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茄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l番茄病害l甜(辣)椒病害l茄子病害番茄病害番茄病害l侵染性病害v苗期病害v成株期病害l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甜(辣)椒病害甜(辣)椒病害l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l辣椒炭疽病辣椒炭疽病l辣椒疫病辣椒疫病茄子病害茄子病害l茄子褐纹病茄子褐纹病l茄子棉疫病茄子棉疫病l茄子黄萎病茄子黄萎病番茄苗期病害番茄苗期病害l猝倒病l立枯病l灰霉病l生理性沤根番茄成株期病害番茄成株期病害l病毒病l叶霉病l灰霉病l晚疫病l早疫病l斑枯病番茄生理性病害番茄生理性病害l脐腐病l裂果病l缺钾l缺镁苗期病害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以及由低
2、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可引起大量死苗。猝倒病症状猝倒病症状l发生时期:发生时期: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l症状:症状:常见症状有烂种、死苗、猝倒。常见症状有烂种、死苗、猝倒。l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病菌侵染,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造成腐烂死亡。l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秧苗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秧苗, ,在其尚未出土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病菌侵染而死亡。前就遭病菌侵染而死亡
3、。l猝倒是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染,茎猝倒是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染,茎基部出现水渍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基部出现水渍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苗床湿度大时苗床湿度大时,在病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自色绵絮状菌丝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自色绵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别于立枯病。病原病原 1、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r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 病原病原 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 capsici立枯病症状立枯病症状时期
4、: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多发生于育苗中后期。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立枯病病原立枯病病原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灰霉病症状灰霉病症状 地上部嫩茎被害成呈水渍状缢地上部嫩茎被害成呈水渍状缢缩,继变褐,上端向下倒折。叶片缩,继变褐,上端向下倒折。叶片被害呈水渍状腐败。一般地下根部被害呈水渍状腐败。一般地下根部正常。无论是在茎或叶片上,被害正常。无论是在茎或叶片上,被害部表面密生一层灰霉
5、。部表面密生一层灰霉。灰霉病病原灰霉病病原 本病由灰本病由灰霉菌侵染所霉菌侵染所致。属半知致。属半知菌亚门葡萄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孢属真菌。 Botrytis cinerea沤沤 根根 幼苗根部呈褐色腐烂,不发新幼苗根部呈褐色腐烂,不发新根,地上部叶片色泽较淡或萎蔫,根,地上部叶片色泽较淡或萎蔫,生育缓慢,病苗容易拔起。生育缓慢,病苗容易拔起。沤沤 根根 本病主要由于苗床土温过低、本病主要由于苗床土温过低、高湿和光照不足所致的一种生高湿和光照不足所致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理性病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l猝倒病:猝倒病: 越冬:以卵孢子越冬:以卵孢子或菌丝体或菌丝体在土壤及病残体越冬
6、在土壤及病残体越冬 传播:雨水、传播:雨水、风和风和灌溉水、灌溉水、带菌肥料、农具携带传病。带菌肥料、农具携带传病。 发病条件:苗床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幼苗生长缓慢,发病条件:苗床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幼苗生长缓慢,不利于秧苗生长,这时,秧苗最易发病。不利于秧苗生长,这时,秧苗最易发病。 病菌在土温病菌在土温15-2015-20时繁殖最快,超过时繁殖最快,超过3030以上即受抑制。以上即受抑制。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后天气转晴,秧苗常发病。苗床管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后天气转晴,秧苗常发病。苗床管理不善,灌水过多,保温不良,也均易发病。理不善,灌水过多,保温不良,也均易发病。 发病条件发病条件l立枯病:
7、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腐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腐生性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生性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2-3年。年。传播:病菌随雨水传播:病菌随雨水 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农具和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农具和粪肥等携带传播。粪肥等携带传播。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危害严重。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危害严重。病菌生长适温病菌生长适温17172828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 1、加强苗床管理:、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
8、苗床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应进行消毒。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做好苗床保温工作做好苗床保温工作, ,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防治方法:防治方法:2 2、床土消毒:、床土消毒: 1 1)福尔马林:播种前)福尔马林:播种前2-32-3周。床土耙松,周。床土耙松,1.51.5毫升毫升/ /平方平方米米, ,加适量水浇于床面加适量水浇于床面, ,用塑料薄膜覆盖用塑料
9、薄膜覆盖4-54-5天天, ,然后揭开然后揭开薄膜薄膜, ,并将床土耙松并将床土耙松, ,让药液充分挥发让药液充分挥发, ,两星期后才可播两星期后才可播种种. . 2) 2)五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 :用用7070五氯硝基苯与五氯硝基苯与5050甲基托布津等量甲基托布津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混合,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8 81010克,拌干细土克,拌干细土10101515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播下后覆盖在上面。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播下后覆盖在上面。防治方法:防治方法:3 3、药剂防治:、药
