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硕士点学科导师分布及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_第1页
学院硕士点学科导师分布及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_第2页
学院硕士点学科导师分布及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_第3页
学院硕士点学科导师分布及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_第4页
学院硕士点学科导师分布及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数学一级硕士点学科介绍一、数学一级硕士点学科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学学科隶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系,是一个队伍人数充足、 人员结构良好、 学科及方向带头人层次较高、中青年后备成绩突出、研究方向特色鲜明、 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在省内具有较高地位的优秀学科。本学科现有教师72 人,其中教授16 人、副教授 23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21 人,博士 29 人, 50 岁以上教师 12 人、3649 岁教师 28 人、 35 岁以下教师 32 人,省级学科带头人 1 人、学科后备带头人 1 人,校级学科带头人 1 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 1

2、 人,中国运筹学会理事 1 人,黑龙江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2 人、常务理事 2 人,黑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 1 人、常务理事 2 人,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1 人。本学科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 建设有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等四个二级学科和十余个研究方向, 其中泛函分析、 凸分析及其应用、优化与控制、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为重点学科建设方向。本学科十分注重学术交流,以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十余所院校长期保持着实质性的学术合作,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及研究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聘请在相关领域内具有较大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任名誉

3、教授, 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 学科成员经常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杂志审稿。 扩大了团队教师的学术视野, 提高了团队的学术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本学科近十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项、国际合作项目 5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 余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5 项。在国内外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 余篇,其中 SCIEIISTP 检索 100 余篇,部分论文被SCI 源杂志文章引用多次。本学科自 1990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硕士毕业生 300 余人,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

4、学术论文被 SCI/EI 等检索 20 余篇,入选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3 篇,其中有多名硕士毕业生已成为具有突出业绩的青年学者和行业精英。本学科还承担着全校理工科本科生、 硕(博)士研究生所有公共数学基础课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量大、工作业绩突出。有校教学名师 4 人、校优秀主讲教师13 人;省级精品课程3 门: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近年来,编写出版教材 10 余部,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7 项,发表教研论文 20 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 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黑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 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目前,本学科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5、 1000 余人,其中有多人已成为具有突出业绩的青年学者和行业精英。二、相关研究方向1泛函分析; 2. 凸分析及应用; 3. 优化与控制; 4. 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5. 代数学; 6. 微分方程及应用; 7. 数理统计及其应用; 8. 模糊数学及其应用;9. 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 10.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调和分析。三、硕士生导师介绍硕士生导师崔云安 ,男, 1961 年生人,教授(哈工大兼职博士生导师),数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泛函分析方向带头人。 1983 年 7 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6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5 年 12

6、月于波兰密凯维奇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泛函分析。研究内容: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Banach 几何理论及其在不动点理论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获省部级科学进步(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出版专著 1 部;是省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培养硕士研究生60 余人,博士研究生3 人。硕士生导师计东海 ,男, 1964 年生人,教授,数学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应用数学重点方向带头人。 1983 年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 年 1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

7、94 年于波兰弗洛兹瓦夫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凸分析及其应用, 包括 Banach 空间的几何理论和凸分析及其应用。研究内容:赋范线性空间的点态数量几何,赋范线性空间中的正交性,凸性及其应用。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1 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被 SCI检索近 20 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多次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

8、学,促成在德国 Chemnitz 工业大学培养博士研究生 1 名,并于 2010 年 8 月受中德科学中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 DFG 基金会联合组建)资助主办中德“凸性与赋范几何”双边研讨会;培养硕士研究生 40 余名。硕士生导师陈东彦 ,女, 1964 年生人,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兼职博士生导师)。数学省级重点学科控制与优化方向带头人。 1985 年 7 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 年 6 月于吉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0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优化与控制。研究内容:时滞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非

9、线性随机系统等复杂动态系统的控制及其应用, 优化理论及其在供应链系统分析、 选址科学、 行为运筹学等方面的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3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6 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 项(排名第 2、第 3);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EI检索 20 余篇;编著出版教材 1 部、著作 1 部;培养毕业研究生 44 名、博士研究生 1 名。硕士生导师邓彩霞 ,女, 1965 年生人,教授。数学省级重点学科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方向带头人

10、。 1987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2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6 年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再生核空间中数值逼近方法、小波分析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再生核空间中数值逼近方法,小波分析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博士后基金项目 1 项、省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资助计划项目 1 项、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指导项目 2 项;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项、第十一届黑龙江省自然科

