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Orbulina universa外觀:v 該種屬於成熟期時之最大特色:無論從正視、側視抑或是背視的面向來看,外觀呈現一白色圓球型,於殼體表面分佈著許多孔隙。(左上圖、右上圖、左下圖);v Rogl & Bolli (1971) 發現該種屬的型態具有冷水及暖水的差別:於暖水海域,該種屬的特徵為個體較大、殼壁較薄且殼體上的孔隙較多;反之,若在冷水海域,則呈現相反的特徵,同時體型也僅有正常體型的1/3至1/4的大小。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可反應表層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
2、度發現時間:v 西元 1839 年發現者:v D'Orbign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早期 ( Early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都有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溫帶皆有Globigerinoides conglobatus外觀:v 由正面來看,具備有4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寬大的殼室,橫跨過另3個殼室而形成具有低角度拱狀的口孔(aperture),此口孔為主要口孔(primary aperture),另外尚有2個次要口孔(second aperture)在側邊。(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可找到兩個較小的次要口孔
3、。(右上圖)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粗糙針狀表面(右下圖)。生態意義:v 一般分佈在大洋的中心處含量較高,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79年發現者:v Brad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晚期 ( Lat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屬於大型的個體,一般成橢圓至近方形的外型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溫帶水團Globigerinoides ruber外觀:v 由正面來看,有3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的一個殼室,會橫跨過另2個殼室的
4、縫合線(suture)而形成具有高角度拱狀的大口孔(aperture),此口孔為主要口孔(primary aperture),另外尚有2個次要口孔(second aperture)在側邊。(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可發現一個次要口孔。(右上圖)v 由背面來看,除了側面的口孔外,還有另一個次要口孔。(左下圖)v 該種屬具有三口孔(一個主要,二個次要),外殼呈粉紅色至紅色,有些則為白色殼體。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也可能和水團中鹽度的分佈有關。化石保存度:v
5、;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39年發現者:v D'Orbign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晚期 ( Lat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到大型都有 (微米)地理分布: 熱帶副熱帶皆有Globoturbororalita tenella外觀:v 由正面來看,也有4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以側向一邊的方式,跨過另3個殼室而形成具有低角度拱狀的口孔。(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可發現一個次要口孔(second aperture)。(右上圖)v 轉至背面來看,於背面可發
6、現有一個較小的次要口孔。(左下圖)細部構造: 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56年發現者:v Parker地質時間:v 更新世晚期 ( Late Pleistocene ) 現代(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的個體 (微米)地理分布:v 副熱帶極區水團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外觀:v 由正面來看,有4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的一個最大的殼室,橫跨過另3個較小殼室而形成
7、具有低角度的寬大口孔(aperture),此口孔為主要口孔(primary aperture),另外尚有1個次要口孔(second aperture)在背後。(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有時會在最後一個殼室外面,生長出一類似囊袋狀的突出物,稱為Sac;鑑種時,若發現有Sac之特徵時,表示為老年型。(右上圖)v 由背面來看,除了正面的口孔外,還有另一個次要口孔。(左下圖)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成蜂窩狀的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77年發現者:v
8、Brady地質時間:v 中新世 (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都有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溫帶皆有Globoturborotalita rubescens外觀:v 由正面來看,也有4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橫跨過另3個殼室而形成具有小角度的口孔(aperture)。(左上圖)v 該種屬最大的特色是整體呈現出紅色或者是橘紅色的色澤,但基於該圖片是以電子顯微鏡(SEM)拍攝而成,故無法以原色呈現。位屬於較冷的緯度區域亦有白色殼體之種屬出現。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
9、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 1956 年發現者:v Hofker地質時間:v 更新世早期 ( Early Pleist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的個體 (微米)地理分布:v 溫帶熱帶區水團Turborotalita quinqueloba外觀:v 由正面來看,蟲體的殼室(chambers)數目一般為5至6個殼室,其中最後一個殼室長得會特別大,甚至會延伸到臍部(umbilicus),類似於口罩 (bulla)的形式。(左上圖)v 由背面來看,其表面殼體較粗糙。(
