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学实习_第1页
矿物岩石学实习_第2页
矿物岩石学实习_第3页
矿物岩石学实习_第4页
矿物岩石学实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物岩石学标本解析一、岩浆岩(火成岩)001 辉石橄榄岩暗灰绿色,色率100,细粒,等粒结构,粒径1-2mm,块状构造。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构成,其中橄榄石含量约80%,辉石含量约20%.橄榄石:粒状,大小约1-2mm,浅黄色至橄榄绿色,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晶面玻璃光泽,硬度>5.5.辉石:粒状或短柱状,大小约1-2mm,黑色,可见阶梯状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5.5.定名:暗灰绿色细粒辉石橄榄岩021 辉长岩灰黑色,色率45,全晶质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构成,其中斜长石含量约55%,辉石含量45%斜长石:板状或不规则粒状,大小多为1-4mm之间,灰白色,可见两

2、组解理,玻璃光泽,硬度>5.5辉石:短柱状或粒状,大小多为2-4mm之间,黑绿色,可见阶梯状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5.5定名:灰黑色中粒辉长岩056 石英闪长岩深灰色,色率30,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角闪石构成,其中斜长石含量约45%,钾长石含量约25%,角闪石含量约14%。另外还含有10%的石英,及5%的黑云母和1%的榍石。斜长石:板状,大小2-3mm,灰白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硬度>5.5角闪石:柱状,长约2mm左右,黑色,可见斜交的两组解理,玻璃光泽,硬度>5.5石英:粒状,粒度较细,小于0.5mm,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g

3、t;5.5黑云母:片状,大小0.5-1mm,黑色,极完全解理,玻璃光泽,硬度<2.5榍石:粒状,大小1mm左右,褐黄色,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2.5-5.5定名:深灰色中粒石英闪长岩043 花岗闪长岩浅灰色,色率30,中粒结构,粒径在1-4mm之间,块状构造。主要由角闪石,长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构成。其中角闪石含量约为15%,长石含量约为60%,石英含量约为20%,另外还含有少量黑云母和零星榍石。角闪石:短柱状,柱长3-5mm,粗1-2mm,黑色或墨绿色,纵向解理面玻璃光泽,横断面粗糙,硬度>5.5斜长石:板状,大小3-5mm,灰白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硬度>5.

4、5钾长石:板状,大小3-5mm,浅红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硬度>5.5石英:粒状,比长石细小,约0.5mm左右,无色或烟灰色,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5.5黑云母:板状,大小0.5-1mm,黑色,一组极完全解理,玻璃光泽,硬度<2.5榍石:粒状,大小1mm左右,褐黄色,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2.5-5.5定名:浅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058 花岗岩肉红色,色率10-15,全晶质中粒结构,粒径1.5-4mm之间,块状构造。主要由长石(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其中长石含量65%-70%,石英含量20%-25%,其次还含有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含量约为10%。石英:粒状,大小

5、2-3mm,白色,贝壳状断口,透明,有油脂光泽,硬度>5.5。斜长石:柱状,大小1-3mm,灰白色,解理发育,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5.5。钾长石:柱状,大小1-3mm,浅红色,解理发育,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5.5。角闪石:长柱状,大小2-3mm,暗绿色-黑色,可见一组不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玻璃光泽,硬度>5.5。黑云母:片状,大小2mm左右,黑色,一组极完全解理,解理面珍珠光泽,硬度<2.5。定名:肉红色中粒花岗岩065 花岗斑岩红褐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主要为石英和钾长石,少量斜长石和黑云母。斑晶: 石英:烟灰

6、色,粒状,大小2mm左右,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5.5,含量约20%。 钾长石:浅肉红色,自形板状,大小2-5mm,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硬度>5.5,含量约15%。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板状,大小2-4mm,解理面上玻璃光泽,硬度>5.5,含量约5%。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2mm左右,极完全解理,玻璃或金刚光泽,硬度<2.5,含量约2%。基质:褐色,断口粗糙,硬度小于小刀。定名:红褐色斑状花岗斑岩066 斑状花岗岩浅褐灰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主要由钾长石组成;基质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另有微量角闪石,榍石、

