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六合法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太极六合法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太极六合法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太极六合法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太极六合法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极六合法取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罗云波 成都市锦江区中医医院摘要 目的:观察太极六合法取穴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0例予太极六合针法取穴及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对照一组60例给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对照二组60例给予舒乐安定治疗。3组均2个疗程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一组、对照二祖和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差值分别是2.12±0.41 、8.02±1.01 、12.66±1.46,治疗组和对照一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一组、对照二

2、祖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是68.3、56.7%、90.0%,治疗组和对照一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愈显率分别是35、16.7、60,治疗组和对照一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结论:太极六合针法取穴及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关键词 太极六合法;穴位埋线;失眠症Observation of th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ronic insomnia of catgut embedding in acupoint that w

3、as chosend base on Taiji liuhe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in acupoint that was chosend base on Taiji liuhe and back transport points on chronic insomniaMethods:1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ree groupsIn the tre

4、atment group,60 cases of chronic insomnia were treat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in acupoint that was chosend base on Taiji liuhe and back transport points.In the first control group,60 cases were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In the seco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were ordered to take

5、 Estazolam,2mg dosage every day. The therapeutic efect and PSQI scores were analyzed in the three groups after 2 therapeutic course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90.0%) was superio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control group (68.3,P<0.01),superio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contr

6、ol group (56.7%,P<0.01),the cure and marked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60) was superior than that in the firest control group (35,P<0.01),superio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control group and (16.7,P<0.01);PSQI score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

7、up(12.66±1.46)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rest control group (8.02±1.01,P<0.05),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control group (2.12±0.41,P<0.01).Condusion : The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in acupoint that was chosend base on Taiji liuhe and back transport points has definite an

8、d lasting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ia, so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motionKey words Taijiliuhe ;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chronic insomnia失眠症为多种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的一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人睡困难,中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及早醒,常常伴有头痛、头晕、神疲、健忘等症状。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就称为为慢性失眠症。失眠症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镇静、安眠药物

9、,虽然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改善作用,但症状容易反跳,且药物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远期效果不佳1。针灸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副作用很小,治疗失眠症有很好的疗效,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从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我们采用太极六合针法取穴及背俞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失眠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上述治疗方法与传统针刺疗法和药物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180失眠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3组,第一组组为治疗组60例, 其中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3.14±8.82

10、)岁,平均病程(21.25±7.16)个月;B组为对照一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02±755)岁;平均病程(18.26±6.77)个月,C组为对照二组60例, 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711±808)岁,平均病程(20.13±7.96)个月。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依据12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制定2。 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对睡眠数量、质

11、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病程1年以上者,年龄1880岁的患者;(3)PSQI>7;(4)患者未应用精神类药物或者停药4周以上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按计划执行研究要求者。122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2)排除药物过敏或安眠药成瘾者;(3)排除精神病患者以及肝、肾、心血管、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毒品及酒精依赖者;(5)处于妊娠期的妇女;(6)入组后依从性差不能够完成疗程者及不愿配合研究的患者。1

12、3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不寐病的诊断如下: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甚至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经多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中医分型标准3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胸胁胀痛,伴头晕头胀,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痰多,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少华,伴纳差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伴心悸,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男子遗精,

13、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多疑善虑,胆怯心悸,善惊恐,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组方用穴分为三组:第一组 按照太极六合针法取穴,内八卦:坎位、震位、离位,取法以肚脐为中心,在脐壁按照后天八卦取穴,定位时先以神阙穴为中心确定纵向的中轴线,上面的为离卦,下面的为坎卦,左边的为震卦,右边的为兑卦(左右定位以医者的观察角度为准,与患者的自身角度正好相反),左上角为巽卦,右上角为坤卦,左下角为艮卦,右下角为乾卦。中八卦:坎位、震位、离位,中八卦就是在内八卦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放大。中八卦的大小范围与腹部太极图范围相仿,坎位取

14、任脉的中脘穴,离位取任脉的中极震位取左侧的大横穴。外八卦:百会穴、间谷透合谷、三阴交。心脾亏损加足三里、脾俞、心俞;心肾不交加肾俞、心俞、太溪。肝火扰心内、中八卦加巽位,外八卦加太冲,痰热扰心内、中八卦加坤位,外八卦加曲池、丰隆,心胆气虚内、中八卦加巽位,外八卦加少府、丘墟,心脾两虚内、中八卦加艮位,外八卦加足三里、血海、少府,心肾不交内、中八卦加乾位、坤位,外八卦加复溜、曲泽。第二组 背俞穴:双安眠、双心俞、双肾俞、双膈俞,肝火扰心加双肝俞,痰热扰心加双脾俞,心胆气虚加双胆俞,心脾两虚加双脾俞。上述两组穴位按照顺序交替运用,第一次运用第一组穴位, 15天后运用第二组穴位埋线,这样2次埋线为1