10、左下圖)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無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一些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不詳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938年發現者:v Natland地質時間:v 不詳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的個體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溫帶皆有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外觀:v 由正面來看,蟲體大約是成正方形,殼室(chambers)數目一般以4為主,殼室排列是在一平面上以方向向左的旋轉方式(順時鐘方向)生長。因 此,在 殼 室 的 開 口會形成很細的切口,有時在甚至會有唇狀物
11、(lip)長出,同時由於每個殼室長開口處得差不多一樣的大小,故殼室間的縫合線(suture)大約是成十字線形。(左上圖)細部構造: 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無針刺(spine)存在,且甚少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 v 根據殼體不同方向的旋轉方式,則反應出截然不同的生態意義:1)左旋型的N. pachyderma,代表為較冷的水文環境;2)右旋型N. pachyderma則是代表相對較溫暖的水文環境。一般而言,兩種屬的分界是在4月份7.2度C等溫線的位置。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61年發現者:v Ehernberg地質時間:v 不詳
12、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皆屬小型的個體 (微米)地理分布:v 極帶副極帶的冷水環境皆有Globigerina bulloides外觀:v 通常可看見最末4個主要的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橫跨過另3個殼室而形成具有高拱狀的口孔(aperture),且口孔通常較G. falconensis (編號11)為大些。每一圈通常可發現4至5個殼室,由小而大逐漸的增長。(左上圖)細部構造: 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 v 依據Bé (1977)的研究指
13、出G. bulloides有熱帶種和副極區種之分,兩個種的外型相似,兩者間最大的差別,在副極區種的口孔的高度較低且較深些,兩者通常反應為較冷的水文環境,可用以指示冷水團或者是水團湧昇作用(upwelling)的指標。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26年發現者:v D'Orbign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晚期 ( Lat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到中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副熱帶 極區水團Globigerina falconensis外觀:v 該種屬的外型和G. bulloides (編號10)有些相似,通常可找
14、到4個主要的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通常會略小於前一個殼室,並以正向跨越的方式,橫跨過另3個殼室而形成低角度扁平型的口孔(aperture),此口孔通常較G. bulloides小些。(左上圖)v 最大的特色在於口孔處有唇狀(lip)的突出物出現。和G. bulloides類似每一圈通常可發現4至5個殼室,由小而大逐漸的增長。細部構造: 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冷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959年發現者:v Blow地質時間:v
15、中新世早期 (Early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到中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副熱帶 極區水團Glogigerinella aequilateralis外觀:v 每一圈大約有5至6的殼室(chambers),於殼體中心處會出現類似肚臍之臍眼(umbilicus)。(左上圖)v 首先,假想有一中心線,沿側視圖縱切而下,可觀察到此種屬最大特徵,是在中心線的兩側的部份,會以左右兩邊對稱的形式出現,而且,最後一個房室通常會覆蓋到初房(proloculus)的部份。(右上圖)v 背視圖所示,和正視圖相對照,可發現兩者有相互對稱的部份。(左下圖)細
16、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在主要洋流系統邊緣及沿岸湧昇流邊緣處豐度較高。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39年發現者:v Brad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晚期 ( Lat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外觀:v 由正面看,可看見4個大的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以斜向的方式,橫跨過另外3個殼室。(左上圖)細部構造:
17、160;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中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66年發現者:v Schwager地質時間:v 上新世早期 ( Early Pl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都有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皆有Globorotaloides hexagonus外觀:v 通常可找到5至6個的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長得和前一個殼室不大一樣,而且是以高角度往外發展,使得形成口孔的位置由中心至