10、剂防治: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 7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000倍稀释液倍稀释液64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500倍稀释液倍稀释液72.272.2普力克水剂普力克水剂600600倍稀释液倍稀释液8 8瑞毒霉锰锌瑞毒霉锰锌600600倍稀释液倍稀释液 隔隔7 71010天喷洒天喷洒1 1次,防治次,防治1 12 2次。若苗床湿度较大,次。若苗床湿度较大,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细火土加以调节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细火土加以调节。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 40%拌种双拌种双 80%敌菌
11、丹敌菌丹 50%苯来特苯来特 用种子重量的用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进行拌种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有番茄产区。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有番茄产区。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30%左右,夏、秋左右,夏、秋番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番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番茄病毒病症状番茄病毒病症状l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较健株略矮。l蕨叶型:
12、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l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果内部。番茄病毒病病原番茄病毒病病原 我国有6种l烟草花叶病毒(TMV)l黄瓜花叶病毒(CMV)l烟草蚀纹病毒 (TEV )l苜蓿花叶病毒(AMV)l马铃薯X病毒(PVX)l马铃薯Y 病毒 (PVY) 北方以TMV为主,南方以CMV为主,长江中下游TMV、CMV为主或复合侵染TMV性状性状钝化温度钝化温度92-96稀释限点稀释限点10-6-10-7体外存活期体外存活期60天天形状:杆状形状:杆状指
13、示植物:心叶烟、曼佗罗上指示植物:心叶烟、曼佗罗上产生局部枯斑产生局部枯斑寄主范围:很广,寄主范围:很广,30多个科、多个科、200种种子植物种种子植物CMV的性状的性状 钝化温度 50-60 稀释限点 10-2-10-4 体外存活期 2-8 天 形状:球状指示植物:心叶烟、曼佗罗上产生系统花叶,畸形蕨叶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花叶型花叶型侵染循环(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发病因素发病因素(epidemic) l 品种抗病性:有抗品种抗病性:有抗TMV品种,无抗品种,无抗CMV品种品种 l 气候条件:高温低湿气候条件:高温低湿 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抗病性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
14、,从而影响其抗病性 影响蚜虫的发生与传毒影响蚜虫的发生与传毒与病害发生的迟早和轻重有与病害发生的迟早和轻重有关关 l 栽培管理:与茄科蔬菜连作,尤其与番茄连作的田块发栽培管理:与茄科蔬菜连作,尤其与番茄连作的田块发病严重,适期早播、生育期提早,可减轻病害,管理不病严重,适期早播、生育期提早,可减轻病害,管理不当,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发病重。当,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发病重。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control)l 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l 减少侵染来源:减少侵染来源: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10%NA3PO4浸种浸种20-30分钟分钟清水冲洗干清水冲洗干净,可基本清除种表所沾有的净,可基本
15、清除种表所沾有的TMV。 减少来自土地残体的侵染:秋季深翻,避免与茄科蔬减少来自土地残体的侵染:秋季深翻,避免与茄科蔬菜尤其是番茄连作菜尤其是番茄连作 避蚜治蚜防病避蚜治蚜防病l 栽培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及时早栽,加强管栽培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及时早栽,加强管理,促使早发。理,促使早发。 l 生物防治:弱毒株系,卫星生物防治:弱毒株系,卫星RNA的利用。的利用。l喷药防治喷药防治 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在我国大部分番茄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是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后叶片变黄枯萎,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露地番茄虽有发生,但不及保护地上番茄发生严重。该病仅
16、发生在番茄上。番茄叶霉病症状番茄叶霉病症状l为害部位: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l症状: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番茄叶霉病病原 褐孢霉, Fulvia fulva (Cooke)Cif,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在在病残体内病残体内或附着在或附着在种子种子上或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上或潜伏在种皮内越冬。翌年如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翌年如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气流传播,传播,如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
17、,如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条件即萌发侵入,后在病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条件即萌发侵入,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9-34。最适最适20-25。气温。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连阴雨天气,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
18、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防防 治治1.选用抗病品种2.温室消毒:定植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g加锯末4-5g,密闭棚室后点燃,熏烟24小时3.药剂防治45%百菌清烟剂(安全型)每亩次250g熏一夜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时间:发病初期用法:喷洒,隔7-10天防治1次,共2-3次 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 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茄科蔬菜以番茄、辣椒和茄子受害最重,一般减产20%-30%,甚至高达50%左右。在储藏运输中,也常发生。番茄灰霉病症状番茄灰霉病症状l部位