15、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32 对照一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两天,30次1个疗程。取穴:对照组参照针灸治疗学4 中相关治疗方法,取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配穴:肝郁化火加合谷、太冲,痰热扰心加曲池、丰隆、中脘,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心脾亏损加足三里、脾俞、心俞;心肾不交加肾俞、心俞、太溪。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使用025X 40mm的针灸针,常规针法,得气后予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3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33对照二组服用艾司唑仑片治疗,2mg,qd,睡前服,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4临床疗效评价:首先

16、在治疗前l天和疗程结束后第2天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5评分。PSQI量表有l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主要包括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每部分则根据症状轻、中、重分别评0、1、2、3分,最后把所有部分得分相加为PSQI总分,其范围为021分,如果得分越高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然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疗效标准,结合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简称睡眠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痊愈:停服安眠药,睡眠深,睡眠率达75以上,醒后精力充沛,治疗后PSQI减分率积>75;显效:停服安眠药,睡眠明显好转,深

17、度明显增加,睡眠率达65以上,治疗后PSQI减分率50但<75;有效:基本停止服用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睡眠有所改善,深度有所增加,睡眠率达55以上,治疗后PSQI减分率25但<5O;无效:仍靠安眠药维持,症状同治疗前,睡眠率在40以下,治疗后PSQI减分率<25。其中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x100 ;PSQI减分率=(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3 结果31三组PSQI总积分及差值比较见表1。表1三组治疗

18、前后PSQI总积分及差值比较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对照一组 60 16.67±1.56 14.45±1.15 2.12±0.41*对照二组 60 17.40±1.91 11.39±1.62 8.02±1.01治疗组 60 20.03±1.85 6.15±0.75 12.66±1.46注: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治疗组与对照一组比较, P<0.05,与对照二组比较,*P<0.01。32 三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 临

19、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痊愈率 总有效率 愈显率对照一组 60 8 13 20 19 13.3%* 68.3% * 35%*对照二组 60 4 6 24 26 6.7% 56.7% 16.7% 治疗组 60 19 17 18 6 31.7% 90.0% 60% 注: 治疗组与对照一组比较, P<0.05、P<0.01;与对照二组比较,*P<0.01。3 讨论失眠症原因虽多,但总与思虑过度,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大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其病理变化多属阳盛阴衰,脏腑失调。故失眠所涉及的脏腑不单是心与肾,还有脑,脑者精明之府,得水而清,得火而温,阴阳通调则神清气爽,头晕失眠诸症

20、自消。太极六合针法7以中国古老的河洛文化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太极八卦等自然科学理论为核心,以“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为枢纽,并融入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对人体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效应机制的综合调理,达到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通顺之目的。太极六合针法的核心理论是 “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 太极六合针法将神阙穴定名为“内八卦”作为治疗核心,以腹部的相应区域定为“中八卦”作为气血调和导引,以头面四肢等人体外围定为“外八卦”作通应,以病灶部位布针配合纳气,以奇特的“四步通调”布针模式快速激发出人体潜在能量信息,产生强大的人体全息共振效应,使人体内被激发出来的能量成倍叠加,脏腑腹背阴阳之气内外相交,上下

21、呼应,奇经八脉全面贯通,达到脏腑阴阳平衡而快速治愈疾病。太极六合针法的内八卦为神阙,神阙虽然被历代医家所重视,但从晋代起却一直被列入针刺的禁区,主要是由于古人针具粗糙,消毒不严,在针刺时易发生感染。实践证明神阙是可以针刺的,而且其疗效非一般穴位可比。阙在中医理论中为下丹田,又为四海之一的“气海命门”。神阙通于任督两脉,任督合六经,六经统周身。因此神阙为百脉之所聚,是全身经络之总枢,人体气血之汇海。 “储五脏六腑之精华而藏,集奇经百脉之气血而动”,它是人体能量信息的聚集点,亦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经络气血的枢纽中心,不但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等一些自身特定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平衡脏腑阴阳的特殊

22、功效。而从卦象来看,坎属水主肾,离属火主心,两卦相配为“水火相济”之象。坎为中男为阳卦居阴位,离为中女以阴卦居阳位,针之使阳升阴降即成水火相济之象。火得水以熄其热,水得火以袪其寒;天地相合,阴阳相交,心宁神安,睡眠渐佳。 中八卦南方离位直透中脘,中脘为六腑之会,阳明清气直通于脑。北方坎位下透气海、关元,能强肾固本,培补元气。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转输于背腰部并流注于全身的枢纽区域。灵枢·背腧:“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腧出于背者。”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脏刺背,背俞也。”可见,背俞穴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针刺艾灸等手段能直接调整脏腑功能的盛衰。我们所取背俞中脾俞健脾益气,肾俞补益肾精,肝俞可以疏肝理气,膈俞可以活血化瘀,心俞、厥阴俞可以宁心安神,合之则能补脾益肾,行气活血,宁心安神。微创穴位埋线疗法融合了针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