11、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 16 篇被 SCI/EI 收录;主编或参编教材 2 部,指导硕士研究生 38 名。硕士生导师王俊明 ,男, 1970 年生人,教授。 1993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6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06 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泛函分析。研究内容:泛函分析 Banach 空间几何理论,控制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 8 项,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合作出版教材 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1

12、0 人。硕士生导师刘润涛 ,男, 1961 年生人,教授。 1983 年 7 月于哈尔滨科技大学基础部获得学士学位; 1985 年 12 月于哈尔滨科技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9 年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几何,空间数据库技术。研究内容:计算几何,空间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成果: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其他省市项目 6 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国家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13、 60 余篇,其中 10 余篇被 EI 收录;合作出版书 2 部;指导硕士研究生近 30 名。硕士生导师李冬梅 ,女, 1962 年生人,教授。 1984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7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研究内容: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应用和生物数学,包括:常微分方程定性稳定性理论、生态模型与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分支等问题,以及微分方程在药物动力学、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完成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 1 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3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4、 4 项;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参编教材 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硕士生导师姚慧丽 ,女, 1970 年生人,教授。 1993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7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3 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泛函分析。研究内容:概周期型函数理论和概自守型函数理论,及其在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差分方程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 1 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 项;出版专著和编著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有 2 篇被 SC

15、I 检索;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人。硕士生导师杨新松 ,男, 1972 年生人,教授。 1994 年 7 月于齐齐哈尔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7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1 年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代数学。研究内容:环的交换性及环构造, 自由群的线性表示性质及李代数, 不定方程求解。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编专著 1 部,主编专著 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10 余名。硕士生导师张国志 ,男, 1961 年生人,教授。 1987 年 7 月于东北师范

16、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0 年 7 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9 年于北京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数理统计及其应用。研究内容:一般复杂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统计推断,包括:复杂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统计推断, 不同的随机截尾变量对系统特征指标统计推断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参加总装备部军械研究所的研究课题多项, 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研究课题 2 项;参加项目中有一项获黑龙江科学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出版著作 1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10 余名。硕士生导师赵亮 ,男, 1970 年生人,教授。 199

17、4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8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6 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泛函分析。研究内容: Banach 空间几何性质。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及主持基金项目 10 余项,获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参编教材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 6 人。硕士生导师赵辉 ,男, 1963 年生人,教授。 1984 年于吉林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9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模糊数学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模糊测度和积分, 模糊数学方

18、法在经济 (金融)和工程中的应用, 模糊概率的结构理论及应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主持在研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面上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其中被 EI 收录 3 篇。硕士生导师李福祥 ,男, 1972 年生人,教授。 1994 年 7 月于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0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0 年 1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内容: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包括迭代法解非线性方程、 非线性方程在再生核空

19、间中的数值算法以及同伦分析方法与迭代法的结合。 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其中 1 篇被 SCI 检索。硕士生导师左明霞 ,女, 1979 年生人,副教授。 2001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4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0 年 6 月于东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泛函分析。研究内容: Banach空间和 Orlicz 空间理论及应用。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完成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和

20、省教育厅基金项目3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1 项、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1项;获得 2011 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三等奖1 项(排名第三);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其中有 3 篇被 SCI收录。硕士生导师吴森林 ,男, 1982 年生人,副教授。 2003 年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6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9 年于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2012 年 7 月至2014 年 6 月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凸分析及其应用,包括 Banach 空间的几何理论、凸和离散几何。研

21、究内容:关于凸体覆盖的 Hadwiger 猜想及其相关问题,赋范线性空间中的正交性,赋范线性空间中的堆积与覆盖以及赋范线性空间中的选址问题。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德国 DFG 合作交流项目 3 项、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1 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1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1 项、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 1 项,参加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黑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择优资助项目资助;获教育部 2008 年度“国家优

22、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排名第五) ;先后 10 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分别做学术报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13 篇被 SCI检索。硕士生导师刘凤秋 ,女, 1976 年生人,副教授。 1996 年 7 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4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2 年 1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模糊数学及其应用,包括泛函分析、模糊数学及支持向量机。研究内容:核函数理论与算法,神经网络优化,不确定性理论,模式识别。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 项、黑

23、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省杰青基金 1 项、国防科工委航天创新基金 1 项、哈工大科研创新基金1 项,参与在研省基金项目 1项,主持完成校青年基金项目 1 项;发表学术论文8 篇,其中 SCI 索引 3 篇,EI索引 5篇。硕士生导师石宇静 ,女, 1978 年生人,副教授。 2001 年 7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4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9 年 7 月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优化与控制。研究内容: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分布式模型预