19、:该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l症状: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后期长出菌核。 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番茄灰霉病病原番茄灰霉病病原 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Pers.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原菌特性病原菌特性l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温20一一23,最高,最高3l,最低,最低2。对湿度要。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求很高,一般12月至
20、翌年月至翌年5月,气温月,气温20左右,左右,相对湿度持续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影响发病因素影响发病因素 主要以主要以菌核在土壤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适宜条件时分生孢子成越冬或越夏。适宜条件时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花期是侵染高峰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期,尤其在果膨大期浇
21、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果高峰期。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再侵染。再侵染。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是露地和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后扩展迅速,流行性强,如遇多雨季节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番茄晚疫病症状番茄晚疫病症状l部位: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l症状: 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病健部交界处长白霉; 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引致植株萎焉; 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
22、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番茄晚疫病病原番茄晚疫病病原 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三、发生规律三、发生规律 番茄晚疫病菌主要在番茄晚疫病菌主要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马铃薯块茎中越冬,也落入土中的,也落入土中的病残体病残体上越冬,借上越冬,借气流或雨水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进传播到番茄植株上,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尤其中心病株出现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尤其中心病株出现后,伴随雨季到来,病势扩展迅速,此病发生见于白后,伴随雨季到来,病势扩展迅速,此病发生见于白天天气温气温24以下
23、,夜间以下,夜间10以上,相对湿度以上,相对湿度75-100%,持续时间长。温度条件容易满足,能否发病或流行取持续时间长。温度条件容易满足,能否发病或流行取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水滴。降雨的早晚,雨日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水滴。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高温低湿,孢子囊易失活,常温下,行的重要条件。高温低湿,孢子囊易失活,常温下,相对湿度低于相对湿度低于80%仅存活几小时。地势低洼、排水不仅存活几小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 防防 治治1.选用抗
24、病品种2.实行轮作:栽培过番茄的地方隔3-4年后再种番茄,并不宜与马铃薯、茄子连作和邻作3.加强栽培管理:严格防止在栽培番茄的温室中育苗。定植不要过密,早插架,及时整枝,清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早培土,注意排除低洼地积水。保护地番茄从苗期开始即应注意防风排湿,避免造成利于发病的条件。早春晚秋注意防寒,适当提高棚室内的温度。发病初及时摘掉病叶,彻底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销毁防防 治治4.药剂防治:一般在出现中心病株时即应普治。喷药前先摘除病叶。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甲霜灵可湿性粉700-8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
25、00倍液用法:喷雾。一般每亩用药液50-60L,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4-5次。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严重影响产量。番茄早疫病症状番茄早疫病症状l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l部位:主要侵害叶、茎、花、果。l症状:发病部位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褐色或黑色,湿度大时生黑色霉层。番茄早疫病病原番茄早疫病病原 茄链格孢, Al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Jones et Grou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番茄早疫病三、发生规
26、律三、发生规律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2-3天潜育后现出天潜育后现出病斑,病斑,3-4天产出分生孢子,并通过天产出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雨水气流、雨水进行多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这时遇有持续这时遇有持续5天均温天均温21左右,降雨左右,降雨2.2-46毫米,相毫米,相对湿度大于对湿度大于70%的时数大于的时数大于49小时,该病即开始发生和小时,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每年雨季到
27、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流行。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茄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和实行轮作:拉秧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和落果,结合整地搞好田园卫生。实行与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防治方法防治方法2.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做好田间排水、降低温度。栽培时不宜过密,打去脚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适当整枝与疏叶,以利于
