . 陋室中的生活,看看刘禹锡都在和哪些人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学生翻译此句。老师补充翻译:只和博学之人来往,不结交那些世俗浅薄之人,可见作者 志趣之高雅,品德之高尚。3 . 那么除了交友之外,作者还有那些生活情趣呢 ?明确:弹琴,读经。素琴

9、: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从“素琴”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明确:联系生活中的琴,可见作者不喜奢华。4 .那么该怎样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呢 ?明确: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书桌和木简,这里指官府的公文。5 .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调素琴”,一方面又认为乐声乱耳?明确:刘禹锡是憎恶官僚权贵的。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生活在陋室之中,和博学之人谈笑,弹弹素琴 ,读读经书,怡然自得,高雅脱俗。由此可见,陋室虽然简陋 ,但关键看是谁住了。6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住进去才不感到简陋呢?明确:像刘禹锡那样品德高尚之人。这正是应验了这句话:斯是PS室,惟吾德馨7 .那

10、么文章到此已经告诉读者,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那为何还要写前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呢?那不显得多余吗?这 两句话和紧接在后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什么关系呢 ?再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这三句话到底有何关联。明确:山不在于有多高,只要有仙就有名了。水不在有多深,只要有龙就 成为灵异的水了。同样,房子不在乎简陋,只要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 陋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极其类似,由前两句话可以很快地 导人到本文的主题。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之为“类比引题”。与此相类似,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后面还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呢?明确:南

11、阳诸葛亮的茅草屋,西蜀扬子云的亭子都很简陋破旧,但因为住的人赫赫有名,所以同样被人们景仰。8 .我们这课是讲刘禹锡的陋室,为什么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呢 ?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呢?明确:这两句话是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面开头是用山和水来证明,后面结尾是用历史人物来证明,中间是作者自己 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因此刘禹锡在最后能够水到渠成地引用大圣人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来结束全文。抒发了一种追求高尚情趣、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志向。因此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力志”(板书)八、课堂小结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说明道理文章全文写的是作者的陋室,但是却是在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高尚道德和高雅生活情趣。比兴手法:触景生情,因事而兴文章本是写“陋室”,但却用“山不在高,有仙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