24、测控制,非线性随机系统控制。 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主持在研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1 项、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项目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8 篇,其中 6 篇被 EI 检索;参编著作 1 部。硕士生导师陈丽丽 ,女, 1982 年生人,副教授。 2004 年 7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7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2 年 4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获得 2011 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 研究方向

25、:泛函分析。研究内容:Banach空间几何理论及其应用,复空间几何性质及其在算子代数与算子理论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面上项目 1 项、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完成省教育厅海外学人科研项目 1 项,主持在研省教育厅科研面上项目1 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 1 项;获得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13 篇,其中 5 篇被 SCI 收录。硕士生导师樊丽颖 ,女, 1977 年生人,副教授。 2001 年 7 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6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2 年 7

26、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采样系统鲁棒控制、时滞系统。研究内容:采样控制系统的保成本控制,指数稳定性分析, 鲁棒控制及鲁棒控制器设计, 输入延迟方法在采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 篇,其中 SCI/EI检索 6 篇。硕士生导师毕卉 ,女, 1982 年生人,副教授。 2004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6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1 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内容: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调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 1 项;发表论

27、文 7 篇,其中 4 篇被 SCI 检索。硕士生导师刘宏宇 ,男, 1977 年生人, 2012 年被聘请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1 年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4 年 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7 年 7 月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读研期间到中科院数学所做合作研究一年半, 期间两度应香港中文大学邹军教授之邀进行合作研究。 2007 年 9 月-2010 年 7 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执行助理教授; 2010 年 7 月-2011 年 7 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访问助理教授; 2011 年 4 月-2

28、011 年 7 月,获得英国雷丁大学讲师职位(永久职位); 2011 年 8 月至今,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任助理教授(终身职位)。研究内容:偏微分方程中的反问题, 超材料和隐形, 应用分析和数值分析,计算数学。主要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杂志发表SCI 论文 40 余篇,参编著作 1 部;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加拿大、美国获得奖励及科研资助4 项,并获得了德国和美国的学术访问资助3 次;分别在国内、美国组织专业学术会议3 次;受邀在国内、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31 次;十余个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的长期审稿专家。其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际著名

29、专家学者的肯定和推荐。物理学一级硕士点学科介绍一、物理学学科物理学学科源于 1978 年我国光学奠基者王大珩院士创建的技术物理系,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 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现有教授 4 名,副教授 3 名,并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在颗粒物理、 光伏材料与器件、电介质物理、流体传热与能源利用、 低维功能材料与物理、 纳米光子学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的范围涵盖了当今物理学主要领域和重要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 973 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三十余

30、项,科研经费 600 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 100 余篇,其中 40 余篇被 SCI/EI 检索。本学科具有较完善的先进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 这些条件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积累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一方面注重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和创新能力, 部分学生读研期间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为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博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和研究所输送了较多的高端人才。二、相关研究方向1.颗粒物理2.光伏材料与器件3.流体传热与能源利用4.电介质物理5.低维功能材料与物理6.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7. 纳米光子学三、硕士生导师介绍硕士生导师

31、姜久兴 ,男, 1963 年出生,教授(博士),物理学学科带头人。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技术物理专业,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方向:非线性物理、复合材料。研究内容:颗粒物质电学行为的研究;金属 -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国家973 项目 1 项,973 子项目 1 项,横向课题经费 300 余万元,获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 2 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0 多篇。硕士生导师陈春天 ,男,汉族, 1964 年出生,教授、博士、博士后出站。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物理系主任。 1987 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物理系,获

32、得学士学位; 1998 年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7 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后备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性能检测及电流体力学。 主持、参加完成了多项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 SCI、 EI 收录论文 20 余篇 。硕士生导师谭昌龙 ,男, 1979 年出生,教授(博士),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2009 入选校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2011 年入选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 2012 年入选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

33、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磁驱动智能材料和新型高效能量转换材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 近年来在 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ripta Materialia 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0 余篇。担任 Scripta Materiali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等著名 SCI 期刊的审稿专家。硕士生导师张光宇, 男, 1971 年生人,教授。 1995 年 7 月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9 年

34、4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7 年 6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7 年 10 月至 2009 年 9 月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内容:超级电容器及电化学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人。17硕士生导师杨志韬, 男, 1975 年生人,副教授。 1998 年 7 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4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

35、得硕士学位; 2009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内容:功能材料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持省级 1 项,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硕士生导师李刚 ,男, 1981 年出生,副教授(博士),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 ZrB2 基超高温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研究。主持一项高校委托科研课题,参与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 2 项国家 863 科研项目。近年来在 Mat