28、通风透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保护地番茄要调整好温湿度,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择晴天上午浇水,及时通风,防止棚内高温、高湿,减缓该病发生与蔓延3.选用抗(耐)病品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4.种子消毒和培育无病壮苗:从无病植株上采收种子种子带菌,可用52温水浸30分钟后,取出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选择连续2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地作苗床,否则床土要换用无病新土。定植时剔出病苗防治方法防治方法5.药剂保护:常用药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70%代森猛锌干悬浮剂400-500倍液25%代森猛锌悬浮剂150-25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
29、剂10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400-600倍液40%敌菌丹(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番茄斑枯病番茄斑枯病l番茄斑枯病又称鱼目斑枯病、白星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可危害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叶片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除危害番茄外,还危害茄子、马铃薯等多种茄科作物和杂草。番茄斑枯病症状番茄斑枯病症状l发病部位:叶片、茎、果实l发病时期:各生育期l症状:发病部位产生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略凹陷的病斑,直径1.5-4.5mm左右,病斑上散生少量黑色小点。番茄斑枯病病原番茄斑枯病病原 病原为番茄壳针孢septoria lycopersici Speg 属
30、于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番茄斑枯病番茄叶斑病综合防治番茄叶斑病综合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2、无病株留种和种子消毒、无病株留种和种子消毒 52温水浸温水浸30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1)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与非茄科作物2-3年轮作。年轮作。 2)施足基肥,)施足基肥,N,P,K合理配比,提高寄主抗合理配比,提高寄主抗病力。病力。番茄叶斑病综合防治番茄叶斑病综合防治 3)田园卫生)田园卫生 4)生态防治:控制棚内温湿度,适当通风,适当控制浇)生态防治:控制棚内温湿度,适当通风,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排湿,降低温湿度。水,及时排
31、湿,降低温湿度。4、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1)熏蒸:)熏蒸:45%百菌清烟剂,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速克灵烟剂 2)喷药防治:)喷药防治: 叶霉、早疫:叶霉、早疫:50%扑海因扑海因 ,75%百菌清百菌清 灰霉:灰霉: 50%扑海因扑海因 ,40%施佳乐施佳乐 晚疫:晚疫:72%普力克,普力克,25%甲霜灵,甲霜灵,4%疫霉灵疫霉灵 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 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通常直径12厘米,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遇湿度大腐生霉菌寄生其上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早变红且多发生在一、二穗果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 番茄脐腐病病原番茄脐腐
32、病病原l生育期间水分供应不均或不稳定,尤其干旱时,水分供应失常,番茄叶片蒸腾消耗所需的大量水分与果实进行争夺,或被叶片夺走,特别当果实内、果脐部的水分被叶片夺走时,由于果实突然大量失水,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l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和棚素,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或土壤中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致土壤缺钙,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如果实含钙量低于0.2%即引致发病。番茄裂果病番茄裂果病放射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始于果实绿熟期,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环状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现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条纹裂果:
33、在顶花痕部,呈现不规则条状开裂。发生规律发生规律在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遇夏季高温、烈日、干旱和暴雨等情况,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组织的膨大速度不同步时,膨压增大,则出现裂果。特别是阵雨或暴雨,导致根系生理机能障碍及硼的吸收运转受到妨碍,都会产生裂果。至于日灼多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前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受强烈日光照射,致果皮温度上升,蒸发消耗水分增多,果面温度过高 而灼伤。一般在果实的向阳面易发生日灼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保护地要加强通风,使叶面温度下降,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降低棚温2.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大雨前不宜过干,雨后及时排除积水3.及时适度整
34、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加强植株体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接照射果实4.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时采收番茄缺钾病番茄缺钾病番茄缺镁病番茄缺镁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辣椒病毒并病发病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成为辣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症状症状l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较健株略矮。l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l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