18、旁側皆有。(左上圖)由側面所示,在殼體兩側處較薄。(右上圖)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 v 此種屬殼室排列呈左、右旋的型式皆有,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938年發現者:v Natland地質時間:v 中新世晚期 ( Lat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副熱帶水團Globigerinella calida外觀:v 通常可找到4至5個的殼室(chambers),
19、其中最後一個殼室長得和前一個殼室不大一樣,而且是以高角度往外發展,使得口孔(aperture)大都位於臍眼至外緣(umbilical-extraumbilical)之間。(左上圖)v 由背面圖所示,最後一個殼室長得要比前一個殼室異常大些。(左下圖)細部構造:v 此種屬殼體上有針刺(spine),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有許多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通常反應為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低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962年發現者:v Parker地質時間:v 更新世晚期 ( Late Pleist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
20、型到中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副熱帶 熱帶水團Globorotalia menardii外觀:v 於每個殼室(chambers)的周圍均有發育發達的龍骨瓣(keel)出現,且由外型的圓度來看,較G. tumida (編號56)的圓度為圓。亦即G. menardii近類似圓形;G. tumida近類似橢圓形。(左上圖)v 由側面的寬度來看,較G. tumida的寬度為窄 些,通常是呈扁平狀。(右上圖)v 由背面來看,每個房室較G. tumida的房室為圓些。(左下圖)細部構造:v 由於此種屬大都是屬於深水種,殼體表上無針刺(spine)。(右下圖)生態意義: v 通常在主要洋流
21、邊界區,可用以指示邊界洋流水團的變化或是湧昇流(upwelling) 的指標。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65年發現者:v D'Orbign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早期 ( Early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至大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水團Sphaeroidinella dehiscens外觀:v 由外部來看僅能發現3個殼室(chambers),由於具厚層的平滑狀之玻璃質外殼,所以,外殼看起來是呈白色而不透明。(左上圖)v 從側面看,可發現其任兩殼室的邊緣,都有相互連接。(右上圖)v 由正面及側面
22、的觀察發現,此種屬的口孔不易被觀察到。細部構造: v 此種屬大都是屬於深水種。顯微鏡下觀察殼體表面的構造,可發現此種屬在早期就已有孔隙存在,但到了後來殼體表面的孔隙才被後來結晶的物質所填塞,進而將孔隙關閉。(右下圖)生態意義: v 在殼體表面有針刺的狀態下,看起來和G. sacculifer (編號5)的幼年期的型態蠻類似。因此,有些學者建議將S. dehiscens 視為 G. sacculifer 之老年型態。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65年發現者:v Parker and Jones地質時間:v 上新世早期 ( Early Pliocene )
23、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至大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水團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外觀:v 由外觀來看,能發現最後一個殼室(chambers),會將之前的3個殼室覆蓋過去,而形成具有新月型的口孔,且口孔是開於中央處,不像G. inflata (編號39)的口孔是稍微偏向一側。(左上圖)v 從側面看,此種屬的外殼具高亮度的似瓷器狀光澤。(右上圖)v 由背面看,殼體表面具高亮度的光澤外,更具近似圓球型的外觀。(左下圖)細部構造: v 此種屬大都是屬於深水種。顯微鏡下觀察殼體表面的構造,可發現此種屬無孔隙存在。(
24、右下圖)生態意義:v 此種屬適存於高溫、深水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65年發現者:v Parker and Jones地質時間:v 上新世早期 ( Early Pl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體型的變化蠻大的,由小型到大型皆有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水團Globigerinita glutinata外觀:v 由外觀來看,有4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會將之前的3個殼室覆蓋住,因而呈現一極小的口孔(aperture),有時候會有口罩(bulla)發展出,進而將原本的口孔遮蓋住。(左上圖)v 由側面看
25、,殼體表面具半透明、光濁質之平滑表面,且無針刺存在。(右上圖)細部構造:v 此種屬大都是屬於深水種。顯微鏡下觀察殼體表面的構造,可發現此種屬無孔隙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此種屬適存於較低溫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93年發現者:v Egger地質時間:v 中新世中期 ( Middl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體型的變化,由小型到中型皆有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極帶水團皆有分佈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外觀:v 由正面來看,蟲體的殼室(chambers)數目一般以4.5至5個為主,殼室排
26、列是在一平面上以方向向右的旋轉方式(逆時鐘方向)生長。因此,於殼室的中央處,會形成一臍眼(umbilical),有時在臍眼處,甚至會有齒狀物的形成。(左上圖)細部構造:v 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無針刺(spine)存在。生態意義:v 在大洋中主要是反應洋流系統的變化。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39年發現者:v D'Orbigny地質時間:v 中新世中期 ( Middl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都有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皆有Globorotalia inflata外觀:v 由正面