7、磁铁矿。斑晶: 钾长石:浅肉红色,自形板状,大小约10-20mm,解理面宽平,玻璃光泽,分布不均匀,硬度>5.5,平均含量约20%。基质: 长石:粒状,灰白色或浅肉红色,大小约1-3mm,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达50%。 石英:粒状,灰白色或烟灰色,大小多1mm左右,无解理,油脂光泽,含量约20%。 黑云母:褐色,片状,大小约1mm左右,玻璃光泽,含量约10%。 角闪石:黑色,长柱状,长可达3-5mm。榍石褐黄色,粒状自形晶,大小多小于1mm。 榍石:褐黄色,粒状自形晶,大小多小于1mm。 磁铁矿:黑色,粒状,粒度小于1mm。定名:浅褐灰色中细粒斑状花岗岩025 伊丁玄武岩暗黑褐色,斑

8、状结构,基质隐-微晶结构。气孔构造,气孔内壁光滑,略呈拉长圆形,大小3-10mm为主,定向排列,含量约25%。斑晶为伊丁石和斜长石,其中伊丁石含量约20%,斜长石含量约10%。斑晶:伊丁石:粒状,红褐色,大小约2-4mm,刻之可碎成片状,玻璃光泽。常风化成褐铁矿,刻之呈粉末状。斜长石:板状或粒状,大小1-2mm为主,灰白色,可见二组平整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5.5.基质中可见灰白色星点状斜长石微晶,其余隐晶质,较粗糙。定名:暗黑褐色斑状伊丁玄武岩046 角闪安山岩暗紫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角闪石(10%)和斜长石(8%)斑晶:角闪石:黑色,长柱状,长3-10mm

9、,可见两组斜交的纵向解理面,玻璃光泽。斜长石:灰白色,粒状,大小1-2mm,可见闪亮的解理面,玻璃光泽。基质紫红色、土状、断口粗糙无光泽。定名:暗紫色斑状角山安山岩049 杏仁安山岩灰黑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微晶结构,杏仁构造。主要由杏仁(10%)、斑晶(15%)和基质(75%)组成。 杏仁球主要为椭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3-8mm,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 方解石:白色,他形粒状,透明,玻璃光泽,解理不可见,硬度在2.5-5.5之间,含量约7%。 石英:白色,他形粒状,透明,油脂光泽,无解理,断口不明显,硬度>5.5,常因含有Fe而显红色,含量约3%; 斑晶主要由斜长石组成。 斜长

10、石:白色,自形板状,粒径约2.5X1mm,透明,玻璃光泽,有时可见一组完全解理,硬度>5.5,含量约15%。基质由微晶斜长石和隐晶质矿物组成。 斜长石:微晶,白色,针状,长约2mm,透明,玻璃光泽,解理不可见,硬度>5.5,含量约20%; 其余为隐晶质,黑色,粗糙无光泽,含量约55%; 定名:灰黑色斑状杏仁安山岩067 流纹岩暗紫红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玻璃质结构,流纹构造。流纹主要由暗黑紫色带显示,条带边缘呈过渡状,亦有少量拉长的气孔,气孔内壁粗糙。斑晶为石英和钾长石,分布均匀。石英:烟灰色,浑圆粒状,大小约1-2mm,油脂光泽,含量约5%透长石:无色透明,自形板状,具光亮解理面

11、,玻璃光泽,含量约10%基质紫红或褐红色,致密,暗紫色条带略显贝壳状断口 。定名:暗紫红色斑状流纹岩159 晶屑凝灰岩浅灰色,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晶屑等火山灰机械堆积而成。晶屑:呈炸碎棱角状,部分尖角已熔融圆化,大小从小于0.2mm到3-4mm不等,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石英:烟灰色或无色透明,贝壳状或内凹孤形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20%。长石:灰白色,部分浅肉红色或无色透明,可见阶梯状断口和发育的解理,玻璃光泽,含量约30%。黑云母:黑色,小刀可刻动,小于0.2mm的火山灰呈尘点状紧密堆积,整体呈浅灰色,瓷状断口,粗糙,含量约为2%。定名:浅灰色晶屑凝灰岩