35、,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果内部。辣椒病毒病病原辣椒病毒病病原l烟草花叶病毒(TMV)l黄瓜花叶病毒(CMV)l苜蓿花叶病毒(AMV)l马铃薯X病毒l马铃薯Y病毒l烟草蚀纹病毒病原形态病原形态CMVTMV辣椒病毒病蕨叶型辣椒炭疽病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上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世界性分布。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一般病果率5%左右,严重时达20-30%,对辣椒品质、产量均有一定影响。此病除危害辣椒外,还侵染茄子和番茄。辣椒炭疽病症状辣椒炭疽病症状l部位: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叶片和果梗。l症状:果实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褐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病斑凹陷,斑面生隆起的不规则形环纹,环纹
36、上密生黑色或橙红色小颗粒。干燥时病斑常干缩极易破裂。辣椒炭疽病病原辣椒炭疽病病原 无性态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hum capsici Bulter.辣椒疫病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辣椒疫病症状辣椒疫病症状l时期:苗期、成株期l部位:茎、叶、果实l症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层。辣椒疫病病
37、原辣椒疫病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茄子绵疫病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又称疫病。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常造成茄子果实大量腐烂而减产严重,烂果率达50%以上。茄子绵疫病症状茄子绵疫病症状l部位: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l症状: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败; 叶片被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 茄子绵疫病病原茄子绵疫病病原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
38、.称寄生疫霉和P.capsici Leon.称辣椒疫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茄子褐纹病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在北方与茄子棉疫病、黄萎病 一起称为茄子三大病害。褐纹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茄子褐纹病症状茄子褐纹病症状l部位:叶、茎及果实,l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被害。l症状:发病部位出现褐色凹陷斑,叶片初生苍白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斑,边缘深褐,中央浅褐或灰白,有轮纹,上生大量黑点果实染病,产生褐色圆形凹陷斑,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排列成轮纹状,病斑不断扩大,可达整个果实,病果后期落地软腐,或留在枝干上,呈干腐状僵果。病原病原lPhomopsis v
39、exans (Sacc.et Syd.)菌Hart -er称茄褐纹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茄子褐纹病茄子褐纹病 茄子黄萎病茄子黄萎病l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半边黄,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市蔬菜基地连年种植茄子的田块受害较重,发病田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达60以上。90年代中后期由于黄萎病发生严重,我市茄子种植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通过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危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稳定在167hm2左右,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症状症状l 茄子苗期发病少,成株多在坐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多由植株下、中部开始出现症状,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褪
40、绿变黄,随后逐渐变为褐色,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最后干枯脱落。发病初期,病株在晴天高温时出现萎蔫,早晚尚能恢复,病重后不再恢复,直至病株枯死。有的植株从一侧枝叶表现症状,并向上扩展,引起半边植株叶片变黄,或半张叶片变黄,并向一侧扭曲。该病后期易与茄子枯萎病混淆,需检测病原菌方可区分。 l茄子黄萎病的症状有枯死型、黄斑型、黄色斑驳型3种类型,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均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挤捏各断切面无乳白色状混浊液渗出,可与青枯病区别。 茄子及辣椒病害茄子及辣椒病害 茄子黄萎病茄子黄萎病Eggplant Verticillium Wiltl茄子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
41、俗称半边疯或半边黄,国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均有发生。近几年,由于大棚茄子连作较多,致使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病后一般减产10%-40%,严重的可达60以上。90年代中后期由于黄萎病发生严重,我市茄子种植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通过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危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稳定在167hm2左右,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症症 状状黄萎病主要为害叶片,在茄子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病,以结果期发病最重。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叶脉间产生淡黄色斑点,并逐渐发展到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初期病叶晴天白天枯萎,晚上及阴雨天气可以恢复,土壤湿度大、地温低时易严重发生。病情重时
42、,整个叶片颜色由黄变褐,叶缘向上卷曲,最后叶片枯死脱落,植株变成光杆 。病害向上扩展,可以发展到全株发病,有时也在半边叶或半边植株上发病。发病植株矮小,果实小且少,内部有褐色条纹;茎基部往往腐烂,茎和根部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或棕褐色。 病原病原 (pathogen) 茄子黄萎病的病原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elb.,属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 黄萎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为害茄子外,还为害辣椒,番茄,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和瓜类等38科180余种植物。侵染循环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气流、气流、灌溉水、农事操作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Epidemic factorsl温暖高湿