27、來看,能找到4個殼室(chambers),其中最後一個殼室,會將之前的3個殼室覆蓋住,進而形成偏向一側的口孔,且殼室的排列大都是以左旋(順時鐘方向)的居多。(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形體稍長,不似另外一個有孔蟲種屬P. obliquiloculata (編號34)來得渾圓。(右上圖)細部構造:v 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無針刺(spine)存在。生態意義:v 主要是反應冷水的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39年發現者:v D'Orbigny地質時間:v 中新世中期 ( Middl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
28、屬於小型到大型都有 (微米)地理分布:v 主要是在轉換帶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外觀:v 每一圈有5個殼室(chambers),外型不似G. crassaformis (編號41)來得方正些。試從殼體表面的亮度來看,G. truncatulinoides所表現出的質感,較G. crassaformis為佳。(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較G. crassaformis的寬度為厚些,其外型類似於盾狀火山。(右上圖)由背面來看,底部是呈平面的螺旋型。(左下圖)細部構造:v 由於此種屬大都是屬於深水種,殼體表上無針刺(spine)。(右下圖)生態意義: v 依
29、個體不同的旋轉方向,進而反應出截然不同的生態意義。1)左旋型(順時鐘方向)的G. truncatulinoides,代表為較冷的水文環境;2)右旋型(逆時鐘方向)的G. truncatulinoides 則是代表較溫暖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39年發現者:· D'Orbigny地質時間:v 更新世中期 ( Middle Pleist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中型到大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水團Globorotalia crassaformis外觀:v 每圈有4個殼室(chamber
30、s),其外型較G. truncatulinoides (編號40)來得方正些,殼體一般是成左旋者居多。試由殼體表面的亮度來看,G. crassaformis所表現出的質感,較G. truncatulinoides為差。(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較 G. truncatulinoides的寬度為薄些。(右上圖)v 由背面的來看,底部是呈近似平面的方型。(左下圖)細部構造:v 由於此種屬大都是屬於深水種,殼體表上無針刺(spine)。(右下圖)生態意義:v 所代表的水文為較冷的水文環境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927年發現者:v Galloway and Wissler地質時間
31、:v 中新世晚期 ( Late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小型到中型的大小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水團Globorotalia hirsuta外觀:v 由正面來看,蟲體的殼室(chambers)數目較G.scitula (編號43)為少,一般為4至5個殼室,且殼室的排列在一平面上以方向向右的旋轉方式(逆時鐘方向)生長。殼體表面的紋路較粗糙。體型則較G.scitula為大。細部構造:v 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無針刺(spine)存在。生態意義:v 不詳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39年發現者:v D
32、9;Orbigny地質時間:v 上新世中期( Middle Pliocene ) 現代 ( Recent )個體大小:v 一般是屬於大型的尺寸 (微米)地理分布:v 熱帶 副熱帶水團Globorotalia scitula外觀:v 由正面來看,蟲體的殼室(chambers)數目較G. hirsuta (編號42)為少,一般為5至6個殼室,殼室的排列在一平面上以方向向右的旋轉方式(逆時鐘方向)生長,殼體表面的紋路較為平滑。外型則較G.hirsuta為圓些。(左上圖)v 由側面來看,於邊緣處無龍骨(keel)或瓣膜(obscure)等構造發育。(右上圖)細部構造:v 在顯微鏡下微觀殼體構造,可發現殼體表面無針刺(spine)存在。(右下圖)生態意義:v 不詳化石保存度:v 屬高保存度發現時間:v 西元1882年發現者:v Brady地質時間:v 中新世早期 ( Early Miocene ) 現代 ( Recent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β-D-Glucopyranosyloctanam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Nortriptyline-hydro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N-N-Dimethyl-2-methylthio-aniline-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网站改版方案
- 电子cad课课程设计
- 消防安全“明白人”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网站建设硬件设计方案
- 2024年职业技能竞赛市政工程试验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评价方案
- 野炊活动方案
- 肺动脉高压患者查房
- 苍蝇小子课件
- 文华财经“麦语言”函数手册
- (完整版)俄语动词命令式的构成及用法
- (完整)痔疮手术知情同意书
- 建筑工地的消防风险分析
- 写作与沟通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杭州师范大学
- 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助申请表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4届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050010》过程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 学校消防安全培训课件(ppt37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