12、161 火山角砾岩红褐色,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火山角砾和火山灰尘构成。火山角砾:为岩屑,灰白色,炸碎棱角状,轮廊清楚,大小2-20mm不等,内部隐晶质,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40%。胶结物为火山灰,褐红色。定名:红褐色火山角砾岩144 花岗细晶岩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构成。少量黑云母。长石:浅肉红色或灰白色,粒状,大小多1.5mm左右,少数可达3mm,可见闪光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约65%。石英:浅烟灰色,粒状,大小多1mm左右,贝壳状断口,透明,有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30%。黑云母:黑色、片状或细丝状,大小1mm左右,极完全解理,表面有珍珠光泽,小刀可

13、刻动,含量约5%。定名:灰白色花岗细晶岩二、沉积岩201 石英岩质砾岩黑褐色,中砾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碎屑颗粒与基质组成,其中碎屑颗粒约为30%,基质约为70%。分选较差,基质胶结,基底支撑,颗粒大小在2-15mm之间。碎屑颗粒主要由砾组成,包括石英和斜长石。石英:白色,粒状,颗粒大小在1-3mm之间,有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硬度>5.5.斜长石:白色,柱状,透明,玻璃光泽,柱面解理完全,硬度大于小刀。胶结物呈褐色,基质接触式胶结。定名:黑褐色中砾石英岩质砂岩224 中粒长石砂岩褐红色,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次角状为主,分选很差,少数可达3mm左右,含量约80%。粒间胶结物约20

14、%。砂粒成分主要是长石和石英。长石:浅肉红或褐黄色为主,少数灰白色或无色透明,有玻璃光泽,粒度相对较细,大多小于1mm,含量约50%。石英: 烟灰色,粒度相对较大,以1-2mm为主,少数达3mm左右,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含量约30%。胶结物灰白色,较致密,略有粉末状感觉。定名:褐红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225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褐色,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以次棱角状为主,分选中等,最高达2mm,含量约70%。粒间胶接物约占30%,磨圆度较好。砂粒成分主要为石英和斜长石。石英:浅红色-褐色,粒状,颗粒大小1-3mm,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 70%。斜长石:肉红色,少数呈灰白

15、色,粒状,颗粒大小1-2mm,有玻璃光泽,含量 30%。胶接物为灰白色,呈孔隙式胶结。定名:褐色粗粒砂状长石石英砂岩227 白云质胶结石英砂岩灰色,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颗粒以次圆状为主,分选良好,磨圆度较好,含量在80%左右,粒间胶接物约占20%。砂粒主要成分为石英。石英:浅灰色,粒状,颗粒大小1-3mm左右,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胶结物为灰白色白云石质,与砂粒间有明显界限,呈孔隙式胶结。定名:灰色细粒白云质胶结石英砂岩236 海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细粒砂状结构,纹层状构造。分选好,磨圆、胶接类型不祥,细层由灰绿色纹理显示。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总量应在(长石、石英、岩屑的)

16、95%以上,少量海绿石自生颗粒。石英:粒状,0.2mm左右;灰暗灰色,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磨圆不易观察。海绿石:浑圆状,0.1mm左右;灰鲜绿色,蜡状光泽,多被海绿石微晶掩盖。填隙物:以海绿石胶结物为主,总量约占(填隙物的)70%;微隐晶状,灰绿色,土状或蜡状光泽,纹理状分布。定名:灰绿色细粒海绿石石英砂岩254 泥质粉砂岩棕黄色色,泥质粉砂结构,纹层状构造。粉砂:成分为石英,粒度极细,含量约75%,整体泛油脂光泽,断口粗糙。泥质:褐红色,分布不均匀,有成纹层状集中趋势,含量约25%。定名:棕黄色泥质粉砂岩279 炭质页岩黑色,泥状结构,页理(层状)构造。岩石致密,硬度2.5-

17、5.5,可见贝壳状断口,表面磨擦发涩,不污手,不吸水。定名:黑色泥状炭质页岩290 高岭石粘土岩白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致密细腻,硬度很小,指甲可划动,略具贝壳状断口,手摸有明显滑感,舔之粘舌,吸水性强,但遇水不膨胀定名:白色泥状高岭石粘土岩293 油页岩棕褐色,泥状结构,页理(层状)构造。岩石致密细腻,硬度较小,可用指甲划动,手指磨擦有滑感,密度较小,有油脂光泽。定名:棕褐色泥状油页岩364 白云岩灰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泥基支撑,颗粒含量小于5%。由小于0.005mm的泥晶白云石组成,结构均匀,具显微层理,小刀可划动,表面滴稀盐酸几乎不反应,但划下粉末可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含量约为9