36、erial Desig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 5 篇学术论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3 篇。担任 Corrosion Science 期刊的审稿专家。硕士生导师张国华 ,男 1982 年生人,副教授。 2004 年 7 月于辽宁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6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凝聚态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9 年 7 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光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分子团簇体系性质与合成反应。研究内容: S-N 小分子团簇结构、 稳定性及芳香性、 高能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37、以及合成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 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检索文章 3 篇。SCI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介绍一、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于 2003 年组建光学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已经有 32 位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迄今( 2013)学科拥有八位硕士生导师,三大实验室平台,仪器设备价值 500 余万元。学科实验室位于哈尔滨理工大学 3 号楼,教师依托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经过多年发展在超快光学、 非线性光学、光纤传感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讯地址 :哈尔滨理工大

38、学(西区)130 信箱邮编:150080联系电话 教学),学科)二、相关研究方向经过了近 10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个稳定的发展方向:1. 超快光学(超快现象,超快非线性现象);2. 受激布里渊放大技术(非线性过程:光放大,光纤中的受激过程);3. 光纤传感技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新型光纤传感技术)。三、硕士生导师介绍硕士生导师黄金哲 ,男, 1972 年生,教授(博士),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 目前为应科院超快光学实验室负责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从 2005 年开始主要从事超

39、快光学、非线性光学研究。 具体工作有: 非线性晶体的光学特性, 激光频率变换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超快光学现象等。提出了可接受掺杂比的概念( 2007),给出了三阶非线性晶体的完整分类方案 ( 2008),统一了光栅相位的计算方法 (2011)。发表三大检索文章 30 多篇( SCI 检索近 20 篇)。硕士导师熊燕玲 ,女, 1964 年出生,教授(博士),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电压与绝缘专业。 目前为应科院光纤传感实验室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 1)光纤传感、测试及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设计、传感信号的解调;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技术等;2)光

40、纤传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完成科研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 项( 10541066,11551101)、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 ZD200815,第一负责人)、横向课题 1 项( 20092301010196);目前在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F2011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61078004)。申请发明专利授权 2 项。硕士导师高玮 ,女, 1969 年出生,教授(博士),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 目前为应科院受激放大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纤光学与光纤传感技术: 液芯光纤与光子晶体光纤受激布里渊散射特性

41、以及主动可调谐布里渊滤波放大; 空心涡旋光束的机理与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与特种光纤传感机理与应用。 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1078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2012T50372)等多项资助。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20 余篇论文,其中 SCI 检索论文 17 篇(IF>2 的 10 篇)、EI 检索论文 7 篇;授权专利 3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硕士导师杨玉强 ,男, 1977 年出生,副教授(博士),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专业,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 研究方向为空间相干光通信及光纤

42、传感。 空间光通信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空间光到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研究、 相干合束研究和畸变光束传输研究,目前已发表 SCI 检索论文 10 余篇;光纤传感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电流互感器研究和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计磁场探测研究,目前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电流互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硕士导师张留洋 ,男, 1981 年出生,副教授(博士),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本硕博连读。研究方向:超快光学,超短脉冲传输与变换,激光光谱。硕士导师沈涛 ,男, 1978 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 博士在读于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光电方向。目前为光电信息科

43、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光电检测:包括光纤传感与解调、光学电流互感器、 电光晶体材料等。 目前在研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51307036,主持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2531134,主持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201131,第一参与人)等6 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12 项,已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 余篇,申请专利8项。硕士导师张洪英 ,女, 1980 年出生,副教授(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博连读,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纤光学及光纤传感, 包括:光纤布里渊动态光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高空间分辨率分布式布里渊光纤

44、传感技术、微纳光纤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光纤电流传感器等。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其中 SCI 检索 7 篇、EI 检索3 篇、ISTP 检索 3 篇。合作撰写英文专著一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 项。正在主持省教育厅科技面上项目1 项;作为第一参加人正在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 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硕士导师杨文龙 ,男, 1983 年出生,讲师(博士),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无铅压电陶瓷:包括环境友好型钽铌酸盐压电陶瓷的结构设计、制备和应用; 2)电光晶体和薄膜:钽铌酸钾锂

45、电光晶体、 薄膜的生长、 电光调控特性研究及其在电光开关控制领域的应用; 3)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纳米杂化绝缘材料的结构、介电、电光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及其在电气、储能和光学等方面的应用。 2012 年至今,主持省教育厅项目 1 项,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近三年来,在 J. Am. Ceram. Soc,. Appl. Phys. Express等杂志发表 SCI 论文十多篇;申请发明专利 4 项,已授权 2 项。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学科介绍一、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材料以及相关器件微观结构、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

