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1.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2.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
2、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3.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江浙地区从粮食重地变成了布纱重地,
3、这属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均是在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从粮食到布纱,这属于经济结构的转型。4. 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 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b. 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 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 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答案】a【解析】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4、想。由材料“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故选a;材料无关商业发展,排除b;材料反映加强地方管理的信息,排除c。由“承袭土司之职”,可见无关改土归流,排除d。5.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 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 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 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
5、1908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王安石重新被推崇,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故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信息,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方向,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d项。6.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河北户占河北耕地山东户占山东耕地河南户占河南耕地10亩以下5
6、1414657419855015210-50亩41149637852238449950-100亩582033916950192100亩以上17155091111615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 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c.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d.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拥有10亩以下和1050亩以下的户数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拥有50100亩以及100亩以上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数量较少,无法反映
7、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排除d项。7.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 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日本全面侵华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a;西安事变和平倔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元旦,排除c;材料仅仅反映的是华侨的“全民团结、
8、抗日救国”主张,排除d。8.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a.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 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 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d.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b【解析】由时间“1953-1957年”,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劳动者和建设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故选b;
9、a是1965年,排除;体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排除cd。9.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传说植根于历史传统,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
10、答案。10.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 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 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c. 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d. 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说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说明君主立宪制在逐步确立。故选d;材料无关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排除c。11.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
11、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创立资源保护队”“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表明这一措施一方面是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正处于大危机期间,实行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故答案为a项。b项对材料信息认识片面,排除;
12、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兴办公共工程,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排除d项。12. 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这反映了a. 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b. 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c.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d. 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由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可知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故选a;材料是饼状图而非柱状图,无法体现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贸易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无关,排除c;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1
1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
14、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
15、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任4点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解析】(1)由材料“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
16、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第二小问,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
17、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14. 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英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1675年,格林尼治时间已经制定,但直至工业革命前,其影响力有限。183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张火车时刻表,把火车运行流程精确到了分钟。1860年,英国主要城市都能通过电报报时信号,与格林尼治时间保持一致。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1880年,英国法律规定: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1874年,法国传教士采用“海岸时”这一时间标准,
18、为外国船只服务。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中英两国对时间标准统一的要求。阐述:工业革命的发展,火车、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的使用,促使人们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两次工业革
19、命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日益密切,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促使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邮政、航运等新兴行业在中国逐渐发展,标准时间“海岸时”经由传教士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示例二: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阐述:与英国相比,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更多的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海岸时”最初由来华传教士引入,为外国船只服务;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掌握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带有殖民色彩。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主要是本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与中国相比,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是自下而上的过程。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
20、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从海关、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官方的推动。示例三: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有其一致性。阐述: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与交通、通迅的发展息息相关。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铁路、电报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扩大了格林尼治时间在英国、世界的影响力;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最初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开始,借助先进通讯技术,逐渐在全国范围使用。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经历了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的阶段。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格林尼治时间逐步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国际标
21、准时间,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引入“海岸时”到“北京时间”成为东八区区时,中国标准时间的影响力由通商口岸、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扩展。其他论题,如:时间标准的统一是中英两国近代化的必然结果;交通通信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具有双重作用;等等,言之成理,都可得分。【解析】材料中给出的表格是有关中国和英国在对时间的态度上的发展过程,注意材料中的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以及史论结合。所以我们不能单单只谈一个国家,而是必须两者都要涉及到。而且要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具体史实来分析。所谓的论题明确,必须要给出明确的观点,之后再分析。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22、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
23、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答案】(1)特点:兼治黄河、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2)原因:黄河改道:急剧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
24、料中的“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2)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
25、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而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1960年,肯尼迪在他的竞选演讲中提到,不发达国家有许多领域急需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专家,而在莫斯科、北京、布拉格和东柏林,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教师、工程师、医生和护士正在为海外工作接受训练,这些苏联援外人员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不惜在海外度过一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部门中素质低下的大使和衣着考究的门外汉,他们对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一窍不通,在那些训练有素的苏联援外人员面前败下阵来。对于这样的挑战,只有愿意为自由事业服务的美国青年男女用他们的技术和奉献精神献身于自由
26、事业,才能回去并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1961年3月1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行政命令。和平队成立的最初四个月里,总部共向加纳、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派遣了124名志愿者,包括地质学家、测量员、土木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和平队的历程由此拉开帷幕。摘编自(美)凯琳·史微姿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和平队的口述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队”的作用。【答案】(1)背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导致发展中国家掀起反美浪潮,美国国家形象受损;美苏在冷战中夺中间地带即
27、第三世界;肯能迪赢取竞选的现实需要;美国外交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2)维护美国战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增进了国际合作,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2)美国“和平队”的作用要分对美国的作用和对其他国家的作用两个角度论述,例如,美国通过“和平队”传播了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从而有利于改变和提高美
28、国的国家形象、从而也能够维护美国战后霸主地位就属于“和平队”对美国的积极作用。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
29、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答案】(1)对儒学认识的变化;对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认同;个人经历与学术兴趣;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企业入驻协议
- 建筑设计防盗门安装协议
- 咖啡馆杂工招聘协议
- 光学产品净化车间协议
- 2024年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合作协议
- 建设科技赋能实施的具体步骤与路径
- 分子筛行业的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分析
- 初中跨学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工劳务合作协议
- 2024商业秘密保密协议范本
- 校企共建项目合同违约条款
- GB/T 16716.5-2024包装与环境第5部分:能量回收
-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设计课件
- 《1.6.1 余弦定理》说课稿
- 急诊医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招聘46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年消防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附20起典型火灾案例
- 恒牙临床解剖-上颌中切牙(牙体解剖学课件)
- 戏剧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