18、5%。白云石:灰白色,粒状,粒度小,有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与稀盐酸不反应,但粉末反应强烈定名:灰色泥晶白云岩326 鲕粒白云岩灰色,鲕粒结构,块状构造。由鲕粒和粒间填隙物构成。硬度小于小刀,与稀盐酸不反应,但粉末遇酸起泡。鲕粒:灰白色,部分淡红色,球、椭球或不太规则形,大小不均匀,以0.5-1.0mm为主,边缘清楚截然,表面光滑。含量约70%。粒间填隙物:灰色,致密,略有透明感,含量约30%。定名:灰色鲕粒白云岩317 燧石岩黑色,隐晶结构,纹层状构造。纹层由浅灰白或浅灰相间而成。岩石由隐晶质SiO2构成,小刀可划出刻痕,致密坚硬,纹层分布较为均匀,宽度约在1-2mm之间,断口参差,暗淡无

19、光泽。两块岩石相撞击产生烧焦的气味,并有细微的火花产生。定名:黑色隐晶燧石岩334 鲕粒灰岩灰黑色,鲕粒结构,纹层状构造。由方解石质鲕状和粒间填隙物,小刀可划动,滴盐酸于表面剧烈起泡。鲕粒:黑色,多呈球状或椭圆状,表面光滑,大小较均匀,在0.2-4mm之间为主。含量约占总量的75%。填隙物:呈灰色,颜色较鲕粒浅,致密,含量约占总量的25%。定名:灰黑色鲕粒灰岩344 竹叶状泥晶砾屑灰岩棕褐色,泥晶砾屑结构,块状构造。由方解石质碎屑物和填隙物组成,与盐酸反应剧烈,小刀可划动。碎屑物:灰色,质地均匀,形状呈椭圆形或细长条竹叶状,大小约在1-4cm之间,表面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含量约为70%填隙物:颜

20、色呈褐黄色,含量约为30%定名:棕褐色竹叶状泥晶砾屑灰岩343 云斑泥晶灰岩灰褐色,云斑泥晶结构,块状构造。由云斑与泥晶组成,小刀可划动。云斑:颜色呈棕黄色,其中白云石的含量较高,滴稀盐酸于上几乎不产生气泡,大小不均匀,约在1-5cm之间,含量约为40%泥晶:颜色呈灰色,其中方解石的含量较高,滴稀盐酸于表面有大量气泡,质地致密含量约为60%。定名:灰褐色云斑泥晶灰岩355 泥晶灰岩浅灰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泥基支撑,但含量小于5%。几乎全由0.005mm以下的泥晶组成,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量在90%以上,结构均匀致密,孔隙变小,小刀可划动,表面滴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具纹层。方解石:无色,粒

21、状,粒度小,解理发育,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2.5-5.5,与稀盐酸反应强烈。定名:浅灰色泥晶灰岩363 豆状灰岩灰色,豆粒结构,块状构造。由方解石质豆粒和粒间填隙物构成,硬度小于小刀,滴稀盐酸剧烈起泡。豆粒:灰或深灰色,多规则球或椭球形,表面光滑,大小极不均匀,约0.3-5mm,以大于2mm为主,内部呈同心状,核心极细小,多无法分辨。堆积紧密,含量约85%。豆间填隙物:颜色较豆粒为浅,呈灰或淡灰色,致密,微透明,含量约15%。定名:灰色豆状灰岩三、变质岩471 板岩灰黑色,隐晶质结构,板状构造。岩石致密,细腻,但小刀可划动,板理面平整,断面稍粗糙。定名:灰黑色板岩456 石榴石白云母片岩灰褐