46、本校的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于1998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 2006 年首次入选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近五年,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3 部,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多年来,建立了包括课程教学、 本硕多层次人才培养等完整的学科体系, 并形成了聚合物基纳米电介质、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研究方向。本学科上述研究方向上已具有成熟完善的实验平台, 所拥有实验设备总价值为一千多万元。二、相关研究方向1聚合物基纳米材料; 2. 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3. 金属基复合材料; 4. 材料分析测试技

47、术。三、硕士生导师介绍硕士生导师林家齐 ,男, 1963 年 10 月生,工学博士,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黑龙江省物理学会理事、 黑龙江省实验室研究会常务理事、 信息技术理事会理事、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获得者、机械工业部跨世纪学术骨干。研究方向:电介质物理、高电压与绝缘材料、 微弱光检测技术以及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研究。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针对热激电流、 电声脉冲及压力波等实验方法不能测量绝缘聚合物深陷阱问题,提出利用绝缘聚合物光致发光效应解决此问题, 研制成功高聚物薄膜强电场下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联用装置。 主持或参加完成研究课题近十项。

48、 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新世纪教改工程试点项目 2 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 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 1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及 “九五 ”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1 项。近年来发表文章 30 余篇,其中近 20 篇被 SCI、 EI 收录。硕士生导师曲贵民 ,男, 1962 年 5 月出生,博士,教授、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教学院长。研究方向:轻质材料等复合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 表征与评价研究工作。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资助项目 “电磁多功能耦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 “宏细微观断裂力学中的非局部理论应用 ”等项目研究工作;主持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项目 “光通信终端结构特性仿真分析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疲劳寿命评价与试验研究 ”和“损伤压电复合材料板的动态参数研究 ”等项目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 2011 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 2012 年第一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集体)。在 Journal of Composite Structures发表

50、Vibration analysis of a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plate with cracks,在 Acta MECHANICA SOLIDA 发表 Investigation of the scattering of anti-plane shear wavers by two Griffith cracks using the non-local theory 等论文 30 余篇。硕士生导师何丽娟, 女, 1966 年 7 月生,教授、博士,材料物理系副主任,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介质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测试技术等方向研究。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5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 项,参与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 10余篇。硕士生导师姜越, 男,汉族, 1963 年 2 月 5 日出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1. 合金设计、制备与强韧化工艺研究; 2. 高强度不锈钢局部腐蚀行为研究。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主要从事特种合金开发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参与国家级项目两项,主持、参与省级项目 5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硕士生导师迟庆国, 男, 1981 年 7 月生,博士,副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拔尖创新

52、人才, 材料物理系系副主任,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功能薄膜材料:铁电、压电、热释电薄膜的制备、界面优化、微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 2)电气与能源高分子材料:高储能密度新型无机纳米粒子 / 聚合物复合电介质的界面设计与宏观性能调控机理分析; 3)材料的 X 射线衍射与散射分析:纳米薄膜材料的织构、残余应力、标度特性、界面行为等的分析。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依托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要从事铁电薄膜材料的界面设计及高储能密度电气与能源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

53、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 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专题2 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 项。近年来已在 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ripta Materialia 等知名杂志发表文章三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件。硕士生导师代丽, 女, 1981 年 8 月生。博士,副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1)晶体材料:晶体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 2)性能表征: X 射线衍射,红外吸收,紫外吸收,拉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上转换发光性能等的分析。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主要从事晶体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省教育

54、厅基金等课题 ;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1 项。近几年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发表论文 20 余篇,全部被 SCI 检索。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学科介绍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以新兴信息产业为基础,以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为学科发展目标,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1 人获得学校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 1 人获得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省自然基金 3 项,学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硕士点和 “集成电路工程 ”硕士点依

55、托 “电子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 ,在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型电子材料、 新型结构器件的研究方面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聘请美籍华人苏玻博士为龙江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金星博士为兼职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现有 “基础物理与技术物理 “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 “有机电子实验室 ”和“信息材料与器件 ”校级重点实验室, 拥有无机有机多功能镀膜机、半导体性能测试仪、高倍数显微镜、椭偏仪等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制备、测试设备及 Candence等集成电路设计和电磁场计算软件。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考入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上海技术物理所等单位攻读博士学位,很多研究生到华为、中芯国际、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高校等单位工作,学生就业地域、单位及工资福利待遇居学校前列。二、相关研究方向1. 信息材料与器件; 2. 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 3. 传感器技术与可靠性; 4. 微电子器件封装技术; 5. 集成电路设计与 MEMS 微系统技术三、硕士生导师介绍硕士生导师殷景华: 1957 年 8 月 27 日出生,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省领军人才梯队“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术带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