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话题:休闲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摘要: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揭示“天人合一”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关键词:中国哲学天人合一价值现代社会一、引言:天之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天、敬天、畏天,是主流和基调。源远流长的“天”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换言之,对中国精神的任何一种认识,事实上都要诉诸“天”这一核心概念。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天,颠也。至高无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虽不言,却是万物得以生长、孕育的源泉,赋予宇宙以无限生机;“王者以民为天,而
2、民以食为天。”天是百姓生计的基础和依靠,是黎民生存最重要的目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是决定人的生死穷通的决定性力量,它在冥冥之中主宰操纵着人的命运。既然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里面“天”具有一种本体论的含义,那么,“天”作为人与世界存在之本源就具有超越一切和统摄一切的功能,同时,它也对人的世界具有一种“示范性”力量。二、何谓“天”?何谓“人”除了”天”这一概念之外,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还有深厚的关于“人”思想。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天人关系问题。探究“天人之际”,揭示“天人合一”的价值意蕴,关键在于把握“天”的含义。“天”的破解是诠释和展现“天人合一”命题的突破
3、口。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天”有不同的理解。如任继愈先生认为“天”有五义,即:主宰之天、命运之天、义理之天、自然之天、人格之天。冯友兰先生也认为“天”有五种含义,但是冯先生的“五义说”则有别于任先生。冯友兰先生说:“在中国文字中,所谓天有五义:曰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曰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曰运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无奈何者,如孟子所谓若夫成功则天也之天是也;曰自然之天,乃指自然之运行,如荀子?天论篇所说之天是也。曰义理之天,乃谓宇宙之最高原理,如中庸所说天命之为性之天是也。”而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则把中国哲学史上的“天”的涵义归纳为三种:“主宰之天(有人格神义);自
4、然之天(有自然界义);义理之天(有超越性义、道德义)。”对于“天”的概念,本文同意冯友兰先生的“五义说”。而对于“人”的认识,学界则认识较为一致,认为它的含义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现实中的认知主体或实践主体;价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既然“天”与“人”分属于不同主体,因此,在道德层面上对它们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天”,它的职分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在荀子看来,天之所以生成万物,既不是上帝和神的体现,也不是人为的结果,自然界的运行并不是像人那样有所作为(“不为
5、而成”),也不是像人做事那样有一定目的(“不求而得”)而对于“人”,它的职分则是:“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天君”指人心,“天官”指人的感觉器官,“天情”指人的喜怒哀乐,这都是自然赋予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的基本立场仍是天人合一。 三、何谓天人合一既然“天”与“人”拥有不同的职分,那么哲学家们对“天”与“人”关系的理解也不一致。有的哲学家强调二者有分有合,接近辩证统一的观点,有的哲学家则过分夸大天人合一,表现出抽象化的倾向。由此,在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上形成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天人相分”;二是“天人合一”。哲学家
6、们在思考天道与人道的问题时,不大注意双方的对立面,而特别注意双方的统一方面,也就是“天”与“人”具有合一性。但是,关于天道与人道究竟是怎样合一的,遂形成各种类型的天人合一观。对此,本文仅简单梳理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观”。事实上,仅就儒家而言,不同大儒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一)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曰:“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就说明人能动地从自我出发,寻求尽心知性以知天。孟子·尽心上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
7、也。”追求和掌握人本来具有的善良本性,由此出发,返求诸己,就可以认识自己身上的仁、义、礼、智等善性。可见,人与天相通。认识自身的善性,也就可以知天了。保养自身的善性,也就是事奉天了。荀子·乐论曰:“乐者天下之大齐。” “大齐”就是指完全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主与客的统一。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对孔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了改造,提出“天人感应”说。他说:“天也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系辞·下传中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在这样的自然“天”之下,便生成了朴素唯物主义“天人合一”理论,即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和天地自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与天地自然
8、互相沟通、协调和统一。宋代,张载认为,人、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气有清虚混浊之别,人性由此二气而成。因此,人后天的任务就是要“变化气质”,恢复先天的善性。人如能够恢复其天地之性,就能达到“民胞物与”的天人一体的境界,并由此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二)道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人合一观首先从老子开始。老子的天人合一观。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核心展开对宇宙本原的探讨,从宇宙生成论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明宇宙有生成发展过程,在这个宇宙生成中,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的自然法则、道生万物的
9、过程以及道赋予万物的本性都可以称为“天”,即天然、自然之意。老子与儒家不同的是:他在肯定人与自然(天)统一的同时,又区分了自然超越人的伦理标准的一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四、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定胜天”的壮志正不断实现着,但“人胜天”的代价却是沉重的,生态恶化、资源匮乏等已成为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例如1952年12月,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和汽车排出的烟雾,把伦敦上空笼罩了5天之久,共有4000余名老人死于这场灾难,又如法国社会学家弗·谢·马克描述巴黎时写道:“被关在
10、混凝土笼子里的巴黎居民呼吸着毒气汽车、工厂以及住宅的供暖设备经常排出的大量灰尘和有毒气体所有这些污染物构成一个大气漩涡,巴黎被一个高2千米、半径为2万米的圆形污秽大气层笼罩着”;“如果在近期内不迅速改变政策,那么巴黎将成为一具毫无生命力的僵尸”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纽约、墨尔本、东京、格拉斯哥、列宁格勒等城市。对中国这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同样如此,且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估计,早在1994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1000亿元,全国570个城市中,有300个缺水,100个严重缺水。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全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1、。”中国的“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都遭受过酸雨的袭击,7条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有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综上所述,这些例子与数据无非是为了表明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都存在严重问题。环境问题大大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本,使得国家处于一个乌尔里希·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6年6月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指出,1996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达到9522.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1. 0%。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2、,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虽然起到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今天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不能再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和迫切危机呢? 温家宝总理所说:“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13、续发展。”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自然基础,也是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我们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生共荣。“两型社会”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演绎成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它是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良方。从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出发,中国重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万物与吾一体”,主张“天称父,地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因为如此,人对天地万物有一种内在的道德责任感。这些均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构建“两型”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借鉴生态学、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的最新成果,以强化国人合理的生态意识。所谓合理的生态意识就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生态意识,它首先要能够有助于各个国家、社会、民族乃至全人类矫正工业文明发展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等等,培养人们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自觉性,以一种主动精神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状态。参考文献:1陈一筠.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2 英M·帕西昂.当代城市的困扰和出路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理用药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莱芜市名校2025届九上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美加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昌平区2025届八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版智能化门面租赁管理服务合同
- 2025版环保公益项目资助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标准商业保理业务担保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厂房租赁及土地使用权合同
- 二零二五年鲍鱼产品连锁经营合作协议
- 第三章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 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归来庄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项目融资计划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 YY/T 0595-202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YY/T 0287-2017 应用指南
- LS/T 1222-2020粮食干燥机系统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GB/T 1796.4-2017轮胎气门嘴第4部分:压紧式无内胎气门嘴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