22、色,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变斑晶为石榴石。石榴石:呈自形四角三八面体或等轴粒状,深酱红色,部分氧化成铁锈色,大小较均匀,2-4mm为主,贝壳状断口,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25%。基质由白云母构成。白云母:片状,银白色,定向排列成片状构造,可见闪亮的解理面,有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与稀盐酸不反应,但粉末反应强烈,含量约75%。定名:灰褐色斑状变晶石榴石白云母片岩469 千枚岩灰褐色,隐晶质(鳞片变晶结构)结构,千枚状构造。岩石结构细腻,主要由极细小片状绢云母,绿泥石等密集定向排列形成,片理较发育,片理面上有强丝绢光泽,手摸有蜡状感。硬度<2.5。定名:

23、灰褐色隐晶质千枚岩483 黑云蓝晶绿泥石片岩灰绿色,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变斑晶为蓝晶石和黑云母。蓝晶石:柱状,长约2-20mm,粗约1-5 mm,浅兰灰色,柱面解理发育,平行片理排列,含量约20%黑云母:片状,大小约2-3mm,已蛭石化而呈黄绿色,极完全解理,解理面上有珍珠光泽,小刀刻之易成弯曲小片,含量约20%。基质由绿泥石构成。绿泥石:深绿色,挤压成带状,透明,完全解理,可见珍珠光泽,形态呈鳞片状定向排列,小刀划动可留下划痕,含量约为60%。定名:灰绿色斑状变晶黑云蓝晶绿泥石片岩495 绿泥石片岩深绿色,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绿泥石组成。绿泥石:深绿色,挤

24、压成带状,透明,完全解理,可见珍珠光泽,形态呈鳞片状定向排列,小刀划动可留下划痕。定名:深绿色细粒鳞片变晶绿泥石片岩515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灰黑色,鳞片粒状细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构成。斜长石:灰白色,粒状,常富集成条带状,透镜状定向排列,两组解理,透明,有玻璃光泽,含量约40%。石英:烟灰色,粒状,贝壳状断口,透明,有油脂光泽,分布不均匀,硬度大于小刀,平均含量约30%。角闪石:黑色,柱状,可见光亮解理面,平行片麻理定向排列,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20%。黑云母:黑色,鳞片状,分布大体均匀,定向排列呈片麻状,极完全解理,解理面上有珍珠光泽

25、,硬度<2.5,含量约10%。定名:灰黑色鳞片粒状细粒变晶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513 白云母钾长片麻岩肉红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构成。钾长石:肉红色,板状,垂直柱面解理发育,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60%。白云母:灰色,形态定向排列成片状构造,可见闪亮的解理面,有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与稀盐酸不反应,但粉末反应强烈,含量约为15% 石英:黑色,粒状,颗粒大小在1-3mm之间,贝壳状断口,有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25%定名:肉红色粒状鳞片变晶白云母钾长片麻岩523 混合岩化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灰色,柱状鳞片粒状细粒变晶结构,条带

26、状构造。脉体:平行片麻理分布有花岗质、石英质脉体,但含量不到10%基体:片麻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构成。石英:烟灰色,粒状,大小约0.5-1.0mm,贝壳状断口,透明,有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40%。斜长石:浅灰白色,粒状,可见两组正交阶梯状解理,透明,有玻璃光泽,常与石英镶嵌,含量约35%。黑云母:黑色,细小鳞片状,极完全解理,解理面上有珍珠光泽,在片理面上较集中,但定向性弱,硬度<2.5,含量约15%。角闪石:黑色,细柱状或针状,柱面解理完全,透明,有玻璃光泽,分布不均匀,略定向排列,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10%。定名:灰色细粒变晶混合岩化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

27、531 角闪斜长片麻岩灰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构造。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构成。角闪石:黑色,柱状,颗粒大小在2-5mm之间,柱面解理完全,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占55%斜长石:灰白色,板状,颗粒大小在1-4mm之间,两组解理,透明,有玻璃光泽,小刀可划动,含量约占35%石英:灰色,粒状,颗粒大小在1-3mm之间,贝壳状断口,透明,有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占10%。定名:灰色粒状变晶角闪斜长片麻岩509 构造角砾岩褐色(斑杂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粉基质与胶结物构成。角砾的颜色较为混杂,主要有绿色,暗红色,褐色,灰色几种,形态多为不规则棱角状,大小不一,主要在2-30mm之间,主要成分有安山岩,花岗岩,绿泥石片岩和石英斑岩等,含量占75%左右。岩粉基质为隐晶状,表面致密。胶结物呈灰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