43、有利于该病害的流行,发病适温为19-24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生越严重。l重茬病重,重茬年限越长病越重。l在茄子始花期至盛果期若雨水多,或土地低洼,容易渍水;井水漫灌,或灌水后遇暴晴天气,水分蒸发快,造成土壤干裂伤根发病重。l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缺肥以及土壤中线虫和地下害虫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病害控制病害控制 controll选择抗病品种。如长茄号,龙杂茄号等。l无病田采种或从无病区调种。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度温水浸种15min ;或者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l采用无病土育苗或进行床土消毒。苗床应选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病原菌的地块
44、。播种前苗床土应充分翻晒,施足腐熟堆肥,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五氯硝基苯每m2用药量8-10g,进行床上消毒。 l实行轮作倒茬。与水稻轮作1-2年,与非茄科蔬菜轮作4-5年。l 采用穴盘育苗。穴盘苗一穴一株,植株分布均匀,营养土养分充足,通透性好,故菜苗粗壮,根系发达;起苗定植时一般不伤根或伤根轻,栽后无返苗期,增强了抗病性。 病害控制病害控制controll应用嫁接育苗技术。l增施腐熟有机肥,并追施氮、磷、钾混合肥,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 l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处理,携出菜田外深埋或烧毁。l药剂防治 (1)在定植时,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千克搅拌细土100千克成药
45、土,撒在定植穴内,作预防处理。 (2)定植后,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作喷雾处理,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湿液进行灌根处理,每隔710天喷(灌)一次,连续喷(灌)23次。 l或50DT杀菌药剂350倍液喷洒根部和地面,或作灌根处理。一般每1014天施药一次。 (3)在发病初期可用茄子褐纹病茄子褐纹病Phomopsis Blight of Eggplant 茄子褐纹病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在北方与茄子棉疫病、黄萎病 一起称为茄子三大病害。褐纹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症状(症状(symptom)l部位
46、:叶、茎及果实,l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被害。l症状:发病部位出现褐色凹陷斑,叶片初生苍白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斑,边缘深褐,中央浅褐或灰白,有轮纹,上生大量黑点。果实染病,产生褐色圆形凹陷斑,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排列成轮纹状,病斑不断扩大,可达整个果实,病果后期落地软腐,或留在枝干上,呈干腐状僵果。病原病原(pathogen) 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茄褐纹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茄褐纹拟茎点霉分生孢子器寄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孢子器近球形,凸出孔口,壁厚而黑,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有两种形态:在叶片上,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在
47、茎上,分生孢子呈线形或拐杖形。侵染循环侵染循环 Disease cycle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也能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越冬。带菌种子是幼苗猝倒的主要病因。茎部溃疡主要来自土中病原物侵染所致。生长期间病菌主要藉风雨传播,为害地上各部分。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最低7,最高40。潜育期7-10天。本病在适温范围和相对湿度在80以上,即在田间开始发生。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引起病害流行。 苗床播种过密,田间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栽植过密,植株郁蔽,通风透光差容易引起病害流行。 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长
48、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比紫皮茄抗病。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control method) 1、播种前种子消毒,其方法是:先用冷水将种子浸3-4小时,再移人50温水浸种30分钟或在55温水浸种15分钟,浸种后即用冷水降温,阴干备用。2、苗床土消毒。3、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 4、加强管理,施足底肥,三要素肥料配合使用。5、 喷洒杀菌剂: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共23次。茄子绵疫病茄子绵疫病EggplantPhytophthoraRot 茄子绵疫病又称疫病。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常造成茄子果实大量腐烂而减产严重,一般年份病果率达20-30%,严重时烂果率达50%以上。此病除为害茄子外,还可侵染番茄、辣椒、马铃薯、黄瓜等多种蔬菜。是番茄烂果的主要原因。症状症状l部位: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l症状: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败; 叶片被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 病病原原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称寄生疫霉和P.capsici Le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行业制作管理与后期剪辑方案
- Unit8 lesson 6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川教版三上信息技术3.2 添加角色 教学设计
- 全国冀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新授课 第7课 Internet Explorer下载 教学设计
- 2025年简易网站服务合同5篇
- 19 食物与营养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 电子支付商户合作协议8篇
- 标准驾校培训合同范本8篇
- 河南砂浆环氧地坪施工方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竞赛考核口算题带答案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理化建议和降低成本措施提要:完整
- 毕业论文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 (改)提高地下室侧墙刚性防水施工合格率_图文
- 清洁化施工无土化安装施工方案
- 电芯品质协议版本(标准版)
- 物业小区常规保洁工作程序
-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最全版)
- 失业保险知识PPT课件
-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 教学设计——思维可视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究
- 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