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随堂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随堂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随堂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随堂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随堂练习一、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第1课时总课时 7内容教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目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标教学重难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点课前小黑板、学具卡片准备教学过程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教1、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学2、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 栋楼,平均每栋楼住 154 户,彩田村一共住了

2、多少户?程3、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 24× 13 45 ×67 15 × 47)序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54×1 46161542156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5、总结算法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

3、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 时应怎样计算?2、找错改错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3、列竖式计算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第 2课时内容教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学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

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目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标教学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重难点课前小黑板、学具卡片准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 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 题)二、新知熟练1、做“想想做做”的第6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 7题第 4 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教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要提醒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 7 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学3、做“想想做做”的第8 题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

5、要的信息独立进行解答。程4、 做“想想做做“的第 9 题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是允许的。序5、 做“想想做做“的第 10 题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是,“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 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 元”计算。6、 完成思考题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一)第 3课时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 的乘

6、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地教学进行计算。目标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难点:理解两个乘数点末尾都有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1、探究 850× 15 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提问:小区的

7、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式计算吗?指名回答,板书:850× 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说。( 3)全班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简便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自己的想法。2、 教学“试一试”( 1) 提问: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2) 学生尝试做题。( 3)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当算到时,提问: 170 的

8、后面应该添几个 0?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2个 0?( 5)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哦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 2 个 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3、 迁移训练课件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00 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三、迁移巩固,解决问题1、 做“想想做做”的第1 题学生独立做题, 全班共同订正,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 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2、 做“想想做做”第3 题提问: 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指名说得数,全班共同订正提问:每组三道题有

9、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 做“想想做做”的第5 题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在小组内讨论四、课堂作业五、评价总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二)第 4 课时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2 、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难点:估算的正确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基本训练1、口算练习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挂图, 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学生回答,板书:48×112=二、自主

10、探索,解决问题提问: 48×112 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学生思考后, 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 使学生明白: 这里的估算, 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 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 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第 2 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

11、估算的方法。第 3 题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第46题这 3 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第 7 题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四、课堂练习第 47 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 1)第 5课时教学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目标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完成练习一的1 6 题第 1 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

12、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小结:乘数末尾的 0 先不看,把0 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 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 0。第 2 题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教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第 3 题小黑板出示题目程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序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第 4、5、6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作业笔算

13、下面各题35×25367×46554×17646×34287×46528×434解决问题(补充2 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 2)第4课时教学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 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目标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点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20×50025×100210 ×432×303×12010×4604

14、0×80040×20013×300200×7060×900100×50学生直接说得数指名学生说,选3 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提问: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二、完成练习1的 710题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教指名学生说得数比较第 1、 2 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学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比较第 3组题。程引导学生说出: 501 个 20 相加,可以先算500 个 20 是多少,再加上1个20。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序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 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

15、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125×64=125×8×8第 9 题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第10题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二、升和毫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认识容量和升第1课时总课时 5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认识

16、“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活动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教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一)认识容量学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程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 容量。)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序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

17、证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在每小组里有3 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5、按要求找出容器。(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2)你能找到和

18、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到它们,介绍给大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 L”表示。(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 1 升,是

19、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 1 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 1 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3感知一升有多少。(1)认识量杯。 ( 出示量杯 )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 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 升。( 2)实验将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4 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一: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 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 1 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想想看要验证1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需要准备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1 升水可以倒几杯。学生活动二:

20、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 升大,把1 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学生活动三师: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你估计一下1 升多还是少。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程序认识容量和升第 2课时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

21、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重点:感知1 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 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 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 份,分别做上记

22、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升, 1升24, 3升各是多少。4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 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 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 升多还是比1 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8、( 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二、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师拿出6 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 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 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

23、少吗?说说你的理由。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想想做做2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想想做做 ( 课前完成 )1、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 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程序认识毫升第 3课时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 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

24、认识“毫升”( 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 ml”来表示。 ( 板书: mL,ml)6、师拿出装有1 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 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 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 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

25、, 100 毫升, 150 毫升, 250 毫升, 400 毫升和 500 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 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 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 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回答后板书:1 升 =1000 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 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

26、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名:为什么2000 毫升是 2 升?想想做做2、5 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四、你知道吗?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二第 4课时教学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 毫升的容量观念。目标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教练习二、 11、指名读题学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程练习二, 21、生独

27、立完成填在书上。序2、指名口答3、集体订正。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二、 3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为什么 3 升大于 2500 毫升?练习二、 41、 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 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 ( 指名口答 )3、 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 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 升少还是比1 升多?三、估计容量练习二、 51、 出示第五题图2、 如果我要盛2 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3、 如果我要盛50 毫升的水呢?练习二、 6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讲师液体的器

28、具。 ( 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4、 接下来, 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5、 小组汇报。四、课后作业:练习二,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美妙的“杯琴”第 4课时教学1、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地制作“杯琴”,并能演奏出简单的乐曲。目标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重点:制作“杯琴” ;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点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一、激趣导入二、探索奥秘,制作“杯琴”1、 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谈话:教师刚刚学了一招,你们想看看我的表演吗?教师弹

29、奏,学生听。谈话: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学生可能问到用的杯子是相同的吗?各装入多少水才发出这样的声音。2、 谈话: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请你们先拿出质地不同的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发出的音是否相同。(学生活动,发现音不同)请你们再拿出质地相同,大小相同的7 个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声音是否相同。(学生活动,发现声音相同)在这 7 个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活动,会发现杯子里水越多,音越高)3、 谈话:你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杯琴”的制作原理,下面就小组合作制作“杯琴”。

30、各组完成制作后,选派代表展示。由于学生没有精确的量杯,加上音准的调试不到位,几组学生展示后学生会有所争议。这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量杯作科学的制作,并且教师也应配合,带上电子琴给他们校音。4、 师生合作完成“杯琴”制作。5、 制作成功,集体合作小星星6、 总结三、编编唱唱,奏响欢歌四、知识大储备1、 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总结今天上课的内容)2、 阅读“你知道吗” ,了解有关具有同样发声原理的乐器。三、三角形三角形的认识第1课时总课时 5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

31、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点课前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小黑板、学具卡片,分组准备4 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一、 画三角形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画一个三

32、角形)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二、 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 根小棒,任选其中 3 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 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板书: 10、 5、 6行6、5、4行10、6、4不行10、5、4不行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

33、 认识三角形的高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出示一个三角形, 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学生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四、 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 题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第 2 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第 3 题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 边的特征来解

34、释生活中的现象。第 4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 要求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画上直角标志。第 5 题要求学生先思考, 再动手剪。 全班交流, 重点要从 “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去思考。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程序三角形的分类第 2课时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小黑板、学具卡片,分组准备4 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中的 6 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

35、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二、探索,解决问题选第 1 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 1)号三角形有2 个锐角和1 个直角。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教师小结。二、

36、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 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第35题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 6 题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第 7 题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动手画,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3课时通过猜想、 验证, 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在学习的

37、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 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 度、 60 度、 30 度。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 度、 45 度、 45 度。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师小结: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 度。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 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

38、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 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三、 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四、 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 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第 2 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计算三角形三个角

39、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度。第 3 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第 4、5、6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 4课时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教学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目标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课前

40、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中的 6 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选第 1 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 1)号三角形有2 个锐角和1 个直角。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

41、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教师小结。三、 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 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第 35题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 6 题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第 7 题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动手画,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教学内容练习三( 1)第 5课时教 学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